看見另一個中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消費和互聯網重新認識中國

你有多了解中國?

你會說天安門、西藏新疆和五毛黨,OK
那如果不談政治,你還知道什麼?

但很可怕的,是台灣和歐美對中國的主流理解,就是只談政治,且只談某部分的政治!

(好奇日本和南韓?)

raw-image

政治,好像就只有人權、污染、智慧財產權、貪污和壓迫台灣

那營改增呢?醫保改革呢?戶口和流動兒童呢?
科創版呢?租購同權呢?勞資糾紛和農民工抗議呢?

歐美和台灣的主流媒體,似乎在洗腦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可惡骯髒恐怖的邪惡共產國家,中國一定會失敗,然後就沒了
但不存在只有一面的硬幣,這裡希望幫助大家看見另一個中國

中國為什麼有趣

  1. 中國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
  2. 中國人很多
  3. 中國的政府很特別

因為這三點:

  1. 中國的文化娛樂大消費市場和歐美有極大不同,這幾年起來了一批極具中國特色的toC互聯網獨角獸,巨大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
  2. 中國人如何在線上社交、買東西、聽音樂、學英文和看影片,這才是真正看見中國的生活、社會和文化
  • 這個號的第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藉由研究
1. 中國toC互聯網新創的商業模式
2. 中國的文化娛樂大消費市場

重新認識中國

如果你會好奇,中國

  1. 人均咖啡消費量只有美國的1/10不到?
  2. 只有1/10的人出過國?
  3. 小學畢業生只有不到50%會讀完高中,不到1/3會讀完大學和專科?
為什麼?未來會如何?這當中有什麼機會?

或是你會想,在中國

  1. 沙拉、高檔進口食品和御飯糰成不成立?
  2. 為什麼抖音和快手分別有4億左右日活躍用戶,B站和西瓜視頻(中國的YouTube)卻只有幾千萬?YouTube在中國是否成立?
  3. 為什麼阿里和京東都已經存在了,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現在市值能有730億USD?

你來對地方了!

p.s. 為什麼研究中國特色的toC互聯網新創

  1. 重新認識中國(但你對中國沒興趣?)
  2. 這些獨角獸都是港股美股上市(因為中國A股太滑稽),投資或做空賺賺錢(但你對錢沒興趣?)
3. 中國發生過的事,在印度、印尼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都會再發生一次!
raw-image
  • 2020 May. 中國第一梯隊市值
阿里:5460億USD
騰訊:5180億USD
美團:784億USD
拼多多:730億USD
京東:740億USD
百度:340億USD
字節跳動:1000億USD(未上市)
滴滴:450億USD(未上市)
  • 2020 May. 歐美第一梯隊市值
Amazon 1兆USD
Facebook:6000億USD
Google:9370億USD
Netflix:2000億USD
Uber:560億USD
Airbnb:420億USD(未上市)
Ebay:300億USD
Spotify:300億USD
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模式,如分享拼團購物、低俗內容視頻和燒錢補貼獲客,才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商業本質

研究過中國,才會看懂東南亞、南亞和拉美!如果你好奇

  1. 抖音和YouTube在東南亞未來各自如何?
  2. 中國團隊的信息分發項目UC瀏覽器和Rozbuzz在印度做得如何?
  3. 騰訊阿里投資Go-Jek, Tokopedia和Lazada, 還有Grab, Shopee和Zilingo,東南亞移動支付的終局,會是由打車、本地生活或電商誰拿下?

就來多看看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鈺閑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蘇鈺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8/31
大家都想搞視頻,但圖片沒機會了嗎?中國還沒有IG啊! IG明顯不鼓勵長文,波波黛莉文字居多,淘寶圖倒是比較多,但基本是賣貨的邏輯,小紅書是一種圖+長文的全新模式,特別是以圖包文! 搜索強&教育性強的圖+長文才是小紅書最大的優勢
Thumbnail
2020/08/31
大家都想搞視頻,但圖片沒機會了嗎?中國還沒有IG啊! IG明顯不鼓勵長文,波波黛莉文字居多,淘寶圖倒是比較多,但基本是賣貨的邏輯,小紅書是一種圖+長文的全新模式,特別是以圖包文! 搜索強&教育性強的圖+長文才是小紅書最大的優勢
Thumbnail
2020/08/31
以下都取自FB 粉專的貼文 MCN在產業價值鏈中該是什麼角色? 西瓜視頻, 誰是中國的YouTube? 如何分析UGC視頻平台? Quibi, 重內容的短視頻! YouTube研究和中國的聰明人 信息表現方式的本質
Thumbnail
2020/08/31
以下都取自FB 粉專的貼文 MCN在產業價值鏈中該是什麼角色? 西瓜視頻, 誰是中國的YouTube? 如何分析UGC視頻平台? Quibi, 重內容的短視頻! YouTube研究和中國的聰明人 信息表現方式的本質
Thumbnail
2020/08/30
一個語言的難易只取決於有多少線上資源,其他都不重要;學習語言的第一目的應該是掌握『聽和說』,不該是文法、單詞、讀或寫;其中,句型、片語和連接詞最重要!單詞重要性:形容詞>副詞>動詞>名詞
Thumbnail
2020/08/30
一個語言的難易只取決於有多少線上資源,其他都不重要;學習語言的第一目的應該是掌握『聽和說』,不該是文法、單詞、讀或寫;其中,句型、片語和連接詞最重要!單詞重要性:形容詞>副詞>動詞>名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政治形式上,政府或許必須將「愛奇藝、淘寶台灣」等陸資企業踢出台灣市場,但實質上,真正深受影響的卻是台灣這些尚未及長大的企業,正因為自己不夠大,所以早在「淘寶台灣」登陸台灣前,台灣消費者便已透過跨境電商的平台,第三方支付的渠道,在「大陸淘寶」進行大量的網購交易...
Thumbnail
政治形式上,政府或許必須將「愛奇藝、淘寶台灣」等陸資企業踢出台灣市場,但實質上,真正深受影響的卻是台灣這些尚未及長大的企業,正因為自己不夠大,所以早在「淘寶台灣」登陸台灣前,台灣消費者便已透過跨境電商的平台,第三方支付的渠道,在「大陸淘寶」進行大量的網購交易...
Thumbnail
全球的科技業最近意外頻頻,Facebook、Google、Apple、Amazon在世界各地陸續吃上壟斷市場、美帝獨大的官司,而同時中國也推出攘內政策,滴滴出行在美國下市,騰訊旗下的遊戲產業遭評為精神鴉片,面臨全面抵制。前浪未退,9月初中國主席習近平又高喊「共同富裕」,第一輪打擊的目標正是科技業。
Thumbnail
全球的科技業最近意外頻頻,Facebook、Google、Apple、Amazon在世界各地陸續吃上壟斷市場、美帝獨大的官司,而同時中國也推出攘內政策,滴滴出行在美國下市,騰訊旗下的遊戲產業遭評為精神鴉片,面臨全面抵制。前浪未退,9月初中國主席習近平又高喊「共同富裕」,第一輪打擊的目標正是科技業。
Thumbnail
2020因為疫情,世界旅遊連結停滯但網路趨勢、科技發展、數位轉型卻是加速進行。 中國的零售電商高度發展,穩坐龍頭的阿里光環已不在。首席執行官張勇更將這競爭加劇的現況列為過去一年最大的障礙之一。
Thumbnail
2020因為疫情,世界旅遊連結停滯但網路趨勢、科技發展、數位轉型卻是加速進行。 中國的零售電商高度發展,穩坐龍頭的阿里光環已不在。首席執行官張勇更將這競爭加劇的現況列為過去一年最大的障礙之一。
Thumbnail
坊間比較常見的是從政治經濟的視角看共同富裕的議題,那網路世界的維度呢?網路世界有可能共同富裕呢?
Thumbnail
坊間比較常見的是從政治經濟的視角看共同富裕的議題,那網路世界的維度呢?網路世界有可能共同富裕呢?
Thumbnail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這大概就是近期中國科技巨頭們的感受。多數企業的經營只要合乎法規即可,但在中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民營企業,監管法規是可以一夕丕變的。合法與否全看黨說了算。當資本市場擔心是不是會擊垮這些科技巨獸,那肯定是小看了這些科技巨頭們,在艱困環境中求生存的強韌意志。
Thumbnail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這大概就是近期中國科技巨頭們的感受。多數企業的經營只要合乎法規即可,但在中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民營企業,監管法規是可以一夕丕變的。合法與否全看黨說了算。當資本市場擔心是不是會擊垮這些科技巨獸,那肯定是小看了這些科技巨頭們,在艱困環境中求生存的強韌意志。
Thumbnail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 2019 年 8 月所發布的第 44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大陸總人口有 13.86 億人,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61.61%。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規模達 8.47 億,手機網民占比由 2016 年的
Thumbnail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 2019 年 8 月所發布的第 44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大陸總人口有 13.86 億人,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61.61%。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規模達 8.47 億,手機網民占比由 2016 年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