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我就嗜書如命,這大概要歸功於母親常對著我講故事、帶我上圖書館,養成了我對閱讀的渴慕;隨著年紀漸長,藏書也越來越豐厚,我有個夢想,就是要以外公的名字—「登元」來成立一間圖書館,一來,紀念也是愛書人的外公,再者,可以饗同好。
正因如此,我特別講究書籍的收藏與保養。閱讀時,只能將書籍微開四十五度,萬不可留下壓痕,即便想要註記重點,也要另紙紀錄,絕不可留下摺痕、螢光筆跡;平日要按書籍的高度、顏色、作者、類別分類,一眼望去,就是協調而文雅的端景。臺灣多雨,除濕機是書房萬不可少的幫手,要是幾日偷懶,書本遇潮而四角翻捲,其心痛難以言說;要是正逢麗日,要趕快把書一字排開,在太陽下曬這一肚子文章,有時和風吹來,才知道裡面夾著防蟲的芸香草。
愛書人最怕的倒不是書籍損壞,最痛惜的是,借了不還、不懂愛惜。每回借出必要細細叮嚀,還要自備書套、精美書籤,懇求好友千萬別「傷害」書冊;有時更叫人苦惱的,是看見對方書架上,安穩地站在自己的書,故意提點對方,卻得到:「喜歡就借妳吧!反正好久不看了。」這種答案,真叫人哭笑不得。
後來,書籍越來越多,有些是徵文的獎品、有些是好友贈送,而堆積的速度,已遠遠超過我閱讀的速度,再加上空間一日一日地減少,讓我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否則在圖書館建成之前,就會讓書本淹沒了。現在,只能忍痛割愛,捐贈、賣出、回收……但環顧居住空間,的確變得更清爽、舒適,只留下幾本「絕對經典」,搭配雅致的花瓶、擺飾,反將書籍的氣韻引到空間裡,更顯高華。
讀書,本來是求知求樂,但收藏成了堆積,在屋裡也在心上壓著,就失去了原有的樂趣;我仍熱愛閱讀,只是不再限於紙上文章,人生閱歷、天涯山水都是學問,而讀過的書,也都成為精神食糧,化為我的語言和文字,無須總是拘泥於書體之上;至於案上圖書,我依舊珍惜,總該有某些不能割捨的,才是有情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