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普遍面對三大「懼怕」。
- 學業方面的「四大試」——分班試、呈分試、面試、文憑試。
- 背負父母的期望——若自己的表現與父母的期望有所落差時,就會覺得自己辜負家人而感自責。
- 朋輩間的人際關係——孩子間會因為青春期的身心變化、學業成績、社經地位等互相比較,甚至因而出現一些取笑或作弄同儕的舉動。
要是三大懼怕中的一環出了「差錯」……
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沒用」、「很無能」、「很失敗」。
除了因為怕有所「差錯」而導致「失敗」,
亦會因為怕「失敗」而不敢出「差錯」。
當害怕「錯」而招致「敗」,孩子很容易固步自封,不敢作不同的嘗試,可能因而局限個人的發展及成長。
===
一、關於嘗試「失敗」的需要
有教育工作者為回應近年兒童及青少年龐大的壓力及情緒需要,自2018年起在香港推動「失敗教育」,例如在中小學舉辦「失敗週1.0」、「失敗週2.0」、「失敗日」、「幽默周」等抗逆的體驗式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正面迎擊「失敗」,並在「失敗」中成長。
「失敗週1.0」聚焦於探索及體會個人的「失敗」;「失敗週2.0」及「失敗日」側重於面對及領悟團隊的「失敗」。而「幽默周」是在經歷「失敗」後,學習裝備幽默的正向態度及抗逆技能。
一年一度備受國際關注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最新的研究結果於去年12月出爐。當中有關學生「抗逆力」這一環,亞洲地區的學生,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等地,皆有一個共同害怕的項目:「失敗」。
有鑑於此,本港學界繼續作多元嘗試,舉辦多元形式的「失敗」嘗試,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不再害怕「失敗」。
===
二、各種嘗試「失敗」的體驗 (詳見文章)
A.【「逆」轉突擊隊】:「會感到害怕是正常的。記住,沒有恐懼就沒有勇氣。」——《異空戰士》
一間小學以「『逆』轉」為主題,舉行小六畢業營會。在營會中透過電影裡的「逆」境教育、「逆」轉身心挑戰賽、「逆」轉生命劇場,跟孩子從「害怕」及「恐懼」說起,探討我們與「逆境」的距離,最後從「嘗試」中學習「突破」,成為一個即便面對「恐懼」,也堅持向目標進發的人。
B.【同行營】:「我會陪你到最後。」——《美國隊長2》
透過電影裡的失敗教育、分組紮木筏及出海體驗、生命回顧晚會及同行點唱站等多元環節,讓學業及成長壓力沉重的中六學生,在營會中經歷師生間的關懷及陪伴,成為面對公開考試及日後人生挑戰的溫暖和力量。
C.【聯「幫」密探】:「我絕對不會放棄你。」——《大英雄聯盟》
全校小一至小六的學生及老師,一起化身為「聯『幫』密探」,透過八個項目的體驗形式,分別是:「裝備」、「使命」、「案件」、「調查」、「推理」、「障礙」、「線索」、「破案」等,寓學習於遊戲,與孩子一同體驗14堂的生命教育「情」報課,從可能「失敗」的偵察歷程中,學習成為才德兼備,情理並重,有情有義的下一代。
===
三、失敗體驗裡的「恆毅力」
.我們在上述的「失敗」體驗中找到一個共通點:沒有人希望自己「失敗」,人們也希望自己能成功完成所設的目標。那要成功完成所設的目標,最重要的關鍵是甚麼?
「天份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持久熱情 x堅持毅力,才是比智商、天賦更重要的致勝關鍵。而且是每個人不分年齡,都可以培養的能力。」(安琪拉‧達克沃斯,2013)
.研究過300位奧運獎牌得主、大企業家等頂尖成功者,專門研究成就與人格特質的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發現,導致成功關鍵不是智商、也不是天賦,而是「恆毅力」(Grit)。
.重新定義達至目標的法則——「恆毅力」中的熱情與堅持:
A. 甚麼是「恆毅力」?
- 恆:對於有熱情 (Passion) 的目標長久地投入
- 毅:努力地追求目標,遭遇挫折仍能繼續努力並堅持到底 (Perseverance)
- 力:能力
- 簡言之:為有熱情的長期目標,持續不斷地努力與堅持,一步又步地實踐目標的能力
B. 「成就」的公式
- 天賦 (Talent) x 努力 (Effort) = 技能 (Skill)
- 技能 (Skill) x 努力 (Effort) = 成就 (Achievement)
- 成就 = 天賦 x 努力 x 努力
- 小結:要順利達成目標,甚至有所成就,努力遠比天賦重要。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達文西曾說:「人類的智慧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熱情和努力有很大的差異。」
C. 如何培養「恆毅力」?
- 個人可控的方法:培養自我的「內在驅動力」
1. 興趣:從多領域嘗試,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希望達至的長遠目標
2. 練習:i) 設立明確定義的目標與挑戰;ii) 全神貫注、全心投入;iii) 即時、實用的意見回饋;iv) 不斷檢討、不斷改進
3. 目的:恆毅力較高的人,通常較他人更有動力追求有意義、以他人為先的生活,並從中獲得心理幸福
4. 希望:這是指「再次爬起來」的信念,擁有永不放棄的心態,即相信自己可通過後天努力及改進,以達至個人目標
.在實踐「恆毅力」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別害怕挫折及失敗」的勇氣,挫折、失敗往往是達到目標前的阻礙。只有接受挫折,面對失敗,堅持改進,永不放棄,我們才能更加進步,更加優秀
===
四、當今教育需要「暖實力」
.自2019年以來,本港以至全球,連二連三出現公共衛生 (社會)、政治運動 (政治)、氣候變化 (環境)、經濟衰退 (經濟) 等議題的危機,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對未來懷抱希望、培養孩子各種美善品格、裝備孩子各種應對未知社會的所需能力等,尤其是面對逆境時「不怕錯」及「不怕挫」的「恆毅力」,全是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事項。
.如今的教育工作無比艱難,當中最關鍵的是在教育中注入生命力。倘若孩子能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溫暖,例如被重視、被尊重、被肯定、被愛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願意在不同範疇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簡言之,當你溫暖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以成長來回饋你——教育需要「暖實力」。
===
五、體驗活動建議
「困難挑戰」(Difficult Challenge)
.背景:亞洲地區的教育和教養,通常較強調孩子「應該」做甚麼 (should do),而不問孩子「想」做甚麼 (want to do),因而較易忽略孩子「熱情」這一環。一個人能否長期一致地投入某個目標,毅力以外,也要視乎人們是否對該目標有熱情。若人們對所設之目標充滿熱情,則不論遭逢多大的困難,還是可以堅持努力,甚至享受挑戰的過程。
.理念:鼓勵孩子做「好玩」的「難事」,目的是增加他們的參與動機,誘發熱情;繼而在過程中,讓他們學習付出努力、堅持下去,藉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恆毅力」。
.做法:由父母、師長發起「困難挑戰」,先由自己做一件困難的任務 (最好是每天都需要刻意練習的事情),為自己設定堅持完成此任務的日期,例如一星期。在指定日期完成任務後,自己可點名向他人發出一個「困難挑戰」,該「困難挑戰」可以是收到該挑戰的人,自行挑選的一件困難任務,挑戰者完成挑戰後再點名向他人發出挑戰,如此類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1. 文章:〈林秋霞——教育暖實力 體驗「逆」轉的力量〉
2. 影片:〈TED Talk——成功的要訣是甚麼?是恆毅力Grit〉
3. 書本:《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4. 書本:《恆毅力的七堂課》(Stick with It: A Scientifically Proven Process for Changing Your Life—f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