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色城堡》情節正式開展前,還有一段前言,下方署名為「法魯克·達維奧盧」。根據法魯克·達維奧盧的獨白,《白色城堡》原名叫《絎縫工的繼子》,他比對內文和扉頁筆跡,懷疑書名不是謄寫員寫的(作者安排法魯克·達維奧盧出版此書時讓出版社把書名換成《白色城堡》,算是替讀者解開了書名之謎)。
當然,法魯克·達維奧盧也是作者創造的小說角色之一,儘管他不會現身於接下來的故事中,短短五頁的前言卻相當重要,因為它完整交代法魯克·達維奧盧和《白色城堡》手稿的緣分。
《絎縫工的繼子》起初吸引法魯克·達維奧盧的部分在於「夢幻般的精緻大理石紋封面與鮮活的字跡」,但是一本名字看起來那麼像稗官野史而且頁緣和空白處滿是人物塗鴉的書,內容究竟包含多少可信度?法魯克·達維奧盧或許思考過這個問題,此時他正好在編纂百科全書,以蒐集資料的名義調查真偽,再適合不過了。
然而,並非每一份放在檔案室的文件都是值得參考的史料。網路資訊不發達的時代,面對一本性質和「皇室法令、地契、宮廷紀錄、稅務卷宗」有段距離,描述的歷史事件偶有舛誤,查證過程又困難重重,甚至還被教授當作無聊之作的冷僻書,說它能補足什麼史籍記載的缺口,恐怕連法魯克·達維奧盧自己都不相信吧。
最後法魯克·達維奧盧選擇出版《絎縫工的繼子》,代表他把它定位成以情節取勝的小說,既然虛實難辨,就假設它不是在談歷史,而是在敘述某個虛擬世界的事情。無心插柳柳成蔭,法魯克·達維奧盧此舉其實極為高明,《絎縫工的繼子》並非寫來讓人當歷史經典研究的,寫在歷史事件背後的東西,才是虛擬的《絎縫工的繼子》作者以及法魯克·達維奧盧背後的角色創造者(亦即真實的《白色城堡》作者奧罕·帕慕克)希望讀者特別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