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世界其它文明之中,在東瀛,日本經歷了彌生時代土著人與渡來人的族羣融合之後,也經歷了地方豪族勢力主導的古墳時代,此後佛教開始興旺,公元八世紀開始在唐帝國輸出的巨大影響力之下開始了律令制國家的建構,步入了奈良時代;在東亞大陸,華夏漢魏君統在經歷了漢、吳、晉、宋、齊、梁之後戛然而止,洛下雅言到切韻語的嬗變喻示着原生華夏文明的斷代,東亞北方的人口更是替換了一輪,內亞蠻族入主東亞建立的唐帝國在公元七世紀成為了東亞的新帝國;在中東,薩珊王朝在引領了五百餘年波斯文明的復興之後,在公元七世紀落下帷幕,化作了伊斯蘭教的歷史資源,同時伊斯蘭教也開始步入了黃金時代;在西歐,西羅馬帝國在公元五世紀滅亡之後,日耳曼人主導的法蘭克王國在公元八世紀時疆土到達全盛。
而在公元八世紀的嶺南,武士們不屈地怒吼,木棉花在肅殺的氣息中凌亂地翻卷,銅鼓在山谷間激烈地迴盪着餘響,誰又甘心於歷史天平的傾斜?一個時代終於還是落幕。不過唐帝國無法吞噬粵人所有的驕傲。就在公元 755 年,唐帝國爆發了安史之亂,混亂再次降臨東亞;嶺南西部也烽火不斷,西原的粵軍不斷地打擊唐帝國侵略者;而嶺南東部卻受兵火的牽連較小,這裏的另一部分南粵豪酋跟唐帝國駐嶺南的節度使合作、甚至自己當上了節度使,再次積聚了勢力,最終在在殘唐時代建立了粵人新的獨立國家。
大約在公元 740~750 年代,佛教律宗鑑真從揚州乘海舶出發東渡日本,卻在海上遇到颶風,於是飄航到海南振州,後來轉輾至廣州,見到了這時廣州粵江中商船雲集的情形,
有婆羅門、波斯、崑崙等舶,不知其數;並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種類極多。——《唐大和上東征傳》
在公元八世紀之後,南粵各邦國的勢力在唐帝國侵略者的闌入下被瓦解,與此同時,伴隨着這一時期裏貿易路線的變化,大量波斯、阿拉伯的巨型海舶來到廣州,嶺南的貿易財富大大流向了廣州口岸。因此在北屬唐帝國時期,廣州的海洋貿易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波斯、阿拉伯文化也隨之大量滲透到南粵。粵人也開啟了新的航海時代。以上鑑真所目見的粵江上商船雲集的情形就是這一盛況的見證。在公元 712 年,也大概就是各南粵邦國勢力被瓦解的大局已定的時候,唐帝國在廣州設置了市舶使,建立了市舶制度。市舶制度相當於後世的海關制度。市舶使的設置,代表着唐帝國朝廷垂直插手管理廣州的海洋貿易事務。市舶使又常常由宦官出任,改變了之前一直以來由廣州的帝國地方長官一手管理廣州海洋貿易事務的局面。粵人仍然與過往一樣,與世界各國的人往來不斷。這時居留廣州的各國商人有成千上萬,史稱這時“廣人與夷人雜處”(《舊唐書·王鍔傳》),即粵人在廣州與世界各國的人共處。公元 770 年代,唐帝國殖民將領路嗣恭平定了循州刺史哥舒晃的叛亂之後,乘機私吞了粵人海商的財寶,數量竟有數百萬貫,足見廣州粵人海商的財富雄厚。而在嶺南的其它地區,粵人的豪酋勢力仍有殘餘力量,如前所述有海南的馮若芳、陳武振等在從事海盜事業,雖然他們也致鉅富,但他們在嶺南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大大不如從前的豪酋,嶺南的政治、經濟重心也自然而然地更向南粵的低地地區即粵江三角洲傾斜。
在唐帝國所派遣到廣州的眾多市舶使之中,有一位市舶使終結了南粵的這一次北屬時期,驕傲地將粵人的旗幟再次插上了南嶺,掀開了南粵新的歷史篇章。在公元 850-870 年代之間,封州的粵人劉安進入了帝國的政治體制,到潮州擔任長史,與此同時,他的兒子劉謙擔任駐粵唐軍的下級軍官“牙校”。關於封州劉氏祖先的族屬問題有很多爭論,有本土粵人的説法,有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説法,也有漢文史籍上不可靠的北來説法,這裏不做探討,只寄望分子人類學技術日後可以破解這個問題。唯一重要的是封州劉氏到了劉謙這一代的時候,他們毫無疑問已經融入南粵,成為了徹底的粵人。公元 879 年,嶺北人黃巢的流寇軍隊入侵嶺南,大肆屠殺廣州的居民,並侵佔了南粵的土地,欲據嶺南自立。然而黃巢的軍隊在高州、容州、韶州等地受到了粵人土豪組織起來的軍隊的打擊,並且黃巢的嶺北軍隊又因不習慣嶺南的氣候而紛紛染上疫病而斃命,黃巢不得不放棄佔領南粵的打算。在這一次粵人抗擊黃巢侵略者的作戰中,由史稱劉謙“擊羣盜、屢有功”可知劉謙率領粵人活躍在抗擊黃巢侵略者的戰場上並屢立功勛。也正因此,劉謙得唐帝國授為封州刺史、賀水(今賀州)鎮遏使。在擔任封州刺史期間,劉謙訓練出了一支人數上萬、戰艦百餘的精鋭粵軍,成為了擁兵自重的一方豪酋。這支軍隊也正是幫助封州劉氏將粵人的旗幟再次插上南嶺的重要軍事力量。劉謙在公元 894 年去世,劉隱承襲父位襲任了封州刺史。這時正值公元九世紀末,馬殷在湖湘地區建立南楚政權,王審知也控制了閩地,南粵的地緣政治局勢動盪不寧。唐帝國在南粵設置了“清海軍”,並派遣其宗室成員李知柔擔任清海軍節度使。在李知柔前往南粵赴任的半途,廣州的牙將盧琚和譚弘玘舉兵反唐,並西進佔領端州(今肇慶),以嫁譚弘玘之女給劉隱為條件將拉攏劉隱入夥。須知盧琚和譚弘玘很可能是想利用劉隱的精鋭粵軍當作打擊唐帝國軍隊的打手。劉隱在權衡利弊之後,假意應承了下來。在譚弘玘的迎親船隊到來時,劉隱設伏殺了譚弘玘並攻取了端州,然後再沿西江東進,攻取了廣州並擊殺了盧琚。自此之後,劉隱屢次擊破唐帝國在嶺南不服從他的叛軍,並架空了唐帝國派遣到廣州的清海軍節度使徐彥若,事實上掌握了廣州的大權。公元 907 年,朱温廢黜唐哀帝,建立後梁帝國,唐帝國滅亡。此後,劉隱不斷進貢南粵經由海洋貿易而來的珍寶進給朱温,取得事實統治的名分,被賜予“南海王”等封號。然而這期間來自嶺北的侵略者也襲擾不斷,湖湘的馬殷、贛地的盧光稠攻佔了嶺南北部、西部、東部很多地區。南粵陷入危機時刻。就在這期間,劉隱的弟弟劉巖站了出來接替了劉隱的兵權。劉巖的職銜除了有清海軍節度使、建武軍節度使之外,就還有之前所提到的市舶使。而劉巖在這多年期間,忙於率領粵軍抗擊東邊的盧光稠,卻令馬殷有機可乘,進一步逼近西江下游地區。就在這時,劉隱也去世了。劉巖繼承了劉隱的權力,其後劉巖把握住了盧光稠去世、盧氏勢力內訌的時機力挽狂瀾,相繼收復了嶺南東部的韶州、潮州等地。之後他再率軍西征,收復了容州、高州、邕州等地,嶺南大部分地區再次回到粵人手裏。到了公元 915 年,劉巖向後梁帝國皇帝朱温請封“南越王”被拒絕,以此為契機,劉巖發出了南粵的獨立宣言,
今中國紛紛,孰為天子!安能梯航萬裏,遠事偽廷乎!
自此之後,劉巖斷絕了對後梁帝國的進貢,自封為“南越王”,是為將粵人的旗幟再次插上了南嶺,終結了這一次北屬時期。兩年後(公元 917 年),劉巖在廣州稱帝,國號“大越”。之後在建國的第二年(公元 918 年),在士大夫的影響下,劉巖將“大越”國號改為“南漢”,劉巖也就是南漢高祖。
南漢國在建立之後,繼續傳承粵人的海洋文明傳統而探索海洋,與伊斯蘭、阿拉伯進行頻繁的貿易往來。這樣的文明之間的往來深深影響了南粵的文化,今日廣州在南漢國時期的古蹟就充滿着伊斯蘭、阿拉伯色彩。阿拉伯人則將南漢國親切地稱為“月季花王朝”。除此之外,南漢國還與江淮地區的吳國結成了緊密的貿易關係,史籍描述兩國之間的商船往來的繁榮景象時稱“結連淮海,阻塞梯航”。在國際外交上,南漢國是多國體系的保衞者。南漢國與吳國不僅貿易來往頻繁,彼此還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抗擊中原的後梁帝國政權。此外,南漢國還與其它諸南國家例如吳越國、雲滇的大長和國、巴蜀的前蜀政權等互相通好,聯合保衞東亞的多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