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會賣妻賣女,為何不把丈夫賣了?
房價貴到不吃不喝也買不起,政府怎麼還不下重手管制?
Amazon燒錢燒得太瘋狂,借錢來花也能變成世界首富 ?
今天來介紹一本非常有趣,又是”耶魯”系列的書XD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作者為陳志武教授,是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博士,也是耶魯金融學終身教授、著名華人經濟學家,擁有將近30年的金融業務經驗。
作者透過本書告訴我們,事實上,文化一直都脫離不了金融,而金融的核心任務就是要解決:
人與人之間的「跨期價值交換」的問題。
一旦用這個角度看待金融,就能理解,在金融市場出現之前,人類多次的文化和社會組織創新,目的都是為了解決跨期承諾的挑戰,進而提升人與人之間跨期交換的安全度。
「養兒防老」觀念與儒家道德觀的「金融避險」方式?
例如,「養兒防老」是一種金融操作,讓兒子成為父母防患於未然與養老保障的載體。
但養兒防老要如何靠得住呢?這需要儒家孝道等「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去約束兒孫的行為,保證他們不會「跑路躲債」,這就是為什麼儒家對「不孝」一直都是「零容忍」。
儒家思想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
作者用金融的視角顛覆不一樣的視野:
古代沒有勞保退休金,老了只能靠兒子養,而「養兒娶媳來防老」其實就是一種古代的金融操作策略。
有了現代金融後,人人可以透過各種金融產品安排老後生活,再也不需要把子女、媳婦綁在一起,人生也能變得更加自由!
以下是整理本書推薦序及作者自序的內容,來讓大家認識這本書。
其實你所認識的股票投資、基金、債券、保險、房地產等等,這些都是交易雙方跨越不同時間點所做的「價值交換」。儘管金融要解決的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也不容易,應用場景更是五花八門。
作者以豐富的歷史故事、田野研究與實際案例,分析說明金融的起源、社會價值。帶領讀者探究金融在人類歷史上不可或缺之重要性。
舉例來說,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非洲部落和中國清代,活生生的人類被視為財富載體,時常任意買賣妻妾女兒,作為個人資產運用;印度農村中,亦將女兒當作避險手段,盡可能嫁至遠方,甚至分別將不同女兒往相異方向遠嫁,以達到跨地區平攤風險的效果。
而金融市場的逐步演進,不單單為富人提供服務,亦對普通人具有重大意義,更是解放婦女自由的關鍵角色。
陳志武教授以金融視角梳理歷史淵源、社會行為、政治制度、文化風俗等面向,待讀者認識金融的深層意義後,接著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邏輯化方式,來解構貨幣、借貸、股票、保險、債券、房地產、利率等概念及實際應用層面。
六大單元一以貫之又各自獨立,內容豐沛飽滿具靈活性,可從頭到尾細細閱讀,或根據個人需要擇單元閱讀。
在書裡你會理解,傳統習俗、迷信、宗教、愛情、婚姻、家庭、禮尚往來,以及儒家、基督教等文化的背後,其實含有豐富的金融邏輯。也就是說,許多文化的內涵實際上是因為金融市場的缺點而產生的,是為了解決本來應該由金融出面的問題而來的。
若將本書當作故事書會非常有趣,例如:
- 第1章 金融無處不在?
金融到底為什麼、為誰、為何?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的跨時空交換
左宗棠西征的金融故事
- 第2章 從金融的角度看傳統社會
養兒防老:儒家文化構成的避險機制
貞節文化背後的金融邏輯
為什麼華人只認血緣?
- 第4章 婚姻是愛情還是避險手段?
「愛情」與「麵包」的勝負之爭
為什麼要將女兒遠嫁?
古代為什麼是賣妻而不是賣夫?
- 第11章 現代公司在華人世界的發展
為什麼中國難有百年企業?
從商業聯姻看家族企業
其中當然也不乏與個人投資切身相關的主題,例如:
- 第17章 避免被抄家的「風險資產分散」配置:從古代看富人為什麼喜歡藝術品投資
家庭如何配置財富——不同國家家庭資產結構對比的啟示
藝術品投資:從清朝精英資產結構說起
- 第20章 房地產投資的教訓
金融危機時的中產階級財富為何縮水?
作者提醒了「分散投資」才是上上策,中產階級過度將資產集中在房地產不是個好理財方式。
(可參考安納金演繹文章9.4對於【不動產投資】的解析)
- 第8章 借貸關係中的重要變數:利率的作用與邏輯
- 第10章 橫空出世的公司
現代世界富可敵國的公司實體,影響力早已勝過大多數的國家。除了關注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更重要的是那些富可敵國公司對全世界的經濟影響。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