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閱讀筆記,而這次要寫的閱讀筆記,書名只差了一個字:《投資最重要的事》。含蓄地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本書。不過,由於這本書我讀了約一半就停止(原因稍後會說),所以我可能有遺漏一些好東西。總之,這篇閱讀筆記會有一些批評。
書名: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作者:Howard Marks
譯者:蘇鵬元
出版:商業周刊,2017 年 2 月
「等等,只給兩顆星?!你不知道作者是投資大師,而且這本書佳評如潮,不只有四大名家評註,書籍封面還特別標註『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嗎?」
我知道,而且我也懷疑:自己怎麼這麼沒眼光、欠缺理解力?這麼多名人說好,就我自己覺得看不下去,一定是自己有問題吧?
也許是我原先的期待太高,又或者閱讀時太倉促,無法耐著性子讀完。無論如何,以下是我的筆記和感想。
巴菲特讀了兩遍?才怪!
本書封面頂端寫著「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在本書內頁的「各界推薦」中又再說了一次:
只要在郵件信箱裡看到霍華.馬克思的投資備忘錄,我會馬上打開與閱讀。我總是會從中學到一些事情,他的書我讀了兩遍。
在我讀完本書大約一半的內容之後,我不禁起疑:巴菲特是否真的讀了這本書兩遍?甚至有點 kuso 的想:「該不會巴菲特跟我一樣,看不懂這本書到底好在哪裡,所以要讀兩遍吧?」當然不會是這樣啦。所以,我回頭玩味上面那句話,並且注意到裡面寫的是「他的書我讀了兩遍」,而不是「他的這本書我讀了兩遍」。
那麼,這本書巴菲特到底有沒有讀兩遍?我開始認真起來,去查了原文。不查還好,一查不得了。請看:
When I see memos from Howard Marks in my mail, they're the first thing I open and read. I always learn something, and that goes double for his book.
(Praise fo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arren Buffett, Chairman and CEO, Berkshire Hathaway)
這原文哪裡有「讀了兩遍」的意思呢?double 就是讀兩遍嗎?
就我粗淺的英文程度來看,「I always learn something, and that goes double for his book.」的意思應該是:
「我總是能(從他的投資備忘錄裡)學到一些東西,而他的書,則給我更多(兩倍)的收獲。」
所以巴菲特壓根沒說讀他的書兩次嘛!更別提「讀這本書兩次」了。
註:如果認為我對剛才那句話的理解有誤,歡迎留言指正。
好吧,這也許太過細節,一般人不需要那麼較真。但容我再說一次,我是讀完一半,失望之餘,才回頭去查巴菲特的推薦文字。我只是把這個小瑕疵拿到前面來講而已(對各位來說可能是小瑕疵,對我來說不是)。
第二層思考
第一章的重點是告訴投資朋友,投資思考必須與眾不同:「請記住,你的投資目標並不是要賺取平均報酬,你要賺得比平均報酬還多。因此,你的思考必須比其他人更好,不但要更有思考力,還要拉高層次思考。」(p.34)
何謂「拉高層次思考」?作者提出「第二層思考」:
第一層思考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就買這支股票吧!」第二層思考則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每個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很好,所以這不是好公司。這支股票的股價被高估,市價過高,所以賣出!」(p.35)
抱歉,就上面那句話來看,我認為是流於幼稚、單薄的逆向思考。你試試把「好公司」替換成「台積電」來理解看看,邏輯通嗎?
作者的重點是「第一層思考簡單膚淺,而且幾乎每個人都做得到……第二層思考則比較深入、複雜,而且迂迴。第二層思考的人要考慮很多事情……」(p.35)
然後他下了一個小結論:
要達到卓越的投資績效,你必須對於『價值』擁有與眾不同的觀點,而且必須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不是容易的事。(p.38)
這話沒錯,但是沒多大用處。試問何謂「正確的判斷」?這才是關鍵。
作者在第 3 章〈了解效率市場與極限〉的最後一節裡面說道:
在下跌市場中,獲利有兩個基本要素:你必須對實質價值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必須堅定不移,即使價格下跌暗示你是錯的,也要勇於買進。喔,對了,還有第三個要素,那就是你的看法必須是正確的。(p.63)
同樣的,這又是正確無誤,卻沒有用處的話。我認為李佛摩的說法還比較實際:當價格走勢隨著你預估的方向前進,就證明了你正確無誤(這是依我的閱讀記憶所述,而非引用原文)。也就是說,只有事後才能證明你的看法是正確還是錯誤。
專注在無效率市場
在第 2 章〈了解效率市場與極限〉裡面,作者解釋了「效率市場」的概念,並且建議投資人應該專注在無效率市場。這個部分,是這本贅言充斥的書裡面,我認為還算受用的建議。
市場今天有效率,不表示永遠有效率。重點是,無效率是卓越投資的必要條件。在完全效率的市場中,要表現得比別人好就像擲一枚硬幣,頂多只能期望 50% 的成功機率。投資人如果想要取得優勢,那麼潛在過程中就必須有「無效率」的存在,也就是要有不完美的訂價錯誤存在。(p.50)
......因此我應該限制自己將力氣放在相對無效率的市場,辛勤努力,增進技術,就能得到最好的回報。(p.51)
那麼,去哪裡尋找定價錯誤的股票呢?容我置入行銷一下:如果您有訂閱《
選股週報》,那麼「選股地圖」中,只要篩選「便宜度」超過 100% 的股票,便很可能是因為暫時的利空事件而下跌到非常便宜,也就可能符合所謂的「定價錯誤」的情形(當然還得進一部調查公司體質,盡量避開地雷公司)。
在第 4 章〈找出價格與價值的關係〉裡面有一段話亦可參考:
投資是一種人氣競賽,而最危險的事就是在投資人氣最高的時候買進。在那個時刻,一切利多因素與觀點都已經反映在價格上......最安全而且獲利潛力最大的投資,就是在沒有人喜歡的時候買進,等到投資標的受歡迎之後,它的價格只有一條路可去,那就是「上漲」。(p.68)
跟稍早的「第二層思考」的例子比較起來,我認為上面這段話比較接近「聰明的逆向思考」。然而,就在剛才那段話的前一頁,作者的建議又讓我覺得粗糙:
相信我,最好在股票崩盤時接手那些不管價格多少都要被迫賣出的股票,沒什麼比這更好的事了。(p.67)
當你讀到這段,請想想看,這種做法有沒有可能買到正在下跌的宏達電?
我贊成逆向思考,人棄我取,但也要看情形。別隨便去接天上掉下來的刀子。
關於風險
第 5、6、7 章都是講「風險」,標題分別是:理解風險、確認風險、控制風險。我想,我對這本書的耐心,到這幾章已經幾乎用完。請試著用心讀一遍這段文字:
控制風險不是規避風險
控制風險是必要的,但承擔風險說不上是聰明還是不聰明。這是多數投資策略和投資利基不可避免的部分。在承擔風險上,可能做得很好或是很糟,也可能碰到對的時機或錯的時機。如果你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在風險控制下取得更有利的利基,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潛在的陷阱很多,必須要避開。」(p.117)
我不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就我來看,這是典型的「說了很多,但其實又沒說什麼。」(其實我閱讀時心裡常出現的台詞是「廢話連篇」)
景氣循環與鐘擺效應
第 8 章與第 9 章的重點都是:萬物皆有循環。作者建議投資人要注意景氣循環週期,並且記住凡事必定極盛而衰,物極必反,也就是說,股價會有鐘擺效應,擺盪到極高處,就會盪回低點,又再盪高,如此不斷循環。了解這點,就比較能夠有膽量在股市低迷的時候危機入市。
就這些觀念,花了兩章的篇幅來寫。唉!
結語
本書有 21 章。我看到第 10 章,已經用完所有耐性,只能放下書本。所以我的閱讀筆記也就到此為止。
第 11 章〈反向投資〉我想應該會有一些值得閱讀的地方吧。不過,這個議題我已經在其他書籍裡面看過幾次,而且經過前面幾章的「洗禮」,我已經無力再讀下去了。如果將來時機對了、心情對了,終於把後面的章節讀完了,也許我對此書的評價會不一樣。也許吧。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你還沒讀過這本書,別光憑一篇閱讀筆記就放棄它。同一樣東西,某人覺得是雞肋,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是黃金;別人眼中的真理,對你可能是謬論。眼見為憑,書要自己讀過才算數,也許這本書對你超有幫助。
祝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