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路線很簡單、很快樂,2008 年圈出來的路線在五年後仍然適用。一個人上路的好處是可以實現個人的偏執而不被白眼,像是:
1.能不走台1、台9就不走
有人說絕對不會迷路的環島法就是沿著台9走到底,再從台1走回來就是一圈了。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人都這樣幹,我就偏不想。於是在鍵盤作業階段很開心地:用台2北濱取代掉單車騎過兩次的北宜、用縣道193+197取代掉花東縱谷台9線、用縣道199+199甲+200+台26取代掉南迴公路西段、用台17+台19+台61取代掉大部分的台1。當然,蘇花公路、南迴公路東段還是只能乖乖回到台9線;歸心似箭的桃園台北段也無心追求台3或縣道110了,乖乖地沿著台1線倒數回家。
2.去本島四極點燈塔
極北富貴角燈塔、極東三貂角燈塔、極南鵝鑾鼻燈塔、極西七股國聖燈塔。沒有人規定環島一定要經過墾丁或富貴角,繞大圈或繞小圈也只是心理自嗨、肉體自虐因素。不過想說都繞一圈了不如就繞大圈一點吧,四極點不是沒去過,不過騎著單車去又是另外一回事嘛。
3.到處紮營吧!
看了 Deray BTP 騎到後段還給自己設原則「
同類型的地方不連續住兩個晚上」,例如如果昨天睡公車站今天就絕對不找公車站睡——有點懂他的自虐自愉感。在台灣環島可說每 10~20 公里就有小聚落、每 40~60 公里就有大城鎮,不管要悠哉地預訂飯店民宿或是當天迫降寺廟派出所都絕非難事。不過還是逼自己帶了帳篷、睡袋、睡墊,除了多了 4 公斤練身體之外,主要還是想用環台灣來測驗一下單車宿營能力。畢竟台灣環島只是開端,未來的未來如果在中國或是日本或是紐西蘭方圓五百里內沒有民宿沒有 7-11 了還是要過活下去啊!雖然知道小小的台灣島不愁沒有旅店或是親朋好友,但還是給自己非必要不睡民宿、不睡朋友家的無聊原則。
暫定的行程安排是這樣,當然,事情的演變總是不像憨人所想的這樣……。
如果說排路線是求婚成功的喜悅,那準備裝備器材就是準備婚禮的瑣碎噩夢了。以前很天真地覺得一個把手袋+坐墊包,裝一件替換排汗衣跟錢包相機就夠了。但是事情還是並非憨人想的這麼簡單。日常的單車裝備包括前車燈、警示大眼燈、打氣筒、有線碼錶、挖胎棒、工具組、手套、安全帽、水壺不成問題,剩下的,就是很大的問題……。
首先,為了實現未來兩千三千公里的海外騎行預演,先得把宿營三寶「睡袋、帳篷、睡墊」弄齊。平常登高山買的化纖三季睡袋在平地綽綽有餘,帳篷就搞得我很頭大,其實一般單車旅行使用的帳篷不必太講究重量跟體積,但貪心如我又想要平常不騎車也能背上高山用,硬是追求重量體積小、又買不起 MHW 或是 Big Agnes 此類高檔貨,最後妥協購入
Marmot Earlylight 2P 雙人帳,雖然是半停產狀態,但找遍代理商總算在出發前三天找到收到便宜的清倉品,約莫原價 50% off 的價格完全無法再挑剔。最終再加碼購入
Therm-A-Rest Z Lite Sol 泡棉睡墊,總算擺脫過去鋁箔睡墊那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存在感(不過後來覺得泡棉睡墊體積還是太大,想想大概還是只有充氣睡墊是終極解了)。
宿營三寶噴掉不少錢,不過可以安慰自己以後爬山也會用到。接著要思考如何用單車載這三寶呢,原本把手袋+坐墊包輕裝走天涯的帥氣想法只存在了 0.5 秒左右就被打叉,然後打開網頁開始研究後貨架與馬鞍袋。最後決定支持國產貨也佈點眾多的 Topeak,
碟煞版用後貨架 +
綁帶式馬鞍袋 TrunkBag DXP,戶頭餘額再度下探啊。
3/27 星期三,出發的前三天,下班後把車騎到南京復興捷安特,購入後貨架與馬鞍袋、換了外胎 Michelin XCR Road 26x1.4。刻意挑在人可能比較少的八點多去,結果店員先生還是忙不停,「把車放這邊吧,我可以慢慢幫你調整」,心懷感激地放著車過夜給親切的店員安裝裝備及調整車況(我的車輛維修真的很弱,只會調煞車、換內胎、拆前後輪而已,真的很感謝捷安特佛心店員)。
3/28 星期四捷安特公休,趁空跑了光華入手 Velbon 腳架、去復興億華付錢把多個星期前送修快門模組的 Canon G12 贖回家、還路過蛙咖啡買了一塊虛華的「環島中」木牌——記得跟老闆說你要去環島,有打折!(但顯然店員不太知道這件事,請示完老闆之後才成了八折)
3/29 星期五,出發前一晚,下班後把車取回來準備隔天出發。穿著上班族襯衫皮鞋、斜揹著公事包,踩著登山車回家,走在八德路上成了一道違和的風景。光頭 1.4 細胎流暢平滑,回家的 3 公里路程是環島旅程最後的暖胎圈。
隨著前置作業逐步完成、時序明朗確定,出發日雖然還沒到,卻也感到興奮與緊張揉合的微妙感。我覺得獨立旅遊跟人生規劃蠻類似的:最有趣的是天馬行空排行程充滿幻想的那時候;最緊張的是準備踏上未知旅程前的那當下;最辛苦的是舟車勞頓與自立前進的那過程;最美好的是按照規劃抵達目的地的那霎時。
最有趣的時刻即將過去,最緊張的霎時在睡一覺之後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