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是一種歧視嗎?

2020/03/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因為武漢肺炎傳播全世界,讓全球又掀起一陣「排華(anti-Chinese)」的旋風
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刊的諷刺漫畫,五星病毒旗。
就連病毒名稱也引起不小爭議。起初大家以各式名字來稱呼它,最常見的還是武漢肺炎病毒。但最後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將此次肺炎病毒正名為COVID-19,其名稱來自於corona(冠狀)、virus(病毒)和disease(疾病),19則是爆發的年份(2019)。
但美國總統川普可就不這麼想。
美國會大力支持航空業和其他受到「中國病毒」影響的產業。我們會比以前還要更強大!

在川普的這則推文中,直接稱呼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而非使用外國媒體常見的「Coronavirus」或WHO定名的「COVID-19」,更特別強調此病毒的來源-中國人(Chinese)。
這次的病毒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也有兩種說法,一者為「武漢肺炎病毒」,另為「新型冠狀病毒」。稱新冠肺炎的通常為表面中立或是部分親中的媒體,而稱武漢肺炎的媒體多半是為了強調病毒的「來源」,以正視鄰近台灣的「中國問題」。
白宮臉書與推特稍早發文表示,西班牙病毒、西尼羅河病毒、茲卡病毒、伊波拉病毒,全都是以地區命名,「先前CNN也曾說『中國病毒』」。

「武漢肺炎病毒」是一種歧視嗎?

在這之前先來講什麼是「歧視」吧。
我認為的歧視定義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進行不公平的差別對待
所以從定義來看,光說「武漢肺炎」這個名稱沒辦法構成歧視,除非有人因此對某些群體做出實質上的差別待遇。
舉例來說,像「某店家將所有武漢人當作病毒本身,拒絕其進入店內消費。」這種行為就可以稱之為歧視。而對武漢來的人「特別小心」,除非他有因此受損,否則應該也不構成歧視。
順帶一提,各國針對某些地區國家所做出的旅遊疫情警告並不能算是歧視。因為各國採用的是同一標準,只有符合某些要件的國家才有可能被列入禁止出入境的名單中。
對我來說,「武漢肺炎」這個名稱就和「香港腳」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香港腳的由來是英國駐軍佔領香港時,由於英軍習慣在乾燥的歐洲生活,來到潮濕悶熱的香港,再加上不透氣的軍靴,很多軍人的腳掌都患了不明皮膚病,長了許多細小的水泡有些紅腫化濃,但歐洲醫生從未見過此種病,就將其命名為香港腳(Hong Kong foot)。
日本腦炎的真正名稱其實是「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經由蚊子傳播,人類與畜類都會罹患的疾病,它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造成急性腦膜或腦炎。該病病原體於1934年在日本被發現,1935年由日本學者最早分離,因此命名。事實上流行日本腦炎的地區反而在天氣溼熱的東南亞。德國痲疹也是於1814年,由德國醫師首次當作一個獨立的疾病提出,也因此被稱為德國麻疹
而在2012年沙烏地阿沙伯發生的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傳染時,WHO命名就不以沙烏地阿拉伯命名,而是更廣泛的「中東」。因為有確診病例的國家還包括卡達、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當時專家認為,「中東這個名稱已無汙名化(stigmatizing)的問題。」
那麼照2012年WHO的邏輯,反而叫中國病毒更合理一些。
所以其實香港腳其實是英國人得的足病,再舉例其他疾病,如日本腦炎德國麻疹,其實也是因為研究人員是日本和德國因此得名,跟流行地區無關。但武漢肺炎的確是從武漢發源,命名更為精確。說起來香港腳才更有誤解的可能。

排華和病毒名稱有關嗎?

我認為這才是主要的問題。中國人被其他國家歧視,根本不是病毒名稱要稱為什麼的問題。假設就算今天沒有爆發武漢肺炎病毒,歐美各國的排華情緒也不會消失。因為他們所討厭的中國不只是一個病毒的發源地,而是從更早以來就已經確立的一種與信仰多元民主歐美對立的另一種價值觀
所以不改變中國反民主的封閉體制和價值,就更不用想透過改名來改變其他國家對中國人的觀感了。



文章結束了~如果如果喜歡這篇文,
歡迎點擊拍手(免費),每篇最多五次拍手,以行動支持我繼續寫文章。
也可以追蹤我的臉書Tân Kuàn-Lîm,謝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8會員
62內容數
因為喜歡觀察社會現象和政治評論,時常發表個人觀點而產生了這個專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