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要開心》S1:成癮問題的自我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劇是主創、編劇兼主演的Mae Martin個人的半自傳喜劇,描述從加拿大搬到英國居住、在單口喜劇的領域小有所成的Mae,和身為「直女」的George展開戀情;George對於自身性向的掙扎,讓Mae沒有安全感,這也使得Mae再次面臨自己從青少年時期就染上、目前暫時戒除的藥癮問題。這部英劇在英國由Channel 4發行,英國以外由Netflix獨家,第一季共6集,每集都在30分鐘以內。

大家在看這部劇之前(或之後),可以找一下Netflix上面的《世界諧星大會》這個脫口秀合輯,其中英國篇的集數,「梅馬丁」那集就是Mae的演出。她在那段半小時的節目裡,談到自己的背景、性傾向認同、藥癮問題等,你看完後會對她有更清楚的認識。

原劇名Feel Good使用祈使意涵的原形動詞而不是分詞形式,好像有種強迫自己開心的意味,你從這裡就可以嗅出劇情想要探討心理問題。

raw-image

這部《我要開心》,主要談到成癮現象的心理層面。Mae在前面講的脫口秀裡面有提到一個關於成癮的生動比喻,想像一下「你突然發現自己把手機忘在一家餐廳裡,而那是一個小時前的事情」。這段比喻在劇情中也有類似的橋段。Mae以個人經驗出發,認為成癮就是「不得不做某件事情,即使你知道它有害」。所以不只是毒品會讓人上癮,酒精、手機,甚至是性愛,都可以是成癮的來源。劇中Mae總是跟直女交往,也被她母親認為是一種對「追求」的癮頭。

可能是由於內含吸毒畫面,本劇的分級為18+。劇中出現的藥物除了古柯鹼,還有在美國引發藥物濫用問題的鴉片類止痛藥奧施康定。

Mae和父母之間的愛恨矛盾也是本劇的重點之一,劇中談到她父母在她青少年時期曾把她逐出家門,只因他們不曉得該怎麼處理她的毒癮和行為。雖然劇中沒有正面提及她青少年時期染毒的原因,但我想跟她的性別氣質和性向脫不了關係。說到性向,劇中Mae有露點和套上「穿戴式陽具」做愛的畫面,或許對某些人來說也算看點?

raw-image

劇情另外藉由George這個自認是直女的角色來談到性向的掙扎。這種事情可能會被某些人戲稱為「掰彎」,但就像Mae在脫口秀說的,她認為每個人多少都有雙性戀傾向,只是成分比例隨人生經歷會有所變化。雖然我目前在情感上認為自己是男同志,但我也支持她這種「性向流動」的說法,原因很簡單:盡可能對自我認同保持開放心態,可以降低認知失調的衝擊。像是George自認為直女、和Mae交往後還對朋友隱瞞,除了給自己莫大壓力,對於另一半也會帶來不安全感和傷害。你沒辦法保證自己會永遠喜歡異性或同性,就跟天有不測風雲、你無法掌握人生所有變化一樣。

這部劇短短的、觀賞的過程也很輕鬆舒服,但其中也有深刻的自我剖析,是一部可以自在觀看又能有所收穫的小品佳作。希望它有第二季。

歡迎追蹤粉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文的觀影筆記的沙龍
59會員
132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2021/07/12
這部去年爆紅的愛爾蘭小說改編影集,我最近終於把它看完了。原著我沒讀過,所以以下的內容僅來自我看完影集之後的想法。無劇透,但後面會講到一大段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Thumbnail
2021/07/12
這部去年爆紅的愛爾蘭小說改編影集,我最近終於把它看完了。原著我沒讀過,所以以下的內容僅來自我看完影集之後的想法。無劇透,但後面會講到一大段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Thumbnail
2020/02/07
這季還是很令人喜愛,硬要比的話我覺得S1比較好,但兩季各有自己的優點。這季好幾個角色的感情狀態一直分分合合、進展跟變化都很快,我總覺得可以更深刻。其他角色各自帶出非常重要的議題是很棒的一點。性教育真的很重要,讓我們用理解代替恐懼,才能擁有LOVE & PEACE(雙手合十)。
Thumbnail
2020/02/07
這季還是很令人喜愛,硬要比的話我覺得S1比較好,但兩季各有自己的優點。這季好幾個角色的感情狀態一直分分合合、進展跟變化都很快,我總覺得可以更深刻。其他角色各自帶出非常重要的議題是很棒的一點。性教育真的很重要,讓我們用理解代替恐懼,才能擁有LOVE & PEACE(雙手合十)。
Thumbnail
2019/01/25
本劇主角 Otis 在學校是一位沒沒無聞的高中生,而他母親是一位性治療師。同校同學 Maeve 偶然發現 Otis 也擁有其母親的才華,便向他提議設立性愛諮詢門診來服務同學。在過程中除了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Otis 也被迫面對自己長久以來羞於啟齒的問題:對性接觸的恐懼。
Thumbnail
2019/01/25
本劇主角 Otis 在學校是一位沒沒無聞的高中生,而他母親是一位性治療師。同校同學 Maeve 偶然發現 Otis 也擁有其母親的才華,便向他提議設立性愛諮詢門診來服務同學。在過程中除了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Otis 也被迫面對自己長久以來羞於啟齒的問題:對性接觸的恐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由少女漫畫《可以不可以》改編而成的劇集,以及主角在劇中的生活轉變。此外,劇中的重點人物和劇情簡介也得到了介紹。這篇文章著重於人物角色的個人價值觀,以及與以愛為包裝的「情緒勒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由少女漫畫《可以不可以》改編而成的劇集,以及主角在劇中的生活轉變。此外,劇中的重點人物和劇情簡介也得到了介紹。這篇文章著重於人物角色的個人價值觀,以及與以愛為包裝的「情緒勒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從自我成長職場喜劇 看美式文化如何詮釋多元性別認同議題及職場劇 一開始是被美妝和時尚相關的內容吸引,但隨即沈浸在由一群LGBTQ背景設定的角色構建而成,充滿美妝、多元自我認同、職場、人際關係、自我追求、成長等各色價值觀,卻也很巧妙地不讓LGBTQ元素成為舉著政治正確大旗反而破壞主線劇情的職
Thumbnail
從自我成長職場喜劇 看美式文化如何詮釋多元性別認同議題及職場劇 一開始是被美妝和時尚相關的內容吸引,但隨即沈浸在由一群LGBTQ背景設定的角色構建而成,充滿美妝、多元自我認同、職場、人際關係、自我追求、成長等各色價值觀,卻也很巧妙地不讓LGBTQ元素成為舉著政治正確大旗反而破壞主線劇情的職
Thumbnail
只要上了癮,任何東西──不再必然是藥物──都可以是毒品:莎拉的食物與電視、群交派對眾人的性癮、照顧莎拉的醫護人員不斷談論賭博的賭癮。毒品的意涵被擴充了,進而在電影中,它只是充當鬥爭的角色,展演為了填滿那個洞徒勞無功的嘗試:成癮與人類精神的搏鬥。最後導演也承認,能夠填滿洞的是「希望」。
Thumbnail
只要上了癮,任何東西──不再必然是藥物──都可以是毒品:莎拉的食物與電視、群交派對眾人的性癮、照顧莎拉的醫護人員不斷談論賭博的賭癮。毒品的意涵被擴充了,進而在電影中,它只是充當鬥爭的角色,展演為了填滿那個洞徒勞無功的嘗試:成癮與人類精神的搏鬥。最後導演也承認,能夠填滿洞的是「希望」。
Thumbnail
除了分享《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觀劇心得外,也談《德魯納酒店》和去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擔任志工的經驗。希望本文能像《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一樣表面上在說「黑色童話般的愛情故事」,但實際卻在談「精神病、贏家社會、偏見」。希望在討論眾多面向的同時,本文也能好好鑲嵌融合,好好說好說深這些事情。
Thumbnail
除了分享《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觀劇心得外,也談《德魯納酒店》和去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擔任志工的經驗。希望本文能像《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一樣表面上在說「黑色童話般的愛情故事」,但實際卻在談「精神病、贏家社會、偏見」。希望在討論眾多面向的同時,本文也能好好鑲嵌融合,好好說好說深這些事情。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Thumbnail
偶然的機會在Netflix的隨機播放時,發現這個劇,這個當女孩愛上女孩的故事馬上吸引了我,現在的資訊太發達,性別議題有著史上最大的討論空間,主角梅馬汀的造型和角色設定,讓我在第一時間直接聯想到Elle DeGeneres
Thumbnail
偶然的機會在Netflix的隨機播放時,發現這個劇,這個當女孩愛上女孩的故事馬上吸引了我,現在的資訊太發達,性別議題有著史上最大的討論空間,主角梅馬汀的造型和角色設定,讓我在第一時間直接聯想到Elle DeGeneres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netflix美劇《我要開心》Feel Good, 主角是年輕的帥T (梅‧馬汀←真的很可愛!),喜劇演員 (站立喜劇),曾有毒癮、販毒、坐過牢。 第一集很快就跟異性戀女配角喬治在一起。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netflix美劇《我要開心》Feel Good, 主角是年輕的帥T (梅‧馬汀←真的很可愛!),喜劇演員 (站立喜劇),曾有毒癮、販毒、坐過牢。 第一集很快就跟異性戀女配角喬治在一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