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整理房間,竟大大降低我的購買慾《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閱天地

2020/02/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許多大型活動不是取消就是延期,公共活動減少了,在家躲病毒的同時,是否有時間好好整理房間了呢?
先說,我房間裡的書籍比衣服多(很多書買來卻擱旁邊當擺飾、裝文青),
但我透過摺衣服,意外減少了買書的慾望,甚至降低購買其他物品的「想要慾」
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狀態?
終於在今天,我從這本書得到解答。
這本書不是教我怎麼摺衣服,而是告訴我原來「整理」有很多好的副作用
(方智出版,2019)

關於「丟東西」這回事

2018年底,因為搬家,不得不「斷捨離」。
只有在搬家或出門遠行時,才會發現很多東西「用不到」!
如果是你,你會丟棄什麼?留下什麼?
對,我丟掉畢業紀念冊。
丟掉學生時代的回憶,聽起來很無情,但是隨著發達的社群網路,
你會選擇滑手機看現在的朋友,還是翻畢業紀念冊看過去的同學?
如果你的選擇是經常翻閱畢業紀念冊、回想天真無邪的瘋狂,那麼就留著吧!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不須和我用同一扇窗看風景 ^-^
包括留言本、朋友的信件、小時候的勞作、學校獎狀⋯⋯等等,我都丟了。
哦!大學的實習證明和最高學歷畢業證書還留著!工作上可能要用。
發現了嗎?
丟掉你未來三年、五年、十年用不到的東西
丟掉你不想搬到新家佔空間的東西
丟掉沒人會買的東西
最後我留下一本資料夾、六本校刊,以及五盒文具。
聽起來還是很多,但你已經打包兩包大黑色垃圾袋了。
衣服也是如此,丟掉過去1、2年沒穿過的衣服,
1、2年都沒穿,代表未來幾年都不可能再穿了。
因為它就不是我喜歡的穿衣「主題」!

「摺衣服」教我的事

以前,
每次出門前都要把衣服全翻透了,才找到想穿的衣服,
搞得椅子、床上、桌上、衣櫥裡,都是凌亂的衣服,
每出一趟門,就要重新再摺一次衣服,
甚至數量太多,擺著任它起皺、沾灰塵,最後只好再洗一遍,久違的大整理。
現在,
一眼就能看清楚每件衣服,快速挑到想穿的顏色款式,
出門前的準備時間變短,多了時間做其他事,
房間相對整齊很多,心情也跟著清爽~
該怎麼做,擁有整齊的衣櫥?
就是摺衣服,而且是「特殊摺法」。
獻醜了,沒有私服,不用擔心~
衣服比書籍不易整理,原因在於它軟,會倒、會亂、會皺、會變形,所以改變最根本的摺衣法,也刷新我對整理的認知與習慣。
從Youtube學「特殊摺衣法」,讓收納不再是看不見的收納,而是一目瞭然的收納
《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的作者明言他是收納否定論者,我半認同。
他說:
有些東西其實根本用不到,應該處理掉才對,但收起來後眼不見為淨,便會永遠堆在家裡
都是因為收納櫃的緣故,東西才會在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多,任由那些用不到的物品擠壓我們的生活空間。(p.194)
我們仍然會有「覺得用得到」的東西,所以我不否定收納,但我要一目瞭然的收納,像這五盒文具。
俯拍可能不明顯,但這是讓全家人稱讚的收納。
找廢棄、乾淨的紙箱,剪裁後將文具分門別類擺放,歸類清楚,讓別人也能快速找到所需的物品。
這裡集結了家裡所有的文具用品,因此我和家人互相共識(因為放在我的房間):
要用什麼自己拿,用完東西就放回去,也就是書裡所說的「若則計畫法」。
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例如:沖澡後,用髒衣服擦乾浴室地板;水槽旁放一條抹布,隨手擦拭不小心噴出去的水漬,就不用另外「找時間」整理,而覺得煩躁。
若則計畫法的做法是,
「假如發生X情況(動機),就要做Y(任務)」
透過事先規定好的條件,促使人更容易達成目標。(p.158)

降低「購買慾」

以前,
東西多,抽屜擺不下只好買收納盒,
空間有限,卻總是「好想買書」、「衣服不夠」、「娃娃太可愛想帶回家」⋯⋯
現在,
不看的書賣給二手書店,留下想珍藏、會一讀再讀的書,所以買書前都再三考慮。
不再買被丟掉的衣服款式,網拍上的照片再美也沒有合適的場合,就打消念頭了。
娃娃很多,但我的愛心有限,沒辦法均分給每一隻,所以只能給摯愛⋯⋯
相信有很多人聽說過「一進一出」的購買法則,買衣服的同時,也選擇丟一件衣服,維持衣櫥裡的固定數量,就不怕爆掉。但作者建議「一進二出」,他的理由是:
就算你覺得自己已經能分辨哪些是需要的,購買時也十分謹慎,家裡還是會多出許多物品。其實,除了自己買的之外,還有很多東西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例如別人送的禮物等,而且數量相當可觀。(p.128)
(看來作者人緣很好,常有人送禮)
因此,若想讓物品不再增加、甚至自動減少,絕對要遵守一進二出的規定。
第二個優點是,買東西時會變得更謹慎。一想到要丟掉兩樣物品,就會用更嚴格的眼光審視,思考得更仔細。
第三個優點是,擁有的物品功能會日趨完備。新買的物品必須具備原本擁有的兩種作用,例如買一條新的傳輸線,就必須選擇能對應至少兩種孔徑的傳輸線才行。
作者是日本人,日本的收納概念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聰明,居住空間也是數一數二的小,所以才有「一進二出」的想法。但我認為,如果是「整理初學者」,一步步慢慢來,先用一進一出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才不會因為要求太高而放棄。

「整理」,增加工作效率

很多人說,「我的意志不堅定,坐在書桌前總是會忍不住玩手機或亂逛網站。」
其實,問題不在意志,在於環境的直觀功能。(p.168)
作者提供方法,寫下三項在書桌前可以做的事情,以我而言是:
「閱讀、寫子彈筆記、使用電腦」
規定自己每次一坐到書桌前就得做其中一件事。
為什麼要列出三個項目呢?縮減成一項應該能更專心吧?
從多個選項中做選擇會比直接規定一件該做的事情,更有助於提高行動力。
這是因為人們覺得自己選擇的事物具有很高的價值。(p.169)
意思是坐在書桌前可能會和公仔說話、滑手機、追劇⋯⋯等等,
那就先挑二到三件事,當真正坐下來之後,就只能做三個選項中的其中一件事。
所以每當我想滑手機、追劇的時候,就不能坐在書桌前,要到其他地方去,例如客廳或另一個椅子。
但手機很難離身,即使在書桌前也會吸引我去碰觸它,因此我另外替手機找了一個「家」,它在「家」裡就是它休息、我上工的時候。
上圖是桌上的一角,這些物品每天都會用到,一樣分門別類,就不用找半天。
(手機在拍照,所以畫一個代替)
當手機回家了,彷彿有一條隱形的界線,讓我不再有想打開看youtube、滑FB、玩遊戲的慾望。
以前,
桌子雜亂不堪,每當坐在雜亂不堪的書桌前,都還要再想一下「我要幹嘛」,最後依然無法順利執行該做的事,而且因為桌子亂,就更不想坐在那了。
現在,
這本書告訴我將桌子整理到「一眼就知道隔天要做什麼」,如果情況允許,也可以透過桌面預定隔天要做的事,讓隔天能更順暢地展開工作。
所以我讀到一半,就先去整理書桌了。

我相信很多人房間亂,不是因為喜歡亂、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整理。以前的我就是這樣,我是因為搬家醒悟,現在應該很少人天天搬家吧⋯⋯
《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是本非常實用的好書,提供具體的整理步驟,以及整理目的,不是為了丟東西、減少物品,而是希望提升專注力,做有價值的工作。
透過整理,訓練自己做決定,提高判斷能力和積極度。
這本書還有個很棒的地方是提供八週計畫,規劃自己的每一天。我正在練習每天寫子彈筆記,我將這個方法加到筆記本裡:評價每一天的行動
如果你也是子彈筆記執行者,或者你想開始但還沒開始,現在就追蹤我的IG,用行動力慢慢變好!
選擇恐懼者也可以藉由整理房間,營造自己喜歡的生活,展開全新的挑戰!
願閱讀成就彼此。
Neomi
Neomi
嗨,我是Neomi。佛性經營方格子,喜歡讀各學科的研究理論,也喜歡鑽研文字。學業進修中,所以更新更慢。「閱讀是投資,書寫是報酬」是人生宗旨,快樂讀,寫開心。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