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劇評心得】台劇《鏡子森林》—媒體從業者「即時」vs「真實」的兩難抉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隨著網路世代興起,進而改變閱聽人獲取資訊的方式,網路新聞取代實體報紙,即時快訊掩沒事實真相,而台劇《鏡子森林》正以此作為軸心之一,看似快速噬血的媒體生態圈,以「獨家內幕」、「點閱率高」、「即時快速」作為職場能力的劃分,背後也點出觀眾長期迷失於資訊的叢林之中,失去審辨的能力。


raw-image
「新聞是被選擇的結果,而人選擇呈現了什麼。」---《鏡子森林》


《鏡子森林》的人物設定十分有趣,既有資深記者對媒體生態的暸若指掌,同時也蘊藏剛踏入職場的新手菜鳥,兩者之間的交互效應大幅增添整部作品的深度與思考。高明(楊謹華 飾)作為政治組一線資深記者,即便對媒體新聞操作的熟稔,卻因求快而疏忽真實性,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 新來的攝影記者余志揚(林柏宏 飾),抱著對攝影的熱情與專業,卻不適用於記者生態的規則,面對消息實事求是與求快搶先的權衡,回首踏入職場的初心,滿心的抱負與理想是否仍引領著自己向前?


回歸觀眾,在這高速汰換的社會步調下,捫心自問:「自己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閱讀完一整本書、看完一部電影?」面對資訊量爆炸的年代,不少人的觀影習慣甚至以快轉、倍速等方式進行,不知不覺喪失欣賞作品的審美與構思影像全方位的想像,實為可惜。


raw-image

從戲劇作品角度來看,近期的台劇已從大量集數的連續劇,轉為集數少、質量高、快節奏的短篇影集,而《鏡子森林》在作品質量與推演步調之間取得平衡,以三季30集鉅細彌遺打造媒體生態真實樣貌,予以社會大眾全面性的真相與事實之餘,也讓觀眾保留足夠的空間省思。



我是艾斯特,熱愛電影戲劇影集,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

願我們在顛沛流離的日常中,透過電影環遊世界,於這裡相遇而留下印記。

歡迎至以下平台與我交流電影觀後感與影視資訊:

《艾斯特的電影紀錄》Instagr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斯特Esther的沙龍
16會員
9內容數
【艾電影】是艾斯特以個人獨特觀點分享的影評,內容從院線電影到各類風格電影不等,願我們在顛沛流離的生活, 透過電影環遊世界,於這裡相遇留下印記。Instagram:movie_record
2020/12/14
平時很少在短期二刷一部電影,正因第一次所帶來的感受總是最為深刻與震懾,值得歷經時間的沈澱下細細咀嚼、反覆省思,但《親愛的房客》累積至今卻讓我完成三刷,觀影中依然在同一幕熱淚盈眶、在同個場景會心一笑。
Thumbnail
2020/12/14
平時很少在短期二刷一部電影,正因第一次所帶來的感受總是最為深刻與震懾,值得歷經時間的沈澱下細細咀嚼、反覆省思,但《親愛的房客》累積至今卻讓我完成三刷,觀影中依然在同一幕熱淚盈眶、在同個場景會心一笑。
Thumbnail
2020/11/22
日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陳淑芳以《孤味》一舉拿下影后寶座,高齡81歲的她,舉手投足自帶台灣傳統女性的氣場與堅韌,完美詮釋身為一家之主如何一手撐起大家庭的辛酸史淚。橫跨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家庭故事,千瘡百孔的真實人生,在各自婚姻與家庭關係裡望眼欲穿的執念,皆是來自不輕易說出口的愛與思念。
Thumbnail
2020/11/22
日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陳淑芳以《孤味》一舉拿下影后寶座,高齡81歲的她,舉手投足自帶台灣傳統女性的氣場與堅韌,完美詮釋身為一家之主如何一手撐起大家庭的辛酸史淚。橫跨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家庭故事,千瘡百孔的真實人生,在各自婚姻與家庭關係裡望眼欲穿的執念,皆是來自不輕易說出口的愛與思念。
Thumbnail
2020/10/18
近年來以「時空穿越」、「奇幻科幻」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數見不鮮,無論是前陣子諾蘭新作《天能》玩起時間倒轉,金鐘多項大獎肯定的《想見你》刻畫懸疑燒腦的穿越愛情,連這次入圍本屆金馬11項大獎的《消失的情人節》也以「時間暫停」刻畫出饒富新味的寫實愛情。
Thumbnail
2020/10/18
近年來以「時空穿越」、「奇幻科幻」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數見不鮮,無論是前陣子諾蘭新作《天能》玩起時間倒轉,金鐘多項大獎肯定的《想見你》刻畫懸疑燒腦的穿越愛情,連這次入圍本屆金馬11項大獎的《消失的情人節》也以「時間暫停」刻畫出饒富新味的寫實愛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旁觀他人的痛苦。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鏡子森林》
Thumbnail
「旁觀他人的痛苦。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鏡子森林》
Thumbnail
「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我們常會聽到這句話,特別是在抨擊他人的時候,然而記者這份工作真的有這麼的不好嗎? 這部劇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在討論記者是如何不惜一切方式得到新聞來源、亂下聳動標題、抄寫論壇文章當新聞內文,只為了頭條版面、高點閱率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觀看新聞所抱持的態度為何。
Thumbnail
「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我們常會聽到這句話,特別是在抨擊他人的時候,然而記者這份工作真的有這麼的不好嗎? 這部劇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在討論記者是如何不惜一切方式得到新聞來源、亂下聳動標題、抄寫論壇文章當新聞內文,只為了頭條版面、高點閱率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觀看新聞所抱持的態度為何。
Thumbnail
《鏡子森林》這部戲劇裡面,除了可以看到土地開發的黑暗面,也可看到,另一個深刻的新聞產業問題。正因媒體從業人員向來有所謂的無冕王的美稱,能相當程度的將權利轉化成「權力」;但何謂新聞人的價值呢?是否能堅持到最後呢?
Thumbnail
《鏡子森林》這部戲劇裡面,除了可以看到土地開發的黑暗面,也可看到,另一個深刻的新聞產業問題。正因媒體從業人員向來有所謂的無冕王的美稱,能相當程度的將權利轉化成「權力」;但何謂新聞人的價值呢?是否能堅持到最後呢?
Thumbnail
隨著網路世代興起,進而改變閱聽人獲取資訊的方式,網路新聞取代實體報紙,即時快訊掩沒事實真相,而台劇《鏡子森林》正以此作為軸心之一,看似快速噬血的媒體生態圈,以「獨家內幕」、「點閱率高」、「即時快速」作為職場能力的劃分,背後也點出觀眾長期迷失於資訊的叢林之中,失去審辨的能力。
Thumbnail
隨著網路世代興起,進而改變閱聽人獲取資訊的方式,網路新聞取代實體報紙,即時快訊掩沒事實真相,而台劇《鏡子森林》正以此作為軸心之一,看似快速噬血的媒體生態圈,以「獨家內幕」、「點閱率高」、「即時快速」作為職場能力的劃分,背後也點出觀眾長期迷失於資訊的叢林之中,失去審辨的能力。
Thumbnail
《鏡子森林》不僅僅是要找回新聞從業人員的良心,也是提醒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好的社會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有對美好的期盼,都要從自身的付出出發,要寫出好的新聞,不只需要好的記者,也需要好的觀眾。
Thumbnail
《鏡子森林》不僅僅是要找回新聞從業人員的良心,也是提醒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好的社會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有對美好的期盼,都要從自身的付出出發,要寫出好的新聞,不只需要好的記者,也需要好的觀眾。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坦白說,不只是媒體業者,我們哪個人不是讓資訊流通、經過的介質呢?如何在「鏡子」裡找到真相,是否就像在森林裡找尋一片落葉一般困難⋯⋯或著,每一片落葉都是真相?
Thumbnail
「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坦白說,不只是媒體業者,我們哪個人不是讓資訊流通、經過的介質呢?如何在「鏡子」裡找到真相,是否就像在森林裡找尋一片落葉一般困難⋯⋯或著,每一片落葉都是真相?
Thumbnail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Thumbnail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理解新聞室中的「影像」與「文字」— — 攝影操作手冊1 (舊文重貼)大約兩週前,我從訂閱的新聞媒體電子報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走進了「接近真實」的北韓》,點開之後便感到有點生氣;我因為標題、引言及照片,進一步點擊去閱讀文章,打開之後發現是一篇兩個媒體共同合作發佈的文章,更直白地說這是交換文。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理解新聞室中的「影像」與「文字」— — 攝影操作手冊1 (舊文重貼)大約兩週前,我從訂閱的新聞媒體電子報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走進了「接近真實」的北韓》,點開之後便感到有點生氣;我因為標題、引言及照片,進一步點擊去閱讀文章,打開之後發現是一篇兩個媒體共同合作發佈的文章,更直白地說這是交換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