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7 作家這職業很浪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提到作家,腦海裡的想像就是一個氣質優雅的人,坐在高雅的咖啡廳,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輕啜一口咖啡之後,時而沉思,時而敲鍵盤的模樣,然後輕輕鬆鬆將文字集結成書,就能舒適悠閒地過著每天。
  到底是誰想像出來的,給我敲碎

  不過如果是偶爾,確實是有可能,因為進去咖啡廳也要消費啊……而且基本上喜歡寫故事的人,通常都比較傾向在自己熟悉的小空間裡面奔放想像力。
  相信我,絕大多數的作品,被創作的過程都不會太唯美,搞不好是作家度過了無數卡稿,想把筆電砸爛的夜晚,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打字,一邊摳腳或吃泡麵寫出來的。
  (噢,還省略了投稿和等待結果以及排出版的時間,投稿沒過就GG了)
  作家也是人啊,如果經濟上允許,想要轉換一下心情,確實偶爾會換環境寫作的,不過若是比較拮据一點的,頂多就是圖書館自習室,有的時候還要忍受抖腳轉筆的視覺干擾,還有假讀書之名,行約會之實的混蛋情侶……(咳咳,人家不是去死去死團一員呢哼!
  通常能專職寫作的人,要嘛就是金字塔頂端的,不然就是為了理想而燃燒自己,不食人間煙火的……再不然就是有個正職或兼差能應付生活。個人正在努力走中間值,就是想用別的技能(翻譯、接案)來盡力平衡最低支出,得到更多自由並創造價值的人。
  而且有的時候在咖啡廳也不一定是好選擇,因為有的時候會遇到一整團講話超大聲的人,或是音樂放很大聲的咖啡廳。
  如果咖啡廳內的人太少,對我來說也是有點壓力,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小貓幾隻的平日時段,那個時候的產值才是最高的XD
  有的時候還可以偷偷觀察店裡的人的生態,好像也挺有趣的,猜想他們的人生、面臨的困擾以及煩惱之類的,有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成了筆下的角色,或故事的一環。
  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把生活融入創作裡面,有的時候飛來一筆的靈感,會大大地活躍了故事內容,不過當然要在合理範圍裡面,太超過反而會造成不和諧感──大家會懷疑你在寫那段的時候是不是嗑了什麼藥(X
  在咖啡廳,基本上我不點咖啡,因為過了中午喝咖啡,我晚上絕對可以一路清醒到隔天天亮,眼睛跟車燈一樣亮都不是問題。
  因此我常常被朋友吐槽,你去咖啡廳都點無咖啡因飲料,是去那邊吸冷氣外加充當客人打工嗎?沒禮貌,人家至少可以點紅茶,因為有低消……不然我也想吹免費的冷氣(嗶──)
  其實在我住的城鎮,不是空間太小就是人太多,不然就是非常遠……(我還不會騎機車,正在學),說真的,只有在外縣市的時候,我才能找到理想的咖啡廳創作QQ
  不然在咖啡廳真的效率很高,一天一萬字都可以輕鬆完成XD
  PS.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想知道的議題,歡迎底下留言建議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281內容數
商業實體出版30餘冊的小說家鬱兔,以幽默的筆法,記錄自己在業界的所見所聞與心得,希望能給予同行或心人一些想法與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鬱兔的金幣窩 的其他內容
        其實有點不確定只分上中下能不能把一些感觸寫完,但姑且先這樣分吧。   坦白說,當我遇到這位大大沒多久,我又陷入了另外一個瓶頸期──因為該年的前一年,曾經發生了一件嚴重影響我心情的事情,所以足足有多個月的時間都在自我療傷。   那段期間當然也是有寫作品,不過因為情緒低落,導致寫作的速度
  這位貴人呢,是我在巴哈姆特這個平台認識的。   當時我離開巴哈一陣子,回來之後發現人事已非,許多以前很要好的巴友已經默默地離開了平台。   當下覺得滿孤單的,所以我就隨便找了一個看起來有品質的公會加入,加入之後,也不曉得要怎麼和大家認識,想想自己唯一能提供的幫助,大概也只有自己在出版業打滾的經驗
 好像是2016年吧,當時在某出版社出版了新書,因為時間搭上了金網活動的關係,編輯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活動。  活動內容是拍攝朗讀新書的影片,大概五到三十分鐘左右,可以選擇露臉或不露臉,除了使用影片方式之外,其他展現方式都不拘。  當時的我雖然有點掙扎,但還是接下了。  會掙扎的理由,是因為當時的我還
  打從我開始投稿小說給出版社開始,就或多或少遇到了石沉大海的狀況,相信投稿過的大家應該也不陌生。   不過以前所謂的石沉大海,是那種稿件寄過去,沒有任何回應(包括收到稿件的回信),所以你也不知道稿件到底有沒有成功送出去,或是被系統吃掉,或是被送進垃圾信箱了QQ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通常我會確認
  記得好像是幾年前的事情吧,我當時重新回到巴哈姆特論壇,之前雖然有認識一些朋友,但回來之後人事已非,很多人都已經默默退出了。   當時的我覺得有點孤單,所以決定找個社團加入,就找到了自由象限。   我也不曉得該怎麼和大家打成一片,因為公會裡似乎有不少創作者,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對大家有所益處的事情─
   還記得第一次出版,我在新書即將上架的前幾個晚上都睡不著。    我的腦海不斷地自動上演各種劇情──會不會第一次出書就一刷再刷?會不會有人在網路上大肆批評?如果記者來採訪我的話該怎麼辦?簽書會的舉辦會是怎樣的盛況?會不會立刻被眾多外國書商相中,翻譯成多國語言然後瞬間變成有錢人──     等等諸
        其實有點不確定只分上中下能不能把一些感觸寫完,但姑且先這樣分吧。   坦白說,當我遇到這位大大沒多久,我又陷入了另外一個瓶頸期──因為該年的前一年,曾經發生了一件嚴重影響我心情的事情,所以足足有多個月的時間都在自我療傷。   那段期間當然也是有寫作品,不過因為情緒低落,導致寫作的速度
  這位貴人呢,是我在巴哈姆特這個平台認識的。   當時我離開巴哈一陣子,回來之後發現人事已非,許多以前很要好的巴友已經默默地離開了平台。   當下覺得滿孤單的,所以我就隨便找了一個看起來有品質的公會加入,加入之後,也不曉得要怎麼和大家認識,想想自己唯一能提供的幫助,大概也只有自己在出版業打滾的經驗
 好像是2016年吧,當時在某出版社出版了新書,因為時間搭上了金網活動的關係,編輯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活動。  活動內容是拍攝朗讀新書的影片,大概五到三十分鐘左右,可以選擇露臉或不露臉,除了使用影片方式之外,其他展現方式都不拘。  當時的我雖然有點掙扎,但還是接下了。  會掙扎的理由,是因為當時的我還
  打從我開始投稿小說給出版社開始,就或多或少遇到了石沉大海的狀況,相信投稿過的大家應該也不陌生。   不過以前所謂的石沉大海,是那種稿件寄過去,沒有任何回應(包括收到稿件的回信),所以你也不知道稿件到底有沒有成功送出去,或是被系統吃掉,或是被送進垃圾信箱了QQ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通常我會確認
  記得好像是幾年前的事情吧,我當時重新回到巴哈姆特論壇,之前雖然有認識一些朋友,但回來之後人事已非,很多人都已經默默退出了。   當時的我覺得有點孤單,所以決定找個社團加入,就找到了自由象限。   我也不曉得該怎麼和大家打成一片,因為公會裡似乎有不少創作者,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對大家有所益處的事情─
   還記得第一次出版,我在新書即將上架的前幾個晚上都睡不著。    我的腦海不斷地自動上演各種劇情──會不會第一次出書就一刷再刷?會不會有人在網路上大肆批評?如果記者來採訪我的話該怎麼辦?簽書會的舉辦會是怎樣的盛況?會不會立刻被眾多外國書商相中,翻譯成多國語言然後瞬間變成有錢人──     等等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的我,都很喜歡到咖啡廳工作/唸書。 咖啡廳特有的輕微噪音、氛圍和周圍人的專注狀態,能讓人自然而然進入專注或「心流」狀態,幫助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甚至帶來價值感。 還有偶爾讓自己脫離一下熟悉的日常,去不同的咖啡廳探險,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Thumbnail
我不太確定一般大眾會如何想像小說家之間的友誼,我猜,不外乎還是那些熟悉的場景。 在一座咖啡廳裡面,品茶、享用剛盛上桌的焦糖乳酪蛋糕,打開筆電,叫出稿件,和對坐的友人一同梳理劇情,雕琢文字。 偶爾,還因為腦力激盪,想出更棒的點子,因而驚呼連連。是的,想像畫面永遠都是如此美好,畢竟經過影劇和媒體的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咖啡館裡寫作的寧靜時刻,作者透過寫作來放鬆心情,跳脫現實的框架,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文章以咖啡館的氛圍和大提琴的音樂來營造平靜的情境,表達了尋找自在和寧靜的心靈追求。
Thumbnail
營業時間10:00~3:00 在這段時間營業的絕大多數都是酒吧、餐酒館,唯獨我是開咖啡店。 我不喜歡白天充斥著都市的繁忙,空氣凝聚著一股壓力,車水馬龍空氣灰灰濛濛,好像要榨乾每個人身上的最後一滴血。 我喜歡泡咖啡,義式、手沖、Syphon,但我更喜歡的是客人跟我分享他們白天
Thumbnail
<我所觸及的咖啡世界> 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個舒適無人打擾的空間,一台電風扇,一個老式的個人電腦。 我坐下來,開始創作... 那是只屬於我的咖啡世界。 帶著耳機,聽著自己獨享的音樂,看著網路上大家各自成功的例子,幻想與他們同步。
Thumbnail
在刻板印象裡,小說家大概都過著精緻的時尚生活吧。 在每天上午十點準時走進星巴克,點一杯冰芝麻瑪奇朵,挑一個近窗台的角落,一邊欣賞門外的鳥語花香,一邊打開蘋果筆電,一邊聆聽店內爵士樂敲打鍵盤。髮型、服裝、鞋子乃至於拎出門的提袋全都經過精心搭配......
Thumbnail
沒有特別喜歡咖啡,但自從踏入社會後,咖啡都在我的生活佔據著頗重要的地位。咖啡店是我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喝咖啡不只是為自己充電,而是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聽到一個Podcast說每個人心中也有一個劇本,會喜歡些什麼人過什麼樣的生活也大至上會跟著心中那劇本去進行。那麼喜歡喝那一款咖啡有沒有一個劇本呢?應該是有的,但和心中的劇本不同,心中的那個劇本是自己不知不覺間替自己寫的,咖啡的劇本是別人協助寫的。
Thumbnail
嗨,我是小譯者。 曾經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補習班教過書,去日本走跳一年之後,回台在日商當過朝九晚五的粉領族。現在,我是一個宅在家自由接案的職業譯者。 其實,當上班族沒什麼不好。尤其是在辭職之後,我頓時成為無勞保、無月薪、無特定雇主的三無女子時,感觸更加深刻。偶爾還會懷念每個月薪水安穩入帳,週末氣定神閒
Thumbnail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的我,都很喜歡到咖啡廳工作/唸書。 咖啡廳特有的輕微噪音、氛圍和周圍人的專注狀態,能讓人自然而然進入專注或「心流」狀態,幫助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甚至帶來價值感。 還有偶爾讓自己脫離一下熟悉的日常,去不同的咖啡廳探險,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Thumbnail
我不太確定一般大眾會如何想像小說家之間的友誼,我猜,不外乎還是那些熟悉的場景。 在一座咖啡廳裡面,品茶、享用剛盛上桌的焦糖乳酪蛋糕,打開筆電,叫出稿件,和對坐的友人一同梳理劇情,雕琢文字。 偶爾,還因為腦力激盪,想出更棒的點子,因而驚呼連連。是的,想像畫面永遠都是如此美好,畢竟經過影劇和媒體的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咖啡館裡寫作的寧靜時刻,作者透過寫作來放鬆心情,跳脫現實的框架,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文章以咖啡館的氛圍和大提琴的音樂來營造平靜的情境,表達了尋找自在和寧靜的心靈追求。
Thumbnail
營業時間10:00~3:00 在這段時間營業的絕大多數都是酒吧、餐酒館,唯獨我是開咖啡店。 我不喜歡白天充斥著都市的繁忙,空氣凝聚著一股壓力,車水馬龍空氣灰灰濛濛,好像要榨乾每個人身上的最後一滴血。 我喜歡泡咖啡,義式、手沖、Syphon,但我更喜歡的是客人跟我分享他們白天
Thumbnail
<我所觸及的咖啡世界> 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個舒適無人打擾的空間,一台電風扇,一個老式的個人電腦。 我坐下來,開始創作... 那是只屬於我的咖啡世界。 帶著耳機,聽著自己獨享的音樂,看著網路上大家各自成功的例子,幻想與他們同步。
Thumbnail
在刻板印象裡,小說家大概都過著精緻的時尚生活吧。 在每天上午十點準時走進星巴克,點一杯冰芝麻瑪奇朵,挑一個近窗台的角落,一邊欣賞門外的鳥語花香,一邊打開蘋果筆電,一邊聆聽店內爵士樂敲打鍵盤。髮型、服裝、鞋子乃至於拎出門的提袋全都經過精心搭配......
Thumbnail
沒有特別喜歡咖啡,但自從踏入社會後,咖啡都在我的生活佔據著頗重要的地位。咖啡店是我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喝咖啡不只是為自己充電,而是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聽到一個Podcast說每個人心中也有一個劇本,會喜歡些什麼人過什麼樣的生活也大至上會跟著心中那劇本去進行。那麼喜歡喝那一款咖啡有沒有一個劇本呢?應該是有的,但和心中的劇本不同,心中的那個劇本是自己不知不覺間替自己寫的,咖啡的劇本是別人協助寫的。
Thumbnail
嗨,我是小譯者。 曾經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補習班教過書,去日本走跳一年之後,回台在日商當過朝九晚五的粉領族。現在,我是一個宅在家自由接案的職業譯者。 其實,當上班族沒什麼不好。尤其是在辭職之後,我頓時成為無勞保、無月薪、無特定雇主的三無女子時,感觸更加深刻。偶爾還會懷念每個月薪水安穩入帳,週末氣定神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