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詞(34) - 休將白髮唱黃雞

2019/11/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情提要
元豐五年春接連下了兩個月的雨,讓東坡原本滿心期待躬耕生活的日子泡湯了,寫出了非常沈痛的寒食詩二首。三月與朋友去沙湖看田的歸途遇到了一場雨,道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體悟。
有次東坡出遊的時候看到溪水西流,大為驚奇,畢竟中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導致大部份的河流都是由西往東流,如李後主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東坡用《浣溪沙》一調,紀錄行旅中的所見所感。
浣溪沙
游蘄(ㄑㄧˊ)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詞序可見於《東坡志林》: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名螺師店,東坡要到那裡去買田,不料前往看田時生病了。 聽聞附近有位耳聾的名醫龐安常,便去找他求診,經過幾天的治療,病真的好了。龐安常雖然聽不見,但他絕頂聰穎,看人比手畫腳一番,就已深刻了解人意。東坡和他開玩笑說:「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奇人也。」可謂奇人有奇遇。東坡身體好了之後,約他一起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餘,有王羲之洗筆泉,水極甘美。下臨蘭溪,溪水西流。
這闋詞的寫作時間,一般都編在《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之後,也是在元豐五年(西元1082年)三月。 東坡寫山水田野,喜用《浣溪沙》一調,一句一景。
這首詞的上片由三個景象組成。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子規」:即杜鵑鳥,其他別名如伯勞、布穀、杜宇等等,一般在每年的三月出現。相傳是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亦稱杜宇或杜主。其聲淒婉,能動旅客之鄉思,古代詩詞常藉以抒羈旅之情。如唐朝劉禹錫的《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
「山下蘭芽短浸溪」:於溪水間可看見剛發芽的蘭草,點出寺臨蘭溪之意。
「松間沙路淨無泥」:寫散步松林間,沙石小路很乾淨。
兩句之間,由水色的明淨透亮,寫到林間的清朗舒爽;空間的拓展,也表示時間的推移。因此引出下句。
「蕭蕭暮雨子規啼」:天色漸暗,也下起雨來,但卻聽到令人感到哀傷的杜鵑鳥啼聲。
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二:徐公師川嘗言:「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無泥。」白樂天詩云:「柳橋晴有絮,沙路無泥。」凈潤兩字,當有能辯之者。
這是「情隨景轉」的手法。而情緒的產生,是一因為日之將盡,由杜鵑鳥之啼鳴知悉春天也快結束了。因為有這時間意識,才興起下片意圖化解的奇想。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休將白髮唱黃雞」:「白髮」,指年老;「黃雞」,羽毛茶褐色的雞,指年華易逝的感慨。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老了就消極悲觀,人生也會返老還童。
白居易有一首《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晚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絲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玲瓏玲瓏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詩中「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指的是人在黃雞的叫聲、白日的流動中一天天變老,感慨時光催人,紅顏易逝。在此,東坡反用白居易詩句來表達不同意境。
下片抒發理趣,意在「溪水西流」這個「反常」的現象。中國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入海,因此古人習以江水東流為正常現象,若江水西流就視為反常。東坡藉此為例,說明事物未必有固定必然之勢,未嘗不可有反常的現象發生。進而由此體悟到老與不老其實是一種心境而已,人生其實有諸多可能。因此,不要像白居易那樣,意識到年老髮白時,猶唱黃雞催曉的歌曲,徒然增加傷感。
這是東坡病癒與友出遊,歸來所賦的詞篇。整闋詞理趣橫生,展現出一種由窄往寬處去看待人生的態度
東坡漸漸擺脫「多難畏人」的憂慮,開始用心體會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個春天的夜晚,沿著蘄水走。 經過酒家,喝了幾杯酒,有點醉意,便趁著月色走到溪橋上,解下馬鞍,曲起手臂當枕頭,稍事休息(想來東坡早在一千年前就知道酒後不開車XD)。誰知一覺醒來,天已亮了,一睜眼看見群山環繞,流水聲清脆悅耳,懷疑這不是凡塵俗世!不知身在何處,宛如人間仙境。作《西江月》以誌之。
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敧(ㄑ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此詞寫當下溪邊賞景,夜臥橋上,至曉方醒的情境。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瀰瀰」:水漲滿而流動的樣子。
「障泥」:馬韉(ㄐㄧㄢ),用來墊馬鞍,兩旁垂下以擋塵土,布或錦製成。
「玉驄驕」:毛色青白相雜的馬,駿馬的一種,又稱菊花青。此用作「馬」的代稱,未必真是這種駿馬。
先是眼前景象:月光照著原野溪流,隱隱層雲橫亙天際。
接著寫馬和人的對照:馬兒披掛著鞍韉,神氣活現,但人卻酒醉,想躺下來休息。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瓊瑤」:美玉,此喻倒映溪中的明月。
「敧」:傾斜、依靠。
為了憐惜月色風光之美好,就不能騎馬渡河,把映照在溪面上如玉般美麗的月光踏碎。東坡明明是不勝酒力,卻煞有其事的說出一番道理,表現了怡然陶醉的心情。因此,遂解下馬鞍,彎著胳膊當枕頭,醉臥綠楊橋上,酣然入睡,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被杜鵑鳥喚醒。
全詞由夜晚寫到早上,由醉意到轉醒,語調輕快,辭情起伏有致,創造了不一樣一的詞境。詞本多以哀怨為主調,東坡此詞卻純然寫一種生活情趣,在題材內容和語言表現上,開拓出新的境界。不受文體限制,能以賞玩的心情看待周遭世界,從而發現生活美好的一面,正反映了東坡心境的自由。
下篇預告:元豐五年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9會員
139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