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軟弱」的體驗系列 (二)】:〈不怕錯,勇於嘗試1:文章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香港學生普遍面對三大「懼怕」。

  1. 學業方面的「四大試」——分班試、呈分試、面試、文憑試。
  2. 背負父母的期望——若自己的表現與父母的期望有所落差時,就會覺得自己辜負家人而感自責。
  3. 朋輩間的人際關係——孩子間會因為青春期的身心變化、學業成績、社經地位等互相比較,甚至因而出現一些取笑或作弄同儕的舉動。

要是三大懼怕中的一環出了「差錯」……

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沒用」、「很無能」、「很失敗」。
除了因為怕有所「差錯」而導致「失敗」,
亦會因為怕「失敗」而不敢出「差錯」。
當害怕「錯」而招致「敗」,孩子很容易固步自封,不敢作不同的嘗試,可能因而局限個人的發展及成長。
===

一、關於嘗試「失敗」的需要

有教育工作者為回應近年兒童及青少年龐大的壓力及情緒需要,自2018年起在香港推動「失敗教育」,例如在中小學舉辦「失敗週1.0」、「失敗週2.0」、「失敗日」、「幽默周」等抗逆的體驗式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正面迎擊「失敗」,並在「失敗」中成長。

「失敗週1.0」聚焦於探索及體會個人的「失敗」;「失敗週2.0」及「失敗日」側重於面對及領悟團隊的「失敗」。而「幽默周」是在經歷「失敗」後,學習裝備幽默的正向態度及抗逆技能。

一年一度備受國際關注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最新的研究結果於去年12月出爐。當中有關學生「抗逆力」這一環,亞洲地區的學生,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等地,皆有一個共同害怕的項目:「失敗」。

有鑑於此,本港學界繼續作多元嘗試,舉辦多元形式的「失敗」嘗試,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不再害怕「失敗」。
===

二、各種嘗試「失敗」的體驗 (詳見文章)

A.【「逆」轉突擊隊】:「會感到害怕是正常的。記住,沒有恐懼就沒有勇氣。」——《異空戰士》

一間小學以「『逆』轉」為主題,舉行小六畢業營會。在營會中透過電影裡的「逆」境教育、「逆」轉身心挑戰賽、「逆」轉生命劇場,跟孩子從「害怕」及「恐懼」說起,探討我們與「逆境」的距離,最後從「嘗試」中學習「突破」,成為一個即便面對「恐懼」,也堅持向目標進發的人。

raw-image
B.【同行營】:「我會陪你到最後。」——《美國隊長2》

透過電影裡的失敗教育、分組紮木筏及出海體驗、生命回顧晚會及同行點唱站等多元環節,讓學業及成長壓力沉重的中六學生,在營會中經歷師生間的關懷及陪伴,成為面對公開考試及日後人生挑戰的溫暖和力量。

raw-image
C.【聯「幫」密探】:「我絕對不會放棄你。」——《大英雄聯盟》

全校小一至小六的學生及老師,一起化身為「聯『幫』密探」,透過八個項目的體驗形式,分別是:「裝備」、「使命」、「案件」、「調查」、「推理」、「障礙」、「線索」、「破案」等,寓學習於遊戲,與孩子一同體驗14堂的生命教育「情」報課,從可能「失敗」的偵察歷程中,學習成為才德兼備,情理並重,有情有義的下一代。

raw-image

===

三、失敗體驗裡的「恆毅力」

.我們在上述的「失敗」體驗中找到一個共通點:沒有人希望自己「失敗」,人們也希望自己能成功完成所設的目標。那要成功完成所設的目標,最重要的關鍵是甚麼?

「天份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持久熱情 x堅持毅力,才是比智商、天賦更重要的致勝關鍵。而且是每個人不分年齡,都可以培養的能力。」(安琪拉‧達克沃斯,2013)

.研究過300位奧運獎牌得主、大企業家等頂尖成功者,專門研究成就與人格特質的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發現,導致成功關鍵不是智商、也不是天賦,而是「恆毅力」(Grit)。
.重新定義達至目標的法則——「恆毅力」中的熱情與堅持:

A. 甚麼是「恆毅力」?

- 恆:對於有熱情 (Passion) 的目標長久地投入
- 毅:努力地追求目標,遭遇挫折仍能繼續努力並堅持到底 (Perseverance)
- 力:能力
- 簡言之:為有熱情的長期目標,持續不斷地努力與堅持,一步又步地實踐目標的能力

B. 「成就」的公式

- 天賦 (Talent) x 努力 (Effort) = 技能 (Skill)
- 技能 (Skill) x 努力 (Effort) = 成就 (Achievement)
- 成就 = 天賦 x 努力 x 努力
- 小結:要順利達成目標,甚至有所成就,努力遠比天賦重要。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達文西曾說:「人類的智慧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熱情和努力有很大的差異。」

C. 如何培養「恆毅力」?

- 個人可控的方法:培養自我的「內在驅動力」

1. 興趣:從多領域嘗試,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希望達至的長遠目標
2. 練習:i) 設立明確定義的目標與挑戰;ii) 全神貫注、全心投入;iii) 即時、實用的意見回饋;iv) 不斷檢討、不斷改進
3. 目的:恆毅力較高的人,通常較他人更有動力追求有意義、以他人為先的生活,並從中獲得心理幸福
4. 希望:這是指「再次爬起來」的信念,擁有永不放棄的心態,即相信自己可通過後天努力及改進,以達至個人目標

.在實踐「恆毅力」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別害怕挫折及失敗」的勇氣,挫折、失敗往往是達到目標前的阻礙。只有接受挫折,面對失敗,堅持改進,永不放棄,我們才能更加進步,更加優秀
===

四、當今教育需要「暖實力」

.自2019年以來,本港以至全球,連二連三出現公共衛生 (社會)、政治運動 (政治)、氣候變化 (環境)、經濟衰退 (經濟) 等議題的危機,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對未來懷抱希望、培養孩子各種美善品格、裝備孩子各種應對未知社會的所需能力等,尤其是面對逆境時「不怕錯」及「不怕挫」的「恆毅力」,全是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事項。

.如今的教育工作無比艱難,當中最關鍵的是在教育中注入生命力。倘若孩子能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溫暖,例如被重視、被尊重、被肯定、被愛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願意在不同範疇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簡言之,當你溫暖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以成長來回饋你——教育需要「暖實力」。
===

五、體驗活動建議

「困難挑戰」(Difficult Challenge)

.背景:亞洲地區的教育和教養,通常較強調孩子「應該」做甚麼 (should do),而不問孩子「想」做甚麼 (want to do),因而較易忽略孩子「熱情」這一環。一個人能否長期一致地投入某個目標,毅力以外,也要視乎人們是否對該目標有熱情。若人們對所設之目標充滿熱情,則不論遭逢多大的困難,還是可以堅持努力,甚至享受挑戰的過程。

.理念:鼓勵孩子做「好玩」的「難事」,目的是增加他們的參與動機,誘發熱情;繼而在過程中,讓他們學習付出努力、堅持下去,藉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恆毅力」。

.做法:由父母、師長發起「困難挑戰」,先由自己做一件困難的任務 (最好是每天都需要刻意練習的事情),為自己設定堅持完成此任務的日期,例如一星期。在指定日期完成任務後,自己可點名向他人發出一個「困難挑戰」,該「困難挑戰」可以是收到該挑戰的人,自行挑選的一件困難任務,挑戰者完成挑戰後再點名向他人發出挑戰,如此類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1. 文章:〈林秋霞——教育暖實力 體驗「逆」轉的力量〉

.簡介:上述逆境教育、挫折教育、失敗教育體驗實踐分享
http://alumni.com.cuhk.edu.hk/e-news/2020v1-lamchiuha/

2. 影片:〈TED Talk——成功的要訣是甚麼?是恆毅力Grit〉

.簡介:6分鐘讓我們認識「熱情」與「努力」;「堅持」與「毅力」對個人成長及成就的重要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wcbF8QiUQ

3. 書本:《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簡介:「恆毅力」的定義、培養及加強的具體方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310

4. 書本:《恆毅力的七堂課》(Stick with It: A Scientifically Proven Process for Changing Your Life—for Good)

.簡介:7種促成個人持久改變的關鍵力量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64796519&fbclid=IwAR1rN8nHEkz_YOTJP-s21fFc82OU8LizK44BnWEuxxsLHwUYxStk8M_mU0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y Not Education的沙龍
18會員
86內容數
2025/04/15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時,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此刻我活在此時此地,日復一日,這就叫『滿足』。——「任何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事情,都是對我們成長的邀請。」
Thumbnail
2025/04/15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時,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此刻我活在此時此地,日復一日,這就叫『滿足』。——「任何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事情,都是對我們成長的邀請。」
Thumbnail
2025/03/11
「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 你的人生中,那一撇代表甚麼? 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力,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耀,學生說是分數。 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劃,但想好好做人,卻要一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3/11
「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 你的人生中,那一撇代表甚麼? 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力,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耀,學生說是分數。 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劃,但想好好做人,卻要一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2/26
甚麼是「人生意義」? 為甚麼要探索「人生意義」? 如何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 探索「人生意義」的第一步,不妨從思考「人的價值」的故事開始。 有一個演說家,在開始演講前,手裡高舉一張20美元的鈔票。他對著坐著的人提問:「誰人想要這20美元?」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
Thumbnail
2025/02/26
甚麼是「人生意義」? 為甚麼要探索「人生意義」? 如何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 探索「人生意義」的第一步,不妨從思考「人的價值」的故事開始。 有一個演說家,在開始演講前,手裡高舉一張20美元的鈔票。他對著坐著的人提問:「誰人想要這20美元?」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小的時候,孩子總是樂於嘗試,所以經常會鬧出很多事情,包括弄壞父母剛買回來的東西,雖然會被罵,也道歉了,但在下一次,還是會再發生一樣的事情,他們不是學不乖,他們只是在努力學習運用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對於未知的東西,只有好奇心。 但是長大的過程中,卻把好奇心深埋起來,為了不吸引人注目和批評,學會了從眾
Thumbnail
在小的時候,孩子總是樂於嘗試,所以經常會鬧出很多事情,包括弄壞父母剛買回來的東西,雖然會被罵,也道歉了,但在下一次,還是會再發生一樣的事情,他們不是學不乖,他們只是在努力學習運用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對於未知的東西,只有好奇心。 但是長大的過程中,卻把好奇心深埋起來,為了不吸引人注目和批評,學會了從眾
Thumbnail
回想起高中,意外地也快接近十年了,聽聽高中生們的困擾,大量的作業、補習、多了學習歷程,這滿滿的作業量。 這篇我想帶給現在是高中生,曾經是高中的我們,一些鼓勵與希望,如果你現在生活很沒有希望,我不想灌你雞湯,我希望的是,在你身陷黑暗和迷惘中,有一盞光,陪伴著你,想休息也好,指引著你,繼續前進也好。
Thumbnail
回想起高中,意外地也快接近十年了,聽聽高中生們的困擾,大量的作業、補習、多了學習歷程,這滿滿的作業量。 這篇我想帶給現在是高中生,曾經是高中的我們,一些鼓勵與希望,如果你現在生活很沒有希望,我不想灌你雞湯,我希望的是,在你身陷黑暗和迷惘中,有一盞光,陪伴著你,想休息也好,指引著你,繼續前進也好。
Thumbnail
為甚麼人們會害怕失敗? 愈怕失敗通常愈容易失敗? 自信不足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如何不怕失敗地突破自己的恐懼? 面對一己恐懼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   針對「安全感」與「自信心」這兩項影響孩子「心理起跑點」的關鍵,與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辦了一個結合「幸福」與「失敗」元素的小一親
Thumbnail
為甚麼人們會害怕失敗? 愈怕失敗通常愈容易失敗? 自信不足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如何不怕失敗地突破自己的恐懼? 面對一己恐懼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   針對「安全感」與「自信心」這兩項影響孩子「心理起跑點」的關鍵,與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辦了一個結合「幸福」與「失敗」元素的小一親
Thumbnail
上月尾跟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一連四天舉辦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為身心均傷痕累累的教育界「療傷」。 自2020年起,全港及全球世界發生巨變,各行各業人士飽嚐逆境,甚至失敗的滋味。而教育界更出現「新常態」的教學模式,中小學停課、網課不斷,教師、學生及家長都經歷很多挫折,學生心靈狀態令人憂慮、家庭衝
Thumbnail
上月尾跟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一連四天舉辦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為身心均傷痕累累的教育界「療傷」。 自2020年起,全港及全球世界發生巨變,各行各業人士飽嚐逆境,甚至失敗的滋味。而教育界更出現「新常態」的教學模式,中小學停課、網課不斷,教師、學生及家長都經歷很多挫折,學生心靈狀態令人憂慮、家庭衝
Thumbnail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全港及全球世界發生巨變,各行各業人士飽嚐逆境之時,為了裝備學生在挫折中生出「復原力」,以應對及迎戰逆境時代的挑戰,因此一連四天舉辦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為身心均傷痕累累的教育界「療傷」。  活動過後,收集了小五班主任及參與活動的老師回饋,有以下十個在「挫節」期間的啟發:
Thumbnail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全港及全球世界發生巨變,各行各業人士飽嚐逆境之時,為了裝備學生在挫折中生出「復原力」,以應對及迎戰逆境時代的挑戰,因此一連四天舉辦全港首個「挫節」節慶活動,為身心均傷痕累累的教育界「療傷」。  活動過後,收集了小五班主任及參與活動的老師回饋,有以下十個在「挫節」期間的啟發: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普遍害怕遇到挫折,更多時候在遇到某項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時,不是鼓勵自己再嘗試或者找人討論如何更好,而是直接逃避或者放棄。曾經和某個大學同學聊到彼此最不擅長的科目,他和我說因為自己小時候唱歌不好聽,所以從此就相當排斥參加唱歌相關的活動。雖然上述的舉例只是個案,但是我身邊很多人的確是這樣……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普遍害怕遇到挫折,更多時候在遇到某項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時,不是鼓勵自己再嘗試或者找人討論如何更好,而是直接逃避或者放棄。曾經和某個大學同學聊到彼此最不擅長的科目,他和我說因為自己小時候唱歌不好聽,所以從此就相當排斥參加唱歌相關的活動。雖然上述的舉例只是個案,但是我身邊很多人的確是這樣……
Thumbnail
香港學生普遍面對三大「懼怕」。 學業方面的「四大試」——分班試、呈分試、面試、文憑試。 背負父母的期望——若自己的表現與父母的期望有所落差時,就會覺得自己辜負家人而感自責。 朋輩間的人際關係——孩子間會因為青春期的身心變化、學業成績、社經地位等互相比較,甚至因而出現一些取笑或作弄同儕
Thumbnail
香港學生普遍面對三大「懼怕」。 學業方面的「四大試」——分班試、呈分試、面試、文憑試。 背負父母的期望——若自己的表現與父母的期望有所落差時,就會覺得自己辜負家人而感自責。 朋輩間的人際關係——孩子間會因為青春期的身心變化、學業成績、社經地位等互相比較,甚至因而出現一些取笑或作弄同儕
Thumbnail
「逆」轉教練林秋霞老師 一月初跟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的全級六年級學生入營,進行一個名為「『逆』轉突擊隊 の 終極作戰日」的活動。 一直沉澱孩子所說的、所寫的、所做的事,久久不知道如何下筆。 感覺紛陳:激動、感動、不捨,但更多的是難過,良久。 特別面對眼前這班如此有素質的好孩子。 全級小六學生一起參與「
Thumbnail
「逆」轉教練林秋霞老師 一月初跟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的全級六年級學生入營,進行一個名為「『逆』轉突擊隊 の 終極作戰日」的活動。 一直沉澱孩子所說的、所寫的、所做的事,久久不知道如何下筆。 感覺紛陳:激動、感動、不捨,但更多的是難過,良久。 特別面對眼前這班如此有素質的好孩子。 全級小六學生一起參與「
Thumbnail
一、甚麼是「同行營」? 繼首創「失敗日」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再次於文憑試前夕,為全級中六同學安排抗逆的生命教育活動——兩日一夜的「同行營」。 透過電影裡的失敗教育、分組紮木伐及出海體驗、生命回顧晚會及同行點唱站等多元的課程及活動,讓學業及成長壓力沉重的學生,經歷師生間的關懷及陪
Thumbnail
一、甚麼是「同行營」? 繼首創「失敗日」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再次於文憑試前夕,為全級中六同學安排抗逆的生命教育活動——兩日一夜的「同行營」。 透過電影裡的失敗教育、分組紮木伐及出海體驗、生命回顧晚會及同行點唱站等多元的課程及活動,讓學業及成長壓力沉重的學生,經歷師生間的關懷及陪
Thumbnail
有點長的孩子心聲。 「我仲有嘢輸咩?唔緊要啦!」 「這場比賽我可能會跌倒,但我一定會站起來。」 「佢冇輸到啊,佢做到自己想做嘅事啊。」 去了李惠利中學,跟全級中六同學做抗逆活動。 藉一套關於拳擊手的電影,跟他們分享「輸唔起」與「不服輸」的人生課題。 活動期間,請孩子與自己進行深入的對話。 回想一次
Thumbnail
有點長的孩子心聲。 「我仲有嘢輸咩?唔緊要啦!」 「這場比賽我可能會跌倒,但我一定會站起來。」 「佢冇輸到啊,佢做到自己想做嘅事啊。」 去了李惠利中學,跟全級中六同學做抗逆活動。 藉一套關於拳擊手的電影,跟他們分享「輸唔起」與「不服輸」的人生課題。 活動期間,請孩子與自己進行深入的對話。 回想一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