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本文內容涉及劇情以及劇目編排設計,有可能破壞觀賞體驗。
引言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是我來到倫敦之後,第一部觀賞的音樂劇。作為一部歷久不衰的經典,歌劇魅影自從1986年10月9日於女王陛下劇院首演,至今仍好評如潮,吸引大量的觀眾進場觀看,它目前是倫敦西區所有劇目中,演出場次第三高的長銷劇目。另外由於2004年被改編為電影,所以在我來到倫敦之前,就已經對劇情大致有所了解,但是這一點並不影響觀賞體驗,只能說演員的歌唱功力,以及舞台的設計、編排,都出神入化到令人懾服。
進入劇場
歌劇魅影演出的地點是女王陛下劇院 Her Majesty's Theatre,這座維多利亞風格建築於1897年落成,也是一座受保護的歷史古蹟。華麗的裝飾大概最能點出劇場的特色,劇場有四層的座位區,以牆上的燭台造型燈座作為主要光源,天花板上還有精緻的浮雕,舞台布幕兩側還有包廂,讓人有種置身於古典宮廷時代的錯覺,體驗貴族生活一般的娛樂享受。不過包廂目前似乎作為樂器以及燈光器材的擺放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樂團與指揮藏身於舞台前方與第一排觀眾之間的地下空間進行演奏,不少劇場中的樂團都是配置於該空間,別忘了樂手們也是一場音樂劇中的重要功臣。
劇場通常會在開演前三十分鐘讓觀眾入場,此時觀眾會看到舞台上神秘的配置,昏暗的燈光、背景高低錯落的布幕、層層包裹住舞台框架的布幔,以及舞台正中央上擺放著被帆布遮住的三件大型物件,正中間的那個寫著大大的Chandelier,正是歌劇魅影當中,極具代表性的大枝形吊燈。
稍待片刻,終於正式開演,故事從魅影事件後多年的一場拍賣會說起,年老的男主角之一,羅爾,買下了一個音樂盒,追憶起往事種種,其後,拍賣會來到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一座當年在某座歌劇院的枝形吊燈,隨著序曲奏響,枝形吊燈緩緩上升,當年的魅影之謎正式揭開帷幕。
超乎想像的舞台設計
一個舞台能有多大?如果說起打破舞台的框架,應該不少人會聯想到在座位走道演出,或者,將觀眾納入表演的一部分,這兩種手法都沒有在歌劇魅影的上半場出現。憑藉精緻的舞台機關設計,讓小小的舞台變深、變大,涵蓋了歌劇院、後台、屋頂,以及地下水洞:一個龐大而壯觀的場景。
在歌唱能力被認可之後,被選為女主角的克莉絲汀,在休息室內向朋友說起教導她唱歌的神祕聲音:克莉絲汀的父親向她提起過的音樂天使 Angle of Music。隨後,兒時玩伴羅爾前來祝賀,並邀之共進晚餐,休息室內卻傳起了魅影的歌聲,魅影帶著克莉絲汀進入鏡子後的密道,就此憑空消失,經典的主題曲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響起,片刻,兩人竟出現舞台的左上方,在一座空橋步步往下,彷彿真的抵達了更深的地下,兩人乘著小船從舞台後方緩緩滑向前方,地面竟如雨後春筍冒出無數燭台,接著鐵柵欄降下,魅影與克莉絲汀進到了魅影創作的空間內。這一段精心設計的表演,搭配詭譎又史詩般的歌唱和音樂,並以多重舞台機關華麗呈現,現場的震撼度令人嘆為觀止,像是真的走進了古老建築內部的迷宮,既刺激,又令人感到興奮。更不用說上半場的結尾,羅爾與克莉絲汀在屋頂上互相表明心意後,傷心的魅影從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悲傷萬分地唱著 All I ask for you (reprise),接著,枝形吊燈以磅礡的氣勢墜毀於舞台,在最刺激的高潮中結束了的上半場。當時坐在前排的我,在近距離下目睹了吊燈從前面觀眾的頭頂低空飛過,雖然清楚並不會真的有人受傷,卻依然看得心驚膽戰啊。
落幕
歌劇魅影的下半場並沒有上半場來得那麼緊張刺激,反而是配角們的詼諧對唱增添了幾分趣味性。全劇在羅爾、魅影與克莉絲汀對峙中迎來故事的尾聲,各個人唱著自己的歌曲,展現角色的立場與意念,對唱增加了音樂的層次與變化,卻能不減樂聲的和諧,音樂劇中經常使用這樣的手法來表現衝突,這也是我認為觀看音樂劇最有意思的一個部分。歌劇魅影的謝幕採用傳統風格,由各個角色依據重要度遞增,依序上前向觀眾致意。
整體而言,我認為音樂和舞台設計是撐起這齣音樂劇的兩大支柱,即便預先了解劇情,也不會太大的影響觀賞體驗。歌劇魅影作為一部名垂青史的音樂劇經典,樹立了一種標準,在此之後,觀賞其他較現代的音樂劇作品,都不免拿歌劇魅影來做比較,誠然,目前為止,我沒有看過更加精緻複雜的舞台機關演出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音樂劇就略遜一籌,倫敦西區各部音樂劇都各自憑藉不同的特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至此,筆者會繼續分享在倫敦期間觀賞過的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