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羅密歐與茱麗葉也很罪惡吧。

詩人影評|《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羅密歐與茱麗葉也很罪惡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The Forest of Love) / 2019 / 日本

《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電影海報。

《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電影海報。

渴望人生如戲,亡於人生成戲。

以《愛的曝光》、《冰冷熱帶魚》等血腥浪漫主義電影為名的導演園子溫,改編日本著名血色洗腦「北九州監禁殺人事件」,再次編導年輕世代「愚蠢的青春」:《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劇情描述連環殺手遊蕩的社會,兩位年輕女子妙子和美津子受過往所苦。此時,一名騙子和電影劇組突然闖進兩人生活,在越來越親密的同時,人性的極限也開始受到考驗。

(以下有雷)


園子溫的集大成,情色、血腥、警世。

園子溫的集大成,情色、血腥、警世。

和單純的腥羶色不同。很少導演能像園子溫,再不堪的都化作情感和省思。成為蕩婦的跛腳妙子,承諾高中的約定,放縱自己卻想拯救他人;與不被家人重視的美津子,同樣過往,人生卻看似大不相同。活於陰影、渴望愛,無形又完全密合。電影花了諸多篇幅塑造兩人,與此同時,不斷竄出的村田丈如同詐欺師,牽動著她們甚至家庭與觀眾的認知。

主演表現極為精湛,日南響子(妙子)像是在自己的人生。曾被稱作「翻版北川景子」的她,在演藝事業大紅前刻遭負面新聞纏身,甚至證據顯現試圖自殺,而再次起步,是藉由全裸寫真。死過一次真的比較好嗎?在園子溫的世界或許是吧。她們吶喊得聲嘶力竭,死與生甚至不能自由掌握,而理想的潰敗,再次反轉了善惡之間的距離。曾經跳下的妙子和眼看一切的美津子,兩種不同的「死」道出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迎接的卻是同樣的悲慘結局。

在真實人生「死過一次」的日南響子,已經不只是演戲。

在真實人生「死過一次」的日南響子,已經不只是演戲。

為什麼電影可以自由犯法,人生不能?全片毫無冷場,愛、死亡、分屍堆疊出回憶、家庭甚至時代。而怪誕出名的導演部分滲透變態主謀村田丈,不斷強調著「電影等於人生」,就如後頭已分不清「殺」是為了電影還是趣味。村田丈左右了所有角色心神及身軀,就像園子溫改變大眾對於電影的認知,同時這對世界道德良善的哉問卻又不僅如此。看似懦弱的阿信,實際是叱吒社會的連續殺人魔,他充分有著成為觀眾英雄的可能,最後卻像命運的玩笑,準心怎麼打都無法擊中村田丈。導演的諷刺層層不絕,惡人無法擊敗惡人,卻能擊敗有著自我認知的「罪惡」。那麼世界,真的有「善」嗎?

為了愛,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為了愛,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原已是聞風喪膽的社會事件,在園子溫色彩下依舊增添更深層寓意及警惕。《在無愛之森放聲吶喊》像沒有好人的《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若因為「愛」而必須成「惡」,是否將「惡」成為救贖就是解答?在道德幾近反轉的世界述洩過往和「電影」,同題材的《從前,有個好萊塢》溫柔許多;相較之下,本片不只是改編歷史,更是讓你體會到被絕望控制的反胃噁心

依舊帶有Cult片之感,不淪於全然嚴肅或墮落。

依舊帶有Cult片之感,不淪於全然嚴肅或墮落。

推薦指數 ☆9.3/10

台灣上線日期:2019.10.11

台灣上線平台:NETFLIX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avatar-img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16.3K會員
466內容數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弒婚遊戲》拍像部血色商業片,才發現當中的一切令人啼笑皆非。反傳統、反性別、反愛情、反套路、反教育、反迷失,它探索了反抗的必要,或當女性電影來看也別有一般風味。
《天馬行空的鈴木》是否代表現代社會的縮影?渴望的人屢屢遭淹沒,擁有的人卻不知珍惜,不曾嘗試的人希望永遠封閉。受難的是誰?只有那不停掙扎和求生,卻永得不到安穩的渴望者而已。
這是個寓言故事,關於同理心。電影以患者視角展開敘述,小丑或許是瘋狂的,亞瑟卻著實是悲憫、需要同理的。於是,文本自然成為不可靠的敘事者。
《地下狂熱趴》道出了我們被匡限的可能性,道出每個人都需要的那一夜,也隱晦道出「無法改變的大人,奢望孩子勇敢成為自我的期許。」
《酸世代》精彩之處在於他告訴了我們,令迷途青年正視人生的方式,除了「悲劇」,毫無選擇。而在導演的鏡頭下,瘋癲和死亡是鮮紅卻貼近的,人生和旅途是皎白且遙遠的,也另類反映人際疏離的證明。
這可能不是會讓你在觀賞時興奮、痛心的電影,但卻是會令你沈浸、無法自拔的電影。如何在宇宙中讓渺小人類的心靈層次受到矚目,本片是一大範本。熟悉的穩重航太員,手握自信與技能,內心則是與世隔絕的創傷和痛苦。
《弒婚遊戲》拍像部血色商業片,才發現當中的一切令人啼笑皆非。反傳統、反性別、反愛情、反套路、反教育、反迷失,它探索了反抗的必要,或當女性電影來看也別有一般風味。
《天馬行空的鈴木》是否代表現代社會的縮影?渴望的人屢屢遭淹沒,擁有的人卻不知珍惜,不曾嘗試的人希望永遠封閉。受難的是誰?只有那不停掙扎和求生,卻永得不到安穩的渴望者而已。
這是個寓言故事,關於同理心。電影以患者視角展開敘述,小丑或許是瘋狂的,亞瑟卻著實是悲憫、需要同理的。於是,文本自然成為不可靠的敘事者。
《地下狂熱趴》道出了我們被匡限的可能性,道出每個人都需要的那一夜,也隱晦道出「無法改變的大人,奢望孩子勇敢成為自我的期許。」
《酸世代》精彩之處在於他告訴了我們,令迷途青年正視人生的方式,除了「悲劇」,毫無選擇。而在導演的鏡頭下,瘋癲和死亡是鮮紅卻貼近的,人生和旅途是皎白且遙遠的,也另類反映人際疏離的證明。
這可能不是會讓你在觀賞時興奮、痛心的電影,但卻是會令你沈浸、無法自拔的電影。如何在宇宙中讓渺小人類的心靈層次受到矚目,本片是一大範本。熟悉的穩重航太員,手握自信與技能,內心則是與世隔絕的創傷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