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五個「軟弱」的體驗系列 (一)】:〈不怕痛,承認軟弱2:電影篇〉

2020/03/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回提及察覺及認知個人軟弱的第一步,從有意識地探索及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開始。
成長路上,看見自己的軟弱、經歷自己的軟弱、感受自己的軟弱,免不了痛楚。
這次讓我們探討「痛楚」的意義,「痛楚」對我們的溫柔。
===
記得一位生命教育的前輩說過,沒有人會喜歡「受傷」和「痛楚」。
然而「痛楚」的存在,其實是以另一種方式在守護我們——讓我們適時避過危機,以防陷入更大的險境中。
一位醫生分享探訪痲瘋病人的經歷,她說許多病人都是肢體傷殘的;痲瘋病毒讓他們感覺遲緩或失去感覺,即使不小心割傷手指,也不會感到「痛楚」。於是,許多時候,他們受了傷也不知道,面對危險也不知道要躲避。
===
「痛楚」除了保護我們避過危難外,很可能同時在修煉我們,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那位生命教育前輩續說,人生就像茶葉蛋,有裂痕才更有味道。茶葉蛋如果沒有裂痕,茶的味道也就沒法滲進蛋裡,成就不了茶葉蛋獨特的滋味。
承認個人遭遇的軟弱,不容易,也很痛。
但請不要忘記每一道已癒合、正癒合的傷痕,它們在訴說,一個又一個,只屬於我們的生命故事。
這些傷痕的出現,不是為了傷害我們,它們的出現,或許是為了陪伴我們上一課,生命的課。
===

選取了四套述說關於成長痛楚的電影,學習體會痛楚的溫柔,溫柔的痛楚。

(一) 心靈的痛:《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甚麼是勇敢?
坦然面對心碎的痛楚是一種勇敢;接受一無所有是一種勇敢;在絕望中堅持到底也是一種勇敢;決定原諒自己亦是一種勇敢。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女生透過一趟1100英里的徒步旅程,與身體的痛楚,心碎的痛楚同行,踏上喚醒自己的旅程。

(二) 情緒的痛:《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不論好壞,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回憶,都是自己的一部份。
成長的過程,大概就是讓我們學著承擔責任,明白快樂不是全部,悲傷不是全部,加起來才是。不要急著迫使自己現在立刻、馬上變得更好,因為那不太實際,成長不是瞬間發生的,它需要時間與空間的澆灌與等候。
電影講述11歲女孩韋莉五種「情緒朋友」,如何讓她學習覺察、表達及與不同的情緒共處,體驗「悲傷」的痛楚對人們成長之必要。

(三) 工作的痛:《發夢王大歷險》(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對不起老闆,我不想上班。對不起親愛的爹娘,我要把錢通通花光。對不起老闆,我不想上班。對不起別再找我麻煩,我只想要吊兒吊兒啷噹。」(黃明志《不想上班》)
彷佛是上班族裹足不前的窘境:「我才不要二十五就掛掉;整天埋頭苦幹;八十歲才下葬。」
電影改篇自知名短篇小說,講述一個上班族面對現實生活的痛楚,啟發他不想把自己的一生,關在小小的辦公桌內,取薪水然後上班下班起床睡覺。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的履歷留白,他毅然踏上一個開拓視野之旅,也因而看見了世界,貼近了他人,感受了生活。

(四) 恐懼的痛:《五星大聯盟》(Rise of the Guardians)

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不知道自己從前是甚麼模樣,又怎會知道現在的自己是甚麼模樣?我們可能會「恐懼」自己未能成為想成為的人。
電影講述五位來自童話的主人公:掌管聖誕節禮物的聖誕老人、負責撿起牙齒的牙仙、帶著美夢與好眠的睡人沙翁、監督復活蛋的復活兔、讓大地變成雪白的積雪傑克,展開一個帶著「恐懼」的痛楚,如何以相信及接納自己的力量,戰勝「迷失」的戰事。

(五) 現實的痛:《麥兜故事》(My Life as McDull)

有一個小孩曾說過:「揸住個包,我忽然明白:原來有啲嘢冇就真係冇;唔得就真係唔得;無魚蛋,無粗面;無去馬爾代夫,無獎牌,無張保仔寶藏;而張保仔亦都冇咬過個包。原來蠢,唔係咁好笑;蠢會失敗,會失望;失望,唔係咁好笑;肥,都未必好笑;肥,唔一定大力;大力,亦都唔一定得。
揸住個包,我忽然喺度諗,大個咗到我要面對呢個實倔倔,未必到你發夢,又未必咁好笑嘅世界嘅時候,我會係點嘅呢?」
從一個包領悟痛楚的小孩,叫麥兜。
這是「麥兜」系列的首部電影,講述住在香港九龍大角咀小朋友麥兜的成長經歷:從他的出生開始說起,再到他長大成為上班族、變成負資產的故事。縱然到他長大後,發現現實成人世界中的困難、挫折、失敗、失望的痛楚,但因為母親自小愛的教育下,讓他得以繼續在現實中享受快樂及追尋夢想。
===

體驗活動建議:「笑著笑著,就感覺不太痛了」——運用幽默的展示方式,笑對各種成長的痛楚

  • 每個人對痛楚的感覺也不一樣。微痛、幾痛、好痛、超痛、劇痛。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的痛楚。每種痛楚也有它的意義。
  • 痛楚在人生路上,總不能避免碰頭。然而當它到來探訪時,我們是否能以幽默的姿態來迎接它呢?(讓它感覺無癮,或者能減少其探訪我們的動機呢)
  • 研究顯示,「笑」有減痛的作用,原因是在「笑」時,大腦會分泌快樂的荷爾蒙,讓緊繃的情緒慢慢放鬆;同時還能釋放腦內啡,提升身體自癒力及免疫力
  • 「笑」也是充滿感染力的,你的微笑、你的幽默,說不定能成為別人痛楚中的安慰:「你笑,全世界都跟著笑」。

幽默展示方式舉例

1. 面對生活的痛楚,有朋友以幽默的說法去解讀,每天來點幽默負能量:
  • 出外靠朋友,出醜靠自己。
  • 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只有年齡。
  • 一秤體重我就很不開心,而不開心時我就只想吃東西。
  • 你以為我會眼睜睜看著你去送死嗎?我會閉上眼睛的。
  • 我要閉關一個月。不要叫我,因為一叫,我就會出來。
2. 另一位朋友覺得自己面對日常生活各種的痛楚時,感到生活乏味,連笑容也少了很多。有一天,他拿著手機的鏡頭對著自己,拍攝自己不同類型的「笑」:微笑、大笑、狂笑、皮笑肉不笑、假笑,甚至搞笑。
然後,他自己靜靜地觀看,發現自己大笑時,有一種莫名被治癒的感覺 (好像有點傻但work)。接著,他每天開始訓練自己,怎樣繁忙也要抽時間,開懷地對著鏡子裡的那個人笑。

歡迎以影片、文字、圖畫、遊戲、音樂、藝術作品、行為藝術等,跟我們分享你如何以幽默的方式應對痛楚。若你想跟公眾分享你的幽默減痛體驗之旅,歡迎私訊我們以作刊登。

https://www.facebook.com/whynoteducation/

===
成長大概少不了一次又次心碎的痛楚歷程。
每一種痛楚都值得被認真看待。
願我們不要害怕「痛楚」,在痛過、軟弱過、難過裡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並成為內心深處強大的力量來源。
軟弱會痛,但這些軟弱卻無法擊倒我們。
「過去的傷痛固然存在,但你可以選擇逃避或學習。」《獅子王》
共勉。
===

延伸閱讀:關於痛楚、關於軟弱、關於軟弱導致痛楚、關於承認軟弱減輕痛楚

1.〈為何青春期的孩子如此難搞?10部電影道盡我們成長都曾經歷的迷惘與掙扎〉

簡介:青春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美好,這個時期充滿迷惘、困惑、掙扎與挫折;青春不一定熱血,常常是很尷尬的。然而,人生中不會再有其他時期像青春期那樣,如此苦悶、複雜又單純得美好。青春就是故事。

2.〈男人最大的痛,是給不起你愛的人幸福!這5部關於遺憾的催淚電影必追〉

簡介:有關男性的痛楚,有關愛情的痛楚,有關男性在愛情方面的痛楚

3.〈【擺渡人】25大金句: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

簡介:電影《擺渡人》中,25句關於痛楚的對白

4. 〈【五個「軟弱」的體驗系列 (一)】:〈不怕痛,承認軟弱1:文章篇〉

簡介:五個「軟弱」的體驗系列 (一),「不怕痛,承認軟弱」的文章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