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得分享]現代驅魔師(The Rite)-信仰與心力的呼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驅魔師這部電影我大概一兩個月前看過,覺得它反映了一部分宗教體制內的成員本身是不完全相信宗教所說的,我覺得是好事,它讓代表這些人的男主角來親身去驗證一切,最後他全心走向自己的信仰。(電影最後提到這是真人真事改編,原型人物確實還在宗教界服務。)
我認為可以用兩個點來思考:

一、所信仰的宗教需要全盤接受嗎?

我們人類所信仰的宗教很多都是從原始宗教,例如巫師、薩滿、萬物有靈等等,到一定的累積或者特定人宣說有系統的說詞、儀式、群體後形成宗教。
經過數千年的變革,佛教有翻譯、高僧詮釋、夢境傳下來的經文、南傳、漢傳、藏傳等等的演進;道教一開始是陰陽家所宣說,結果加上黃老思想,累積到後來大家常說太上老君即為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基督教過去也曾有新舊教的問題,到現在可以大概區分為三大內涵,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
所以簡單的來看我們所信仰的宗教到現在已經被加入了很多東西,除非找到源頭去辨別這淵源流長的添加物究竟是什麼,否則我們在信仰特定宗教時,加入質疑確實是好事。
至於全盤接受與否,這就要回歸到個人,但我認為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標準,每個宗教似乎都有源頭,在每個分化的教派大致上可以找到蹤跡,或許以此為出發點可以幫助我們宗教信仰者找到核心,再確認這核心是不是自己願意信仰與融入價值觀的。

二、信仰與心力是呼應的嗎?

電影裡面老神父認為自己在驅魔過程裡面有過失,感覺就是在這時刻感到迷失或者質疑上帝的存在,讓惡魔有機可趁,他開始遠離社交,手腳顫動,如同預告片所說的惡魔附體的徵兆。
而當男主角察覺不對的時候,他開始相信有惡魔的存在,他發現老神父被惡魔附體,嘗試要幫他驅魔,卻被惡魔嘲弄他根本不信上帝,又怎麼能唸著經文驅走祂呢?
這一段反映出很多信仰者和神職者的問題,他們相信卻不信仰、不相信也不信仰,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社會群體或者是族群罷了。
男主角回憶起小時候母親過世的種種,以及母親留給他的卡片寫的字句:[you are not alone.]好像感覺到天使還是聖靈的存在(這是我對電影的解讀),這時候他的信仰好像與他的內心合而為一,他唸出的經文才有驅逐的能量。
整體而言,信仰會給心力帶來強大的能量,所以老神父才會在迷失時被惡魔附體,他本來是一個全心的信仰者......而從男主角的詮釋來看,當他相信他所做的事以及信仰回歸時才發揮能量。
或許,我們可以把信仰的角度放大一些,當我們相信特定價值觀時,心力確實會相互呼應的吧。
這篇寫得有點凌亂,但當下看到這部電影時,有一種被給了一部分答案的感覺,很多時候宗教信仰者確實面臨著跟男主角一樣的問題--在體系之中卻不相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只能說翻譯這件事大有不同,電影名稱常常跟原本的有些落差,這部原名是Bajrangi Bhaijaan,Bajrangi 是印度的「猴神」的意思,Bhaijaan是巴基斯坦的「兄弟」的意思,應該翻譯成猴神兄弟比較符合電影原名吧,不過可以看出每個地方的特色,台灣很喜歡鋼鐵什麼的......
這部電影還蠻有趣的,但覺得看完就只有一種看完的感覺,很難說留下了什麼具有衝擊性的劇情或畫面。
我自己本身沒有玩過這個遊戲,平常這種電影類型(恐怖詭譎推理等等)也不太是我會去接觸的,但不得不說對於電影篇章的安排覺得很不錯,幾乎每一章都留下一點伏筆,然後在下一章慢慢地接露,最後看完整部電影,所有的情境都連接完成了。
這部電影應該用小品來看,說真的不是什麼大格局的電影,有點像美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流水帳,從一個高個子女孩Jodi的日常作為開頭,接著是一個瑞典交換學生Stig到來以後發生的一連串的戀愛故事。
轉載自維基百科-大搜查之女香港海報 這部電影的名字很日系,不過看了之後發現有點港產中資的色彩,後來查資料也確實如此,我簡單的提一下我對港產中資的電影的整體感想:轉場與結局生硬,試圖強調黑白分明。
只能說翻譯這件事大有不同,電影名稱常常跟原本的有些落差,這部原名是Bajrangi Bhaijaan,Bajrangi 是印度的「猴神」的意思,Bhaijaan是巴基斯坦的「兄弟」的意思,應該翻譯成猴神兄弟比較符合電影原名吧,不過可以看出每個地方的特色,台灣很喜歡鋼鐵什麼的......
這部電影還蠻有趣的,但覺得看完就只有一種看完的感覺,很難說留下了什麼具有衝擊性的劇情或畫面。
我自己本身沒有玩過這個遊戲,平常這種電影類型(恐怖詭譎推理等等)也不太是我會去接觸的,但不得不說對於電影篇章的安排覺得很不錯,幾乎每一章都留下一點伏筆,然後在下一章慢慢地接露,最後看完整部電影,所有的情境都連接完成了。
這部電影應該用小品來看,說真的不是什麼大格局的電影,有點像美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流水帳,從一個高個子女孩Jodi的日常作為開頭,接著是一個瑞典交換學生Stig到來以後發生的一連串的戀愛故事。
轉載自維基百科-大搜查之女香港海報 這部電影的名字很日系,不過看了之後發現有點港產中資的色彩,後來查資料也確實如此,我簡單的提一下我對港產中資的電影的整體感想:轉場與結局生硬,試圖強調黑白分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信仰的時代,李明目睹了國家的悲劇,開始質疑傳統的信仰觀念。他的探索之旅帶他到一座古老神廟,遇見神祕老者,啟發他重新定義信仰的內涵。故事強調信仰應該是內在力量的展現,而非外在奇蹟的期待,最終李明用新觀念回到家鄉,激勵人們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
故事開始 每個人對於神的概念可能不同,創造者、觀察者等等都是人們對神的印象,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主角「們」名叫『無』他們是一個意識體集合體出現在一個小伙子身上,他們的故事極其普通又極為不凡,在恐怖的世界裡追尋至強之道。   先來說說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毫無止盡沒人知道盡頭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信仰的危機 一部關於信仰轉變的連續劇 : 一個皈依有爭議性宗教的人會遭受信仰的危機。 The Path 敘述一個家庭處於有爭議的邪教運動,因為他們在與人際關係,信仰和權力鬥爭。每集要深入研究信仰的引力,以及在我們被框架的生活和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之間進行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Thumbnail
這部片在中國大紅,各種分析解說已經很豐富,經過幾日沈殿,還是想就人性、佛教、道教(民間信仰)、邪(新宗教覺醒)這四個角度來談談。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宗教和邪教對人的洗腦、控制和操縱,強調自主思考和獨立信仰的重要性。 通過對故事中男主角的描寫,指出宗教和邪教的糾葛及危險。再者也提及政治與宗教的相似性,警示讀者應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要盲目跟從。文章對於宗教和邪教的危害性提出反思和檢討,呼籲人們堅持獨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神的觀念,以不同信仰和哲學的角度來定義神;探討了創世主和神話中的神的區別;介紹了神話中的神所代表的不同情感,並討論了神在魔法和儀式中的角色。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信仰的時代,李明目睹了國家的悲劇,開始質疑傳統的信仰觀念。他的探索之旅帶他到一座古老神廟,遇見神祕老者,啟發他重新定義信仰的內涵。故事強調信仰應該是內在力量的展現,而非外在奇蹟的期待,最終李明用新觀念回到家鄉,激勵人們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
故事開始 每個人對於神的概念可能不同,創造者、觀察者等等都是人們對神的印象,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主角「們」名叫『無』他們是一個意識體集合體出現在一個小伙子身上,他們的故事極其普通又極為不凡,在恐怖的世界裡追尋至強之道。   先來說說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毫無止盡沒人知道盡頭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信仰的危機 一部關於信仰轉變的連續劇 : 一個皈依有爭議性宗教的人會遭受信仰的危機。 The Path 敘述一個家庭處於有爭議的邪教運動,因為他們在與人際關係,信仰和權力鬥爭。每集要深入研究信仰的引力,以及在我們被框架的生活和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之間進行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Thumbnail
這部片在中國大紅,各種分析解說已經很豐富,經過幾日沈殿,還是想就人性、佛教、道教(民間信仰)、邪(新宗教覺醒)這四個角度來談談。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宗教和邪教對人的洗腦、控制和操縱,強調自主思考和獨立信仰的重要性。 通過對故事中男主角的描寫,指出宗教和邪教的糾葛及危險。再者也提及政治與宗教的相似性,警示讀者應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要盲目跟從。文章對於宗教和邪教的危害性提出反思和檢討,呼籲人們堅持獨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神的觀念,以不同信仰和哲學的角度來定義神;探討了創世主和神話中的神的區別;介紹了神話中的神所代表的不同情感,並討論了神在魔法和儀式中的角色。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