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陽光裏,世界的苦難是模糊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關於國際政治實務/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小觀察,總共三篇,有興趣可以一起看。 第一篇:本篇;第二篇:《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簡約主義」》;第三篇:《打造美國外交系統的「螺絲釘」》
(本文寫作於11月11日,現在看時事背景可能略顯過時,但文章關於美國外交的邏輯沒有改變,後來的事,比如香港民主人權法案的通過,也是一個標準的國際政治流程,對本文的論點其實不構成反證。)
文|趙思樂
十一月的初冬,華盛頓特區的陽光很好,房間裏的暖氣是統一供應的,無法調節,熱得只能穿單衣單褲。不出門的話,會感覺是在夏天。但如果真的是夏天,房間裏就會因為同樣是統一供應的空調冷得要穿外套。不得不再次感慨美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真的很浪費能源。
在窗外美好的陽光裏,我終於再次在美國公共廣播的早間新聞裡聽到了香港的消息:有一個示威者墜亡,其他示威者認為警方有責任……沖突激化,警民互相仇恨。
這個十來分鐘的早間新聞欄目叫Up First,大概是華府政策圈工作的人每天上班前都要聽的,講重要的美國新聞,也特意加入一定比例的國際新聞,讓美國普通人了解一下他們睡覺時世界發生了什麽。能上這個欄目的國際新聞有一定的指標意義,因為這意味著普通美國人會知道這件事,政策圈的人們才會感受到壓力……但上一次我在這個節目裏聽到香港是什麽時候呢?大概是10月上旬?除了7、8月多一些,後來漸漸很少在Up First裏聽到香港的消息了。之前沙特記者在沙特駐土耳其使館被殺害的消息,可是在Up First上霸占頭條一個多星期呢。
這條香港的新聞大概持續了3分鐘,是最後一條新聞,播完節目也就結束了。華盛頓的陽光繼續明媚著,剛剛廣播裏傳出的呼喊聲、對罵聲,暈成了一個光斑,一眨眼間仿佛是一個錯覺。
世界各地的苦難,在這裏的政策圈討論中,都像這樣一個錯覺。
在外交學院的課堂上,或者跟教授和同學在討論國際政治時,人權和抗爭這類議題經常都被提起就放下,用於展現“我註意到這個現象”,但並沒有要就此有所處理的意思。比如,講到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時,討論中會提到阿薩德用化學武器對付示威者。然而討論的結論是,“即便他對待敘利亞人民是很殘暴的,”但歐美其實不應該在2011年敘利亞國內剛爆發革命時就表明立場希望阿薩德下臺,因為這導致了後續無法跟阿薩德談判和解,讓俄羅斯乘虛而入。
類似,在講到ISIS恐怖組織時,人們談到他們傾向於用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俘虜,並放在社交網絡上傳播,也講到他們大規模屠殺其他遜尼派政治勢力,同時對什葉教徒進行恐怖襲擊,制造教派矛盾。但討論的最後落腳點是,其實ISIS並不是一個嚴重影響中東權力格局的問題,更多是一個短暫的現象。當初美國號召中東國家聯合對抗ISIS,而沙特和以色列都更傾向於淡化事態,為了防止伊朗和敘利亞借機打破政治封鎖。事後證明,從國家政治的角度,沙特和以色列的判斷是合理的。
在外交政策圈中類似的討論還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殘暴和苦難,更多被視為政治格局變換中的一個現象,一個異色的光斑。在國際政治判斷和決策的過程中,華府的分析者和決策者們主要看的是宏觀的權力政治走向。但當時事被抽象到這種程度,苦難和殘忍就都被模糊,異色被溶進了一個個大的色塊,構成了決策者們看到的權力格局。
這也是為什麽,自從香港的抗爭爆發以來,我從來沒有在政策圈的討論中聽到過任何對香港前途的正面期待,或基於正面期待的政策建議。當抗爭的喧囂被溶進了“中國”這個大的權力色塊,大家能看到的都是中美對峙又無法全面對抗遠景,那麽香港民眾的抗爭和苦難,就模糊成了這個格局形成中的一個現象,難以再做直接的介入,只能在Up First的最後3分鐘裏閃過了。
作者趙思樂為資深中國政治記者,中國社會運動參與者,現就讀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全球政治與安全專業。

關於思樂書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在這裡我希望透過散漫的寫作,讓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人。但這種關心在中國不被允許,因此我與其他有「不受歡迎的關心」青年人們一起徬徨著、疼痛著、苦中作樂著、抱團取暖著。
閱讀《思樂書》並不需要付費。但如果你訂閱,就是對我的工作和存在的一種支持,我會認為這種支持並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也是給那些在黑暗中堅持著的中國抗爭者和青年人的。
本專欄的收入承諾每月捐出給中國抗爭者或其家人(承諾是十分之一,但其實每月都會遠超過),前幾月稿費捐出部分,我補足200美元於10月請我先生莫之許帶回中國,轉換為人民幣後捐出給在獄中的中國抗爭者的家屬,因家屬不希望公布具體政治犯姓名,在此無法公布,如有疑問,可私下聯絡我的臉書「趙思樂」並私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5會員
39內容數
<p>我是趙思樂,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中國女生,是撰寫中國民間抗爭與政治打壓的深度報導者、非虛構作家。我希望透過我的寫作,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正義、關心人。</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思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想起前幾天中國移民還為此事在多倫多示威、發生了衝突。「我不知道香港人怎麼想的。」他說,「現在全世界都想跟中國搞好關係,香港卻想要離開?」我對他的看法感到驚訝,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就解釋道:「他們可能覺得自由更重要。」他表示理解,「但是中國現在確實是……」
這是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身體反抗國家的故事。This a true story about how a woman used her body to resist the power of a state. (中英文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從90年代起,國家、女權工作者和境外資金可以說相當微妙平衡地共同培養了中國的女權運動。這種特殊的互動關係,既是女權運動比其他社會運動根基深厚的原因,也預示著這個平衡失去後運動的艱難。中國女權運動作為一個案例,反映了威權國家與社會運動的複雜關係。
認識他之前,我的熟人一半說他是中國最好的評論家,水平一騎絕塵,一半說他是沽名釣譽小混混,拉一幫捧臭腳的內鬥內行。現在,他是我先生,他今年50歲了。
不少對自己的前途有期待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會時不時安排一趟「美國行」。期間會見了哪些美國政界人物、在哪些場合發表了講話,都會成為未來的政治資本。上升勢頭正勁的鄭文燦,七月到華府智庫演講,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也有略顯經驗不足的地方。
教授佈置了下次課的任務:假設香港發生第二次雨傘運動,僵持不下,而有消息指北京馬上就要動用高強度武力清場,美國要如何在不使世界經濟嚴重受損的前提下,避免大規模流血事件在香港上演?
他想起前幾天中國移民還為此事在多倫多示威、發生了衝突。「我不知道香港人怎麼想的。」他說,「現在全世界都想跟中國搞好關係,香港卻想要離開?」我對他的看法感到驚訝,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就解釋道:「他們可能覺得自由更重要。」他表示理解,「但是中國現在確實是……」
這是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身體反抗國家的故事。This a true story about how a woman used her body to resist the power of a state. (中英文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從90年代起,國家、女權工作者和境外資金可以說相當微妙平衡地共同培養了中國的女權運動。這種特殊的互動關係,既是女權運動比其他社會運動根基深厚的原因,也預示著這個平衡失去後運動的艱難。中國女權運動作為一個案例,反映了威權國家與社會運動的複雜關係。
認識他之前,我的熟人一半說他是中國最好的評論家,水平一騎絕塵,一半說他是沽名釣譽小混混,拉一幫捧臭腳的內鬥內行。現在,他是我先生,他今年50歲了。
不少對自己的前途有期待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會時不時安排一趟「美國行」。期間會見了哪些美國政界人物、在哪些場合發表了講話,都會成為未來的政治資本。上升勢頭正勁的鄭文燦,七月到華府智庫演講,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也有略顯經驗不足的地方。
教授佈置了下次課的任務:假設香港發生第二次雨傘運動,僵持不下,而有消息指北京馬上就要動用高強度武力清場,美國要如何在不使世界經濟嚴重受損的前提下,避免大規模流血事件在香港上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看標題起得這麽中立,一點進去看内容實簡直要笑死,四囯聯合起來批戰狼。中國國防部部長董軍也是個狠人,四面出擊。臥槽,我要是他的話回去都得駡習近平——“怎麽派了這麽個髒活給我。” 氛圍老尷尬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原文,核心問題就是圍繞烏克蘭、台灣、南海問題展開的討論,我下面必須給大家演繹一下。(含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去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以巴衝突,正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輿論困境,不只聯合國中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票數創新高,美國境內也爆發了大規模反戰學潮,且隨著校方祭出強力手段,學生被毆打逮捕的畫面反覆播送,這股學潮又在其他國家遍地開花。
Thumbnail
亂讀新聞(二十七) 2024年3月20日 1. 開始之前,都係例牌頭盔架喇,英國新聞我係自己譯,所有正確既報導以原文為準啊吓。(今次都係懶到直接copy and paste之前果句,哈哈。) 2. 今日BBC既網頁頭條係有關美國響聯合國提出響加沙既停火協議被中國同埋俄羅斯反
Thumbnail
最近有一件事需要處理,優先度高於對於這個系列的維持。除此之外,最近的國隋情勢也進入一個低潮期,在這個虛假的穩定中很少東西能寫。年中預計恢復連載。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余案:正如我一直以來認知的,美國墮落遠非自今日始。赤納所鼓吹的東昇西降,也不是什麽無稽之談。衹要這種局面有機會持續下去,而不再有上主所樂用的勇士(是否衆數)挺身而出撥亂反正,則美國一定會跟太陽底下的雪人一樣,再如何巨大再看上去怎樣不可一世,冰消雪化的終局,一定會出現。那時候,再說什麽早知今日何必當
Thumbnail
當台灣在吵立法院長的時候,這個世界也開始發生一些重要的事了 伊朗飛彈襲擊了伊拉克和敘利亞。整個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加薩戰爭 進一步地擴散開來了 除了對於多年通膨的世界,中東的運輸中斷區域的不穩定 造成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上昇之外 台灣也得要借鏡這些事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看標題起得這麽中立,一點進去看内容實簡直要笑死,四囯聯合起來批戰狼。中國國防部部長董軍也是個狠人,四面出擊。臥槽,我要是他的話回去都得駡習近平——“怎麽派了這麽個髒活給我。” 氛圍老尷尬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原文,核心問題就是圍繞烏克蘭、台灣、南海問題展開的討論,我下面必須給大家演繹一下。(含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去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以巴衝突,正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輿論困境,不只聯合國中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票數創新高,美國境內也爆發了大規模反戰學潮,且隨著校方祭出強力手段,學生被毆打逮捕的畫面反覆播送,這股學潮又在其他國家遍地開花。
Thumbnail
亂讀新聞(二十七) 2024年3月20日 1. 開始之前,都係例牌頭盔架喇,英國新聞我係自己譯,所有正確既報導以原文為準啊吓。(今次都係懶到直接copy and paste之前果句,哈哈。) 2. 今日BBC既網頁頭條係有關美國響聯合國提出響加沙既停火協議被中國同埋俄羅斯反
Thumbnail
最近有一件事需要處理,優先度高於對於這個系列的維持。除此之外,最近的國隋情勢也進入一個低潮期,在這個虛假的穩定中很少東西能寫。年中預計恢復連載。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余案:正如我一直以來認知的,美國墮落遠非自今日始。赤納所鼓吹的東昇西降,也不是什麽無稽之談。衹要這種局面有機會持續下去,而不再有上主所樂用的勇士(是否衆數)挺身而出撥亂反正,則美國一定會跟太陽底下的雪人一樣,再如何巨大再看上去怎樣不可一世,冰消雪化的終局,一定會出現。那時候,再說什麽早知今日何必當
Thumbnail
當台灣在吵立法院長的時候,這個世界也開始發生一些重要的事了 伊朗飛彈襲擊了伊拉克和敘利亞。整個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加薩戰爭 進一步地擴散開來了 除了對於多年通膨的世界,中東的運輸中斷區域的不穩定 造成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上昇之外 台灣也得要借鏡這些事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