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比上補習班更有效率的自學讀書法》

2020/01/3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比上補習班更有效率的自學讀書法》,來自博客來
本身對於學習技巧這種事還蠻熱衷的,所以對於各種稀奇古怪的學習法都蠻有興趣的。偶然下在 readmoo 晃到這本書, 看起來簡介好像還有點見地,就順手把它買下來。
另外這本書書名超長:
比上補習班更有效率的自學讀書法:腦科學實證,司法特考一次過關菁英的自學自習讀書術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原文書名本身就很長的關係:
開成→東大文I→弁護士が教える超独学術結局、ひとりで勉強する人が合格する
雖然本書書名那麼長,但實際內容可以很快就閱讀完畢,從 readmoo 上的數據看來,個人是花了 49 分鐘就看完了。
看完這本書後,大致上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 準備考試,夠用就好
  • 補習不錯但仍需要自學
  • 要更好的話要有人監督
另外還有:自我推銷。本書後半段蠻多篇幅在自我推銷,宣傳自身補習班的理念。然後他是將廣告混雜在內容裡呈現,不過大家看到時,自然會知道哪部分他在自我推銷,這裡就不再多說。
以下分就上面幾點來,用個人理解到的簡單講下:

準備考試,夠用就好

準備考試要準備多久?
動則年起跳。像是個人唸大學法律系時,身旁同學已經有人從大一開始準備,更遑論那些準備N年的考生。
但不管怎樣,問大家想花多久準備考試?當然是越短越好!
那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多事,在考試中就是讀越多書、寫更多考古題,那就是要有效率。這就是作者在準備考試時的核心價值觀: 準備考試要有效率。也是貫穿整本書的核心宗旨。
從這引申而出另個觀念:
準備考試不是準備學問
這個很重要、非常重要、超級重要。
因為準備考試時,有一定的準備範圍,通常還很大、很深,深不見底。另外考生只會知道「命題大綱」,不過大綱為什麼會是大綱,就是看了大綱只知道個大概。所以將考試科目「完全準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例如司律考試就有 15 科,另外還有 4 選 1 的選試科目。足足要準備 16 科。如果要在有限時間內,以做學問的態度來準備這 16 科,每科都要百分百融會貫通,只能說神!所以我們主要取個大概,理解個七八成,夠用就好
至於那七八成要擺在哪?就是要靠考古題,讓你知道在歷年下各個出題委員中,他們「偏心」在哪,當然不排除有時候總是有些委員會來個獨門暗器,殺個考生片甲不留,不過即使如此,練過還是比較有底氣,暗器來就給他個硬格檔。
而有了考古題後,知道出題方向,再靠自己七八成的底子,這時候就要靠我們的想像力,還有分析能力,來「猜題」。從時事、考古題、還有自身的直覺,去反覆推敲考題的落點在哪。
最後我們考試不是要考滿分,夠用就好,反正過了就是過了、落榜就是落榜,落榜頭還是落榜。錄取資格 70 分,考 70、71 就夠,考個 69 就是不夠。
準備考試目標就是不小心滑進去就好。

補習不錯,但仍需要自學

準備考試時,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要補習嗎?還是自修就好?」
不管要不要補習,自學還是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補習班是一個 optional 的。有可以,沒有也可以。
因為重點不在補習班,仍然在自學、補習後的自修。

為什麼補習班可有可無

因為現在的補習班沒有效率。

通勤費時

第一個是通勤費時。大家想想,除了上函授、遠距教學,或者本身就住在補習班附近,是不是都是「特地」過去補習班?換言之,去補習班就有個交通往返時間。
以前高中時,下課過去補習班,就花了二十分鐘,在補習班待個兩小時後,再花個十分鐘等車,二、三十分鐘坐車回家,光是通勤就多了快一小時時間。
上完課就夠累了,回去休息路程遙遠更是累,一個字,

進度僵化

第二個是上課進度。補習班老師就如同學校老師一班,他有著自己進度在,而不是「你」的進度在。所以常常自己進度沒跟上,老師就飛也似的過去了;或者是進度太慢,這裡明明可以很快就過,但老師偏偏又說得很慢。
接著有些人因為無法跟上進度,所以即使報了名,最後也都勉勉強強來上課,更甚至不來了。
而這癥結點在於,補習班的進度不是量身打造。他是為了這個「班」打造的,是沒辦法顧及個人的。

課程費時

第三個是課程費時。這就是補習班的利益,還有學生的性價比問題了。通常補習費計價方式是「課程時數」,課程越久越貴、課程越多越貴。所以嘛,學生越多上越久,補習班越賺。相反的,學生會認為,上一樣的課程,時數更多更便宜,當然更划算。
而這就是另一個問題:「是不是時數越長,內容越厚實?」 這見仁見智。遙想補習班主要科目,動則二、三十堂課,每堂課二、三小時,加起來時數都上百。
普遍當然會認為:一樣的價錢,時間越長越划算呀!這時間拿麽短,是不是偷工減料呀?所以就會由「價錢」「時數」考量,而不是內容是不是精實、適合自己來考慮。
導致最後課程都超長,上都上不完,或者上完命也去了半條。

那該如何自學?

既然補習班幫助有限,那在自學上,有甚麼竅門呢?

以上榜目標的學習計畫規劃進度

首先第一個在進度上,就以上榜為目標來規劃學習進度,力求估算每天學習時間。
另外大家都知道如果需要背誦東西,需要時間反覆記憶,並且有些科目,則是仰賴需要全部看完後,才有辦法進一步深度暸解。所以這時候在時間規劃上,就要盡可能的規劃數個學習循環,而不是只是讀過一次而已。
此外每個學習循環要在接近考試時,要越來越短,換言之,就是壓縮每個循環,第一次六個月,第二次一個半月,第三次一個月以此類推,藉此在接近考試時,讓記憶更加鞏固。

選適合自己的書

再來就是關於唸書材料的問題,也就是選書問題。
遇到這問題,相信大家一定都會先去看那些「上榜文」,看哪些是可以參考,不管是教科書、參考書、講義、筆記。但不管如何,重要的是,去選一本自己適合的書。
而在唸的時候,則是要區分「必念不可」「念了也不錯」,這兩種內容。區分書內容的輕重緩急,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全部唸下去。而區分這兩種內容,更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考試前,決定複習或追進度的重要程度,還可以減輕自己的心裡壓力,不會到考場還在那邊:啊兩個東西沒念,這個沒念,那個沒念。 嚇死自己。

讀完後盡快練習

還有當唸到一個段落時,就要盡快開始練習、寫寫考古題之類的。這樣可以馬上驗證自己理解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有需要補強的地方,再針對不會、或不確定的地方再加強練習。
另外還可藉此增進自己的信心,藉由測驗驗證自己對科目的掌握度,一點一滴累積自己的信心。並且就記憶層面上,馬上驗證自己的記憶,更可以加強記憶的牢固程度。一舉數得呢。
此外部分考生在考試時,會有個問題就是寫不完。以律師考試為例,民事法考試時間有 3 小時,但是拿到考題那剎那,其實就可以知道要完整論述是不可能的。這時候就可以藉由平時練習考古題,控制、評估自己寫完的時間。並且也可以知道哪邊要加強、哪邊要少寫,練習適時適量的回答問題。

時間不夠就加強弱科

最後唸書唸到最後,總是會發現死線到了,但還是念不完!這時候就面臨一個選擇,是要繼續專研拿手的科目,還是要念一些不擅長的科目呢?
這時候就考生角度而言,就是要評估哪個成本效益高,我現在念哪科,提升的程度最多?就是所謂的「進步空間」,哪個進步空間大,就讀哪科。
所以從科目的理解程度與時間來看,通常都不會是線性的,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高原期,要真的非常拿手才有可能突破。用分數來講,就是可能拿手科目平常都拿 80-90,但要進步到 90-100,就要更費工夫。那如果是弱科呢?進步空間就非常大,例如花點時間就能從 30 到 60,或者從 0 到 50,效益比起拿手科目都要好。
至於要加強哪科,就是要了解科目特性以及題目類型。例如像是國文作文,他和文學造詣有關,這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拉得起來。另一種則是背誦型、選擇題,可以靠死記強背過關,就非常地適合。
換言之,原則上時間不夠就加強弱科是原則,但還是要評估這個弱科是不是會和用功程度成正比。也就是如果花時間下去就會明顯改善的話,就像遊戲中的人物屬性,只要花時間練經驗值,就可以提升屬性點,那就無比適合呢。

自學的 SQuARe 法則

可以將這些自學概念,簡要整理成 SQUARE:
  • Self-learning:自學
  • Question:熟記
  • Advice:克服
  • Repeat:重複
自學後,藉由輸出來熟記內容,並針對自己棘手的部分,有效率地克服它。
接著重複以上過程,鞏固自己的記憶。

要更好的話,要有人監督

我不是忙,只是懶

再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持續」。很多人一開始都是有著雄心壯志,排定好非常完美的讀書計畫,但最後都因為種種的原因,導致事情不是所想的發展。
最常見的可能就是,今天上班累、今天上完課累,或者今天不想唸書,於是就把讀書計畫放著一旁,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倒頭就睡休息。根本不是累、不是忙,就只是懶。情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也不願將時間花在原本的計畫上。

運用生存法則堅持下去

我們該怎麼堅持下去呢?就是要靠生存法則,讓自己有著 「危機意識」,將影響到自己的生存!是非常緊急,急迫的事情。
如果是學生的話,可能就是如果沒有通過的話,我爸媽就不給我生活費了!完蛋!如果是上班族的話,可能就是想如果沒有達成話,難道自己就要這種程度渾渾噩噩過日嗎?這工作我可以繼續待十年嗎?太可怕了!
就是要盡可能地具有危機意識,讓自己可以堅持下去。
上述是有關內在動機的話,至於外在部分話,就可以靠監督。例如央求親近人,如果自己沒達成計畫的話,就要處罰自己。比方說一天沒有達成計畫的話,就要給另一半一千元。心痛。

沒辦法的話就耍廢吧

但我們必然會遇到一種情況:真的唸不下去了。死去活來就是不想念。例如當完成一個科目時,會瞬間有燃盡的感覺,再也唸不下書。渾身乏力。這時候就順從自己的渴望吧!去當整整一天的廢人,做自己想要的事情。想玩電動的,就拋開一切,盡情地打。想出遊的,就鞋子穿上,踏出圖書館吧。想睡覺的,就關燈拉棉被,一切就位。
同時務必要認知到一件事情,這是暫時的,只是「今日不宜」。明日太陽升起的那剎那,我們又回到了崗位,往下個目標前進。
此外要和另一種不想唸書的心態區分,就是低潮,沒有幹勁。不是不想念,是效率很差,沒有進入狀況。此時就是要運用爐灶煮飯的策略:小火、中火、大火。先念十分鐘,接著念二十分鐘,再來一小時,一步步進入狀態。

自學七法則

作者在本書最後章節整理了他的自學七法則,個人就在這裡簡單摘要:
  • 讀書計畫規劃要細,執行時要有點逞強
  • 筆記看得懂就好,不是做書
  • 沒什麼弱科,一切都是努力不足
  • 將要背的東西整理成口訣
  • 背的時候要靠想像力具體化地背
  •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不要做一休二
  • 準備考試,考古題94要給他練下去
剩下的總要給人留點活路,去看書吧!
工法人
工法人
喜歡寫 code 、寫文,徜徉於世界知識海中智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