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談二元相對的標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聯合報新聞照片

聯合報新聞照片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死傷慘重,人類的健康、經濟都受到了重創,對人類來說是一場災難。......這是誰的標準?誰的角度?

這三個月下來,人類的活動大大的降低了,可是空氣變好了,水資源變乾淨了,整個大自然生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從非人類的角度看是好事一樁。

壞事就是壞嗎?死了很多人之後,環境變好了。

好事就是好嗎?經濟活躍,可是環境被破壞。

好、壞、對、錯,都是二元標準的產物,先有一個相對的標準,依照訂標準的人的角度出現好壞對錯。

〝腦〞會去訂標準,本來沒有,訂了才有,拿掉又沒有了。標準是一個空性的東西。

人訂出來的標準都是相對的,為什麼說是相對的?因為人根本也看不透宇宙的真相,怎麼能訂出絕對的標準?我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嗎?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不知道的太多,一開口就是妄語。

人應該學著謙虛,不要過度的二元對立,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也只是從一個相對狹小的角度在看事情。

疫情來了,就接受它,處理它。可是人類還是在那裡互相攻擊吵架,爭辯誰對誰錯。有人還是斬釘截鐵的說: 就是誰誰誰的錯!..............真的嗎?

誰有情緒?是在誰的腦袋產生的情緒?

看著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流水,復甦的生態,.......................在絕對的面前,看的清什麼是二元相對嗎?

( 有朋友說,這篇文章是在為環境保護說話? 我說不是,環境保護也還在二元相對的標準之下。 其實重點是: 標準是相對的、空性的,適用就好,也隨時可以調整,不會死板地住在標準裡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仰子-avatar-img
2020/05/08
我認為的世道是這樣的: 天理>人道>利益。 天理是天何言哉,天地不仁,有始有終,有生有死,物極必反,適者生存。 人道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厚德戴物」、「上善若水」。是人類在觀測大自然運作和自身靈性反思相激蕩而成的哲學思想,指導著人類該如何活得像個像「萬物之靈」的人。 利益就很簡單,就像禽獸一樣,餓了會瘋,飽了搖尾,為貪欲而生而動而活。 所謂立場、對錯,很多時要看你放在那一層次去看。 很多爭拗,其實只是第三層次的利益之爭,沒甚麼對錯,誰拳頭大便是道理。只是很多人太蠢或太奸,把自己說成道德化身而已。最近有關疫情的對錯爭辯,細心反思,大部份只是基於第三層次,去找第二層次的藉口而已。 關於環保,記得有一次和朋友討論環保,他說把有用的資源送到堆填區不環保,愈說愈激動,便說地球沒了人類最好。我便說: 首先,資源善用與否,定義在人,沒人類也沒人用,也沒善用,也沒環保了。 第二,地球大自然,對貴金屬也好,恐龍也好,埋掉或是絕種,是沒有感覺、好惡等意識的。大自然不會有一個人格神,在看到有生命的星球很高興,看到死寂星球不開心。有與沒有都沒或感覺,沒意識。人類如果繼續破壞生態平衡,天道循環運作,自然會令人類滅絕,就像恐龍一樣。即使人類令地球變成像火星一樣的死寂星球,地球不會跳出來哭的。 第三,所謂環保,只是人類意識強加在大自然身上。大自然沒道謝,也沒忿恨。你自己搞死自己,死便死,地球不會理你。「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環保既是人類努力自保,別把居住的地方弄死,也是把自身情感轉移到大自然身上。是第二及第三層次的結合。 人類作為一個地球住客,既不應自詡環保多麼清高,但為人為己,為情為德,顧己及人,請做一個有品的住客。
存乎一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5/08
說的真好,替價值標準分了層次。 謝謝指教!
Cynthia-avatar-img
2020/04/26
不知道的太多,一開口就是妄語。說的真好!
kay-avatar-img
2020/04/25
我後來傾向於相信生命本身有最好的安排,宇宙或是各種其他泛稱,祂們有祂們運作的方式,精密到我無法去全面瞭解,就跟著生命推動著走,把自己整頓、打理、照顧好,一切順起自然。
怎麼辦,我好像是那個環保議題的那一方XD,覺得這次疫情就是大自然的反撲~
存乎一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4/25
說的真好。
avatar-img
存乎一心的沙龍
208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存乎一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6
求道的人在求什麼? 求一個明白,明白人生在幹什麼? 其實不明白也沒關係,因為你也離不開道,你一直在道上,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把“道”定義成那些人的背後機制,人的原廠設計,那些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設計。 道= 原廠設計。 人有那些原廠設計?
Thumbnail
2022/02/06
求道的人在求什麼? 求一個明白,明白人生在幹什麼? 其實不明白也沒關係,因為你也離不開道,你一直在道上,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把“道”定義成那些人的背後機制,人的原廠設計,那些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設計。 道= 原廠設計。 人有那些原廠設計?
Thumbnail
2021/12/07
快樂只是人的一種情緒感覺嗎? 可能沒這麼單純,可能是一種設計。怎麼樣的一個設計呢?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現實狀況是: 人喜歡正面的情緒,討厭負面的情緒。 你可以反著來嗎?------ 討厭正面好的情緒,喜歡負面壞的情緒?  不行嘛! 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東西,是不是設計好的?---- 這就是人的原廠設
Thumbnail
2021/12/07
快樂只是人的一種情緒感覺嗎? 可能沒這麼單純,可能是一種設計。怎麼樣的一個設計呢?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現實狀況是: 人喜歡正面的情緒,討厭負面的情緒。 你可以反著來嗎?------ 討厭正面好的情緒,喜歡負面壞的情緒?  不行嘛! 你改不了也逃不掉的東西,是不是設計好的?---- 這就是人的原廠設
Thumbnail
2021/11/29
人順著心流活,活出什麼樣貌,就是什麼。 不反彈,不批判,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來決定絕對的好壞對錯。 喜怒哀樂就單純的喜怒哀樂,不用多事去添加批判。 就這樣帶著一顆不批判的心去天馬行空..................... 創造力是生命意識的目的,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讓我們一起欣賞意識的天馬行空
Thumbnail
2021/11/29
人順著心流活,活出什麼樣貌,就是什麼。 不反彈,不批判,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來決定絕對的好壞對錯。 喜怒哀樂就單純的喜怒哀樂,不用多事去添加批判。 就這樣帶著一顆不批判的心去天馬行空..................... 創造力是生命意識的目的,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讓我們一起欣賞意識的天馬行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註釋> 病毒與人類、入侵與宿主、西方與東方、蔓延與擴散、肆虐與封城, 人們因疫情而禁錮,大自然卻因此重生,死亡與悲傷不曾讓人心記取教訓, 國際政治與戰爭攻防,身與心,明與暗、善與惡,活在失控的平行宇宙! <創作說明> <鑄造者署名> SJKen的浮光掠影
Thumbnail
<註釋> 病毒與人類、入侵與宿主、西方與東方、蔓延與擴散、肆虐與封城, 人們因疫情而禁錮,大自然卻因此重生,死亡與悲傷不曾讓人心記取教訓, 國際政治與戰爭攻防,身與心,明與暗、善與惡,活在失控的平行宇宙! <創作說明> <鑄造者署名> SJKen的浮光掠影
Thumbnail
新冠疫情給了我們甚麼啟發? 它是不是無形中讓我們學會了某些事情? 以我觀察,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全新」的腦袋來看疫情過後的世界。
Thumbnail
新冠疫情給了我們甚麼啟發? 它是不是無形中讓我們學會了某些事情? 以我觀察,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全新」的腦袋來看疫情過後的世界。
Thumbnail
有鑒於最近頻繁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雜訊,有點高心力負荷以及感到疲憊,在這邊寫下這篇memo。
Thumbnail
有鑒於最近頻繁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雜訊,有點高心力負荷以及感到疲憊,在這邊寫下這篇memo。
Thumbnail
若把人類長長的歷史用縮時方式觀看,會發現這些災難不過是重複又重複的循環,由於疫情是全球性的,不像過去是區域性,因此,在地球的角度,就有屬於整體的意圖,如果能看穿這看似造成恐慌、不安的過程裡,其實⋯⋯
Thumbnail
若把人類長長的歷史用縮時方式觀看,會發現這些災難不過是重複又重複的循環,由於疫情是全球性的,不像過去是區域性,因此,在地球的角度,就有屬於整體的意圖,如果能看穿這看似造成恐慌、不安的過程裡,其實⋯⋯
Thumbnail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轉變到了一個瓶頸 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是權力重整的必然 制度的改變 是權力重整的副產品 其中有多少是真的為了全人類的福祉... 毋寧說我比較相信 歷史是為勝利者書寫 而為賢者諱、為長者諱的典型塑造 是為了讓權力穩定的必要工作....
Thumbnail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轉變到了一個瓶頸 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是權力重整的必然 制度的改變 是權力重整的副產品 其中有多少是真的為了全人類的福祉... 毋寧說我比較相信 歷史是為勝利者書寫 而為賢者諱、為長者諱的典型塑造 是為了讓權力穩定的必要工作....
Thumbnail
所謂立場、對錯,只是利益之爭,沒甚麼對錯,誰拳頭大便是道理。只是很多人太蠢或太奸,把自己說成道德化身而已。最近有關疫情的對錯爭辯,細心反思,大部份只是基於利益,去找道德上的藉口而已。環保只是人類意識強加在大自然身上。大自然沒道謝,也沒忿恨。你自己搞死自己,死便死,地球不會理你。
Thumbnail
所謂立場、對錯,只是利益之爭,沒甚麼對錯,誰拳頭大便是道理。只是很多人太蠢或太奸,把自己說成道德化身而已。最近有關疫情的對錯爭辯,細心反思,大部份只是基於利益,去找道德上的藉口而已。環保只是人類意識強加在大自然身上。大自然沒道謝,也沒忿恨。你自己搞死自己,死便死,地球不會理你。
Thumbnail
聯合報新聞照片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死傷慘重,人類的健康、經濟都受到了重創,對人類來說是一場災難。......這是誰的標準?誰的角度? 這三個月下來,人類的活動大大的降低了,可是空氣變好了,水資源變乾淨了,整個大自然生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從非人類的角度看是好事一樁。 壞事就是壞嗎?死了很多人之
Thumbnail
聯合報新聞照片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死傷慘重,人類的健康、經濟都受到了重創,對人類來說是一場災難。......這是誰的標準?誰的角度? 這三個月下來,人類的活動大大的降低了,可是空氣變好了,水資源變乾淨了,整個大自然生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從非人類的角度看是好事一樁。 壞事就是壞嗎?死了很多人之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Thumbnail
❤️這是我IG上2020年2月2日寫的文章 但上面照片是2020年2月10日的新聞報導!   (本次有附上我收集的照片新聞) 這次武漢肺炎有兩個層次 - ☠️「ㄧ是三維世界的因果」 1:就是人類沒有愛動物亂吃各種生命。 - 2:人類都在貪婪利益過活而破壞地球。 - 3:美國爲了奪取資源而搞的
Thumbnail
❤️這是我IG上2020年2月2日寫的文章 但上面照片是2020年2月10日的新聞報導!   (本次有附上我收集的照片新聞) 這次武漢肺炎有兩個層次 - ☠️「ㄧ是三維世界的因果」 1:就是人類沒有愛動物亂吃各種生命。 - 2:人類都在貪婪利益過活而破壞地球。 - 3:美國爲了奪取資源而搞的
Thumbnail
MERS、SARS、武漢肺炎…名稱症狀病毒不同但都足以致命。 而最凸顯的是人類的道德心不足和自私的人性 而對於我們共同居住的環境(地球)另一個隱憂是暖化後和環境汙染的極端氣候,例如暴風雨、水災、乾旱和颶風,還有相關的山崩和大火災…。 一樣是人類的道德心不足和自私的人性, 美麗的星球(我們共同居住
Thumbnail
MERS、SARS、武漢肺炎…名稱症狀病毒不同但都足以致命。 而最凸顯的是人類的道德心不足和自私的人性 而對於我們共同居住的環境(地球)另一個隱憂是暖化後和環境汙染的極端氣候,例如暴風雨、水災、乾旱和颶風,還有相關的山崩和大火災…。 一樣是人類的道德心不足和自私的人性, 美麗的星球(我們共同居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