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的下一階段|活動趨勢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文者:張家惟Evan

(本篇以 #單純辦講座的品牌 作為探討,思考未來產品發展和商業模式)
近幾年都在講座、課程、論壇的生態打滾,試著找出這些活動的規律和未來的走向,就算到現在我也不敢保證自己辦的每場活動都能破百,依照每位講者的主題、內容、名氣、舉辦日期,都會有所影響。
辦活動一直是一項不穩定的公司收入來源(除非辦到品牌很大,或是延伸出很多分支),不穩定的原因在於人數,無法保證每次的滿場,甚至有時候會面臨延期或取消的場次,也因此讓我不斷思考「講座的下一階段」,不可能一直做同樣的事,必須跨出不同分支,才能讓公司繼續生存,但要跨到哪些分支,是我今天想提出的。

▍首先,先拋出我常想的幾個問題:

「辦 10 場講座跟辦 100 場,對自己差別在哪?」
「辦 1 年跟辦 2 年的講座,對品牌差別在哪?」
如果一直辦同類型的講座,辦完第一場,就想著同樣 SOP 去迎接第二場,似乎就少了「產品迭代」,有點想像不到三個月後,甚至一年後的品牌印象,可能只留下 #一直有很多講座的品牌。
但果想成為 #XXX培育機構,或是 #XXX養成計畫,或是名正言順的 #補習班,似乎要特別思考 #產品迭代,也就是要畫出一條,甚至多條的 #產品生命旅程圖,告訴自己「我可以往這裡前進,所以我要開發新的產品線,失敗了就換下一條」。

▍活動分類

先定義我認為的講座、課程、論壇:
  1. 講座:大多是 1–3小時,以「分享」方式進行,偏單向傳遞訊息。
  2. 課程(工作坊):大多3–6小時,以「教學」方式進行,偶爾有實作部分。
  3. 論壇:大多半天、一天,甚至多天,以「分享」、「對談」方式進行,類似長時間的講座。

▍講座盲區

根據這幾年的講座觀察,先列出講座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 品牌印象:辦完這次,下一場變成不同講師,如果每次主題不同,要花較久時間建立品牌形象。
  2. 講師獨立:即使這次邀是滿場,別的單位邀請同個講師可能也會是滿場,對客群來說只認講師、不認品牌。
  3. 人數掌控:這次可以 100 人,但難保下次也是,在廣告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通常都會時多時少。
  4. 迭代緩慢:辦10場跟辦50場,形式流程可能差不多,對於客群可能會覺得很多元,但對於組織成員會很消耗心力。
當然如果講座不是企業獲利的主要來源(偶爾1–2月才辦一場,且有其他產品提供獲利),則問題不會如上述較多,但目前看到的情況大約講座的生命週期大約 3–6個月會開始銳減,觀察到的原因有:
  1. 社群熱度:一個系列講座剛推出時會剛好被社群捧到,前幾次都會人潮爆滿,接著社群退去或是其他單位也推出類似系列,就會開始分散關注度,讓原本的品牌被認為「就是另一個講座」。
  2. 迭代紅利:在初期幾場可能都可以請到很有名的講師,且一場比一場厲害,但終究會達到高點,而之後的講師就較難撐起觀眾對品牌的期待,導致進化的速度變慢,甚至開始往下走。
  3. 剛需意識出現:一開始的參加者可能出於好奇心,想蹭社群流量、想交朋友的心情去參加,但後來開始思考這個講座對自己的意義,認知到剛性需求並不大,即使講師再有名,也會減退參與的意願。
講座流量開始銳減,進而影響品牌流量,關注這個品牌所辦的活動的人也會相對減少,或者說大家發現「沒有很強烈的需求一定要去參加」,甚至是「沒看到新的爆點、熱點出來」、「Call to Action的理由變薄弱」。
以上探討的是針對「客群沒有很固定,沒有很明確的活動品牌」,因為如果客群非常明確,例如 #針對高三的補習班、#針對大一新生的生涯探索、#針對畢業生的求職活動,產品迭代或是社群熱點就是另一個討論方向,因為每年都會有同樣需求的人出現,因此並不需要常態地 #變換產品,要做的是不斷 #優化產品

▍未來發展路線

藉由上述的分析,我初步想了幾條路線,分成初、中、長期拆解:

(一)初期路線

  1. 講座單位:單純辦講座的單位,比起課程,較無嚴謹的連結,像是以各類職涯講座為主,不會特別細分初學、進階,以各自單打的方式去提供內容。
  2. 課程單位:比起講座單位,一開始就有明確領域,像是SEO、UX、程式設計,因此後續都專注特定領域的課程,也有入門、進階。
  3. 小聚單位:主題比講座更為鬆散,偏向職涯咖啡館、私人朋友聚會、小型成發的模式不太會。

(二)中期目標

  1. 短期營隊:2–7天的實戰營隊,如商業營、黑客松、技能營隊。
  2. 培訓機構:短至2–3天,長至1–3個月的培訓課程,快速累積作品集或考取證照。
  3. 探索活動:卡牌遊戲、實境體驗,在室內可進行的生涯探索

(三)長期規劃

  1. 青年培訓計畫:透過業師、學長姐帶領,為期半年至一年的計畫,以小組、課程、專案作為輔助
  2. 技能培養專班:類似補習班的概念,成為特殊領域的專業課程單位,為期1–6個月都有
  3. 大型探索體驗:偏向戶外實境解謎,或是盲旅、有意義的旅行

▍結語

本篇的討論是想在挖掘自己對產品想像的可能性,並未把「辦講座」這件事認為是不好或是該停滯,而是想探討「辦完講座,我們(企業)還可以做什麼」,或是「參加者聽完還會想要什麼」。
也因為自己過往的講座經歷,想再更深入去探討企業的商業模式,講座、課程、各式知識型活動的發展路徑,甚至拓展到卡牌、旅行、實境遊戲等可結合知識型的領域,思考品牌能再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是能結合哪邊的資源創造更新的體驗。
「講座的終點是什麼?」、「辦完 30 場後能看見什麼風景?那 100 場呢?」、「消費者在意什麼?這些對他有價值嗎?」、「講師認可品牌了嗎?」
頓時想到好多問題,有些我自己還沒找到好的答案,但目前還在試著整理各方的建議及答案,希望能找到更適合講座品牌的未來產品或商業模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你知道我們每天體重都會有些微不同嗎? 你知道其實體重也有週期性嗎? 減脂期間對於體重的監測固然重要,但若是不清楚體重的變化原因、以及應該如何解讀變化,那麼不僅誤以為減重無效,還導致後續減重方向錯誤。 若這些正是在減脂期間的你所遇到的問題,那本文將提供正確理解體重的方式,以及體重起伏的原因。
Thumbnail
有巢氏姊妹是經典的結構性問題案例,所謂的結構性問題,指的是夫妻關係不好不是彼此感情不好,而是外界干擾的因素,就像一間公司,如果上司被當下屬,下屬被當老闆,員工做一件事情要獲得隔壁分公司的總經理核准,櫃台小姐因為是某某某親戚所以就可以不鳥主管...等等結構錯亂,在裡頭工作的人員不是因為沒有心做好他的工
Thumbnail
博物館,離我們很近卻又好像很遙遠的地方。可它其實不只是展出什麼高大上的名貴品,也記錄著歷史與生活。如何從博物館連結世界,也回觀自我與家庭,這場講座帶給我許多省思!
Thumbnail
佛卡夏,是許多西餐的開胃麵包,簡單原味搭配好的橄欖油,就能吃出最簡單的麵香美味~ 這次趁著週末空檔,用橄欖油製作了一款24小時發酵的佛卡夏與油漬小番茄,剛出爐的瞬間,真的超級香~沒一回功夫,來訪的朋友就忍不住嗑光光了XD
Thumbnail
分享近期舉辦的一場單身聯誼講座的經驗,探討了自我介紹、情感交流的關鍵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雖然參與人數不多,但講座氣氛輕鬆愉快,分享了多方面的見解和建議,強調適應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適的情感與人生方向。文章同時預告了未來將舉辦的講座,期待更多的互動與參與。
Thumbnail
本週的工作內容包括推廣線上課程的重新定位思考,內部行銷團隊的廣告數據分析週報、月報規劃,多種儀錶板的整合需求,以及Amazon DSP 的數據分析。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
最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組織免費講座的經驗。 雖然對於給演講已經很習慣, 但給演講基本上我是受邀者的身分, 不用擔心各種行政的問題, 例如找聽眾,安排會議時間等等。 自己辦講座,這些都要親力親為。 不過,由於是講自己很有興趣的主題, 組織講座的過程真的蠻多樂趣。
年終該如何做有效率的規劃? 償還高利率債務 成為緊急預備金 預留年度大支出 過年紅包來源 作為投資的本金 投資自己腦袋 購買體驗與服務 犒賞自己與家人 財富縮水的NG行為 無節制的花費 沒有儲蓄的習慣 擁有高利率債務 操作高風險投資 沒有保險或保險不足 過度浪費 總是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你知道我們每天體重都會有些微不同嗎? 你知道其實體重也有週期性嗎? 減脂期間對於體重的監測固然重要,但若是不清楚體重的變化原因、以及應該如何解讀變化,那麼不僅誤以為減重無效,還導致後續減重方向錯誤。 若這些正是在減脂期間的你所遇到的問題,那本文將提供正確理解體重的方式,以及體重起伏的原因。
Thumbnail
有巢氏姊妹是經典的結構性問題案例,所謂的結構性問題,指的是夫妻關係不好不是彼此感情不好,而是外界干擾的因素,就像一間公司,如果上司被當下屬,下屬被當老闆,員工做一件事情要獲得隔壁分公司的總經理核准,櫃台小姐因為是某某某親戚所以就可以不鳥主管...等等結構錯亂,在裡頭工作的人員不是因為沒有心做好他的工
Thumbnail
博物館,離我們很近卻又好像很遙遠的地方。可它其實不只是展出什麼高大上的名貴品,也記錄著歷史與生活。如何從博物館連結世界,也回觀自我與家庭,這場講座帶給我許多省思!
Thumbnail
佛卡夏,是許多西餐的開胃麵包,簡單原味搭配好的橄欖油,就能吃出最簡單的麵香美味~ 這次趁著週末空檔,用橄欖油製作了一款24小時發酵的佛卡夏與油漬小番茄,剛出爐的瞬間,真的超級香~沒一回功夫,來訪的朋友就忍不住嗑光光了XD
Thumbnail
分享近期舉辦的一場單身聯誼講座的經驗,探討了自我介紹、情感交流的關鍵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雖然參與人數不多,但講座氣氛輕鬆愉快,分享了多方面的見解和建議,強調適應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適的情感與人生方向。文章同時預告了未來將舉辦的講座,期待更多的互動與參與。
Thumbnail
本週的工作內容包括推廣線上課程的重新定位思考,內部行銷團隊的廣告數據分析週報、月報規劃,多種儀錶板的整合需求,以及Amazon DSP 的數據分析。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
最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組織免費講座的經驗。 雖然對於給演講已經很習慣, 但給演講基本上我是受邀者的身分, 不用擔心各種行政的問題, 例如找聽眾,安排會議時間等等。 自己辦講座,這些都要親力親為。 不過,由於是講自己很有興趣的主題, 組織講座的過程真的蠻多樂趣。
年終該如何做有效率的規劃? 償還高利率債務 成為緊急預備金 預留年度大支出 過年紅包來源 作為投資的本金 投資自己腦袋 購買體驗與服務 犒賞自己與家人 財富縮水的NG行為 無節制的花費 沒有儲蓄的習慣 擁有高利率債務 操作高風險投資 沒有保險或保險不足 過度浪費 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