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今年加入了華人領袖100第一屆的學習行列,除了獲得一位能一對一指導自己的導師之外,我還自告奮勇為願意讓我旁聽的大家分享筆記,希望能讓讀者們都獲得更多的成長。
導生旁聽筆記 #白佩玉 #蔡宛伶
和宛伶見面還沒聊多久,我就發現她簡直就是那種我以前讀城鄉所時反覆思考「面對地方,學術人和普通人如何平衡」的具體版!這次和她一起為了漁業與地方創生問題來請益Kelly的實操經驗。
問|您如何看待地方創生這件事?
答|創意就是在原來的生活中找出不同。所有事情必須先有價值才有價格,例如我辦公室這張藝術家設計的茶桌,中國喜歡藝術品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很少的空間裡面一次看到所有的元素,而台灣欣賞藝術時就比較內斂;所以同一件事給他們的價值就不同。
第二,要做地方創生就不可能當個在家居士。這位藝術家也在新北當地打點了很久,才保有良好的關係,政府、企業、個人、地方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
人的生命有限、時間有限、資源有限,如果找不到著力點,不要以為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當你倡議某件事沒有成效時,不會有雪中送炭,大家只會錦上添花而已。當然產業發展的方向也要考慮,有時候特定政策並不是為了圖利誰,因為要看這件事情只是一個人的產出,還是會帶動地方所有的人。
問|做地方創生需要設立公司嗎?
人也是一種產品,就像個人品牌或藝術家都是。如果只是一幅畫那以個人名義就足夠,但是消費者購買產品時需要信賴感,成立公司就表示負起該負的責任,例如食品的成分標示、安全檢驗等。
問|那地方創生需要做品牌嗎?
答|如果能一開始就確定要做哪個方向,先做反而成本低。但是自己要先有價值主張,行銷的策略才會出現,行銷是創造需求的行業,可以喚醒目標受眾回想起「喔!原來我和這種產品/生活風格是有關聯的。」
建構品牌需要投入成本,但也要考慮現實因素,例如說雖然我每個月都花五萬在誠品租廣告光牆,但是我都跟同事說:「現在(當時約10月10號左右)沒有想到過年的東西就不要想了。」因為倉促的執行不會有效果。
問|誰才是地方創生的消費者?
答|目標受眾不是越多越好,當我的無毒蝦上架時,包裝設計被大賣場通路的意見牽著鼻子走,很多人來試吃完之後跑去買隔壁的產品,那時候我就知道大賣場不是我受眾在的地方。就像家樂福到現在都被「天天都便宜」的低價定位困擾,還在設法擺脫。
我花了半年設計盒子、一條一條冷凍,希望吸引重視品質與便利的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的事情是「什麼人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在意什麼?」
問|我要怎樣才能像您一樣創造原材料附加價值?
答|思考消費者輪廓。還有要注意地方創生是為了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與稅收,就要選擇在地可加工的素材,免得像新疆大棗品牌賺很多錢,但是獲利都在加工地河南而不是新疆。
隨時要思考這件事幫助了誰、撼動了誰、改變什麼。千萬不要只找一個人問問題,要先尋找方法,再尋找可能解決的人,最後執行突破。
問|我們的專長大多是內容產出、議題探討,但好像不是消費者生活的必需品?
答|就算是內容也有很多可談,例如生活積累、長者智慧、海洋美學,去找十個人講這件事如果他們都覺得感動,這件事就可以做。產品有這三件事就無敵了:
但是不會有產品完全滿足。台灣短短108年歷史,先天沒有培養出文化忠誠度,我們要想的是可複製、延續、發展,讓它在100年後可以實現。
如果很在意一件事,你就會一直做重複的事、一直問重複的問題。
問|如果現在的消費者不在意,那地方創生的方向是?
答|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放棄才會成功。地方創生不是在快銷品,永續的東西需要時間;經營快銷品是在種花,但永續發展是在種樹——我們要給它時間才能留給後代乘涼。
旁聽的我發問|我想做的事情是協助原創者提升收益?
答|或許可以利用AI,根據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段落、發展不同的內容。例如我的年紀喜歡張雨生、陳淑華,可以擷取當時的歌詞和文化元素成為廣告。
#我和宛伶會後會
聽導師說消費者輪廓這件事之後,我跟她分享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裡面的人物誌工具(Persona)來模擬可能的消費者。另外宛伶正在進行自己的繪畫專案,用姓名背後的故事繪製出這個人的生命圖像,經過一番訪談她也幫我畫了(害羞)。後來跟著她去了希望廣場小農市集買菜(善導寺站附近),很推薦大家去買新鮮無毒的食物!
認為這篇文章有價值的讀者,請按個喜歡或追蹤,以讓我未來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文案工作的內容,也歡迎來《
我是文案》粉絲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