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 MONK S01|人工智慧會有神性嗎?

2020/03/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工智慧會有神性嗎?」
本篇文章為圍繞此提問所作之圖像。
參考讀本:
  •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仿生人會夢想擁有電動羊嗎?)
    ,菲利普.狄克,1968。
  • 〈佛陀〉,凱倫·阿姆斯特朗,2014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佛說涅槃最勝,忍辱為最上苦行,出家實無害他者,惱他不稱為沙門。不誹及不害,嚴守戒律儀,飲食知足量,靜處坐獨居,專念增上定,此為諸佛教。」
    「猶如強風吹飛火,不入火數焰滅沒。牟尼名身之解脫,不入識數而滅沒。」

    仁愛憲章的誕生(TED) 影片連結 (凱倫.阿姆斯壯的TED獲獎心願)

    「信仰這一詞的原意是關愛、讚賞與珍視(to prize, to love, to hold dear.)。到十七世紀這個詞的含義變窄了,這個詞的含義變成了,對一組命題理智的考量後予以認可,並變成信條。......經過全面的研究,我發現宗教的意義是改變人類的行為。與其去決定是不是相信上帝或神明,不如去試著做一些事情,你實實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後,你就逐漸地開始能理解宗教的真諦了。這些宗教的教條其實是對實際行動的指引。」
  • 〈AKIRA〉 (アキラ)
    日本漫畫家及動畫導演大友克洋於1988年推出的動畫電影,改編自大友本人的原作漫画。
  • 假如人工智能(AI)有靈魂:這意味著什麼(BBC)
    讓我們來試著給出一個定義。要理解所謂靈性行為是我們和我們的人類同袍有著共同的某些慾望;我們以促進人類最大程度繁榮的方式集體工作來滿足那些慾望,這符合我們人類的最大利益;人類慾望有著神秘的、難以形容的來源;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來源誘導我們共同去滿足慾望。

    基於人類是靈性行為存在的上述定義,是時候把我們原本的問題從"人工智能可能有靈魂嗎?"改為"人工智能可能像我們一樣成為靈性行為體嗎?"

    人工智能先驅、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明斯基(Marvin Minsky)認為是可以的。2013年他接受《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的採訪說,人工智能某天可能進化出靈魂,他把這種靈魂定義為"我們用來描述每個個體關於他們是什麼以及為什麼的觀點的那個詞"。

    他繼續說:"我相信每個人都必須建立一個心智模型(mental model),關於他們是什麼、他們從哪裏來、為什麼他們是這樣。說到每個個體的靈魂,這個詞指的就是一個人本性已完全成型的觀念中那些特別的混雜物。"

    "……如果你讓一台電腦自行運作下去,或者把一堆電腦連在一起讓其運作,它們最終會試圖思考它們來自何處,它們是什麼。"

    ......"如果人們不認為人工智能有靈魂,他們可能會否認人工智能存在任何道德權利或責任。另一方面,對靈魂有強烈信仰的人也最可能將靈魂歸為人工智能的屬性,因此也最有可能主張賦予人工智能以人格(personhood)。"
  • 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艾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机器人相关作品和其他机器人相关小说中为机器人设定的行为准则,是阿西莫夫除“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外另一个著名的虚构学说。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第三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在1985年《機器人與帝國》這本書,艾西莫夫將三大法則擴張為四大法則:
    第零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整體人類,或坐視整體人類受到傷害;第一法則 除非違背第零法則,否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零或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第三法則 除非違背第零、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 Why Elon Musk says we're living in a simulation (VOX)
黃郁齡
黃郁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