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未來戰略-6 (問題分析-文化面)

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文化面

文化的問題,試探討整體規劃評估中,最重要的一環,但由於文化問題通常都是長期且緩慢,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或是被視做一個「向來如此」的固定視角。筆者大致說明一下,雖然各種面向的變化,理論上都很重要,但實際上有變化速度的差異,已經濟面來說,通常變化速度遠高過其他方面,這是因為「時間就是金錢」,經濟面的變化速度如果居然會低於其他面向的變化,這個國家的整體國家組織架構一定有很大的問題。其次是軍事面的變化,如果說經濟問題的觀察與評估要以月來當單位,趨勢的變化與預估的調整要以季當單位,那軍事的觀察就要以季來計算,趨勢變化要用年來看了。與多數人想法相反,政治的面向通常會比經濟與軍事要慢一點,在一個穩定的國家中政治的變化其實沒想像中的大,只有在越不穩定國家中才會出現政治狀況變化比較快的情形。而政治面的問題由於反映的是經濟、均是乃至於文化的面向,所以拖慢政治變化速度的最主要關鍵在於文化面向上。如果說政治改革都是要四五年,每次選舉來做一次檢驗,那文化面向的變化就是要以世代來觀察了。(PS:這是趨勢的大至比較,不少人很難看懂的理由,在於太習慣以個案解釋,而忽略長期變化的重要)
在台灣,文化問題主要有三個大方向,就以十年的短期狀況來說,由於台灣是新興的民主國家,傳統的信仰與宗教觀與西方國家的基本概念,包括權力分享與相互制衡等概念非常薄弱,這是最會連帶拖累到其他方面的發展。但就長期來說,總是可以找到一種台灣特有信仰與世界觀,仍然可以與西方近代國家組織概念相契合的地方,只是時間會拖得很長,可能是三代人的時間。所以第一方向問題,在於政府組織等的架構,與台灣的世界觀有本質上的扞格不入之處,雖然可以用時間來做改變,但就以短期上來說這是第一個大問題。
其次,台灣身處強國之中,雖然台灣本身國力在世界上算中等,但周邊國家無一不是經濟、均是遠遠凌駕台灣的大國,小國在大國旁邊的心態,向來不會太健康,很容易因為力量強弱的對比,導致民眾思考問題的方向易走極端。這也是台灣藍綠對決的最大因素,蓋因台灣要對抗與要依靠的國家,相對台灣來說都太巨大了,沒有長期思辨的民眾,很容易被簡單的分析誘導到很極端的處理狀況。例如中國軍力是台灣十倍,所以有人就覺得投降比較實際,但美國又是中國十倍,就有人會找理由說服自己台灣值得美國幫助。實際上的國際關係遠遠複雜數十倍這種單純的計算法,但多數人沒有經過訓練則很難搞清之間的微妙變化。所以第二方向問題,在心理面上小國面對大國的經驗不足,容易走向趨炎附勢或積極對抗兩大極端,這也是長期可以解決的,政府外交再怎麼差,能夠撐過幾十年,民眾的心理建設總會比較健全,但就短期來說這是第二個大問題。(PS:這仍然是比較問題,不然歐洲一堆小國怎麼能在兩次大戰後,依然可以活到今天?照台灣一些人的想法,早該被分筋錯骨了)
第三,台灣處於貿易型海島,而且是移民型文化,但國民黨來台灣後建構的是大陸型的價值觀,這在本質上具有毀滅性質,光是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生存觀就不會一致了,更別提大陸型與海洋型文化看待自然的態度。台灣更慘的是地理環境上說大不大,說小又小不到哪,如果跟紐西蘭一樣大,那大致上大陸型的思考模式還說得過去,若小的跟馬爾地夫一樣,那也就不可能有大陸型文化紮根的可能。但台灣中等大小的土地,促使民眾既有向外發展的可能,也有向內看的機會。在這種中等狀況的國家中,如果兩個文化的價值觀彼此衝突,大體上都可以找出可以並存的方案,時間久了就融合了,但在台灣卻是由上到下的政府強行灌輸,在兩種價值觀的強度差不多的情況下,強行灌輸的價值觀無法很徹底的消滅另一種,自然會留下所謂的矛盾,這幾點在近年來台灣看國際關係上就出現大問題。所以第三方向問題,在於大陸型與海島型的價值觀,本質上看待自然與人的關係不同,又經過了國民黨強行灌輸的年代,積累了很大的矛盾,這種矛盾或促使國內族群之間的看法持續尖銳,短期無法改變,還會持續影響好幾代人,所以無論就短期與長期來看,這都是第三個大問題。但這基本上可以依靠前兩個的問題修正作出長期調整,所已著眼點依然在短期上。(PS:很現實的是,文化面的改革雖然要著重長期,但實際上文化的改變幾乎不可能在民主開放的台灣,進行單方面由上至下的強行變革,強行變革五十年,台灣現在的衝突就不知多大了,任何企圖用短期強迫來造成長期的既有事實,其需要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們可以預估的時程。)
所以,三大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出結構的調整,由於不可能進行上至下的硬性改變,例如強迫訂立國教,或是宣布某種習俗犯法,在此狀態下短期的改變都只能依靠經濟或是軍事的變化來牽引。例如建立堅強的軍力,讓小國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或是蓬勃的經濟發展,建立起走出國際的自信,避免島國台灣竟然想閉關自守的想法。長期來說,這都需要從人口結構、教育組織以及科技發展的帶動下,逐步改變民眾的看法與習慣。人口的結構影響到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看法,中國的小皇帝們就是一種現在進行式,這會帶來多少在經濟、教育或是文化上對中國的衝擊,非常值得台灣持續的觀察與注意。教育的組織決定的是年輕看待「機會」的角度,越是科舉取士型的既定教育組織,極容易養成年輕學子看待世界也是固定模式的方法,對於培養思想多元化的政策是完全負面的。至於科技發展,則必須結合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是要精神上的改變,例如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就需要有相對先進的觀念配合,不然認為差一公分也沒關係的工人,能夠蓋出摩天大樓嗎?(PS:具體來說,就是人類的文化變化,受到的影響是生活周遭的一切,只是改變是潛移默化而且時間要很長久,認為文化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概念,純粹是埋起頭來以為世界沒變化)

人口結構

在經濟與軍事面都提到過人口結構的影響,人口的結構影響國力甚鉅,很冷酷的現實是,國家在計算人力資源的時候,每一個個人都必須化作數字,學歷高低、技術型與非技術型,這都必須要用無情的數字去處理。就以目前台灣的狀況來說,人口結構面的最大問題在於少子化,少子化不同於中國的一胎化,但少子化代表的是有不少家庭選擇只生育一個小孩。如果根據瑞典的訪問調查,在北歐這種被稱羨的福利國家,都有人口自然替代率低於1的問題,如果在生活上被認為一時無虞的北歐國家,都會面臨到實際生育子女數目與期望生育子女數的落差,這個落差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例如生活壓力或是晚婚的問題。那在台灣這邊只顯示一件事,就是結構上產生了讓夫妻不願意或是無能為力生育更多子女的狀況。(PS:筆者認同經濟發展好會讓夫妻少生一點的可能,但並不認同這個數字會降低到平均兩個以下,這違反人的天性。經濟因素一定是很大的影響,我們不能拿盧安達當例子,以英國工業革命後的狀態,平均數字顯示上流階層平均生育子女遠多於下層勞工,就足證經濟不好對此的影響)
若以單純的計算,我們留到二十年後的負債是一百億,那位滿周歲的嬰兒如果不到一百萬人,那表示二十年後他們出社會的平均負擔就是一萬,如果少子化的結果是只有二十五萬的嬰兒,那就是說等他們成人後會有四倍的負債。這種算法當然是非常粗糙,筆者只是要說明,人口與負債之間有正相關,如果我們讓下一代的負擔越輕,那可以增加我們下一代的機會。以現在的狀況來說,負債對一個家庭具有破壞性,許多農民之所以幾乎無法翻身,就是在負債與收入之間的不穩定,所以積極面當然是要增加收入,消極面則是要降低任何增加負擔的作為。
解決人口結構失衡的問題,不出兩個方法。一個是增加每對夫妻的生育子女數,另一個就是開放移民,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增加年輕夫妻生育子女數,優先要改善的就是整體生活環境,這必須從經濟面的提高薪資、福利著手,並以軍事面的實例來證明台灣未來是有保障的。開放移民重要的是在於法令規章,依目前台灣幾乎是歧視性的外籍雇傭與外籍配偶政策,可以反證台灣文化從原本的海洋移民文化,被大陸型的農業文化干擾的很嚴重。客觀上的調查指出,外籍配偶的子女,其學習狀態並沒有特別不好,更不提一些近乎羞辱外籍雇工與配偶的政策,這幾乎可以肯定,這完全是偏見以及缺乏自信。
偏見固不待言,缺乏自信是台灣不敢開放全面性外籍雇工的主因,也先不提雇工政策,就提外籍配偶就好,有自信的國家是不會擔心血統被污染的,當一個國家沒有未來可以期待,就會提出偉大的歷史來催眠自己現在的偉大,當一個國家現在沒有值得一提的事蹟,就會開始以血統與傳統來說服自己的特別。
所以,從人口結構的反向思考,可以得到台灣民眾嚴重缺乏自信的結論,就算有自信,其基礎也相當的薄弱。大體上國家的自尊與自信,都需要一些事蹟來佐證,當可以說嘴的事蹟越遙遠,就證明現在越差勁,若台灣現在真有豐富的文化、強盛的經濟,就不會有今天這種被其他後進國取而代之的焦慮感。反過來說,今天台灣對待歐美人士的態度,與面對東南亞移民的態度,幾乎是兩套嘴臉的狀況,恰恰好證明台灣民眾,其實對自己本身缺乏自信。不然不會對先進國家的態度很卑微,面對後進國家的急起直追,用盡一切羞辱的手段來證明自己的優越,這根本就是奴才性格。
所以總和歸納出的問題不出幾點。
  1. 年輕世代的負擔過重,降低其生育誘因。
  2. 法規限制多,外籍雇工無法融入台灣社會。
  3. 文化衝突大,移民型國家受到數十年大陸型文化的干擾,嚴重缺乏向外的勇氣。
要解決人口結構的問題,其方案以近、中、長程來說,各有不同的方式。近程方案,目前只能從提高外籍配偶數量著手,也就是說開放外籍配偶的婚姻與居住限制,同時提高生育的獎勵方案。在經濟面要徹底破除各種的管制與干擾,讓包括房地產在內的產業儘速回歸市場機制,以便實質提高薪資水準,增加生育誘因。生育誘因絕對不能單單靠幾千塊的方案提供,這根本就是國家只負責要人生,生了不負責養。要不就是要徹底負責,資付新生代的嬰幼兒的教育經費,並降低父母的稅賦壓力,不然就是根本就不要提供生育補助,將之轉移到其他方面還比較有意義。除此以外,可以以提供永久居留與工作權,甚至是工作權的方式,讓在台灣有多年經驗的熟練技工可以合法居留台灣,並以相同的政策,吸引優秀外籍技術移民,填補目前開始產生的人口結構脆弱處。(PS:基本上,要獎勵夫妻的生育,必須要作全套,養小孩到大,起碼也要幾百萬的資金,一年付那幾千塊就叫做降低養育子女負擔,根本就是作政績而已)
中程規劃,必須建築在經濟與軍事面的發展上,不然一切的作法幾乎都沒有效果。但在文化的改變上則可以,依照目前外籍配偶子女數量的提高,教育政策上可以加強包括族群平等與法律概念灌輸,讓目前屬於青少年世代成長後可以改善整體社會對待外籍雇工、配偶的態度。同時與相對台灣的後進國進行積極性的互惠條約簽署,以達到外籍雇工的自由流動,台灣是貿易國家,依靠的除了人才還是人才,若抱持保守政策,阻絕一切外來勞工,只是無謂的耗損國力。
長程的規劃,必須著眼在產業結構上,如果今天台灣取得某些產業的絕對優勢,或是技術優勢,那麼在後進國家設廠,以降低成熟技術產品的生產成本,將更有助於產業的競爭力。故還必須配合外交政策,積極與後進國家簽訂協定,將產業鍊的整合跨出國境。這必然會伴隨著人員的流動,只要台灣體質健全,技術先進,自然會對外籍雇工進行汰弱留強的動作,所以在規劃上的困難度相當高,因為這代表台灣本國上的教育政策必須全盤進行檢討,以便於在產業鍊的改變後,台灣的產業位於產業鍊的頂端,人才也是頂端的人才。(PS:技術是需要磨練的,有強大的競爭越能相互砥礪,刺激出最新的技術與最強的人才,所以封鎖國境,不讓國外優秀人力進來台灣,只不過是讓台灣勞工越來越是溫室花朵,經不起全球化的風霜。除非今天發生國際的重大戰爭或是天災,不然全球化的腳步不會停止的,更不會等台灣追上來)

信心重建

信心的建立,有兩大條件,其一是絕對的實力為基礎,不然只是打嘴砲。其二是要有正確的比較觀念,拿科威特打不過伊拉克,來證明台灣打不過中國,是極其詭異的比較。台灣今天面對中國信心不足,最常犯的問題是比較錯誤,例如拿台灣的國民生產毛額比中國的國民生產總額,這根本就是類比錯誤。或是拿中國有三百萬大軍,台灣裁到連二十萬都沒有,所以必輸無疑這種完全無軍事常識的概念來自暴自棄。
在文化面上,台灣的移民型文化並沒有問題,糟糕的是當國民黨帶來大陸型文化後,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變成了兩相干涉,優點互相抵銷。這種抵銷來自於對自身的不確定性,但又提不出可以自豪的自卑感,所以會出現這種既要開放市場,卻又要對國內企業大加補貼的狀況,簡單說就是沒有膽子挑戰世界,又不敢對內承認自己在世界上其實很卑微。破壞性影響最大的困境在於,將文化定於一尊的強迫性質,導致外來與原有的文化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無法得到相互融合的目的。如果這時間過程夠久,可以達到較強的一方消滅較弱的一方,那問題還不嚴重,現在就是既然消滅不了,又不願意放下身段相互尊重,導致只好繼續對立下去的窘境。(PS:筆者不喜歡用對錯的概念看文化,以現實角度來看,目前的結果就是由這種消滅不了又不願意降低身段的反聵,強勢一方在民主化後,陷入人數比較少的困境,但過去幾十年培養的人數也沒有說太少,如果雙方比例幾乎是1:10或是1:100,那根本不會有問題,就是因為比例小於1:10才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的激烈對立。不然說的狠一點,如果是1:1000,開坦克車壓完就沒有了,管他歷史怎麼寫)
所以,重建國民對台灣的信心,必須從實體與精神兩方面著手,就跟要士兵去打仗一樣,總不能拿根竹竿綁菜刀給他,就說靠精神力量也可以去砍爆敵人的坦克吧。就以實體上,就是從經濟與軍事面著手,進行實力的整體提升,這必須從人口結構的長期塑造,並培養頂尖的人力資源,產業的提升與轉型,並配以包括軍事、外交等提升國家榮譽的作法。以精神面來說,重要的在於給予真實的資訊,而非選擇性的報告。
就以資訊的提供來說,台灣是一個中等國力的國家,這是客觀的事實,只是相對全球第一的美國與前幾名的日本與中國,真的就是差了不少。既然是事實,那麼讓民眾有完全的數字概念遠比教育灌輸來的重要,實際的作法,必須從多方面著手。第一就是軍方,軍方可以進行包括莒光日在內的強迫性觀看,這是政府方面可以實際提供客觀資訊的管道,但這也必須建築在軍方與政府真的可以不提供選擇資訊的前提上。其次是重視智庫的建立,優秀的智庫可以將複雜的資訊轉為簡單易懂的陳述,但在台灣的智庫受到政治性干擾非常大,如何建立民間的智庫組織很重要,但這又受到台灣民眾受到勞動價值觀的影響太大,這種出一張嘴的工作並不受到民眾信任。所以從結果論看,無法成立優值的智庫,還是出在文化上對於讀書人的看法,是否可以擺脫「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種價值觀,回歸到追求真理與真實的方向上。這又是另外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個國家普遍重視追求真相,那就會有較多的人願意以較低的薪資從事道德目標比較高的工作,若多半只追求現實的金錢利益,那當然是相反。(PS:越是價值觀的研究,越容易出現這種循環式論證的問題,這容易導致未受訓練的民眾,選擇拒絕思考,接受最簡單答案。)
在資訊的選擇過程中,人一定會選擇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結果,這不需要揣測動機,當一個人認為某一個勢力比較有前途,他想要依靠過去,自然會比較容易接受與相信類似的看法,若他本身具有影響力,那就可能會造成輿論的變化。歸根就底,原因還是出在台灣相對中國實力差距太大,但這個差距到底是否大到不能逆轉?若世界上只有台灣跟中國,這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但今天全世界並非只有中國,也不是光有台灣,要看到實力對比,不能僅僅只看東亞一地,這是複雜的國際關係的基本課程,但一般民眾不可能會有心思去瞭解。故政府的作為相對重要許多,現今政府之所以不被信任,也並非是藍綠對抗的結果,這實在是出自長期以來的教育,多半是過度強調某一個方向,例如以往的教育都說中國水深火熱,今天改革開放後,台灣接受到的資訊就完全不同,極端的兩種觀念衝突,一定會產生一些新的東西,但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很容易走其中一個極端,而忽略調兩個極端之間其實有很多選項。故長期來說,這還是要回歸到教育上。
回歸到信心的問題上,可以得出幾個概念,但這些概念都互相連貫,很難切割,故先作一下小結
  1. 信心重建的干擾主因出在台灣與中國的實力落差太大
  2. 教育政策與課程無法提供正確的資訊,流於形式的結果使得學生選擇其他管道獲取資料
  3. 取得資料的來源有問題,這與台灣向來不重視人文科學專家有關
  4. 人文科學長期以來受到政治性干擾太多,無法發揮實際功能
  5. 政府能著力的地方很少,需要長期培養
這五點其實可以歸納到幾個作法上。以近程規劃來說,就是軍方的組織改造配合政戰課程的教育,讓每年數萬役男退伍後可以將比較正確的資訊帶入社會。但這前提是軍方自己要對自己黑暗的歷史做出切實的反省。再者是官方的智庫組織,需要有專責對民眾進行長期性社會教育的單位,不間斷的提供國際間的資訊。但這又回歸到民眾對國際訊息沒興趣的老問題上,這都是循環問題的困擾。
就以中程規劃來說,只能以提升經濟與軍事實力,讓民眾對台灣自我實力可以有比較真切的重認識,對自我的評估越準確,相對中國的實力比較就會比較正確一點,正確的資訊可以提供真實的信心,而非口號的呼喊。
就以長期規劃來說,必須從教育方面著手,所以現有的教育組織幾乎要全面改變,根除升學主義造成的缺乏思考問題。

海島與大陸型文化衝突

這個問題很容易被爭執,但筆者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農業民族有安土重遷的習慣,游牧民族則逐水草而居,這是課本中的基本常識,當然真實世界遠遠負責於此,但這也說明不同生活形態對於價值觀的影響。就以古希臘來說,航海發達的原因也不全是因為希臘突出在愛琴海上,而是希臘的地理相對破碎,翻山越嶺不見得比划船繞過去快,以挪威當例子則更適合,峽灣的特性使得挪威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王國,每一個峽灣都有相對的部族與首領。換做歐陸平原,許多擴張都常常停止在某些天然地理界線,最知名的例子之一就是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造成羅馬大為震動,因為這道天險被認為幾乎不可能翻越,雖然漢尼拔成功率領部隊越過,但也被大自然搞的死傷慘重。總而言之,自然因素影響人類的文化習慣與世界觀,是相當明確的。
所以需要討論的是,什麼是海島文化,什麼又是大陸文化?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概略性的,畢竟大陸文化也包含沙漠型態、平原形態、草原形態等等。在沃野千里的平原上,會發展出密集農業,並進而形成高密度人口,促成大都市的發展。沙漠則是依靠綠洲的貿易形態,重要綠洲都是貿易重鎮,比較容易形成部落聯合。這些是歷史上的大致形態,那麼海島文化呢?這還要看海島的大小,有些玻里尼西亞的小島,其使用的語言就說明了他們的價值觀,大一點的島例如復活島,就足夠養活幾千人,可以形成比較集權的組織。大陸文化可以很簡單的劃定一個區域,並且用武力劃定一個範圍,但大海不屬於任何人,陸地與陸地的界線跟陸地與大海的界線,其差異非常巨大。(PS:很多問題真要追根究底,問題可能會一個接一個講不完,大架構的討論很忌諱這類細節的討論。)
研究指出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之一,這顯示台灣在地理上連接了太平洋諸島與亞洲大陸,成為一個中繼站,加上歷史上據有台灣的國家來來去去,文化本身就屬於移民型,這種文化的深度依靠的是融合各家之長,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但這跟中國在近代的傳統大為不同,以結果論來說,無論是明朝對倭寇的堅壁清野還是清朝的海禁,都說明了其內向發展的特性,就以日本為另一個例子,不過說明了當一塊土地大到一個程度,配合其足夠的人口,都可能形成一種保守的內向意識。若是太平洋上的小島,從頭走到尾不過兩小時,所見都是海洋,那會發展出保守的世界觀才奇怪。大航海時代後發現的許多海島文化,都指出「閉關自守」的保守價值觀,多半出現在夠大的島嶼,或是附近千里內都沒其他島嶼的狀況下。
總之,台灣的文化衝突,追究是否為國民黨強行帶來的大陸史觀,並以教育強加民眾數十年後,累積的矛盾所激發的結果,其實意義不大。若要放眼未來,作法可以很單純,但卻很難做到。這關鍵之處在於一般人要承認自己的信仰、價值觀有錯誤難如登天,如果說台灣今天有非常強大的實力可以依持,那麼或許還可以藉由對現在的肯定,達到放棄過去錯誤的可能,所以若綜合經濟與軍事面的分析,可以看的出來這是一種經濟、文化、軍事三方「螺旋向下」的負向回饋過程。對付這種迴圈是的負向回饋,可以著手的地方實在很小,因為會形成一個循環的迴圈,相對代表已經存在某一種平衡,這個平衡的崩潰對多數人來說都有立即的不利。以個人的角度來看,要讓自己在這個迴圈中取得利益,培養相信這個制度的下一代遠遠比超過破壞這個平衡簡單多了。(PS:這也是多數民眾想要簡化這種討論的理由,蓋因講太明白,自己的立場就站不住腳了)
歸納簡單的問題分析,可以發現文化衝突幾乎無解,主因出在時間上。如果國民黨的史觀教育夠久,例如再多三十年,也就不會有多少反對的力量存在,或是這個教育很短,不出幾年就被推翻,那問題都還好。今天的藍綠衝突,與其說是顏色的爭執,不如說是世代的爭執,越是年輕的世代,越不會從歷史角度,而從現實利益去看待藍綠的問題。但現今影響輿論走向的幾乎都是還有歷史情結的世代,這等於說上一代的觀念不斷的被強加在完全無涉的下一代身上,造成下一代的年輕人在價值觀上的錯亂。舉一簡單的例子,一個在黨國時代享受包括租稅與工作優惠的家庭,其父母也許是既得利益者,但子女出身此環境,他的世界生來就如此,指責子女不知道反省,其實是很奇怪的,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錯在哪,何來反省?(PS:這正是所謂原罪的概念,但出生的小孩有必要背負父母的債務?這種指責,某種程度上只是「別人小孩死不完」的翻版,因為這種畫一刀切割的指責,反而對自己的小孩有利。)
解決這種沒有自省自己錯誤的問題,不能從歷史情感著手,這只會讓問題越來越複雜,需要讓歷史的歸歷史,現在的歸現在。所以規劃其實一點都不難,困難的出在怎麼執行。以短程的規劃來說,必須在法律面修法,當下執行中止舊有的一些特權與利益,但不能溯及既往,也就是公平的規則從現在開始。若要把公平的原則追溯過去的歷史並加以執行,就會出現追究不完的狀況,更造成數不完的政治問題,追究歷史是要在歷史課本上記錄,而不是溯及相關的後代子孫,這不光是實際上不可行,連概念的推行都不行。(PS:之前某立委推動所謂殺人犯的子女代替去出庭,雖說原意是要他們瞭解歷史,而且也沒說要追殺後代,但這根本是政治零分的舉動,就算這樣做在論理上可以討論。無法實行的立意良好政策,與沒用的爛政策其造成結果並無不同)
中長程的規劃,都是要回歸到教育政策上,所以討論本土化或是中國化根本就是假議題。歷史本身沒有是否中國化的問題,只有真實與虛假,但冠上一些名詞就造成政治問題,這足證現今政治人物根本就不想要解決本質的問題,只想作政治鬥爭的本錢。在教育政策上的修正不能涉入價值觀判斷,歷史只需要陳述事實,只要事實尚未經過徹底檢驗,就不應該列入教材。(PS:例如228事件有無發生?有,所以這要列入教材。那到底死多少人?這有爭議,那就不應該在確實數字統計完整前列入教材。如果統計的結果是大約一萬,那就是寫大約一萬,如果是一千,那就是大約一千,而不是選擇最漂亮的數字。那這跟中國強調南京大屠殺三十萬人的意義沒兩樣,只是要達成某種政治目的)
綜合來說,文化問題是屬於長期且緩慢的,所以不能抱持著不予解決的態度,相反的要積極運作,這道理很簡單,假如三十年後才有效果,那為何不從現在開始?硬是要多拖幾年?歸納三大方向問題後,其實這都只回歸到兩種作法上。
  1. 不偏頗的資訊供給
  2. 培養國民自信心
偏頗的資訊會造成民眾判斷事情的落差,輕則造成混亂,重則影響到社會對立,舉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數字,為何藍綠雙方要爭執數字?因為一方要加強嚴重性,另一方則要淡化,這說穿了不就是沒自信的作法。真的有自信解決經濟問題,那你管人家怎麼說自己多可憐,又何必害怕被人妖魔化?反之亦然,這說到底都是自信心不足造成的自卑轉自大現象。然則自信心的培養必須建築在正確資訊上,正確的資訊會讓人有較為客觀的判斷,以個人來說當然會有極端,但整體來看可以降低矛盾的累積,使社會整體較為安定。安定的社會才能讓經濟發展更無後顧之憂,軍隊也不會因為價值觀錯亂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政治上的對立更會因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而自然消失。(PS:所以反過來說,之所以這些問題解決不了,是因為有人不想要解決,而非是不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動畫《八戒-決戰未來》是一部以近未來風格冒險為主的動畫長片,故事敘述愛耍小聰明但有喜歡奶奶的八戒,本來有能進入新世界的希望,但卻無故被取消資格,讓他動上歪腦筋想奪回翻身的希望。這時開發新世界篩選系統的三藏被派遣調查被選上人民消失的怪異案件,與保安大隊長悟空一同調查,師徒一行人逐漸發現案件背後的秘密。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從1947 年貝爾實驗室誕生第一顆晶片以來,到美蘇冷戰、日本從二戰重生、中國崛起, 處處都可以看到半導體晶片對世界的影響。 本書從美國的視角出發,去看半導體這項技術,從過去、現在、未來對世界的影響與變化, 究竟一塊小小的晶片是如何牽扯到大國之間的角力呢? 身在台灣的我們,已經默默成為晶片戰爭下的核心
Thumbnail
因為5月美國軍火商來台洽談合作方案,又跑出推銷F-18E/F的消息,但是空軍海軍軍購,通常是10年才能完成戰力整備,2023年才說要買,等正式成軍大概都要2035年了,這樣來得及應付5年內的中國侵略威脅嗎?比如台灣2019年採購66架F-16V70,2025開始交機,預計2027年交機完畢,形成完整
Thumbnail
有評論指出 |中共| 在 |臺灣| 週邊持續軍演的一個目的是要進行常態化,而常態化的一個目的是要對|臺灣| 造成一個圍封的現實。 同意。 但在非戰時的「圍封」有意義嗎﹖ 一: 心理戰 如果不是為了熱戰,「圍封」只能是一種心理戰。用中共的術語,就是大外宣和大內宣。 二: 熱戰 美軍呢﹖會介入嗎﹖ ■
Thumbnail
提問:從俄烏戰爭中,我想知道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透過網路串聯,從阿拉伯茉莉花運動,到香港、烏克蘭,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支持自由民主,實際展開反抗強權的行動訴求,這啓發了許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醒來吧!願你們早日回歸龍族之光!
Thumbnail
不過我要在這裡強調,我是分享 不是推薦,也沒有介紹,要不要買也是你家的事 再次強調要有評估判斷的能力 不是我說了就可以買,況且,目前還是昂貴價 董監持股也是好幾萬張 一張股票要18萬,千張大戶還有72.55%之多
Thumbnail
這些挑戰來自於人類社會的慣習運作模式所產生的問題。改變慣習非常不容易,光是社會共識就需要花上許多時間,但許多挑戰同時又在惡化中,時間已經越來越急迫。但是,心急無法解決這些挑戰,若沒有全面性地了解,還可能在解決挑戰的時候造成更多問題。
Thumbnail
俄烏戰爭有可能引爆俄歐大戰嗎? 最近世界不太安穩,動盪的局勢牽引各地無數人的心,包括我和我身邊的家人朋友。 傳聞俄國投放真空彈後,有更多國家採取動作,但是光經濟制裁恐怕無法擋住普丁的決心。普丁是承認烏克蘭為一獨立共和國的,但中國卻不承認台灣是一獨立的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地位.....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動畫《八戒-決戰未來》是一部以近未來風格冒險為主的動畫長片,故事敘述愛耍小聰明但有喜歡奶奶的八戒,本來有能進入新世界的希望,但卻無故被取消資格,讓他動上歪腦筋想奪回翻身的希望。這時開發新世界篩選系統的三藏被派遣調查被選上人民消失的怪異案件,與保安大隊長悟空一同調查,師徒一行人逐漸發現案件背後的秘密。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從1947 年貝爾實驗室誕生第一顆晶片以來,到美蘇冷戰、日本從二戰重生、中國崛起, 處處都可以看到半導體晶片對世界的影響。 本書從美國的視角出發,去看半導體這項技術,從過去、現在、未來對世界的影響與變化, 究竟一塊小小的晶片是如何牽扯到大國之間的角力呢? 身在台灣的我們,已經默默成為晶片戰爭下的核心
Thumbnail
因為5月美國軍火商來台洽談合作方案,又跑出推銷F-18E/F的消息,但是空軍海軍軍購,通常是10年才能完成戰力整備,2023年才說要買,等正式成軍大概都要2035年了,這樣來得及應付5年內的中國侵略威脅嗎?比如台灣2019年採購66架F-16V70,2025開始交機,預計2027年交機完畢,形成完整
Thumbnail
有評論指出 |中共| 在 |臺灣| 週邊持續軍演的一個目的是要進行常態化,而常態化的一個目的是要對|臺灣| 造成一個圍封的現實。 同意。 但在非戰時的「圍封」有意義嗎﹖ 一: 心理戰 如果不是為了熱戰,「圍封」只能是一種心理戰。用中共的術語,就是大外宣和大內宣。 二: 熱戰 美軍呢﹖會介入嗎﹖ ■
Thumbnail
提問:從俄烏戰爭中,我想知道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透過網路串聯,從阿拉伯茉莉花運動,到香港、烏克蘭,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支持自由民主,實際展開反抗強權的行動訴求,這啓發了許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醒來吧!願你們早日回歸龍族之光!
Thumbnail
不過我要在這裡強調,我是分享 不是推薦,也沒有介紹,要不要買也是你家的事 再次強調要有評估判斷的能力 不是我說了就可以買,況且,目前還是昂貴價 董監持股也是好幾萬張 一張股票要18萬,千張大戶還有72.55%之多
Thumbnail
這些挑戰來自於人類社會的慣習運作模式所產生的問題。改變慣習非常不容易,光是社會共識就需要花上許多時間,但許多挑戰同時又在惡化中,時間已經越來越急迫。但是,心急無法解決這些挑戰,若沒有全面性地了解,還可能在解決挑戰的時候造成更多問題。
Thumbnail
俄烏戰爭有可能引爆俄歐大戰嗎? 最近世界不太安穩,動盪的局勢牽引各地無數人的心,包括我和我身邊的家人朋友。 傳聞俄國投放真空彈後,有更多國家採取動作,但是光經濟制裁恐怕無法擋住普丁的決心。普丁是承認烏克蘭為一獨立共和國的,但中國卻不承認台灣是一獨立的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