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Young Lions 選手自訪——The Pen 團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比賽的最後一天,送進來一支「大片」。在對影片品質並沒有那麼要求的「社群影片」競賽中,拍出超高規格。團隊的思考是什麼?請看選手的分享:
請自我介紹。
我們來自 Wunderman Thompson Taipei
導演 Jack、文案 Easy
導演 Jack
文案 Easy
為什麼會來參加這次比賽?
年終自我檢測 ; 去坎城
如何觀察、發想、產生這個專案的創意企劃?
如果人權本該是一種平凡,如何用一個適切的角度切入台灣之於同志議題,如何能讓這件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影響更多人,並鼓舞更多國家爭取同志婚姻?
我們不想也深怕影片成為一種消費
於是更多的時間,我們是在和同志朋友聊,是兩個人自己聊,怎麼樣好好說這個故事。
在同志運動中,我們付出甚少。若要搖旗揮舞著彩虹旗,喊著我們為此驕傲,難免顯得矯情。我們也聊過或許台灣是最適合同志旅遊、蜜月的地方,但這種作法,會不會又是一種標籤化?任何一種形式的包裝,總是斟酌。
於是再一次次推翻中,這故事找上了我們。一個動人而平凡的故事,它或許不會被寫入歷史課本中,卻是一個該被記錄的吉光片羽。
找到了絕佳的切入,怎麼處理就是另一個難題。
搞笑、悲情總是社群的調味料,讓故事更容易入口、更容易被分享,但故事本質所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若調味過多使重要的訊息被蓋過,不是我們想要的。影片的傳散,必須建立在有實質的影響力上。
為何選用短片電影形式來呈現創意?
主要是看中電影能夠將意念「層次化」的能力。
在聊天過程中,發現異性戀的我們,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這件事情帶來的美好想像,可能遠勝過許多同志朋友本身。
對許多人而言,在過去幾十年裡,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對他們造成有形或無形的傷害,似乎在同志婚姻合法化的那一瞬間,突然都被一筆勾銷了。在媒體的氣氛渲染下,同志婚姻合法化也好像變成是一種恩惠或是獎品。
同婚法案這道曙光,會不會只照到了我們的笑容,卻照不出他們的傷口?該屬於他們的轉型正義呢?一個曾經壓迫別人的社會,能夠因為哪天決定不壓迫了而感到得意自滿嗎?關於這一個方向的思考點,是我們希望這支影片被台灣觀眾看到時,能夠達成的溝通。
而對於外國觀眾,則是希望他們被故事吸引,並理解台灣人所驕傲「追求公平正義的能力」。而這也是我們主要的創意概念 —— “Proud of Being Ordinary”。身在法治民主的環境裡,國家的每個良善決策其實都代表著每個善良台灣人的集體意識。同婚法案的通過,就是一例。最後,希望能以此影像鼓舞更多正在追求同婚通過的國家。
為了企圖包裝兩種思考方向給持不同觀點的兩種觀眾,因此決定以「某某電影片段」的形式來執行。
來聊聊執行
這支片的執行規模,依然維持我們一貫作風 - 零預算。
六個人的拍攝團隊中,成員主要來自公司同事與實習生;
兩個場景,蔡英文的桌子與祁家威的房間都是在公司裡的某個角落完成。而政府送貨員的專車那一場戲,也只是將公司車停在公司大樓停車場內,並由辛苦的製片在後車廂上努力青蛙跳而完成;所有的服裝道具,也幾乎都是用借的。說到這,還有個小故事分享:在交件截止最後一週內,剛確定腳本的我們,本來透過多方管道追蹤到祁家威先生的聯絡方式,並詢問出借「平權之筆」的可能性,然而不巧遇到他出國,聯繫不上,所以一直等到拍攝前一天,才緊急向朋友借了一支乍看很高級的鋼筆作拍攝,狸貓換太子,充充場面。
而大家最好奇的,關於「英文的英文口白」,到底怎麼弄到的?嗯⋯⋯這件事情其實本來並不在腳本的設定內,是一直到我們無意間聽到偉門智威的某位老闆說英文後⋯⋯。於是我們去借了錄音機,妥善地利用了這個純然的巧合。
總之,整個拍攝過程其實是一場悲劇,但所有人倒也都玩得很開心。
還有什麼想要說的?
這次捨棄既有創作的方式,華麗的糖衣不是創意,就是平凡、好好執行這個動人、鮮為人知故事。John Lewis 「The Boy and The Piano」可以,或許我們也可以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0會員
121內容數
所有關於坎城青年創意競賽台灣代表隊選拔賽以及全球總決賽歷屆相關資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aiwan Young Lions 的其他內容
其實小魚一直都說對於「影片」的想像不一定是要出機去拍,畫腳本什麼的。Viral Film 的重點不在影片的形式或卡司或大製作。這裡就有一個範例:
接下來這個團隊的分享,是因為小魚覺得他們真的可以得「最佳進步獎」。文章內附被小魚打槍版。並在四天內生出全新版本。值得所有在創意之道上修習的年輕創意人參考!
說到創意,可能會常聽到「洞察」(insight)這個字。「洞察」到底是什麼?有個定義是「一直存在的事實,但沒人想到可以拿來談你想要談的事」。這件作品就是個很棒的範例,長輩圖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長輩圖」竟然也能拿來談 SDGs,形成了這支溫馨可愛的小品。以下請收看影片與團隊自訪。
這次比賽也有好幾組團隊使用動畫影片推廣台灣在 SDGs 上的成就。本篇分享「你可能會討厭台灣」團隊的自訪。請先看他們的三支影片:
2020 年 Young Lions 參賽作品中的 OneDay 片中有著許多的運鏡變化。但團隊說「其實我們只帶著一支手機、一個穩定器就出發了。」讓我們一起從團隊的自訪中學習:
其實小魚一直都說對於「影片」的想像不一定是要出機去拍,畫腳本什麼的。Viral Film 的重點不在影片的形式或卡司或大製作。這裡就有一個範例:
接下來這個團隊的分享,是因為小魚覺得他們真的可以得「最佳進步獎」。文章內附被小魚打槍版。並在四天內生出全新版本。值得所有在創意之道上修習的年輕創意人參考!
說到創意,可能會常聽到「洞察」(insight)這個字。「洞察」到底是什麼?有個定義是「一直存在的事實,但沒人想到可以拿來談你想要談的事」。這件作品就是個很棒的範例,長輩圖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長輩圖」竟然也能拿來談 SDGs,形成了這支溫馨可愛的小品。以下請收看影片與團隊自訪。
這次比賽也有好幾組團隊使用動畫影片推廣台灣在 SDGs 上的成就。本篇分享「你可能會討厭台灣」團隊的自訪。請先看他們的三支影片:
2020 年 Young Lions 參賽作品中的 OneDay 片中有著許多的運鏡變化。但團隊說「其實我們只帶著一支手機、一個穩定器就出發了。」讓我們一起從團隊的自訪中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台灣的同志電影走得比社會認同還要快,也難怪說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台灣和「同志」密不可分的綁束在一起,我們都在一波波浪潮中找尋自己的認同,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事,在許多人眼裡看來就是造反。 所以台灣其實不缺同志電影,尤其在後同志時代,在BL劇成為大宗以後。於是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這部電影美好地保留了這段男男間誠摯的情感,讓紀念陳俊志的這部電影多了更多情感的層次,不單只是討論「喜歡同性到底可不可以!」而是再去探究男男間的情感,也是會有女性之間那樣的手帕交,那樣遠大於愛情的友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台灣的同志電影走得比社會認同還要快,也難怪說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台灣和「同志」密不可分的綁束在一起,我們都在一波波浪潮中找尋自己的認同,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事,在許多人眼裡看來就是造反。 所以台灣其實不缺同志電影,尤其在後同志時代,在BL劇成為大宗以後。於是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這部電影美好地保留了這段男男間誠摯的情感,讓紀念陳俊志的這部電影多了更多情感的層次,不單只是討論「喜歡同性到底可不可以!」而是再去探究男男間的情感,也是會有女性之間那樣的手帕交,那樣遠大於愛情的友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