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音樂,我的衝突性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時候覺得我有點矛盾,譬如在「科技」這件事上,我通常是走在前面的,我喜歡嘗試新科技、支持新科技帶來的改變,特別是在人類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演進上。可是對「習慣」來說,我就常常停滯不前,似乎這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難免出現的「懷舊」症頭,而且還蠻反科技的。
尤其是針對此生最大興趣 - 音樂,更是如此。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袁永興的文章《海量曲庫對聆聽行為的改變》,他提到了:
過去 5 到 10 年來,有 54% 的愛樂者已較少聽完整張專輯、而是改聽平台建議的「播放歌單」。
按照專輯曲序聽歌的人,也已經只剩 36% (最按照曲序聽歌的是流行曲風的樂迷,但也只有 39%,其次是搖滾歌迷,38%)。有趣的是,過去認為這類型曲風的消費者,比較單曲導向的跳聽,但調查卻發現,嘻哈、饒舌與節奏藍調的粉絲按專輯曲目聽歌的人都不到 20%。
我還真的就是屬於這些數字中少的那一邊。至今我仍愛聽整張專輯、按照曲目順序聽,而且我是不折不扣的搖滾樂迷。
然後晚間在看《訂閱經濟》時,又看到了這麼一段話:
「他們要 Kanye West 的音樂新創作,而不是一張新專輯而已。」
所以嘻哈、饒舌與節奏藍調的粉絲,可能真的喜愛單曲勝於專輯。這前後兩段不同出處的文字明白地相呼應,然後我在同一天讀到。
《訂閱經濟》顧名思義是談現今顧客導向型的訂閱服務經濟,這當然是一本科技趨勢論著,算我本行,看得超快,畢竟我每天工作就是在幹這門生意,訂閱經濟我還不熟嗎,書只是看看別人有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可供參考。但談到音樂生態 - 肯定不會略過線上串流服務 - 的訂閱制度,我就突然一陣暈眩,瞬間感到精神分裂狀態上湧:原來我沒有自己以為走得那麼前面!
突然有種體悟,音樂,才是我心中最不帶雜質的鄉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會員
238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白的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完這本史無前例的「直木賞」與「本屋大賞」雙料得主,覺得很日式風格,讓我想起灌籃高手、撞球高手、足球小將翼那種明明是小孩與中二,卻能在專業領域出神入化到宛如 Jordan、Messi 上身。
這是一本科技領域的經典書,原著出版於 1984 年,講述 1958 - 1983 這 25 年間揚起電腦革命、激促科技前行的那些大師和怪客的故事。十分推薦給資訊背景並有工程經驗的朋友,你肯定會看得胸臆中不斷燃起陣陣黑手魂之火焰。
NBA 傳奇 Kobe Bryant,竟然在大年初三凌晨意外過世,WTF 的新聞!!! 即使討厭了你這麼多年,如今都隨風而逝了。好走,Kobe。
Marriage Story / 婚姻故事 (2019) 情緒漸漸醞釀到片尾,在最靜謐的時刻叫人淚崩。沒有人做錯、沒有愛消逝,卻在都還沒弄明白婚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它就悄然而止了。讓我想起《巴黎,德州》,雖然一為逃離一為靠近,但都有著相同的悽楚。最遙遠的地方竟然近在咫尺,這不就是同床異夢的最佳
地中海的眼淚 / A Hop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Sea (2019 / 2017) 這裡的故事不是虛構的,也不是真實故事改編,而是百分之百真人真事,一個關於敘利亞難民逃離家園戰禍所歷經的苦難故事。 2011 年 3 月開始的敘利亞動亂,起因是受鄰近穆斯林國家人民追求自
新唱片聽了 35 張,全都是從 Apple Music,反而買的實體唱片都是自己喜歡的老經典。單以新片來說,最喜愛的前三名: 1. Green Lung - Woodland Rites 來自英國南倫敦的傳統系 doom metal,偏 stoner rock 風格。雖然這只是他們全長專輯的處女作
看完這本史無前例的「直木賞」與「本屋大賞」雙料得主,覺得很日式風格,讓我想起灌籃高手、撞球高手、足球小將翼那種明明是小孩與中二,卻能在專業領域出神入化到宛如 Jordan、Messi 上身。
這是一本科技領域的經典書,原著出版於 1984 年,講述 1958 - 1983 這 25 年間揚起電腦革命、激促科技前行的那些大師和怪客的故事。十分推薦給資訊背景並有工程經驗的朋友,你肯定會看得胸臆中不斷燃起陣陣黑手魂之火焰。
NBA 傳奇 Kobe Bryant,竟然在大年初三凌晨意外過世,WTF 的新聞!!! 即使討厭了你這麼多年,如今都隨風而逝了。好走,Kobe。
Marriage Story / 婚姻故事 (2019) 情緒漸漸醞釀到片尾,在最靜謐的時刻叫人淚崩。沒有人做錯、沒有愛消逝,卻在都還沒弄明白婚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它就悄然而止了。讓我想起《巴黎,德州》,雖然一為逃離一為靠近,但都有著相同的悽楚。最遙遠的地方竟然近在咫尺,這不就是同床異夢的最佳
地中海的眼淚 / A Hop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Sea (2019 / 2017) 這裡的故事不是虛構的,也不是真實故事改編,而是百分之百真人真事,一個關於敘利亞難民逃離家園戰禍所歷經的苦難故事。 2011 年 3 月開始的敘利亞動亂,起因是受鄰近穆斯林國家人民追求自
新唱片聽了 35 張,全都是從 Apple Music,反而買的實體唱片都是自己喜歡的老經典。單以新片來說,最喜愛的前三名: 1. Green Lung - Woodland Rites 來自英國南倫敦的傳統系 doom metal,偏 stoner rock 風格。雖然這只是他們全長專輯的處女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
Thumbnail
我時常在通勤的零碎片段空檔中打開youtube music裡已加入的音樂,順著推薦曲目一首一首聽下去。每當遇到特別受觸動的樂曲時就會將其加入樂曲單,打算讀書時邊播放。然而每次只要在讀書時打開媒體庫,半小時後就會發現自己已放下筆、闔上書,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回味樂曲的旋律;或動身前往琴房迫不及待的想將內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到了30歲,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這種轉變能幫助你更專注、 更放鬆, 甚至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我體驗到的3個主要原因。 ▋理由1 - 音樂幫助我們進入不同的狀態 以前我聽過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幾乎是我療癒、平靜心情的一個方式,以一個藝術創意型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的空間就會播放音樂,而音樂類型偏日韓流行類,在冥想、靜心、睡覺才會使用心靈音樂。 所以為什麼要試隨機模式? 我在最近深深感受到,隨機播放模式,也是種另類的「宇宙建議或者提醒」。
我基本上都沒有聽什麼流行音樂,工作的時候都是古典音樂或者是鋼琴音樂,最近我很喜歡聽挪威的Ole-Bjørn Talstad,非常舒心。不論是relax的時候或者需要專心工作的時候聽都很好。我很喜歡 管弦樂團,不過其實大提琴我也很喜歡。因為我自己有音樂底,所以聽演奏會特別有感覺。我大概五,六年前就已經
感覺30歲以後,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記得以前曾聽一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究前, 都會先聽古典音樂,跟著音樂跳舞,暖暖身, 身體才會進入做數學研究的狀態。 當時我21歲,正值大學三年級,覺得機率論的授課教授也真幽默。 但我到了3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
Thumbnail
我時常在通勤的零碎片段空檔中打開youtube music裡已加入的音樂,順著推薦曲目一首一首聽下去。每當遇到特別受觸動的樂曲時就會將其加入樂曲單,打算讀書時邊播放。然而每次只要在讀書時打開媒體庫,半小時後就會發現自己已放下筆、闔上書,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回味樂曲的旋律;或動身前往琴房迫不及待的想將內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到了30歲,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這種轉變能幫助你更專注、 更放鬆, 甚至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我體驗到的3個主要原因。 ▋理由1 - 音樂幫助我們進入不同的狀態 以前我聽過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幾乎是我療癒、平靜心情的一個方式,以一個藝術創意型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的空間就會播放音樂,而音樂類型偏日韓流行類,在冥想、靜心、睡覺才會使用心靈音樂。 所以為什麼要試隨機模式? 我在最近深深感受到,隨機播放模式,也是種另類的「宇宙建議或者提醒」。
我基本上都沒有聽什麼流行音樂,工作的時候都是古典音樂或者是鋼琴音樂,最近我很喜歡聽挪威的Ole-Bjørn Talstad,非常舒心。不論是relax的時候或者需要專心工作的時候聽都很好。我很喜歡 管弦樂團,不過其實大提琴我也很喜歡。因為我自己有音樂底,所以聽演奏會特別有感覺。我大概五,六年前就已經
感覺30歲以後,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記得以前曾聽一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究前, 都會先聽古典音樂,跟著音樂跳舞,暖暖身, 身體才會進入做數學研究的狀態。 當時我21歲,正值大學三年級,覺得機率論的授課教授也真幽默。 但我到了3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