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下一個紀元 - 福客入粵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公元 910 年,雷州的豪酋符孟喜出兵對抗後梁帝國的入侵,後梁帝國派遣欽差都知司馬陳襄討伐之。符孟喜與陳襄之間就雷州地區的控制權反覆地作戰,令雷州無寧日。此後在宋帝國時期及至更晚,雷州地區也仍然常上演當地的黎族先民與帝國之間類似的戰爭。與此同時,閩、潮地區人口生齒日繁,因人口高度密集而致使人地關係緊張,於是這時閩人就向外移民,沿海岸線遷徙到雷州、海南島等等嶺南沿海地區。在此後的宋、元、明等時期,閩人仍持續遷入這些地方,逐漸與包括當地原居的粵人先民在內的原居族羣融合形成了今日潮汕、雷州、海南等地的粵人。時至今日,像雷州人、海南人仍保留着當地古粵人流傳下來的冼夫人崇拜、石狗崇拜以及與石狗崇拜相關的食狗肉等風俗。

閩、贛、粵三地交界處的山區世居着客家先民。在公元十五世紀後,客家人進入粵東北,居住在韓江中上游的山地,緊鄰着居住在韓江下游的潮汕人。約在十六世紀初前後的明帝國時期,即粵人對帝國的反編户戰爭(亦屬於所謂的“瑤亂”)期間,明帝國鼓動嶺南東部、福建西部等地的客家人遷徙到嶺南中西部的高州、廉州等地。明帝國這樣做的目的之一就是衝擊當地的族羣結構。而在那時,這一批客家人並未被稱作“客家人”,在他們的遷入地,他們被稱為“涯佬”或者“新民”。到了公元 1661 年,滿清帝國開始在廣東執行“遷海令”,這就是南粵近古史上影響甚巨的“沿海遷界”事件,使居住在南粵海邊的人們被迫內遷。公元 1682 年,南粵復界開海禁,趁這個時候,清政府招徠居住在粵閩贛交界處的客家人向粵江三角洲方向遷徙;公元十九世紀晚期,受土客械鬥、洪兵戰爭的影響,客家人向廣東省西部的高、雷、欽、廉以及廣西省等地方再一次遷徙,最終形成了今日客家系粵人在嶺南的分佈格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K Adam的沙龍
4會員
28內容數
公元前二世紀漢帝國亡南越國后,卻放棄全面軍事征服位於粵江口與紅河三角洲平原中間的這片地域,而對這片地域的粵人部族沿襲了南越國所採取的合作策略。這片地域即爲彼時粵人先民核心領地的“兩河之間的地區“。直至此後近八百年內,粵人先民在兩河地區各邦國逐漸成長如峯巒並立,讓華夏世界沒有全面侵略征服這裏的機會。
HK Ada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30
銅鼓象徵着部族酋長的權力,也象徵着部族共同體的凝聚力。我們可以想象,粵人在儺祭、軍事、農事等部族的盛大活動中敲擊起銅鼓,伴隨着粵人的傳統舞蹈,社區廣場上老少男女歡騰喧天的喜慶畫面。然而既然銅鼓對於粵人如此重要,為何粵江南岸的粵人卻突然中斷了對它的製造?原因首先是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
Thumbnail
2019/12/30
銅鼓象徵着部族酋長的權力,也象徵着部族共同體的凝聚力。我們可以想象,粵人在儺祭、軍事、農事等部族的盛大活動中敲擊起銅鼓,伴隨着粵人的傳統舞蹈,社區廣場上老少男女歡騰喧天的喜慶畫面。然而既然銅鼓對於粵人如此重要,為何粵江南岸的粵人卻突然中斷了對它的製造?原因首先是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
Thumbnail
2019/12/30
粵人與外邦人在彼此交流往來的時候都需要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比如在北屬鮮卑唐帝國時期之前,歸化為粵人的外邦人,自然需要學習當時的古粵語。而粵人尤其是酋長們也在不同時期裏學習過當時的漢語,然而即使他們當時有學習的成果也是很零碎的,並沒有令他們學習到的語言擴散開來在粵人當中使用,因此並沒有構成現代粵語的基
Thumbnail
2019/12/30
粵人與外邦人在彼此交流往來的時候都需要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比如在北屬鮮卑唐帝國時期之前,歸化為粵人的外邦人,自然需要學習當時的古粵語。而粵人尤其是酋長們也在不同時期裏學習過當時的漢語,然而即使他們當時有學習的成果也是很零碎的,並沒有令他們學習到的語言擴散開來在粵人當中使用,因此並沒有構成現代粵語的基
Thumbnail
2019/12/30
在同一時代的世界其它文明之中,在東瀛,日本經歷了彌生時代土著人與渡來人的族羣融合之後,也經歷了地方豪族勢力主導的古墳時代,此後佛教開始興旺,公元八世紀開始在唐帝國輸出的巨大影響力之下開始了律令制國家的建構,步入了奈良時代;在東亞大陸,華夏漢魏君統在經歷了漢、吳、晉、宋、齊、梁之後戛然而止,洛下雅言到
Thumbnail
2019/12/30
在同一時代的世界其它文明之中,在東瀛,日本經歷了彌生時代土著人與渡來人的族羣融合之後,也經歷了地方豪族勢力主導的古墳時代,此後佛教開始興旺,公元八世紀開始在唐帝國輸出的巨大影響力之下開始了律令制國家的建構,步入了奈良時代;在東亞大陸,華夏漢魏君統在經歷了漢、吳、晉、宋、齊、梁之後戛然而止,洛下雅言到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