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生活│我記不住大家的名字

2020/03/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可是偏偏,所有人都會記得妳是誰。
圖片爲婚禮聚會(對,就是我在瑞士的婚禮)
必須承認,直到現在,當我知道又有聚會要參加時,內心還是微微地抗拒歐洲的社交活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許多見過幾次的人,到現在還記不得他們的名字(?
在歐洲的聚會一般是這樣開場的,先與主人打招呼,接著與初見面的朋友先自我介紹、交換名字之後,繼續同在場的其他新面孔交換名字、問候、寒暄,所有人都打完招呼後就能做自己的事 (?)。如果人數少,記得名字的機率會比較高,如果人數多了,在與所有新面孔交換名字、握完手之後,名字們差不多都忘光了。不驚訝!因爲歐系的名字多元又不比美國名字單純好記。除了自我介紹時的各方口音可能會聽錯 (別忘了瑞士外來人口多元),同時,有些人會喊對方的小名,然後就被搞混了。
相較我們經常聽到英文名字,歐洲名字許多都滿特別而且難在初次就記住的。像是 Simone、Taina、Kathleen、Alessia、Thomas、Raffaello、Patricia... (上述都是我還能記得的,其他特殊的名字我確實都想不起來了) 而同時,德語發音與英語發音又是兩回事,例如 Michael 在美國就叫做〝麥可〞,在德語發音是〝米狹耶 〞,所以在自我介紹後,依舊滿頭問號的我經常偷偷問一同出席的先生,這個人是誰、那個人叫做什麼名字。
在聚會結束後的散場,是無法像在台灣一樣,揮一揮手跟大家掰掰,這麼輕鬆。正式的道別,是需要一一同在場的朋友說再見的,這時候就再次需要喊出對方的名字、寒暄,然後離場。所以,再見的儀式就會花上一段時間。
想當然耳,我是記不住的!所以決定在道別時,我只要負責送上微笑、點頭、保持禮貌,而寒暄、喊名字這件事就交給同行的先生。
在歐洲,記不住對方名字是滿失禮的,尤其是需要經常碰面的那一群人。例如鄰居、每天會在德語課敎室上課的同學...。而偏偏,人們只需要記得我的名字就好了。高辨識度的東方臉孔,經常是在場的唯一亞洲人,也許同樣情況放在台灣聚會,外國人就是最容易被記得的那一個。
近期,我的解決之道是拿出小紙條,請對方把名字寫下,緊接著在對方面前複誦一次。我想,這個舉動,除了能表示誠懇與尊重之外,同時也希望對方糾正發音,而且我認爲閱讀文字能加強記憶力,喊久了自然就會記得了。
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能夠好好記住大家的名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7會員
196內容數
「八輩子都沒想過有天會住在瑞士!」這是在移居之後經常出現在心中的一句話。 還來不及消化離開家鄉前與熟悉的環境道別的惆悵,就必須忙著與新人生打交道。 適應語言、適應文化、適應氣候、適應飲食,還要適應異國老公的生活與作息!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好的壞的都能過;異地打怪,越闖關越有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