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偷家族》談一齣關於沒有血緣的家的想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前提下,如何實踐多元的可能。


ㄧ般我們在談論多元成家時,談論的是同性婚姻如何合法化的問題,但這卻反而限縮了多元成家的可能。在《小偷家族》中,一家6口,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算不算一家人?因原生家庭家暴而選擇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者,算不算構成刑法第240條之「和誘罪」?真正的多元成家,是讓想成為一家人的人都能成家、讓每個人都有選擇家的權利。


是故,在這樣的多元選擇下,現有關於婚姻、親權、兒少、安養等法律制度都必須改變,而具體而微的的社會救濟制度也必須加以調整。因為家庭不再是以「血親」作為「親屬」之依據,社會救濟也不再是強制性的介入。


如果我們接受有種家的組合是能夠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成員能夠隨時變動、隨時選擇離開或進入家庭關係。那麼,什麼才是「家」呢?什麼才是家之所以為家的本質呢?


家(人),不是一種空間概念,住在同個屋簷下的人不一定是家人,例如:大學宿舍的室友。空間也不是時間概念,生活得越久的人,不一定就有更深的家庭關係,例如:只顧者賺錢而未盡到教養責任的父母。那麼,「家」是什麼?我們常說,家是避風港、家是永遠的依靠、家是我們的根。當我們說「想家」時,想得是什麼?想者母親喚家人吃飯的聲音、想者父親挑燈工作的身影、想著在外面工作或上班一整天一回到家就有熱騰騰的食物可以吃的溫飽、想者一家人窩在客廳說說笑笑交談的情景、想著包容所有失敗與一切的關懷、或產生一種單純想要被理解的感覺。


當我們說我把家「撐」起來時,撐得又是什麼?是經濟?是傳宗接代?是讓孩子獲得溫飽?還是除了生理之外,更大、更持久的心理依靠;一顆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能共同面對、陪伴的心。


沒有血緣關係的家能夠讓人有想家的感覺嗎?或是能夠被撐起嗎?血緣關係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期望、一份不可選擇的承擔。沒有血緣的家當然能夠想、能夠被撐起,但卻少了點責任、少了點期望、少了點不可選擇的承擔。


不以血緣為基礎的家庭關係,該以什麼為基礎呢?金錢?權力?還是僅是出於「愛」便能包容、聯繫彼此?若沒有責任、期望、承擔的愛,愛還會是完整的嗎?這樣的愛是無法持久的。我們必須承認,「關係」若僅是建立在愛之上是危險的,因為愛並不是永遠不變的,但血緣關係卻是永遠不變的,而這樣的基礎才有可能讓家庭關係長久。因此,若僅有血緣關係而沒有愛,家不會是家;而僅有愛而沒有血緣關係,家的關係便不會長久。


在蘇軾的《前赤壁賦》中,蘇子曰:「……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在《小偷家族》「聽」煙火的那一刻,可以是長久也可以是一瞬,端看我們以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家」。


看著沒有血緣的家人在海邊同樂,鏡頭帶到坐在岸邊的奶奶初枝(樹木希林 飾),沒有發出聲的說了聲謝謝;男孩祥太(城檜吏 飾)最後在返回安養機構的公車上,看著沒有血緣的父親治(中川雅也 飾),同樣沒有發出聲的說了おとうさん。有沒有血緣或許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知道有個正在或曾經在乎你的人、有個願意理解、傾聽、支持你的人。那個人能不能夠被選擇,有時候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但能夠選擇是不是就能夠選到好的,我們也永遠不會知道。我們唯一能夠選擇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並且努力讓這一段關係有長久發展的可能。

2018/7/3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8會員
670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3/18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Thumbnail
2025/03/18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Thumbnail
2025/03/14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Thumbnail
2025/03/14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我家不是你家,我家的事,不必外人過問及操煩。
Thumbnail
我家不是你家,我家的事,不必外人過問及操煩。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聽了秘書把這些年他那些所謂家人們發生的點點滴滴,臉上不僅沒有任何表情的起伏外,甚至連驚訝都沒有,真可以是意料之中的結局。 這才是齊悅所認識的那家人,也因為後來,才知道...自己根本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就...不意外他們對自己如此的無情。 齊悅既不想,也不好奇他們,更是沒有興趣知道他們過得
Thumbnail
聽了秘書把這些年他那些所謂家人們發生的點點滴滴,臉上不僅沒有任何表情的起伏外,甚至連驚訝都沒有,真可以是意料之中的結局。 這才是齊悅所認識的那家人,也因為後來,才知道...自己根本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就...不意外他們對自己如此的無情。 齊悅既不想,也不好奇他們,更是沒有興趣知道他們過得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