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麼是「同行營」?
- 繼首創「失敗日」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再次於文憑試前夕,為全級中六同學安排抗逆的生命教育活動——兩日一夜的「同行營」。
- 透過電影裡的失敗教育、分組紮木伐及出海體驗、生命回顧晚會及同行點唱站等多元的課程及活動,讓學業及成長壓力沉重的學生,經歷師生間的關懷及陪伴,成為面對公開考試及日後人生挑戰的溫暖和力量。
==
二、同行的時代意義
- 自去年六月至今的香港時局,對學生及學校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難關。
-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的校長張欽龍表示,正正因為這種時勢,教育工作者更需要聆聽及理解學生的想法,匡扶勉勵,彼此分享,並肩同行:
==
三、學習與自己同行
- 除了師生的同行外,張校長認為能陪伴學生一輩子的,最終也是學生自己。
- 他希望在中六同學畢業前,能有機會反思這個信息:
- 因此,兩天活動以「同行」為主題,一方面是與同伴的同行,另一方面是與自己的同行。
==
四、挫折裡的同行
- 協助李惠利中學設計「電影裡的失敗教育」課程、香港「失敗教育」發起人林秋霞老師 Missy Lamhaha指,藉一套關於拳擊手的電影,跟他們分享「輸唔起」與「不服輸」的人生課題。
「何謂輸贏?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自己。如果要學習好好與自己同行,勇敢面對個人的不足、挑戰一己的限制,可以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
五、與孩子並肩同行
- 翻閱學生所寫的內容,許多都說為「自己」而戰:「呢個係我嘅戰場。」、「我不想再因為別人而動搖。」、「我唔想再逃避,我已經逃避太多事了。」
- 有一個孩子索性把整條題目改了,他把「文憑試」改為「人生」。他說:「2020年後的人生,我想為自己而戰。」
- 此外,亦有一個學生寫道:「我想為『人生』而戰,因為『我已報了名』。」一位學生說為「未來」而戰,因為:「我本來不期待明天的到來。但是,未來已經預了我的份。」
- 林老師對學生的回應是:
「孩子們,『未來』不曾放棄過你們每一個,請你們也不要放棄『未來』。你們是社會的未來,社會的未來是你們。讓我們永不放棄,並肩同行。」
==
六、同行中的過程
- 「同行」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重視「過程」。
- 一位中六學生說:「我在這些活動中學習到,要以第一日及最後一日的心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我會努力考文憑試,不過如果成績未如理想,會反思是否自己努力不足。」
- 他相信最後拿走的不只是一張成績單,六年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態度及精神,比考試結果更重要。
==
七、不要讓孩子孤單
「藉著這些活動的鋪排,我們最想讓學生知道,不論他們身處甚麼逆境,他們也不是孤單的,很多老師、同學、家人也一直在支持他們,一起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1. 【生命教育】〈中學首推全級中六「同行營」 實踐逆境中的關懷與同行〉
2. 【抗逆教育】〈電影裡的失敗教育 應屆文憑試考生給自己的戰書〉
3. 【電影裡的失敗教育】——《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