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個島形的公園,橫跨了好幾個街口,一端是鄰捷運的繁忙幹道;一端是鄰傳統市場的長輩交誼區。以我這種閒閒沒事就遊蕩街頭、觀察旁人的專業偵探,搬來不久就馬上探測到許多「不尋常」之處,也是很正常的。
先撇開其他不尋常,一次就開一個箱!每次來往路過這個公園,最讓我好奇的是一位七八十歲左右的老先生在樹下進行「戶外理髮」。一台老舊單車,後座載著工具包,樹腰上綁著方鏡,置一張古早味鐵椅,整組騎來、攤開擺好,開張!
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身上稍有一點偶像包袱,對這種不保險的事都是退避三舍,想當然爾就交給充滿實驗精神的小女子我了!為了擁有全新體驗,本人可說是無所畏懼(經歷:公廁洗澡、借住卡車司機宿舍、走路環島...諸如以上)反正頭髮剪壞了大不了剃光,剃光大不了再長?
終於盼到這一刻,本人候位代號三。和年輕人去的現代髮廊不一樣,現代髮廊大多營造一種親切,卻難以親近的專業感;公園理髮廳則親近又隨意,人與人之間界線模糊,客人甚至能對另一位客人的行蹤略知一二。
「OOO!一張嘴只會臭屁!」一早群聚在理髮廳的長輩們氣憤地聊起某政治人物,政治立場意外跟我不謀而合,我內心竊喜,但又不想加入戰局,講到激昂處,長輩突然轉過頭問:「年輕人,你的想法呢?」我當然不遑多讓,但避開了許多情緒性字眼(怕眼前越演越烈而走偏),因為立場相同,還被誇了幾句「有前途」,真是擔當不起!認真講起來,我才要覺得他們有前途吧。
「很少有年輕人,這裡都是50歲以上的老灰仔!」坐在旁邊的髮友阿公們,一臉新奇地看著鮮肉我,一在保證這是附近老人家公認「剪髮第一名,還會做設計」的專業理髮師,聽到這人人稱讚的好口碑,本來一點也不擔心的我,不自覺開心了起來。
首先,老伯先幫我圍上毛巾(大家都用過的,內心掙扎了五秒)披上防落髮的布,全程除了手非常之抖、刀有點不利之外,和一般剪髮沒有分別。若要說最驚心動魄的,莫屬「設計」這事。
討論到要剪什麼髮型,聰明如我當然表示「以前年代最流行的」,既可以滿足我的冒險精神,又能確保是他的拿手風格。可現實總是沒那麼容易,老伯堅持要為我剪「現在最流行的」,聽到這句話,心裡一陣毛骨悚然(OS:我們理解的流行是一樣的嗎...)沒錯,每當他說一遍「現在最流行」,我的OS就在內心磅礴地響起。
「姑且叫它小上海吧!」我把這裡取做士林區的小上海,邊剪邊聊才知道,老伯年輕時在台北最繁榮的萬華、西門町一帶「大上海理髮廳」做學徒,直到出師,一路做了幾十年。那個年代男子理髮廳可風行!人人都要剪一顆西裝頭,到現在依舊出名的莫屬「台北紅玫瑰理髮廳、波士頓理髮廳」。後來萬華沒落、人年紀也大了,只好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延續著剪髮專業,賺點小錢,十年前才移地到士林的公園。
以上是顧客我稍微嚴格的心得,但老伯對剪髮的熱情和佛心的價格,基本上沒什麼好挑剔。雖然我還是不甚滿意,跑去剃了平頭,但此次的體驗非常珍貴、有趣(應該是最後一次吧?)希望老伯生意興隆!繼續堅持他的剪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