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部是枝裕和的電影看下來,發現是枝裕和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破碎不完美的家庭,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重新構築的家庭,《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四個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奇蹟》中因父母離婚而分別和父親及母親同居的兄弟、《我的意外爸爸》中因抱錯小孩而成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的孩子,這部《海街日記》也是,三姊妹收留一個同父異母的小妹一起生活。
家庭的缺憾成為是枝裕和電影的共同性,這些在破碎家庭中的孩子,並沒有給人淒苦可憐的感覺,相反地,即便是在不完美的家庭成長,他們看起來仍得過的很幸福,儘管他們的生命中不可避免地帶著哀愁與傷感。
這部片的家庭橫跨三個世代,父親因為外遇而離開,造成這個家庭的傷害,媽媽拋下家庭讓三姊妹和外婆相依為命,外婆逝世後大姊扛起照顧家庭的責任,不知不覺已過了適婚年齡,而此時,三姊妹收到父親過世的消息後,到異地參加父親的喪禮,結識同父異母的小妹(父親搞外遇生的),三姊妹接納了小妹,一起回到鎌倉展開新生活。
小妹的加入,看似平凡無奇,其實正慢慢地揭開這個家族隱藏的秘密。
是枝裕和以一種幽微巧妙的方式,來透露家族裡每個人藏在心底的內在秘密,不娓娓道來,不明明白白地從頭講述,許多秘密藏在細節裡,等著觀眾去發現。舉凡大姊對母親的心結,其實某種程度是自己感情狀態的投射,還有小妹對姐姐們的內疚,這些複雜的情感,只能隱約察覺。
外婆在媽媽出生那年種下梅樹,三姊妹們每年都會採下梅子釀製梅酒,三姊妹們到現在都還保留了外婆釀的梅酒,我以為這是一種情感的傳承,這種一代一代之間的情感傳遞,透過回憶或事物以及性格上的相似來傳達,在這部片中時時出現。
大姊從媽媽那學煮海鮮咖哩,而三姊則是煮外婆總是煮的竹輪咖哩,對於媽媽的海鮮咖哩則沒有印象(因為那時還小,稍微長大後媽媽已經離開,姊妹們由外婆照顧了)。爸爸都曾帶大姊和小妹去過不同山頂看過相似的景色、港口一碗仔魚丼飯所喚起的記憶,是三姊妹與爸爸共有的回憶,而仔魚吐司則是小妹與爸爸的回憶。性格上相似的地方,小妹發酒瘋的樣子跟二姊像極了、三姊跟爸爸一樣喜歡釣魚、大姐在小妹身上好像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些淡淡的細節,象徵親人之間情感的傳承,也隱藏著一種不明白說出的溫柔。
這個家族裡的姊妹們各自擁有一部分父親、媽媽、外婆與其他人之間回憶,當他們彼此傾聽或參與這些回憶時,也代表他們接受了這個家,真正成為這個家的一份子,這也就是小妹為什麼要跟著祭拜從來沒看過的外婆,還跟著參加法會,跟著三姊妹熟識親如母親的食堂老闆娘,即使來不及參與過去,也要在現在迎頭趕上。
片尾三姊妹在食堂老闆娘喪禮哭得唏哩花啦,而在片頭父親的喪禮中卻連一滴眼淚都沒流,還有片中時時搶鏡的外婆靈祖牌,戲份還比媽媽多,因為對於姊妹們而言,已故的食堂老闆娘和外婆都遠比媽媽和爸爸更重要。
這是是枝裕和試圖要傳遞出溫暖訊息,重新構築家庭的可能性。
我想起小津安二郎電影《東京物語》中親生兒女們因為嫌麻煩,忙著擺脫父母來訪,小津似乎意在批判日本家庭的血緣人倫已逐漸淪喪,跟小津不同的,是枝裕和在他大部分的電影都在述說一種新的家庭的可能性,儘管家庭中仍然有不負責任的人造成傷害,但他不刻意去批判或苛責,相反地,他好像在告訴你,用溫潤寬容的心來面對生命中的悲傷,仍然可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