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總修護師 李志上 撰文2019/11/26
「廟宇」是一個社區,一塊土地居民在生活、信仰、情感、記憶的連結點。每當家中有新生兒出生時,除了報告自己家中祖先外,我們也一定會到地方的信仰中心告知神明,並祈求幼兒順利成長!進入求學階段,每當有重要的考試,我們也定會到廟裡抱一下佛腳!「它」就像是我們的父母一樣,看著我們成長,在我們面對人生的疑惑時,總是適時的給予引導與建議;然而在我們順風順水時,卻似乎時常忘了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自己家鄉的廟。
廟宇跟我們年老的父母一樣,都是由物質元素組成的,自然也存在著大自然的生死定律,但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壽命並非我們想的如此短暫。如果我們把家鄉的「廟宇」看作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耆老,而不是單純「建築物」的話。廟裡屋頂漏水、牆體壁癌、木構件蟲蛀、彩繪煙燻起甲等,就像是人體的骨折、癌症、寄生蟲、擦傷破皮、油垢髒汙等狀況,在治療時很正常的會以病人為核心,最終目的是讓病人恢復健康,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理掉病症的過程。這概念就好比癌症手術主刀醫師的目標是把腫瘤切除,而忽略掉病人是否仍有生命,如同電影「流氓醫生」中的台詞:「手術成功,不過病人死了」。
廟宇在修護的過程當中,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廟宇的多元價值與功能,祭祀民俗活動、重要藝師作品、日常管理使用、重大歷史變動(地震、風災、火災、戰爭、重要名人事件等)這些都是廟中在時間流逝當中所產生的文化果實,修護適當與否的審視,要思考的必須是確認修護後的文化果實是否依然真實存在。八十歲的老先生會不會因為一次手術治療處理後,變成克隆出來的18歲外觀的偽老先生。廟宇或古蹟的文化與藝術表現,是可以有「新意」也可以有「古意」的。每個時代的藝師都會受到當時整體社會、文化背景、材料發展的影響,而呈現大時代的審美觀與表現形式。但並非有了「新意」,就不能同時存在「古意」,它從來就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藝術文化的發展應該是累積的、堆積的,這樣我們的文化底蘊才能越來越厚實越來越豐富。大家試著想想,如果蒙娜麗莎在修護的過程中,把原作變成修護者理想下的精緻仿繪作品,它也必將不再有原來的文化與藝術價值。
哈瑪星代天宮中的數次彩繪歷史,皆已經覆蓋在厚重的油煙下面,根本無法確認彩繪內容。團隊在最初接受服務建議書要求時,就依循著修護倫理概念,先進行基礎的修護對象研究,雖然我們不是真正傳統藝術史的專家,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科學檢視的基本方法,使用我們近紅外線相機,仔細的拍攝所有漆黑油煙下的彩繪,雖然局部構件上的彩繪,在近紅外線下可以明顯觀察到被清洗過的痕跡,但仍然讓我們在正殿內發現歲次落在「乙未」民國44年的陳壽彝落款「無名主人」、「金鐘」,陳玉峰落款「天然主人」。另外透過訪談府城油漆藝師陳平生,確認了代天宮內的堵頭、油漆化色、桷木虎皮紋皆為其師傅陳水福的作品。另外在肉眼觀察的過程中,位於正殿還有蔡丁山的大木神龕結網、蘇水欽、黃良、黃玉瑶…等精美的鑿花作品都無法被油煙與灰塵遮蔽無法欣賞。
團隊在修護過程的初期,遵循修護處理的基本架構,依據近紅外線攝影的結果與油漆彩繪構件的類型,挑選數個溶劑測試區與清潔標準區執行,待清結測試區結果符合修護團隊的期望,同時達到廟方、建築師與主管機關的標準後。就順應整體整修工程工序規劃,由正殿中港間左棟架開始進行除塵、清潔、加固處理。主要清潔工序依序為:可見光攝影、近紅外線攝影、搭架、除塵、第一次油煙清潔、彩繪層起甲加固、廟方與建築師檢核、第二次彩繪協調清潔、塗刷保護漆、攝影、安金/全色、廟方與建築師檢核、攝影。
在團隊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油煙下方的陳玉峰、陳壽彝彩繪清潔出來,就算是局部有被前人清洗過,也要盡力的使清潔後的圖案與近紅外線相片相同。透過調整溶劑的濃度與比例,團隊秉持一切以原有彩繪為修護思考核心。並非一昧的延用過去的經驗與方法,反而不斷自我要求「在保護彩繪為目標的核心的前提下,仔細的解構修護師面前的困難與問題,解構清潔過程的科學原理與方法,然後再彈性的重新組合清潔方法,以期達到最適合該區彩繪的方法」。要做到這樣,團隊的修護師必須時常的自我懷疑有沒有更好的清潔組合方式、反省現在的清潔結果是否有過當或不足、有毅力的不斷去嘗試突破方法與閱讀相關文獻。這個過程會是一種如同自行車賽的破風手一般,獨自在前方承受風阻,同時還必須兼顧夥伴能跟上自己的速度與目標。團隊中的修護助理們,則必須時時兼顧修護師的方法與目標,又不可把自己當成單純的執行者,他仍必須有自我觀察與判斷調整的能力,因為「修護處理沒有sop」、「修護處理沒有標準處方」。堵仁彩繪可以用的清潔方法,並不表示堵頭彩繪同樣可以成功,因為彩繪者不同、當初調配漆料配比不同、位置不同煙燻老化不同、修護人員不同…這些不同交錯堆積出劣化狀況的差異,我們怎麼能用相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劣化處,清潔出相同的成果呢。
哈瑪星代天宮彩繪構件清潔,不同於油畫或門神清潔的地方,在不同區域、不同劣化、不同修護人員處理的差異下,必須清潔出相同且協調的原有彩繪結果與歷史質感。因為團隊堅信哈瑪星代天宮是一個不可分割「整體」,不同時期的彩繪,在時間的洗鍊下,必定會有如同布蘭迪所說的「潛在的統一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團隊在清潔時,以清潔至70%的目標,保留30%做二次各殿整體協調的調整空間,同時也可以盡可能的保留古色。如果我們在架下就已經可以閱讀欣賞藝師的彩繪內容,我們又何必將它畫蛇添足成理想中完美的型態呢!要知道世上最珍貴的是「錢也買不到的時間與已經消逝的先賢技藝」。
團隊進場至今已經4個多月,下面是我們第一階段的清潔成果、全色與安金示範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