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下一個紀元 - 福客入粵

2019/12/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公元 910 年,雷州的豪酋符孟喜出兵對抗後梁帝國的入侵,後梁帝國派遣欽差都知司馬陳襄討伐之。符孟喜與陳襄之間就雷州地區的控制權反覆地作戰,令雷州無寧日。此後在宋帝國時期及至更晚,雷州地區也仍然常上演當地的黎族先民與帝國之間類似的戰爭。與此同時,閩、潮地區人口生齒日繁,因人口高度密集而致使人地關係緊張,於是這時閩人就向外移民,沿海岸線遷徙到雷州、海南島等等嶺南沿海地區。在此後的宋、元、明等時期,閩人仍持續遷入這些地方,逐漸與包括當地原居的粵人先民在內的原居族羣融合形成了今日潮汕、雷州、海南等地的粵人。時至今日,像雷州人、海南人仍保留着當地古粵人流傳下來的冼夫人崇拜、石狗崇拜以及與石狗崇拜相關的食狗肉等風俗。
閩、贛、粵三地交界處的山區世居着客家先民。在公元十五世紀後,客家人進入粵東北,居住在韓江中上游的山地,緊鄰着居住在韓江下游的潮汕人。約在十六世紀初前後的明帝國時期,即粵人對帝國的反編户戰爭(亦屬於所謂的“瑤亂”)期間,明帝國鼓動嶺南東部、福建西部等地的客家人遷徙到嶺南中西部的高州、廉州等地。明帝國這樣做的目的之一就是衝擊當地的族羣結構。而在那時,這一批客家人並未被稱作“客家人”,在他們的遷入地,他們被稱為“涯佬”或者“新民”。到了公元 1661 年,滿清帝國開始在廣東執行“遷海令”,這就是南粵近古史上影響甚巨的“沿海遷界”事件,使居住在南粵海邊的人們被迫內遷。公元 1682 年,南粵復界開海禁,趁這個時候,清政府招徠居住在粵閩贛交界處的客家人向粵江三角洲方向遷徙;公元十九世紀晚期,受土客械鬥、洪兵戰爭的影響,客家人向廣東省西部的高、雷、欽、廉以及廣西省等地方再一次遷徙,最終形成了今日客家系粵人在嶺南的分佈格局。
潮汕民居(圖片來源於網路)
客家圍龍屋(圖片來源於網路)
雷州雷祖祠(圖片來源於網路)
HK Adam
HK Adam
喜歡嶺南歷史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