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於最近頻繁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雜訊,有點高心力負荷以及感到疲憊,在這邊寫下這篇memo。
疫情/疫苗/政策/生活
自五月中台灣感染大爆發以來,大家關注的焦點就離不開疫情相關的資訊,即便目前看起來有得到控制和緩和,尚不見明確的終點。
總是有不良的媒體在傳遞錯誤的消息,而很大一部分人其實是沒有消息的解讀和判斷能力,這些人又往往會快速的散播這些不實訊息。人的共同認知一多,又會形成盲從心理,而其中又有些人熱衷於意識形態鬥爭,不留餘力地打擊不同的聲音,即便他們是錯的。
我們關注著接下應該怎麼做,思考怎麼樣的策略,會為社會群體帶來最大的利益和付出最小的代價,然而卻得持續受假訊息騷擾,非得持續付出額外成本來過濾這些雜訊。
人只能為自己負責,所以思考和辨識真假、因果關係,總歸是自己的事情,雖然可以抱怨環境惡劣。
不過能撐過惡劣環境的倖存者,生存能力不一定比處在優握有資源的環境差,在每個不同的時空背景,我們只能因情勢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財經媒體/只是想交代飯碗的工作者/覺得一定要有個理由解釋的人
另一個被騷擾的常態,是對於經濟和股市的錯誤解讀訊息的疲勞轟炸,感到厭煩。
某個層面來說,也是因為自己認識相關知識隨著時間越多,已經逐漸堆疊和內化,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系統,開始有了一些方面的辨別能力。
其實知道的越多,就會有種自己越無知的感覺。
於是當看到有人可以很簡單的二分法,或者簡單歸因兩件事情的關聯,就感到相當難以忍受,目前也沒有適合的討論對象,用什麼方法與這種難受不舒服的情緒共存。
最感到疲累的狀況,是遇到那種一篇文章,起承轉合感覺邏輯通順,但前三段的過程跟最後一段的結論,其實沒有因果關係。
有時候我會覺得,是不是作者,拿到的資訊,就只有最後面一段,他自己也不理解訊息的相關背景和正確的資訊,就自己隨便抓了一些資料,然後掰一掰湊成一個故事。
這種人擔任報導和媒體職位,對社會而言真是個災難。
但正因為寫出的是個故事,即使是錯的,大部分人很容易接受,大家喜歡聽簡單明瞭的故事。
世界的走向
事情變化和發展方向,往往不會是因為自己覺得是對的,就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世界是中性的,一件事情的發展會因為各種因子和力量牽扯和拉扯,影響它的運行軌跡,有時候我們能知道的部分實在有限,有時候抓到的部分碰巧是重要因素,有時候卻是不重要的因子,有時候我們都是未知的狀態。
而多數人的共識或認知,也是一種力量,即使不喜歡它,也得承認它可能的影響力。
在股市市場,這兩年台股/美股也聽過不少因為股票名稱相似錯買,而暴漲一大段的故事,很荒謬的錯誤動機,但卻實質地影響結果。
而有些察覺先機的人,明知道這種錯漲或錯殺的原因不對,但因為時機創造這個機會,他們也能從中取得獲利,搶先跑進去,搶先跑出來。
明知到資訊的歸因是錯誤,但有人樂見這種事情發也屢見不鮮,想法總是因人而已。
我自己是不喜歡這樣子,所以不樂意參與,不過也不會對明知道原因的人有什麼厭惡,因為他們是聰明人,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麼事情。
不喜歡是參與其中的笨蛋,不知道真相,又不願意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一昧的要求他人加入他們的信仰壯膽,受傷又怪天怪地怪他人怪運氣。
假設、推斷、求證
一開始的假設就是錯誤的最可怕,因為最浪費時間成本,推論和求證的過程中,所耗費的資源對結果毫無幫助。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如果一開始餵進來的就是垃圾,吐出來得到的結果當然也是垃圾。
如果是隨機漫步產生的東西,花了大把力氣統計和設計模型,不過是一種可笑的偏誤。
就像<<蘋果橘子經濟學>>提到的現象,美國自某年開始的犯罪率大幅下降,最有關聯的原因應該墮胎的合法化。一堆專家做的都是錯誤歸因研究,教育、社會制度、警察制度、槍枝管理等等,也許有點關係,但不是最重要的因子。
這些人硬是想要把某些東西兜在一起,不段說服自己和他人,他們假設的事物之間有關係。
不過,本來假設的對錯就是最難察覺與評斷。
所以更應該想法辦法客觀,緩慢,理性地去做『假設』的工作,確定你的假設是認真思考和打量過任何已經條件下的產物。
後續的推論和求證的工作,也是半點馬虎不得,這樣才有可能做出最『正確歸因』的東西。
即使這樣子,日後發現有天你還是錯的,至少還有殘餘的經驗價值。
『正確歸因』的累積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現狀,檢討和審視新的事件或資訊發生,感受世界新的變化,也是能夠做出『風險』和『機會』評估的核心依據。
備註
2021/07/13
長榮股價最高曾經234.5,今日跌停來到176,與最高點差距來到25%。
陽明股價最高曾經233,今日跌停來到165,與最高點差距來到29%。
好一陣子航運股沒有遇到這麼劇烈的修正,究竟是短期震盪,原因難以簡單總結,還是自己觀察趨勢的投資系統,有重大瑕疵呢?
在這邊想做個紀念,日後再回顧驗證。
這種經驗的回饋,我認為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想了一想,願意拿一大塊未實現損益當門票付費,一張不賣的留在場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