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 哇~寫的比平時還稀碎......
雖有看過高德維 (David Theo Goldberg)的文章《後種族主義時代已至,我們為何要保持警惕?》,但也只是停留在看過的階段而已,完全沒多做思考(慚愧),後來再和@玥喵一起看這部片時,突然間就可以把它們兩個納在一起做聯想,就好像是任都二脈打通了一樣(興奮)
故事從一個非常典型的開頭開始,白人女孩交了黑人男友,正準備一起回女孩老家見爸媽。女孩的老家雖身處深山,但裝修十分氣派,擺了不少擺飾。父母都是醫生,家裏還有兩個傭人,可見財力不俗。(畫外音: 「別忘了她還有個弟弟,雖然那位弟弟看起來有點神經質......」)
好,一開始,我其實沒有感受到什麼特別恐怖的氛圍,即便看到前來詢問的警察執意要看Chris的證件的那段也是,或許是因為現實中看過一些類似的新聞,所以有種見怪不怪的心態,但這樣是不是一種隱形的偏見呢?我想我們作為人,自然就會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套入所身處的社會環境,作為生存或保護的手段,但也因此容易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最後就有可能向他人表現出有意或無意的偏見。
回到電影,發覺導演其實深諳各種恐怖片的套路,但他會在丟給你後又突然帶你一起跳出來,真是頑皮。評論提及在這裡導演巧妙的運用種族議題寫劇情,來製造一些懸念,但電影裡表現出來的恐懼似乎並非只由種族議題引發......渴望融入一個團體,恐懼被人群疏離,原因有可能是社會標籤或是階層所導致,嗯,等等,好吧,還是很種族XD我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當我看到Chris在滿是白人的聚會中好不容易看到一個黑人時,表現出來的欣喜感不言而喻,只可惜這位黑人朋友已經被換「芯」了,但為什麼我們作為觀眾能感覺得出來呢?
在聚會上,Chris上前準備與這位朋友進行一場友好交流,使用了一些「行話」,但這位朋友不但不理解,甚至表現出來的舉止和其他白人一模一樣,態度也十分疏離。雖然模樣相仿,但文化把他們隔開了,換到現實生活中,為了達成融入主流的目標,被迫或主動拋棄自身文化的例子歷歷在目。
根據片中的催眠法說明,白人宿主在嵌入黑人軀體後,黑人原主的思想會被埋在心中的深坑里,只能作為旁觀者,看著自己的身體被白人控制,無法做出任何反應(畫外音: 「就是《想見你》中,陳韻如把黃雨萱關在小房間那樣」),唯有閃光燈的照射可以給他們一絲解脫的空間。在燈光的照射之下,這位黑人朋友短暫的出現不一樣的表情,抓著Chris要求他立刻離開。這「GET OUT !」一詞是白人宿主對他不同於眾人的舉止感到不滿還是黑人原主希望他的同胞趕快逃跑呢?
聚會裡,眾人友好的「稱讚」著Chris,甚至明顯的表現出對Chris的黑人群體,具有強健體魄的迷思及艷羨,但這種欣賞平時會用與自己相仿的人類嗎?這樣的態度就像是在逛街時面對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時的樣子,不斷詢問主角抽不抽菸,對社會議題有什麼獨到見解,決定好後再高價競拍買下,放置自己的身體也無法安放的尊貴思想。
嘿~小子,我看上你的身體是種福氣,懂不懂!
延伸閱讀
《失嬰記 Rosemary's Baby》
由艾拉·萊文的小說《羅斯瑪麗的嬰兒》改編,講述一名新婚女子做了一個怪夢後懷孕,卻發現腹中胎兒有可能是魔鬼之子......
畫外音 : 「真的很好看~~」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同名)、臉書(日常的不定時放送)。
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