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書名是
Biased : uncovering the hidden prejudice that shapes what we see, think, and do
2019年9月出版,
作者是Jennifer Eberhardt
作者從自身的經驗描述,加上學術研究和理論,
一開始提到對種族的辨識,如果你自小生長的環境所接觸到的是同一種族,你就會對其他種族的臉孔辨識變得比較薄弱,慢慢的,你就會對不是你同一種族的人,歸為非我族類,而只是以一些特定的特徵去記住那些不同種族的人,也就形成了刻板印象,
換句話說,我們蠻會辨認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等,而西方人認為這幾類都長的差不多,
就我記憶所及,從小,我就不擅長看外國電影,
我常常一部片看完了,還搞不太清楚誰是誰,
例如,以前有人說「辛德勒的名單」很感人之類的,可是我的印象是看完後,完全搞不清楚誰是誰,現在演到哪裡了,所以整部片看下來,還真是完全不記得在演什麼。現在外國影片看久了,比較會認人一點,但還是常搞不清楚就是了。
書中的研究顯示,黑人普遍被認為較有攻擊性(偏見),所以,警方就無緣無故盤查在路上行走的黑人,即便他就只是在正常的走路,如果盤查沒怎樣,也會硬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連同作者僅僅是開車回家而已,甚至沒有超速,就莫名被盤查,車子是屬於作者媽媽名下的車子,因為她背不起來媽媽的社會安全碼,加上行照過期,就被摔到車上,戴上手銬,抓到警局裡。那時,是她取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的畢業典禮的前一天,因為她是掌旗官,最後院長救了她出來。如果是同樣的交通盤查,白人會得到比較親切的回應,和比較尊敬的稱呼,所以,常發生輕微的交通違規事件演變成刑事案件,往往就是偏見所導致的。書中另有一例即是,一名黑人男性被盤查,他背對警察,高舉雙手,走回車上,要拿證件,甚至還沒走到,警察就以為他要拿槍,就開槍射殺他,當然警察後來是無罪的,而這人卻死了。
很多的例子顯示,內隱的偏見無所不在,而且是其來有自,
大多數人總以為種族歧視慢慢的消失了,其實是轉變為隱而未現,白種人不會大剌剌的說自己不喜歡黑種人、黃種人,
但你可能是隱藏性的,不自覺的覺得黑人比較低等,比較不配擁有更好的對待,會覺得他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才受罰,其實真的是如此嗎?
那要如何消除內隱的偏見?只有透過覺察和教育訓練,、
改變不是容易的,甚至偏見訓練也不一定有成效,簡單的訓練,沒有效度的驗證,可能出錯的地方在於,取得了道德信用證書,聲稱自己有受過訓練,卻反而更放心的大膽的行為不良了。
這麼說來,怎麼辦?大概就是時間,改變不是立即可以見效的,需要慢慢的逐步調整,作者雖然擔憂但還是對此保持著信心。
延伸影片欣賞-黑與藍(Black and Blue)2019年出品
演員:Naomie Harris、Tyrese Gibson、Frank Grillo
台灣似乎未上映?不確定,因為我在飛機上看的,我原本對這部部影片的評價是,算很老掉牙的電影,就種族歧視啊,白人警察與黑人居民。
一個黑人力爭上游當上了警察,而產生了黑人警察與黑人居民身分間的角色衝突,既不獲白人同事認同,也不獲黑人居民認同。
殊不知,這一點都不老掉牙,這是「現在進行式」,看電影時有點錯愕,以為時空不大對,誰知就是如此,
黑人警察穿著便服,僅僅是在路上跑步,就被白人警察強壓、盤查,和書中寫的一模一樣,蠻讓我驚訝的!
其實偏見無所不在,只是在於你有沒有察覺而已!
這部電影確實值得一看,也可以印證書中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