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旻瑞的小說像是水,兼具清澈與混濁的特質。能從他的文中抓到具體的東西,卻又無法在某些文中這麼做。而我很喜歡這樣的文章,可能是因為年紀相仿可能是因為他在意的東西跟我很像,不管確切的原因到底為何,《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的確打動了我,甚至讓我喜歡上鍾旻瑞。
共二十篇的小說集,《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從少到老,依序寫出不同年齡層的男性,有同性有異性有家人間的故事。每篇小說不盡然求一個圓滿的結局,有些只能以遺憾的心情作為,卻不讓讀者隨著看似惆悵的結果而失去些什麼。二十篇的長短不一,最短有到單頁就結束。看了生起幾分好笑,笑著怎麼一個過場我又了結了一則故事,卻也珍惜著每一次與鍾旻瑞的邂逅。
裡面大多數故事我都很喜歡,屬〈容器〉最令我印象深刻。而〈容器〉觸及的東西跟一個至今仍留存我心底的問題雷同。我思考著:究竟決定愛上一個人,「外表」佔了整個抉擇過程中多大比例?
我愛你,是因為你長得吸引我,是我喜歡的類型,而決定把這份感情交給你。僅建立於這個原因的這份愛,是否稍嫌單薄,且不可期望走得長?〈容器〉的故事前半段就很像一壺清澈的水,你能清楚感受到主角因為身材弱勢而引起的自卑感有多麼強烈,到故事後半部,因為身材變好,主角身邊多了許多他從未體驗過的誘惑,讓他與愛人間的關係出現動搖,這壺水,也跟著混濁起來。搖擺不定的不安感,不禁使我也跟著徬徨起來。有酒精的影響,有比起愛人更多的選擇,在這之前,這份愛為他帶來的改變,在主角心底是否還是那麼重要、不可或缺?
我很喜歡鍾旻瑞在後面訪談中提到的想法,在《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中,角色的名字不怎麼常出現,即使有,也都取得很簡單。他從不想為讀者預設立場,決定眼前的這個角色是男是女,是怎樣的外表,是怎樣的體格。他希望透過文字中的互動描述讓讀者自行想像。即使是先入為主認為對方是男,是同性戀,那也無妨。基於這樣的細心安排,的確讓解讀他故事的過程多了更多想像空間。這也扣回前面我曾提到,有些故事結局安排不盡然圓滿,對我而言,圓滿這件事本身就代表著「告一段落」的意思,而一個短促,未交代清楚的的空白結局,正如文字的本質,反而留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重新詮釋自己接收到的內容。
讀過《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後,鍾旻瑞的文字著實感動了我,使我忽然有股衝動想要回去再寫點故事。是因為他留給我的情緒很真實,指的並不是這件故事實際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那種真實感,而是我可以理解,這些情節如果發生在生活週遭一點也不奇怪。
我好喜歡這樣的文字,我也好高興能在這個年紀、這個狀態下邂逅這本書。
這本書我會特別推薦給:
個人主觀評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