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歲以後,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更新於 2024/09/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年輕時,我喜歡聽充滿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讀書或工作時,流行音樂總是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注工作或思考時。


這個變化,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的故事。

raw-image



▌用音樂進入研究狀態


這位數學研究員每天早上開始做研究前,都會先聽古典音樂,然後跟著音樂跳舞,暖暖身。他認為這樣可以幫助他進入一個適合思考與研究的狀態。


當時我還是21歲的大學生,剛好修機率論的課程。對於教授描述的這段趣事,我只覺得頗為有趣,並沒有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涵。


但如今,當我邁入30歲後,也開始發現,音樂確實可以幫助我進入工作和思考的狀態。這種發現,讓我對那位研究員的習慣有了更深的體會。


▌為什麼沒有歌詞的音樂更適合專注?


我們的大腦運作神奇,有時候需要不同的刺激來進入特定的狀態。


有歌詞的音樂,即使再熟悉,大腦也會花費一部分能量去理解和跟隨歌詞的節奏與意義。這樣一來,專注在其他事情上的能力會受到干擾。


相比之下,沒有歌詞的音樂,特別是像古典音樂或純音樂,能減少大腦的負擔。它不需要我們去解釋歌詞,只是讓旋律自然流動,反而幫助我們保持專注。


我發現,有些音樂不僅不消耗能量,甚至還能給予我額外的力量,幫助我更快進入心流狀態。


▌帶我進入研究狀態的音樂


最近,我常用 *Hyori Ittai Lamento for Piano* 這首音樂來幫助我進入工作狀態。這首曲子出自經典漫畫《HUNTER×HUNTER》的動畫版,背景音樂出現在小傑與彼多決戰的第131話。


這首樂曲充滿悲傷的情感,但同時也帶著某種靜心的力量。當我聽著這首曲子時,我的心情會隨著旋律逐漸沉澱,進入平靜且專注的狀態,讓我更容易專心在複雜的思考或研究上。


▌音樂與專注力的關聯


音樂可以帶我們進入不同的心理狀態,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當我們年輕時,可能更追求激情與情感的釋放,而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於專注、平靜的需求也增加了。沒有歌詞的音樂,似乎能更好地引導我們進入這樣的狀態。


音樂的力量不僅僅是娛樂,它還能成為我們專注、思考的得力工具。透過選擇適合的旋律,我們能夠更輕鬆地進入心流,提升自己的生產力與創造力。

avatar-img
527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只固定逛某幾家書店: - 很多研究生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會習慣只去像紀伊國屋書店這樣熟悉的書店,因為環境熟悉、書籍分類清晰,可以節省時間。然而,這樣的習慣可能限制了你探索其他書店的機會。台灣有許多特色書店和獨立書店,這些地方往往會有一些在大書店找不到的書籍與資料,對於正在撰寫論文或
在研究所階段,筆記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並產生新的知識。 我鑽研卡片盒筆記法已有三年,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不是記錄資訊,而是看到資訊之間的內部連結。 這種能力,對於碩博士生來說,至關重要。 ▌研究生的挑戰:不只是學習,而是創造知識 碩博士的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不斷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得到推進。」 「製作“超集中焦點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走過學習過程的停滯期,進入突破階段。」 「超集中焦點筆記有四個步驟:寫下目標,寫下需要應用的內容,寫下學習與改善的內容,紀錄結果。」 「寫下目標:以"3天內是否完成“為衡量標準制
如果你有創作卡卡的問題,不妨試試這句話:「Document Don't Create」(記錄而非創作)。這句話源自知名的數位行銷大師 Gary Vaynerchuk,他鼓勵我們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完美創作,而是把重點放在記錄日常、持續更新,從中累積素材和想法。 今天,我就想從這句話出發,來分享如何
筆記系統是有效管理學術知識的關鍵。當我們從論文筆記進行到卡片筆記時,如何確保內容被有效過濾並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體系呢?我將分享一個四大元素系統,它涵蓋三層過濾步驟,能幫助我們精煉論文中的要點,同時為卡片筆記提供強大支持。 ▌紅色良品資訊源筆記 第一步是「紅色良品資訊源筆記」。這一步驟主要
1. 只專注於「字面上」的相關論文: - 很多學生在搜尋論文時,習慣使用關鍵字在最新的機器學習或相關領域會議中尋找符合主題的研究。這種方法固然能讓他們快速找到看似相關的資料,但實際上,這樣的搜尋方式容易停留在「字面上的相關性」,忽略了論文背後更深層次的學術貢獻。結果是,學生可能僅僅觸
1. 只固定逛某幾家書店: - 很多研究生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會習慣只去像紀伊國屋書店這樣熟悉的書店,因為環境熟悉、書籍分類清晰,可以節省時間。然而,這樣的習慣可能限制了你探索其他書店的機會。台灣有許多特色書店和獨立書店,這些地方往往會有一些在大書店找不到的書籍與資料,對於正在撰寫論文或
在研究所階段,筆記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並產生新的知識。 我鑽研卡片盒筆記法已有三年,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不是記錄資訊,而是看到資訊之間的內部連結。 這種能力,對於碩博士生來說,至關重要。 ▌研究生的挑戰:不只是學習,而是創造知識 碩博士的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不斷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得到推進。」 「製作“超集中焦點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走過學習過程的停滯期,進入突破階段。」 「超集中焦點筆記有四個步驟:寫下目標,寫下需要應用的內容,寫下學習與改善的內容,紀錄結果。」 「寫下目標:以"3天內是否完成“為衡量標準制
如果你有創作卡卡的問題,不妨試試這句話:「Document Don't Create」(記錄而非創作)。這句話源自知名的數位行銷大師 Gary Vaynerchuk,他鼓勵我們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完美創作,而是把重點放在記錄日常、持續更新,從中累積素材和想法。 今天,我就想從這句話出發,來分享如何
筆記系統是有效管理學術知識的關鍵。當我們從論文筆記進行到卡片筆記時,如何確保內容被有效過濾並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體系呢?我將分享一個四大元素系統,它涵蓋三層過濾步驟,能幫助我們精煉論文中的要點,同時為卡片筆記提供強大支持。 ▌紅色良品資訊源筆記 第一步是「紅色良品資訊源筆記」。這一步驟主要
1. 只專注於「字面上」的相關論文: - 很多學生在搜尋論文時,習慣使用關鍵字在最新的機器學習或相關領域會議中尋找符合主題的研究。這種方法固然能讓他們快速找到看似相關的資料,但實際上,這樣的搜尋方式容易停留在「字面上的相關性」,忽略了論文背後更深層次的學術貢獻。結果是,學生可能僅僅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在我最新這一集Podcast,為你介紹一種流行音樂中編曲裡面常用的音色項目,這樣子的音色類型你一定聽得很有熟悉感,而且會喚起你的回憶殺,保證你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嚴格來說這不能叫做一種音色,而是一個類型的聲音,這個類型的聲音可以產生很多種氣氛的變化。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分享最愛的調頻音樂,原來是小時候最愛的音樂盒
Thumbnail
我時常在通勤的零碎片段空檔中打開youtube music裡已加入的音樂,順著推薦曲目一首一首聽下去。每當遇到特別受觸動的樂曲時就會將其加入樂曲單,打算讀書時邊播放。然而每次只要在讀書時打開媒體庫,半小時後就會發現自己已放下筆、闔上書,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回味樂曲的旋律;或動身前往琴房迫不及待的想將內
不太知道這算不算耳蟲現象,反正偶而因為一些對環境的觀察,腦子裡就會浮現一些歌曲。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在我最新這一集Podcast,為你介紹一種流行音樂中編曲裡面常用的音色項目,這樣子的音色類型你一定聽得很有熟悉感,而且會喚起你的回憶殺,保證你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嚴格來說這不能叫做一種音色,而是一個類型的聲音,這個類型的聲音可以產生很多種氣氛的變化。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分享最愛的調頻音樂,原來是小時候最愛的音樂盒
Thumbnail
我時常在通勤的零碎片段空檔中打開youtube music裡已加入的音樂,順著推薦曲目一首一首聽下去。每當遇到特別受觸動的樂曲時就會將其加入樂曲單,打算讀書時邊播放。然而每次只要在讀書時打開媒體庫,半小時後就會發現自己已放下筆、闔上書,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回味樂曲的旋律;或動身前往琴房迫不及待的想將內
不太知道這算不算耳蟲現象,反正偶而因為一些對環境的觀察,腦子裡就會浮現一些歌曲。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