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聊電影 | 逃出絕命鎮 Get Ou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後記 : 哇~寫的比平時還稀碎......

雖有看過高德維 (David Theo Goldberg)的文章《後種族主義時代已至,我們為何要保持警惕?》,但也只是停留在看過的階段而已,完全沒多做思考(慚愧),後來再和@玥喵一起看這部片時,突然間就可以把它們兩個納在一起做聯想,就好像是任都二脈打通了一樣(興奮)

故事從一個非常典型的開頭開始,白人女孩交了黑人男友,正準備一起回女孩老家見爸媽。女孩的老家雖身處深山,但裝修十分氣派,擺了不少擺飾。父母都是醫生,家裏還有兩個傭人,可見財力不俗。(畫外音: 「別忘了她還有個弟弟,雖然那位弟弟看起來有點神經質......」)


好,一開始,我其實沒有感受到什麼特別恐怖的氛圍,即便看到前來詢問的警察執意要看Chris的證件的那段也是,或許是因為現實中看過一些類似的新聞,所以有種見怪不怪的心態,但這樣是不是一種隱形的偏見呢?我想我們作為人,自然就會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套入所身處的社會環境,作為生存或保護的手段,但也因此容易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最後就有可能向他人表現出有意或無意的偏見。

回到電影,發覺導演其實深諳各種恐怖片的套路,但他會在丟給你後又突然帶你一起跳出來,真是頑皮。評論提及在這裡導演巧妙的運用種族議題寫劇情,來製造一些懸念,但電影裡表現出來的恐懼似乎並非只由種族議題引發......渴望融入一個團體,恐懼被人群疏離,原因有可能是社會標籤或是階層所導致,嗯,等等,好吧,還是很種族XD我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當我看到Chris在滿是白人的聚會中好不容易看到一個黑人時,表現出來的欣喜感不言而喻,只可惜這位黑人朋友已經被換「芯」了,但為什麼我們作為觀眾能感覺得出來呢?


在聚會上,Chris上前準備與這位朋友進行一場友好交流,使用了一些「行話」,但這位朋友不但不理解,甚至表現出來的舉止和其他白人一模一樣,態度也十分疏離。雖然模樣相仿,但文化把他們隔開了,換到現實生活中,為了達成融入主流的目標,被迫或主動拋棄自身文化的例子歷歷在目。


根據片中的催眠法說明,白人宿主在嵌入黑人軀體後,黑人原主的思想會被埋在心中的深坑里,只能作為旁觀者,看著自己的身體被白人控制,無法做出任何反應(畫外音: 「就是《想見你》中,陳韻如把黃雨萱關在小房間那樣」),唯有閃光燈的照射可以給他們一絲解脫的空間。在燈光的照射之下,這位黑人朋友短暫的出現不一樣的表情,抓著Chris要求他立刻離開。這「GET OUT !」一詞是白人宿主對他不同於眾人的舉止感到不滿還是黑人原主希望他的同胞趕快逃跑呢?


聚會裡,眾人友好的「稱讚」著Chris,甚至明顯的表現出對Chris的黑人群體,具有強健體魄的迷思及艷羨,但這種欣賞平時會用與自己相仿的人類嗎?這樣的態度就像是在逛街時面對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時的樣子,不斷詢問主角抽不抽菸,對社會議題有什麼獨到見解,決定好後再高價競拍買下,放置自己的身體也無法安放的尊貴思想。


嘿~小子,我看上你的身體是種福氣,懂不懂!


延伸閱讀

失嬰記 Rosemary's Baby

由艾拉·萊文的小說《羅斯瑪麗的嬰兒》改編,講述一名新婚女子做了一個怪夢後懷孕,卻發現腹中胎兒有可能是魔鬼之子......

畫外音 : 「真的很好看~~」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同名)、臉書(日常的不定時放送)。

240611

avatar-img
81會員
141內容數
讀書寫字,偶爾胡說八道,歡迎關注及分享。 目前總共有兩個房間 : 1. 蔓蔓閱讀角: 包含書、電影或影集。 2. 野蔓胡謅 : 內含人生吐槽瞬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野蔓攀攀 的其他內容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由史蒂芬·金於2013年出版的小說改編,是知名電影《鬼店》的續集。
下雪的小鎮裡發生了一件獵奇的殺人事件,一名叫真子的女生被分屍了,而出面自首的人居然是她的同學藍川美月......
本想如同往常,自己寫介紹語,但博客來網站寫的實在是太好了...... 「如貓傲嬌,如蕨柔韌」;「在腐植富裕的人間土壤,緩慢生長」
改編自史蒂芬·金的1986年同名小說《牠IT》,講述小鎮上的七位青少年因「牠」而陷入各自的恐懼之中,他們必須找到方法脫離困境。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由史蒂芬·金於2013年出版的小說改編,是知名電影《鬼店》的續集。
下雪的小鎮裡發生了一件獵奇的殺人事件,一名叫真子的女生被分屍了,而出面自首的人居然是她的同學藍川美月......
本想如同往常,自己寫介紹語,但博客來網站寫的實在是太好了...... 「如貓傲嬌,如蕨柔韌」;「在腐植富裕的人間土壤,緩慢生長」
改編自史蒂芬·金的1986年同名小說《牠IT》,講述小鎮上的七位青少年因「牠」而陷入各自的恐懼之中,他們必須找到方法脫離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與其日後勉強對方要彎下腰和我相處,「不去開始」也是避免留下禍根吶。
16歲前 已經經歷一些社會的黑暗 可能只能跟同學們拿起他們準備的武器保護自己 慶幸 畢業那天,那人沒出現 因為他打錯了人 那人故意讓他打 導致他被黑社會追殺 16歲 因為父母的見識受限 她聽某鄰居說 強制我讀了電機 說著如果不讀 就不要讀 多年後 他們倆都否認這件事 也被強迫安
先前家裡發生事情 我沒有找人訴苦 單純是默默的承擔壓力 漸漸遠離那些常互動的友人 讀了一些書籍 上了一些不一樣的課程 體驗不一樣的歷程 想法有一些轉變後 那些以往不敢在聚會裡提出的家族醜事 都覺得沒有關係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這麼努力就是想脫離過去家族的束縛 我可以辨別我
Thumbnail
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到家一陣子腦袋還是糊糊的。跟每一個人相遇,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我們都在練習,試錯,成長,變得更懂的體貼,更成熟的人。我以為,啊,想說電影應該尾聲了,這次可以安全下莊,錯了!!! 自己看電影蠻快樂的,不要像上次那樣,看個早場結果變成一人包場就好。影廳太空曠了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在想,若人們知道你的過去有多瘋狂,就不會再理你了?」 青春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階段,我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獨特,同時希望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於是我們透過同儕與親密關係建構自我認同,卻也可能在碰撞之中犯了錯與迷失自己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與其日後勉強對方要彎下腰和我相處,「不去開始」也是避免留下禍根吶。
16歲前 已經經歷一些社會的黑暗 可能只能跟同學們拿起他們準備的武器保護自己 慶幸 畢業那天,那人沒出現 因為他打錯了人 那人故意讓他打 導致他被黑社會追殺 16歲 因為父母的見識受限 她聽某鄰居說 強制我讀了電機 說著如果不讀 就不要讀 多年後 他們倆都否認這件事 也被強迫安
先前家裡發生事情 我沒有找人訴苦 單純是默默的承擔壓力 漸漸遠離那些常互動的友人 讀了一些書籍 上了一些不一樣的課程 體驗不一樣的歷程 想法有一些轉變後 那些以往不敢在聚會裡提出的家族醜事 都覺得沒有關係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這麼努力就是想脫離過去家族的束縛 我可以辨別我
Thumbnail
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到家一陣子腦袋還是糊糊的。跟每一個人相遇,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我們都在練習,試錯,成長,變得更懂的體貼,更成熟的人。我以為,啊,想說電影應該尾聲了,這次可以安全下莊,錯了!!! 自己看電影蠻快樂的,不要像上次那樣,看個早場結果變成一人包場就好。影廳太空曠了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在想,若人們知道你的過去有多瘋狂,就不會再理你了?」 青春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階段,我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獨特,同時希望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於是我們透過同儕與親密關係建構自我認同,卻也可能在碰撞之中犯了錯與迷失自己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