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生活│我記不住大家的名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可是偏偏,所有人都會記得妳是誰。

圖片爲婚禮聚會(對,就是我在瑞士的婚禮)

圖片爲婚禮聚會(對,就是我在瑞士的婚禮)

必須承認,直到現在,當我知道又有聚會要參加時,內心還是微微地抗拒歐洲的社交活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許多見過幾次的人,到現在還記不得他們的名字(?

在歐洲的聚會一般是這樣開場的,先與主人打招呼,接著與初見面的朋友先自我介紹、交換名字之後,繼續同在場的其他新面孔交換名字、問候、寒暄,所有人都打完招呼後就能做自己的事 (?)。如果人數少,記得名字的機率會比較高,如果人數多了,在與所有新面孔交換名字、握完手之後,名字們差不多都忘光了。不驚訝!因爲歐系的名字多元又不比美國名字單純好記。除了自我介紹時的各方口音可能會聽錯 (別忘了瑞士外來人口多元),同時,有些人會喊對方的小名,然後就被搞混了。

相較我們經常聽到英文名字,歐洲名字許多都滿特別而且難在初次就記住的。像是 Simone、Taina、Kathleen、Alessia、Thomas、Raffaello、Patricia... (上述都是我還能記得的,其他特殊的名字我確實都想不起來了) 而同時,德語發音與英語發音又是兩回事,例如 Michael 在美國就叫做〝麥可〞,在德語發音是〝米狹耶 〞,所以在自我介紹後,依舊滿頭問號的我經常偷偷問一同出席的先生,這個人是誰、那個人叫做什麼名字。

在聚會結束後的散場,是無法像在台灣一樣,揮一揮手跟大家掰掰,這麼輕鬆。正式的道別,是需要一一同在場的朋友說再見的,這時候就再次需要喊出對方的名字、寒暄,然後離場。所以,再見的儀式就會花上一段時間。

想當然耳,我是記不住的!所以決定在道別時,我只要負責送上微笑、點頭、保持禮貌,而寒暄、喊名字這件事就交給同行的先生。

在歐洲,記不住對方名字是滿失禮的,尤其是需要經常碰面的那一群人。例如鄰居、每天會在德語課敎室上課的同學...。而偏偏,人們只需要記得我的名字就好了。高辨識度的東方臉孔,經常是在場的唯一亞洲人,也許同樣情況放在台灣聚會,外國人就是最容易被記得的那一個。

近期,我的解決之道是拿出小紙條,請對方把名字寫下,緊接著在對方面前複誦一次。我想,這個舉動,除了能表示誠懇與尊重之外,同時也希望對方糾正發音,而且我認爲閱讀文字能加強記憶力,喊久了自然就會記得了。

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能夠好好記住大家的名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蕎琳的沙龍
69會員
197內容數
「八輩子都沒想過有天會住在瑞士!」這是在移居之後經常出現在心中的一句話。 還來不及消化離開家鄉前與熟悉的環境道別的惆悵,就必須忙著與新人生打交道。 適應語言、適應文化、適應氣候、適應飲食,還要適應異國老公的生活與作息!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好的壞的都能過;異地打怪,越闖關越有心得。
安蕎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30
瑞士新聞每月間,每個月會選出前一個月兩到三個或更多的「瑞士德語區」讓我有感的新聞,以文字的方式來跟各位分享。新聞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台 Schweizer Radio und Fernsehen
Thumbnail
2023/11/30
瑞士新聞每月間,每個月會選出前一個月兩到三個或更多的「瑞士德語區」讓我有感的新聞,以文字的方式來跟各位分享。新聞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台 Schweizer Radio und Fernsehen
Thumbnail
2023/11/24
作為一個具有多種語言的國家,瑞士境內銷售的商品包裝中,需同時包含三種語言: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儘管瑞士有四種語言區,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一個較小的語種─羅曼什語,後者僅在瑞士境內一個邦州使用,所以經常被忽略。
Thumbnail
2023/11/24
作為一個具有多種語言的國家,瑞士境內銷售的商品包裝中,需同時包含三種語言: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儘管瑞士有四種語言區,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一個較小的語種─羅曼什語,後者僅在瑞士境內一個邦州使用,所以經常被忽略。
Thumbnail
2023/10/10
我好奇為何這國家可以如此富裕!當然歷史脈絡、國家管理還有人民素質、文化等等都可能是促成有錢因素!而且瑞士很多時候就是安安靜靜的在賺錢…
Thumbnail
2023/10/10
我好奇為何這國家可以如此富裕!當然歷史脈絡、國家管理還有人民素質、文化等等都可能是促成有錢因素!而且瑞士很多時候就是安安靜靜的在賺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曾經有學長一直灌輸我們【人就是要認識多一些,以後才有更多人脈】~ 慢慢自己在社會打滾多年之後,似乎這句話也算對,也算錯! (有些觀念是對的,有些說法是錯的)
Thumbnail
曾經有學長一直灌輸我們【人就是要認識多一些,以後才有更多人脈】~ 慢慢自己在社會打滾多年之後,似乎這句話也算對,也算錯! (有些觀念是對的,有些說法是錯的)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每個人呱呱墜地在這世界上,第一件事除了哭還是哭、第二件是除了睡還是睡、第三件是除了喝母乳還是喝母乳;最後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賦予這個可愛的小生命,一個充滿情感和愛的名字,一個專屬他們的名字、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 關於我的名字,之前寫了好長一大篇文章,這裡就不在長篇大論來描述了。 對於每一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每個人呱呱墜地在這世界上,第一件事除了哭還是哭、第二件是除了睡還是睡、第三件是除了喝母乳還是喝母乳;最後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賦予這個可愛的小生命,一個充滿情感和愛的名字,一個專屬他們的名字、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 關於我的名字,之前寫了好長一大篇文章,這裡就不在長篇大論來描述了。 對於每一
Thumbnail
你對於瑞士人的印象是什麼?勤勞?低調?守時?亦或是不苟言笑?很難交朋友?很難打交道?因為太過循規蹈矩,而很難變通?
Thumbnail
你對於瑞士人的印象是什麼?勤勞?低調?守時?亦或是不苟言笑?很難交朋友?很難打交道?因為太過循規蹈矩,而很難變通?
Thumbnail
有些人似為陌生,又看著熟悉,仔細想想,啊!莫非上次在某個活動的場合有所接觸?兩個人不但講了話、交換名片,甚至還說下次再見,等到了下次,真的「再見」了,你,還記得他的名字嗎?
Thumbnail
有些人似為陌生,又看著熟悉,仔細想想,啊!莫非上次在某個活動的場合有所接觸?兩個人不但講了話、交換名片,甚至還說下次再見,等到了下次,真的「再見」了,你,還記得他的名字嗎?
Thumbnail
在這大多以英文名字跟外號稱呼對方的時代,現在會直接喊中文名字的大概只有家人、親戚跟醫院、公家機關吧,朋友說還有吵架的夫妻、情侶。 生日月份就是個花錢的月份,這專櫃有折扣、那家店有贈送。 提著採買完大袋小袋的走在信義區新光三越的路上,突然有個陌生的聲音,在我身後不斷喊著我的中文名字,兩個字。
Thumbnail
在這大多以英文名字跟外號稱呼對方的時代,現在會直接喊中文名字的大概只有家人、親戚跟醫院、公家機關吧,朋友說還有吵架的夫妻、情侶。 生日月份就是個花錢的月份,這專櫃有折扣、那家店有贈送。 提著採買完大袋小袋的走在信義區新光三越的路上,突然有個陌生的聲音,在我身後不斷喊著我的中文名字,兩個字。
Thumbnail
我有個獨特的名字,一個正體中文字筆畫不到10劃的單名,卻有99%的台灣人都會把我的名字讀錯,從小到大的中文老師也沒唸正確。我有著非常普遍的中國姓氏,但至今還沒遇到姓和名與我一樣的台灣人。(網路上也就找到一個中國言情小說的名字和我一樣)
Thumbnail
我有個獨特的名字,一個正體中文字筆畫不到10劃的單名,卻有99%的台灣人都會把我的名字讀錯,從小到大的中文老師也沒唸正確。我有著非常普遍的中國姓氏,但至今還沒遇到姓和名與我一樣的台灣人。(網路上也就找到一個中國言情小說的名字和我一樣)
Thumbnail
 我很不擅長記名字,見到一個人,或與朋友聊到某個共同的朋友,往往有關那個人的所有事我都記得,但是就是名字記不起來。  後來我發現這個毛病不是只有我有,身邊與我年齡相近的朋友都有這個困擾。說是困擾,因為我們知道當面叫錯別人名字,或忘了別人的名字,是一件很失禮的事情,而且我們也知道,每個人都很在乎自己的
Thumbnail
 我很不擅長記名字,見到一個人,或與朋友聊到某個共同的朋友,往往有關那個人的所有事我都記得,但是就是名字記不起來。  後來我發現這個毛病不是只有我有,身邊與我年齡相近的朋友都有這個困擾。說是困擾,因為我們知道當面叫錯別人名字,或忘了別人的名字,是一件很失禮的事情,而且我們也知道,每個人都很在乎自己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