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下狂熱趴》帶給抑鬱靈魂的出口

2019/09/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片出處 / variety.com
在每個年代,都有著被壓制生活的律法,是國家、是家庭、是學校⋯⋯或是在身邊的誰,給予了限制;抑或是,自己所下定的綑綁。

影片呈現視覺的灰階,並非黑白帶來的強烈,沒有太過分明的對比,卻更顯現明度薄弱的窒息感,音樂帶來些許振奮的提醒,但不是硬生生地轟炸,像是打火石那樣的碰擦火光。

或許被禁止的事情,都帶有黑暗的啟示,就怕人「胡思亂想」而身起立行,讓看似平靜有秩序的表面,而壓制不同的發聲。很抱歉這就是現實,不從我願,那就暴力執行。

在片中的角色,都沒有所謂「正確」的選擇,無論是家人、友情或是音樂同好,全部都一致的做出「我認為」的事情,其實在這當下的事件,本來就沒有無暇的對,或是極端的錯。
“誠實的面對自己,才是靈魂的出口” 這是看完電影的其一感受。
劇情帶給我的三個重要的省思:
1 . no music, no life?
是音樂帶來生活感,還是生活經歷中才能孕育音樂?
每個人不同的生長背景裡,因著喜好與心情,選擇了自己習慣或想得到舒療、解放的音樂聲響;會因為低潮聽些哭悲哀的呢喃、會因為想要振作而聽取快節奏。
其實我只是想說,懂得自己想要聆聽的音樂者,才能享受生活、才能懂得存活。

2 . 你敢為了什麼信念而冒險?
冒險代表了未知的預期,需要承受可能的負向代價,可能賠去時間、金錢、信任、情感、人身自由⋯⋯也可能是生命。

但冒險過後也表現了「突破」的意義,在這之中所遇到的困難或者喜悅,若沒有當初的決心付出,就不會有了答案,或正確來說是「原來如此」⋯⋯

冒險是一種「一探究竟」,或許這樣想,就不會害怕冒險了。

3 . 友情絕非一輩子?
每個人會在某個時期會遇見適合的夥伴,可以同患難、共歡樂、互相分享、共同承擔,建立在理念與生活習性相仿的當下,但若是誰改變了,或是倆人不再有同樣價值觀,而分離就理所當然,說了再見,也是再也不見。

只要能好好珍惜彼此能相處的時光,這就夠了吧。
-
電影《地下狂熱趴》挺適合心情有點低頻率的狀態,也適合正在為了某些事而猶豫不決的人,能跟著劇情與音樂洗滌一下心靈,得到些許出口與喘息。
150會員
64內容數
分享:人際關係與心理、電影藝文、設計創作、一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