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資訊素養反思-從Zoom禁令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近日,Zoom的爭議可說是COVID-19疫情發展中的次要焦點,從最開始的遠端教學/會議救星,到現在的資安風險,各種論點充斥在小弟的臉書版上,但我總覺得該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脈絡。

 關於Zoom的資安漏洞,專家學者說了很多,所以我不討論,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在任何場合/目的上使用Zoom確實會有資安上的疑慮與風險。

教師的資訊素養?

 身為待過中學教學現場的前教育實習學生(俗稱實習老師),深知教學現場的忙碌與壓力,老師們像是夾心餅乾般被迫面對課程、教材、行政、家長、學生與教育政策等等的事情,要重頭學習一套軟體而且加以運用並非易事。

 但這也顯示出,大多數的現役教師可能沒有足夠的「資訊素養」,甚至在觀念上是需要再教育的。舉個例子來說,「教學哪來資安問題?」的說法本身就是個問題,連我這文組的外行人都知道,資安風險絕對不是只有視訊畫面被監看這麼單純,但這樣的錯誤想像卻成為教師們憤怒的基礎,令人無言以對。

 亦有教師抱怨「之前的培訓都是做白工、浪費時間」,我倒是覺得這反映出我們到底怎麼看待「學習」這件事情,原來學習還有分有用的跟無用的。換個角度想,資訊軟體只會一直更新與變化,其實我們不是在學某套特定軟體,而是熟悉數位語言與模式,或者,我們需要的是更為基礎的數位倫理培育。

 反觀「數位教學」喊了多少年,卻在這波疫情見光死,每個人都好像驚慌失措似的,更是再次突顯台灣總是做做樣子、騙別人也騙自己的表面思維,數位能力可不是編預算買幾台新電腦或資訊講台就能養成的,我們平常到底有沒有做好準備?或者,如葉丙成老師所說,我們到底有沒有認真消弭數位能力落差極大的問題?(雖然這很難)

 十二年國教的新課綱精神是「自發」、「互動」、「共好」,核心素養則有「三面九項」,期待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那老師呢?如果我是學生,我會很想看看自己的老師們,在這種困境下,是怎麼「解任務」的。
十二年國教108課綱核心素養圖(圖片來源:教育部108課綱資訊網

誰在政治化?

 現在有種正在發酵的論述,直指教育部禁用Zoom根本就是政治凌駕一切,把問題政治化、仇中化,並將此決策歸因於政治正確上,但我覺得這種講法才是在帶風向,而且相當不負責任。根據報載,成大電機工程系教授李忠憲說:資訊安全管理本來就是滾動式的過程。[2]

 換言之,隨著時間的前進,局勢就會有所變化,作法當然會不同-就跟一堆人在罵為何先前不捐口罩,現在卻要捐給外國一樣-可想見又有人會說網軍在護航政府,但拜託各位可以把整條時間軸拉開後,再思考和評斷事情嗎?

 不過,教育部作為主管機關,必須清楚對第一線教師與學生說明並釐清政策的依據以及配套,確實不能含混帶過,把問題丟給這些教學現場的教師們就撒手不管,因為這個令人措手不及的禁令將影響全國學校的實際運作以及學生的受教權。而此「不應使用」的決策是否有需要如此強硬,如何兼顧教學習慣、培訓成本與資訊安全,也是值得討論的部分,葉丙成老師的澄清文就很清楚,我個人也頗同意。[3]

小結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最後,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習得上述素養,那教師的角色與言行為何?我想應該不是在群組裡或版上抱怨、生氣吧,或者說,教師們應該是沒時間這麼做的(向辛苦的全國教師前輩們致敬)。

 書寫至此,才發覺自己恐怕會得罪不少人,尤其自己又不是現役教師,根本沒資格說嘴,但這是我個人不成熟的觀察與反思,如有冒犯或不周請見諒。
Su-Hong |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 2020.04.08 17:47修訂完稿

[1] 〈課程綱要-108課綱重點〉,十二年國教108課綱資訊網。
[2] 〈禁用Zoom引反彈 資安專家:明知不安全還堅持用是無知〉,修瑞瑩,2020.04.08,《聯合報》新聞網。
[3] 〈禁用 Zoom 不是問題,關鍵是決策的過程〉,葉丙成,2020.04.08,個人臉書貼文。
avatar-img
46會員
82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Thumbnail
「線上課程」在後疫情的時代,因著其節省補習時間、接觸最佳師資,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的方式。門拓因此整理了實體(補習班、家教)及線上課程的優缺比較,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攸關一國人力資源素質的良瓠,各國政府無不嚴正以對。疫情期間的 EdTech 教育科技發展與近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各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與發展策略?本章以宏觀的視野,探討了美英歐盟日韓新中....等世界各國的 EdTech 及 AI 教育政策與重大計畫....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企業透過線上課程做經驗沉澱的情境有兩類:一類是業務專家在工作中實時的有效經驗需要被推廣和傳承,但線下分享不利於長期留存;另一類是職位對員工的能力要求變化得比較快,需要有成體系的課程幫助員工提升業務能力,但不一定能在外部購買到相關的課程,需要企業內業務人員自行生產。
Thumbnail
在資訊保安的工作裡,資安認知訓練是一項基本的措施,但同時亦是很多企業忽略的一環。 過往筆者也有參與資安認知訓練的設計及提供培訓服務,很多時最困難的並不是內容的撰寫,也不是預算的多寡或培訓時間的時數,而是如何讓受訓者認真去接受培訓資訊。 企業員工會覺得資訊保安是資訊科技部門的責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Thumbnail
「線上課程」在後疫情的時代,因著其節省補習時間、接觸最佳師資,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的方式。門拓因此整理了實體(補習班、家教)及線上課程的優缺比較,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攸關一國人力資源素質的良瓠,各國政府無不嚴正以對。疫情期間的 EdTech 教育科技發展與近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各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與發展策略?本章以宏觀的視野,探討了美英歐盟日韓新中....等世界各國的 EdTech 及 AI 教育政策與重大計畫....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企業透過線上課程做經驗沉澱的情境有兩類:一類是業務專家在工作中實時的有效經驗需要被推廣和傳承,但線下分享不利於長期留存;另一類是職位對員工的能力要求變化得比較快,需要有成體系的課程幫助員工提升業務能力,但不一定能在外部購買到相關的課程,需要企業內業務人員自行生產。
Thumbnail
在資訊保安的工作裡,資安認知訓練是一項基本的措施,但同時亦是很多企業忽略的一環。 過往筆者也有參與資安認知訓練的設計及提供培訓服務,很多時最困難的並不是內容的撰寫,也不是預算的多寡或培訓時間的時數,而是如何讓受訓者認真去接受培訓資訊。 企業員工會覺得資訊保安是資訊科技部門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