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的文藝少女(3)】林廷璋:拂扇生風搖筆生文,女作家手中的那把扇子——張秀亞的孔雀白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從扇的材質選擇,到扇骨上的拉花[1]圖案,象徵著扇子的擁有者們,在創作上不同的文風與美感意識;而製扇工藝的背後所蘊藏的,更多是關於文化傳承與歷史更迭的展現。

胡宗智的「木質手扇」(周仲勛(蕭白)捐贈)與艾雯的「扇」(艾雯捐贈)(由左至右),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胡宗智的「木質手扇」(周仲勛(蕭白)捐贈)與艾雯的「扇」(艾雯捐贈)(由左至右),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在二戰之後,到跨越語文障礙之前,當本土的國語教育仍顯貧瘠荒漠之時,一群在戰後渡海來臺的女作家們,包括張秀亞、艾雯與胡宗智(蕭白夫人)等人,她們各個妙筆生花、唯美感性,手持那把猶如筆桿、釘耙,雅緻中帶著婉約的——「文扇」,在拂扇生風之間,提筆耕犁這片文壇。

  她們勤奮地所寫下的一字一句,一步步將當時臺灣文學的土壤翻鬆、整平,然後在文字之間加入適度的美化,使得文章閃耀出新的璀璨之光,藉由曾經陪伴她們在窗櫺月光或豔陽日曬下寫作的扇子,再一次回顧她們的創作日常與寫作生涯。


展開後的玉扇,如一扇被輕柔推開的窗扉,《北窗下》的窗外風景彷彿再次映入眼簾。(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展開後的玉扇,如一扇被輕柔推開的窗扉,《北窗下》的窗外風景彷彿再次映入眼簾。(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北窗下搖曳著三色堇,懷念那湖上的牧羊女

「最寫意是夏天傍晚,把闊邊的白帆布帽往上一按,一手拿了葦編的小圓扇,一手是個荷葉包,裡面是熟透的櫻桃。」——節錄自〈友情與愛情〉,《牧羊女》

  定睛端詳那把張秀亞曾擁有過的「孔雀白扇」,雪白蕾絲的綢緞扇面,以白線繡縫數朵小花,再印上一隻在梅花樹上稍作歇息的孔雀。扇骨雖非木製,細節的製作卻甚為華麗,扇柄上裝飾點綴的紅色寶石,與畫面中盛開的梅色相互輝映;展開後的玉扇,如一扇被輕柔推開的窗扉,《北窗下》的窗外風景彷彿再次映入眼簾,不禁令人想起張秀亞抵臺的那天,是 1948 年的聖誕節前夕,白扇上那隻未開屏卻不失秀美的孔雀,就像她一生桀驁堅毅的寫照。

  1919 年出生於河北的張秀亞,年少時因閱讀大量的文藝作品,啟發她日後對寫作產生興趣。自求學期間開始創作,後來以優異成績考取「河北省立女子第一師範學校」,並在師長們的鼓勵下,向天津《大公報》的文藝副刊投稿,受到知名作家沈從文與主編蕭乾的肯定讚賞。(然而,當時的蕭乾還未結識後來的妻子文潔若。)

  高中時出版她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大龍河畔》,她在 18 歲時寫下的八千字散文〈尋夢草〉,刊載於《大公報》的散文特刊而驚艷文壇。之後,順利考取北京輔仁大學,隔年卻從中文系轉往西洋語文學系。 1942 年畢業,進入到輔仁大學研究所的史學組,隔年隨抗戰軍遷居四川重慶,同年與于通(犁伯)完婚,並在抗戰結束後,返回母校任教。但當時因為國共內戰十局不穩,張秀亞應丈夫要求先攜子女於 1949 年來臺,卻從此過著有名無實的婚姻生活。

「迎接暮色,我漫步走到後院,花期才過,美人蕉的殘瓣,鋪了一地炫爛落霞。」——節錄自〈孩子與鳥兒〉,《三色堇》

戰後,歷經戰火摧殘之下的臺灣,無論是民生經濟或是文化環境,皆受到相當程度的重創與損傷,張秀亞一邊任教一邊養育兒女,同時也埋首創作。作品橫跨新詩、散文、小說,分別以不同的筆名「陳藍」、「亞藍」、「心井」發表,散文集《三色堇》[2]、《北窗下》等深具代表性的散文見長;另外,她還投入翻譯外國文學的領域,包括將吳爾芙的《自己的屋子》,及法蘭茲魏菲的《聖女之歌》等世界經典文學的作品。


林蔭成了風花影化為雲,海棠樹下在自己的屋子

  承襲凌叔華和吳爾芙的女性書寫特質,有「美文大師」[3]之稱的張秀亞,以象徵主義的手法寫的散文,行雲流水自成姿態,宛若柳絮隨風搖曳,詞藻不刻意堆疊華美,恰如其分的婉約簡淨,帶有詩的風韻,同時也保有條理分明的架構紋路。

  季節的變換都成了落雨,生命的終始在宇宙的浩大之中,僅僅如那一瞬之間的微光。而她將詩的想像與情感輕柔地放入書寫,將日常與心情藉由散文來抒發,她在散文裡放入節奏,讓它彷彿有著自己的律動和步伐。她平日周旋在三台:教學時的「講台」、創作時書桌的「硯台」、育兒下廚的「灶台」之間的壓力,卻從未迫使她遠離文字。

「有時費了一番化妝工夫,搖著輕扇去參加什麼聚會之類,才坐下來,卻驀的發現:自己的手指上帶來了除下的煤煙痕跡,這時我啞然自笑.....」——節錄自〈生活的情趣〉,《曼陀羅》
(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另一把能夠輕搖起風的檀木小扇,不知曾經陪伴過她度過幾個炎夏幾場重要的場合,上頭沒有多餘的雕琢繪製,只有質樸的串線與自成秩序的花紋。在當代文學史中,「張秀亞」這個名字——原本一朵飄浪的小花,意外地落在臺灣的土地上,然後生了根、長出莖。她以花的姿態和夜的視野,把古城的歷史和城市的氣息,以及四周滿地的繁花與綠蔭,無論是盛開還是凋謝,全都給收了進來。

  如今,在展扇與收扇之間,揮舞時所殘留下的扇影,彷彿一只旋轉飛舞的走馬燈,快速地將她這段遷徙來臺的路程投影於上,如列車行進時窗邊消逝的風景,遠走時仍清晰地留印在腦海裡。聽著島嶼上的細雨、望向海峽吹來的大風,生命的途程中並非只有順境,當她讚美著萬物、歌頌著自然,同時也走過遍佈艱苦與荊棘之徑——苦難是我們最好的學校,因為只有在苦難中,我們才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張秀亞所留下的,不只是文學譯作或那把扇,而是一條能夠循往安樂豐餘的出路。

張秀亞所留下的,不只是文學譯作或那把扇,而是一條能夠循往安樂豐餘的出路。(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張秀亞所留下的,不只是文學譯作或那把扇,而是一條能夠循往安樂豐餘的出路。(藏品/張秀亞家屬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1]江蘇杭州的檀香扇,更以拉花、燙花、雕花、畫花—— 「四花」見長。
[2] 初版為一九五二年六月由重光文藝出版社出版,之後改由爾雅出版社於一九八一年重新排版印行。
[3] 詩人瘂弦認為,張秀亞是接續何其芳散文的美文筆法,作為繼承他的美文傳人,臺灣文壇不作第二人想。


★作家小傳

張秀亞(1919-2001),散文家、小說家,筆名心井、陳藍、張亞藍。1936年即自費出版散文和小說合集《大龍河畔》。大學畢業後不堪日軍的高壓統治,逃難至大後方,擔任重慶《益世報》副刊編輯。1948年來臺。1950年代,張秀亞第一部散文集《三色菫》出版。

散文創作方面,張秀亞一向被歸類為抒情傳統,文辭精緻,刻意與現實脫節,意念流動的抒情散文成為許多女性散文家心儀的典範,樹立抒情美文的散文型態。新詩創作方面,張秀亞被詩人蕭蕭譽為「純心靈的浪漫主義詩風」,充滿虔敬的宗教情懷;詩作除了心靈的探索,並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禮讚,追求自然與藝術的純美。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林廷璋 Ryan Lin 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獨立刊物《圈外》總編|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偶爾寫詩,偶爾寫文。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事實。


raw-image

  臺文天文臺推出專題企劃「彼時的文藝少女」,希望藉由系列文章,讓讀者一窺當時女作家的交際圈、個人經歷。少女並非表示女作家的作品青澀,而是想展現她們希望打遍天下的氣魄,艾雯如此形容青春:「一份永遠對事物的好奇,對一切美好的喜愛,對周遭及人類的關懷,對理念的執著。」面對肅殺的社會環境,女性作家堅持實踐自己的寫作觀。

  系列文章裡,有些人從文學選集著手,展現女性作家的團結;也有些從小飾品著手,藉此想像作家寫作時的心境與寄託。那股蓬勃的意志,都藉著飾品和文字留下來了。

  各位喜愛「拾藏」的朋友們,別忘了為我們每週日的更新按讚和分享。也歡迎將讀後感、想法留言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粉絲頁和我們交流。你的閱讀和分享,是觀測員們繼續探索、前進的動力。


視覺設計/瞿繼維
攝影/鄭宏斌
上稿/鄭宏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的貼身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
Thumbnail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的貼身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在20世紀的文學史上,上海是一個被衆多作家一再書寫的城市。作家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鮮明的筆觸,記錄着當時的上海及其興衰更迭。張愛玲更是其中一位不容忽視書寫者,而她獨特的視角就是色彩。
Thumbnail
在20世紀的文學史上,上海是一個被衆多作家一再書寫的城市。作家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鮮明的筆觸,記錄着當時的上海及其興衰更迭。張愛玲更是其中一位不容忽視書寫者,而她獨特的視角就是色彩。
Thumbnail
隨著嘉義在大正時期以降,商業的繁榮、市街的開發,聲色場所就因應而生。嘉義西門外就是那時候夜生活的集散地;「西薈芳」是其中頗負盛名的酒樓之一,專門招待高文化水準的客人。本文主角-彩雲,正是西薈芳裡的名妓,自從她的名號出現在詩人的書信、詩報等刊物上,她就始終與「西薈芳」的名字聯結在一起。
Thumbnail
隨著嘉義在大正時期以降,商業的繁榮、市街的開發,聲色場所就因應而生。嘉義西門外就是那時候夜生活的集散地;「西薈芳」是其中頗負盛名的酒樓之一,專門招待高文化水準的客人。本文主角-彩雲,正是西薈芳裡的名妓,自從她的名號出現在詩人的書信、詩報等刊物上,她就始終與「西薈芳」的名字聯結在一起。
Thumbnail
本文〈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寫就張愛玲百歲誕辰之際,但張愛玲的傳奇並沒完,也完不了。在寫作之中我雖曾數度哽咽,卻不希望我的“真摯性”,而錯誤的評價了張愛玲。
Thumbnail
本文〈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寫就張愛玲百歲誕辰之際,但張愛玲的傳奇並沒完,也完不了。在寫作之中我雖曾數度哽咽,卻不希望我的“真摯性”,而錯誤的評價了張愛玲。
Thumbnail
在二戰之後,到跨越語文障礙之前,當本土的「國語」教育仍顯貧瘠荒漠之時,一群在戰後渡海來臺的女作家們,包括張秀亞、艾雯與胡宗智(蕭白夫人)等人,她們各個妙筆生花、唯美感性,手持那把猶如筆桿、釘耙,雅緻中帶著婉約的——「文扇」,在拂扇生風之間,提筆耕犁這片文壇。
Thumbnail
在二戰之後,到跨越語文障礙之前,當本土的「國語」教育仍顯貧瘠荒漠之時,一群在戰後渡海來臺的女作家們,包括張秀亞、艾雯與胡宗智(蕭白夫人)等人,她們各個妙筆生花、唯美感性,手持那把猶如筆桿、釘耙,雅緻中帶著婉約的——「文扇」,在拂扇生風之間,提筆耕犁這片文壇。
Thumbnail
論台語歌謠《春花望露》文學魅力 作者:陳華夫 中國地域廣大,自然發展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方言文學」,胡適之先生在他寫的《海上花列傳》序裡說:「《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但是《海上花》的作者的最大貢獻,還在他的採用蘇州土語。」又說:「我在別處(《〈吳歌甲集〉序》)曾說:老實說罷,國語不過是最優勝的
Thumbnail
論台語歌謠《春花望露》文學魅力 作者:陳華夫 中國地域廣大,自然發展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方言文學」,胡適之先生在他寫的《海上花列傳》序裡說:「《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但是《海上花》的作者的最大貢獻,還在他的採用蘇州土語。」又說:「我在別處(《〈吳歌甲集〉序》)曾說:老實說罷,國語不過是最優勝的
Thumbnail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從扇的材質選擇,到扇骨上的拉花[1]圖案,象徵著扇子的擁有者們,在創作上不同的文風與美感意識;而製扇工藝的背後所蘊藏的,更多是關於文化傳承與歷史更迭的展現。 胡宗智的「木質手扇」與艾雯的「扇」。(由左至右)  
Thumbnail
「扇面」能乘載詩歌與文學,亦可將四季的山水風光盡收其中。從扇的材質選擇,到扇骨上的拉花[1]圖案,象徵著扇子的擁有者們,在創作上不同的文風與美感意識;而製扇工藝的背後所蘊藏的,更多是關於文化傳承與歷史更迭的展現。 胡宗智的「木質手扇」與艾雯的「扇」。(由左至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