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方舟計畫專題] 種原的保存 台灣土地的真實力(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先前的專題報導裡,我們介紹了我們與土地的關係、傳統領域、WTO開放市場的衝擊和休耕政策帶來的危害。在瞭解了這些議題和背後的影響之後,也是時候來探討台灣這塊土地面對這些挑戰,擁有的真實力了。

小而富的台灣 更需珍惜

台灣土地面積雖然小,但優異的位置和近4000公尺的海拔高度,讓台灣在自然資源的豐富度上不亞於其他泱泱大國。保存這些豐富的物種需要專業的努力與資源支持,透過蒐集 (collection)、保護(conservation)、交換(exchange)、發展(development),讓種原的保存得以完善、價值生生不息。種原的重要性為何?1970年代的「綠色革命」便可見一斑。當時的水稻品種生長過高,導致結穗時容易倒伏而歉收。這樣的問題對於當時仍以米食為主的台灣勢必急需處理,而幸好,相關研究人員利用台灣地方品系「低腳烏尖」中的半矮種基因(semi-dwarf),經育種改良後,不僅把高度造成的問題矮化解決,更讓施肥量得以增加,致使產量大增渡過危機。
由此可見,種原的保存除了是對於台灣土地的尊重與價值保留之外,更能夠幫助2300萬人民在必要之時渡過危機。尤其在市場開放後選擇多樣、政策失調地力受挫,對內土地爭議、對外政經環境複雜之時,如何善用這片土地擁有的這些寶物、活化並發揚每寸土壤的價值來培養實力,將會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台灣油芒 抗旱、保健、防霾好處多

台灣油芒在原民祖先將一般油芒帶來台灣、馴化後,至今只僅限生長於台灣地區,因而被稱為「孤兒作物」。台灣油芒作為傳統飲食,自然擁有之前所提的多項好處。除了可適度活化休耕地、並減少對動物飼料進口的依賴,油芒對於水資源灌溉和施用肥料的需求較低,亦可因應現今對氣候變遷注重之趨勢。其種子更可利用成為米飯主食的一部分、用來榨油,學者也將就其保健成份做更深入的研究,期盼以此增加國人市場的意願。
台灣油芒抗旱,對於台灣人口密度高的現況可謂是一大福音,莖稈上大量、多種的脂肪酸能夠避免水份蒸散。學者更指出過往研究,在距離海邊一百公尺的沙質土地上,台灣油芒仍然生長、收成穩定。這樣的結果除了證明台灣油芒的抗旱能力之外,就對抗沙漠化而言,它也具有植被功能,能幫助我們防止塵霾。
最後,台灣油芒相較與台灣一般的稻穀農業,還可以減少空氣污染的情形。台灣每年約有 300 萬公噸的廢棄稻桿及稻殼,其處理之方式包括就地掩埋、直接燃燒等。而目前稻桿分解不易、腐熟過程中易產生厭氣(類似缺氧)的環境而影響其他作物生長;燃燒稻草則容易造成空氣汙染,或是引發交通事故。除種子可供食用外,台灣油芒莖桿在加工後也可以作為豬、牛、雞等飼料使用,可以達到無廢利用的利益。
筆者認為,新一代的農人在作物選擇上可以優先選擇像油芒這樣的傳統作物,若需鞏固既有市場,亦可在一般農業外適量加入傳統作物的栽種,減少環境負擔外,也可以增加自家產品的多元性。筆者也感謝相關從業人員對台灣種原的研究及保存,面對更加詭譎多變的氣候現況,恐怕也更需多元基因的適時救援。
責任編輯:吳宇翔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篇專題介紹美東大學校方如何透過既有資源、教授的學術能力並與社區合作來展現追求永續的企圖心。在這樣的風氣之下,這些富有創意的學生自然見賢思齊,開始思考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不只為了學校的生活品質,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在線性經濟的模式下,過去金屬礦從地底下挖出後成為電腦裡的配件,損壞後再被人們丟棄,當初花費許多力氣挖出的金礦便成為廢棄物。「在城市中挖礦」是他們的標語,與其不斷往更深的地底下尋找礦物,這些原本變成廢棄物的金屬在回收機制下得到第二次的利用,也能降低在原物料上花費的成本,成為更環保的選擇。
猶記執行長吳宇翔在 〈美東大學循環經濟之旅〉一文中曾經這麼描述美國:「在美國有兩件事是最難做到的:減肥與環保!」於是在飛機起降之際、踏上美國國土之前,我便已經開始抱有無數的問號,很好奇究竟美國為何難以環保?現行的措施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反思現況,並付諸改變?
清晨喝上一杯咖啡,讓咖啡因喚醒一整夜沈睡的思緒,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習慣。根據資料指出,台灣人每年就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22杯咖啡。但你可曾想過,這樣龐大的咖啡市場背後,這些被產出的大量咖啡渣究竟何去何從了?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筆者想來談談循環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一般講到循環經濟,最容易想到的或許是後端資源的再生,但時常都忽略了循環經濟訴求的整體經濟體系的變革。
說起這群星球上活躍的生物,除了關乎著人類命運的緣起與演化,更自古供給人們能量與應用,所以時至今日循環經濟在權衡「環境倫理」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便秉有著「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的信念,透過許多自然工法或概念的實踐,透過智慧農業與大自然建立互利共好的生態系,為實現永續目標大步邁前。
上篇專題介紹美東大學校方如何透過既有資源、教授的學術能力並與社區合作來展現追求永續的企圖心。在這樣的風氣之下,這些富有創意的學生自然見賢思齊,開始思考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不只為了學校的生活品質,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在線性經濟的模式下,過去金屬礦從地底下挖出後成為電腦裡的配件,損壞後再被人們丟棄,當初花費許多力氣挖出的金礦便成為廢棄物。「在城市中挖礦」是他們的標語,與其不斷往更深的地底下尋找礦物,這些原本變成廢棄物的金屬在回收機制下得到第二次的利用,也能降低在原物料上花費的成本,成為更環保的選擇。
猶記執行長吳宇翔在 〈美東大學循環經濟之旅〉一文中曾經這麼描述美國:「在美國有兩件事是最難做到的:減肥與環保!」於是在飛機起降之際、踏上美國國土之前,我便已經開始抱有無數的問號,很好奇究竟美國為何難以環保?現行的措施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反思現況,並付諸改變?
清晨喝上一杯咖啡,讓咖啡因喚醒一整夜沈睡的思緒,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習慣。根據資料指出,台灣人每年就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22杯咖啡。但你可曾想過,這樣龐大的咖啡市場背後,這些被產出的大量咖啡渣究竟何去何從了?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筆者想來談談循環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一般講到循環經濟,最容易想到的或許是後端資源的再生,但時常都忽略了循環經濟訴求的整體經濟體系的變革。
說起這群星球上活躍的生物,除了關乎著人類命運的緣起與演化,更自古供給人們能量與應用,所以時至今日循環經濟在權衡「環境倫理」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便秉有著「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的信念,透過許多自然工法或概念的實踐,透過智慧農業與大自然建立互利共好的生態系,為實現永續目標大步邁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月桃是台灣原生種的芳香植物,是端午的民俗植物、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物質匱乏與醫療不開化時代,台灣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本文主要介紹月桃的鄉野傳奇與涵蓋從葉、花、根、心的月桃全料理。
Thumbnail
臺灣油杉是臺灣特有種、冰河孓遺植物,具科學研究及基因保存價值。本文闡述了「臺灣油杉」的歷史價值和在「0km 山物所」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文章中也提及了森林療癒的概念和意義。文章帶領讀者走進大自然,感受身心靈舒緩的狀態,是一趟充滿感恩和探險的旅程。
Thumbnail
「蘭嶼紅花石斛」又稱「蘭嶼石斛」或「紅玉石斛」,是台灣特有種蘭花,生長在台灣蘭嶼海拔約200-500公尺間熱帶海岸林中,是台灣「最紅」的原生蘭花,因生態過於狹小,致使數量稀少!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沙丘香料與家族鬥爭,與台灣歷史有什麼關係呢? 這要講到台灣歷史上,一個堪比沙丘香料的物資--樟腦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臺東「解碼山林」~林木精油"的標題報導,讓我好奇點進去看。原來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為了促進國產林產並倡導全材利用,積極開發非木質林產物。利用臺東卑南美農地區及錦屏人工林疏伐地,將過去難以運用的疏伐剩餘後的莖葉、枝梢殘材加以運用。媒合在地精油業者與山村部落農場合作研發,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台糖參與「小農種碳」專案,旨在評估其蔗作地的土壤碳匯潛力,以協助國內的碳權。以下是這個過程及其影響的瞭解: 1. 環境友善耕作與循環利用方式:台糖的蔗園已經採取環境友善耕作和循環利用方式,例如將糖廠副產品作為堆肥,以提升土壤有機碳,並透過這些舉措來推動自然碳匯淨零轉型[1][2][3]。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月桃是台灣原生種的芳香植物,是端午的民俗植物、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物質匱乏與醫療不開化時代,台灣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本文主要介紹月桃的鄉野傳奇與涵蓋從葉、花、根、心的月桃全料理。
Thumbnail
臺灣油杉是臺灣特有種、冰河孓遺植物,具科學研究及基因保存價值。本文闡述了「臺灣油杉」的歷史價值和在「0km 山物所」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文章中也提及了森林療癒的概念和意義。文章帶領讀者走進大自然,感受身心靈舒緩的狀態,是一趟充滿感恩和探險的旅程。
Thumbnail
「蘭嶼紅花石斛」又稱「蘭嶼石斛」或「紅玉石斛」,是台灣特有種蘭花,生長在台灣蘭嶼海拔約200-500公尺間熱帶海岸林中,是台灣「最紅」的原生蘭花,因生態過於狹小,致使數量稀少!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沙丘香料與家族鬥爭,與台灣歷史有什麼關係呢? 這要講到台灣歷史上,一個堪比沙丘香料的物資--樟腦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臺東「解碼山林」~林木精油"的標題報導,讓我好奇點進去看。原來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為了促進國產林產並倡導全材利用,積極開發非木質林產物。利用臺東卑南美農地區及錦屏人工林疏伐地,將過去難以運用的疏伐剩餘後的莖葉、枝梢殘材加以運用。媒合在地精油業者與山村部落農場合作研發,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台糖參與「小農種碳」專案,旨在評估其蔗作地的土壤碳匯潛力,以協助國內的碳權。以下是這個過程及其影響的瞭解: 1. 環境友善耕作與循環利用方式:台糖的蔗園已經採取環境友善耕作和循環利用方式,例如將糖廠副產品作為堆肥,以提升土壤有機碳,並透過這些舉措來推動自然碳匯淨零轉型[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