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應該用小品來看,說真的不是什麼大格局的電影,有點像美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流水帳,從一個高個子女孩Jodi的日常作為開頭,接著是一個瑞典交換學生Stig到來以後發生的一連串的戀愛故事。
我還蠻喜歡電影結尾裡面Jodi沒有選擇跟她第一眼就看上的Stig交往。她很清楚整個事件的是非對錯,包含她親吻了跟同學交往的Stig,最後Jodi結局的部分公開道歉這件事並認為這是個錯誤。(這在很多人的價值觀裡已經消失了,其實如果情侶之間已經沒有感情想各自發展時,先講開好好分手,再各自發展,不然只是背叛的行為罷了,並不會冠上真愛兩個字就消彌背叛的事實。)
中間大概就是學生互相自以為有趣的言語霸凌,幸好Jodi有兩個很好的朋友,當中男性的朋友Dunkleman喜歡她很多年,而且也不覺得身高是問題。但Jodi基於少女情懷而從沒有考慮過他。
【情節心得就請大家參考其他部落客的部分,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看一下,這部還蠻流暢的】,我簡單提一下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三個點:
1. 認清表象不隨慾望走
Jodi喜歡Stig且認真的等他分手,但最後等到一個說謊的事實,而真心喜歡Jodi的Dunkleman為了她跟Stig大吵卻不告訴她,用自己的方式(送她一雙高跟鞋)去安慰她。電影最後的高中舞會Stig認清自己真的喜歡Jodi,跟女友分手後跟Jodi告白想跟她重新開始,但Jodi告訴他她也想從新開始,但是是跟別人。
我還蠻喜歡這段的處理方式,主要角色都看到自己的內心,而不再被自以為的喜歡或虛榮給迷惑,像是Jodi認清Stig對她的喜歡是低於他想全校風雲人物的喜歡,以及Dunkleman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就是愛Jodi,再另外一個女孩子問他願不願意一起參加舞會時,坦白的承認他就是愛Jodi,會一直等她。
許多人可能都過得去或者將就或者有很多因素,讓自己好過些就好,這部電影在處理這幾個青少年的態度和內心是很直接的。
2. 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其實範圍非常廣泛,我覺得自我認同的部分不是去迷惑認定自己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而是去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並且讓自己的不好成為自己真正認同的部分。一昧的覺得自己就是最完美的、最好的,反而容易迷失在自我與他人認同的界定。
電影處理這部分是讓Jodi坦然的接受自己就是很高的事實,穿上她為舞會準備的衣服以及Dunkleman送給她的高跟鞋。並且對同學坦承他們的語言很無趣,不過她用接受和面對的態度處理消化掉。甚至提到大家都是很棒的。
3. 分別就在試圖去消滅分別
電影裡面Jodi的爸爸一直想去消彌女兒身高過高的問題,幫她找了高個子族群的俱樂部,還有提醒她要注意身心健康,但是Jodi感覺到爸爸的作法只讓她更感覺到自己的不一樣,也直白的講了出來,爸爸被阻隔在門外的時候感覺好像才知道自己用錯方法。
我覺得這個點是很多人不會去意識到的,大家都會去照顧特別的人,但是〔有些人的特別不代表他不能〕,這是值得我們讓重新思考的日常生活常被忽略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