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現在,科學家一再對世人發出警訊,氣候變遷將會嚴重影響地球,倘若再不做出實際行動,人類及地球上所有生命極有可能面臨滅絕的危機。因此,拯救地球為當務之急,許多國家及政府都提出種種對策,希望以行動保護地球,以減緩地球極端氣候加強速度。使用再生能源在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是各國政府為了節能減碳的解決方法。而再生能源的定義是:「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其中並不包括化石燃料和核能。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指出,到了 2024 年,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電力將來自再生能源。他們也指出未來 5 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將激增 50%。但真正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發電量足以應付氣候變遷嗎?
全球最廣為使用的是水力、其次是風力、再來才是太陽能和地熱。國際能源署統計,2016年全世界再生能源的產能約為 55.4 兆度電,其中水力發電佔了再生能源產值的 75%以上,因為水力發電的營運成本較低,另外也有供水和調節上下游水量的附加價值。而產能成長最多的是太陽能,全世界的太陽能產能在這十年成長了 60 倍之多,而這個趨勢並未減緩,估計太陽能在未來仍會是重點發展項目。
而說到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隨著全球太陽光電加溫,台灣太陽能光電產量加速擴增,2004年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產值約 26 億,全球市佔率 3%,產量僅為 38.14MW,以茂迪最具規模, 且成為全球第十大製造廠商。但到了2005年,台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產能達 111.62MW。檢視目前台灣的太陽光電產業鏈可發現,因為台灣境內發電市場的規模不足,所以許多基本的裝置及模組工廠都未能趁勢而起。換句話說,在台灣,太陽能這方面的開發成本是相當高的,所以能做的應該是去盡力整合上下游生產,如此一來才能夠普及。
那麼未來再生能源發展將會如何呢?首先影響發展的因素有成本及社會上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要「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短期之內還是有相當的難度。身在台灣的我們,也可以參考別國的政策及作法,或是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開始,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責任編輯:賈穎軒 核稿編輯:鄒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