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翻譯這件事大有不同,電影名稱常常跟原本的有些落差,這部原名是Bajrangi Bhaijaan,Bajrangi 是印度的「猴神」的意思,Bhaijaan是巴基斯坦的「兄弟」的意思,應該翻譯成猴神兄弟比較符合電影原名吧,不過可以看出每個地方的特色,台灣很喜歡鋼鐵什麼的......
劇情從一個叫Shahida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因為不會說話,不小心滾下山坡時因為無法出聲而讓大家感到沮喪,有鄰里說他以前也不會講話,去了印度德里的大清真寺後開始會講話,於是Shahida的父母決定由母親帶她去。(電影裡有講到她的父親曾經是巴基斯坦的軍人,會被拒絕簽證,無法進入印度,兩個國家過去有戰爭跟領土問題,所以到現在也都不太和平,目前兩國總理似乎有走向和平的意思【
印度巴基斯坦關係】)
但是Shahida因為在火車停駛的時候離開火車,沒想到後來開走時她沒上去,母親已經回到巴基斯坦境內,無法回去找小孩,Shahida不知不覺就開始流浪......
一直到哈奴曼神奇的祭典時,她看到一個很友善的叔叔,就這麼跟了過去,而他也願意幫她找到回家的方法。
這部電影出品國家是印度,看完整部是相當感動的。他們其實是一個走民主制度的國家,但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是仍然維持社會運作的一個很大的體系,雖然在一些資料上顯示說明他們其實在試圖降低種姓制度的負面影響,但在非城市地區仍然有強大的影響力,所以,這部電影的內涵已經以更高的層次來跨越宗教、民族與國家的界線。
一、信仰使人勇敢
電影男主角Pawan其實一直想找到Shahida的家,但是她不會講話,只好透過不斷猜測來嘗試,而當他發現Shahida是個穆斯林時整個內心衝擊很大,對他來說這是個不同的種姓,而且他有他的信仰,內心產生了極大的抗爭。
但後來女朋友Rasika鼓勵他不要讓宗教去影響他幫助Shahida的真心,加上他認為他在猴神哈奴曼神廟與她相遇,以及他嘗試過帶Shahida去巴基斯坦大使館結果遇到兩國的衝突,巴基斯坦大使館拒絕諮詢以及簽證一個月,他又花錢找了非合法的偷渡管道想送Shahida回巴基斯坦,結果發現Shahida差點被賣到妓院。
他留下淚水決定由自己來送Shahida回巴基斯坦。他說了類似信仰將引領我前進(這點不好意思可能會記得有些出入),就帶著Shahida一路走到印巴邊界。
二、以「愛」為更高的指導原則
Pawan遇到很多人不理解他,但更多的是幫助他的人。他害怕踏入清真寺,因為他認為他是印度教的信仰者,不應該接觸不同種姓的人和宗教,但後來他為了躲藏,仍然是踏了進去,裡面有不少不同信仰彼此困惑的畫面,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彼此的教徒們以【愛為更高的指導原則】相互幫助。
穿上不同信仰者的衣服、比劃不同信仰者的儀式、踏入不同信仰者的聖殿,其實都是一種相互包容與理解的尊重。這部電影對於信仰的包容層次很高,而且是以良善的方式推進信仰的存在。
三、人是衝突的製造者,也是愛的引領者
進入巴基斯坦之後,Pawan非常辛苦,他被認為是印度間諜,一直被警察搜捕,它們認為Shahida是同夥,儘管她只有六歲而且不會說話。
但遇到一個採訪記者,他跟著他們一小段路後發現這個人是不是間諜真的很難說,而且他一直把他怎麼跟Shahida相遇以及要帶她回家的目的講得非常清楚,於是他被他們感動,協助他們,也與他們同行。
中間記者試著要把這個消息發布出去,但是沒有任何一家電視台願意,他們只願意要有衝突仇恨和利益的新聞,而不願意去發一個可能幫助一個小女孩回家卻沒任何有益於他們的新聞。(這跟現在的媒體環境還是很像)
後來兩人歷經千辛萬苦的幫Shahida的找到家,Pawan卻被巴基斯坦警方逮捕,記者趕緊協助呼籲大眾幫助Pawan送他印度。
電影試圖以巴基斯坦官員指示下屬構陷Pawan為印度間諜的方式增加劇情張力,但下屬不願意這麼做,再用兩國人民的人性與真誠作為更大的能量來打開兩國邊界,讓Pawan可以回到印度。
再穿越這個邊界時,Shahida大聲地喊出叔叔以及印度教的祝福語,這是她第一次講話,兩人也在這個邊界相擁抱。
四、跨越宗教的互助
這部電影出產於2014年,他們的衝突非常的久,後來發現這部電影的男主角飾演者Salman Khan本身是穆斯林與印度教教徒的子女,加上他繼母是天主教,他對宗教的包容度非常大,或許是這樣子使這部電影更有跨宗教的友善感。
感動之餘其實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反思,宗教應該是引領人們向善,而不是製造仇恨或者惡意區隔的存在,遇到差異時我們應該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來處理。更甚者,遇到更大的事件應該更是以跨宗教的互助、人性的愛來相互幫助。
以上,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租來看看,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