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觀光下的蘭嶼面貌,是如何產生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四月底在貳拾號公民會所分享了去年我去蘭嶼打工換宿的經驗,以觀光的角度切入蘭嶼的當代面貌,從7-11的進駐、拼板舟、炸飛魚等方面,去討論文化變動、主客體想法之間的衝突。我將當天的討論整理出來,對於理解「觀光與地方之間的關係」,會有許多激發。

我之前也寫過一篇蘭嶼的文章,不過是從「照片帶給我們的地方意象」這個角度去談論的,而這一篇則是以我個人的觀察,針對「不同角色(遊客、政府、當地社群等)與蘭嶼觀光之間的關係」撰寫,同時結合《觀光人類學》這本書的一些論點,討論當代觀光下的蘭嶼究竟面臨著什麼。

蘭嶼作為台灣靠南的海島,又擁有達悟族文化,再加上吵得不可開交的核廢議題,似乎結合了各種旅遊必備的元素。我們知道觀光可能帶來經濟收益、也可能刺激地方的文化保存;相反地,我們也知道觀光可能帶來環境衝擊、社會衝突等等。蘭嶼當然也出現了上述的許多現象,但是我們不能簡化那些現象出現的原因、也難以預測這些現象未來的走勢,因為當代已經是一個複雜錯綜又龐大的系統,這也是社會科學的困境之一。

蘭嶼的歷史脈絡、達悟族文化世界觀、國民政府來台後的政經結構、當地環境資源變化、對外交通、在地社群不同的年齡層與社經背景、性別、過去接待觀光客的經驗、是否從觀光獲得直接好處⋯⋯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蘭嶼如何回應觀光,或是反過來——觀光對蘭嶼的影響,就算同為蘭嶼人,青年與鄉長因為社會角色差異,對觀光的想法也可能截然不同,甚至是相衝突的。


你會帶餐具去東清夜市嗎?

東清夜市

東清夜市

在蘭嶼,入住民宿時或多或少會被提醒隨時攜帶環保餐具,因為蘭嶼的自然資源與景觀也是被觀光客凝視的對象,如果環境被污染了,那觀光客也會少很多的——儘管事實上,觀光客們幾乎會自動視垃圾不見。

位在東清部落的東清夜市,熱鬧非凡。根據網路資料,東清夜市從 2010 年開始,由當地居民自發性組成,為的是服務前來的觀光客們。有意思的是,東清夜市的攤販提供各式各樣的一次性餐具,這就與在民宿經歷的經驗大不相同了。

同樣身為當地居民,卻發展出截然不同的餐具政策,這就是一次明顯的內部衝突的例子。

不過,當地居民並不代表一定是島上土生土長的人,有可能是從島外移居的人。從「移動」的角度去思考,也許可以解釋這樣的衝突。


保存傳統——但何謂「傳統」?

拼板舟是所有遊客去蘭嶼都嚮往一睹的景色,也被視為是達悟族的文化代表。一般常見的拼板舟都是紅、黑、白三種顏色,那大家有沒有看過「綠色的」拼板舟呢?

使用紅、黑、白三種顏色為拼板舟上色,是因為過去沒有塗料,只能用紅土、鍋底焦灰以及貝殼灰來塗色,而這三種顏色對於達悟族而言具有不同的意義。如今因為經濟貿易興盛以及資本主義的到來,塗料隨手可得,還有各種顏色。

對於不同顏色的拼板舟,達悟族能否接受似乎與年齡層相關,老一輩的較偏好維持傳統的紅黑白三色,年輕一點的也許可以接受更鮮艷的綠色、橘色、藍色等配色。不過,年齡層這個變因並不是絕對的,把「族群」想像成一個均質的團體,也是不切實際的。當時我們討論到一個例子,如果世界各國元首來台灣開個 G20 會議,我們要請他們穿上台灣的傳統服飾,那會是什麼?原住民族服飾嗎?但台灣也不是只有原住民族存在。

遊客希望看到當地人的「傳統」生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達悟族人平常穿的服飾,跟你在台北街頭看到的差不多,但有人就是會想看到他們穿上丁字褲,因為是他們的「傳統」服飾,好像不穿上就不是達悟族似的。或許達悟族可以藉此機會獲得一筆可觀的觀光收益,還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甚至保存自己的傳統,但這或多或少帶有一些表演性質

我們也可以把「人類學家」換成「觀光客」

我們也可以把「人類學家」換成「觀光客」


靜止的傳統/動態的文化

面對新出現的變化,許多人的第一反應該都是先抱怨一番——可以回想自己面對公司丟出新政策時的反應——「傳統」也不例外;定義傳統並不容易,傳統的保存則更顯爭議。為什麼一定要保持原來的形式跟意義呢?像是貨幣,也經歷了好記次的變化,從貝殼、銅銀金幣、紙幣,現在更是只有一串數字了,這些都是順應時代演變的正常狀況

除了上述拼板舟塗色的變化之外,飛魚相關的改變則更為極端,因為飛魚對達悟族而言是非常神聖的,當飛魚的意涵面臨需要隨著時代作出轉變的時候,那陣痛可能非常劇烈。

飛魚也是達悟族文化的「代表」

飛魚也是達悟族文化的「代表」

如果去過蘭嶼,相信一定看過(甚至吃過)「炸飛魚」這樣的料理。達悟族認為這種烹煮飛魚的方式並不恰當——怎麼能把神拿去油炸呢?但終究還是出現了。是因為遊客喜歡炸物當地人才開始炸飛魚的、還是非達悟族人開的餐廳率先這樣料理飛魚的,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很顯然,這也是一種對外關係產生後帶來的變化。

讓遊客體驗捕飛魚是另一個例子。過去達悟族的社會,男女有別,並不讓女性接觸漁船,更何況出海捕魚了;不過現在不只有划拼板舟出海的體驗,還有夜捕飛魚的活動,都在在地打破了過往的禁忌界線。儘管島上似乎會區分族人自己用的拼板舟以及給觀光客用的拼板舟,但這也可以視為是應變觀光的一種策略。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所謂「傳統」、「文化」是會不斷變動的,隨著時間演進,只要出現新的技術、產生新的對外聯繫與關係等等,都會影響到原來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在當代的影響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了,就算是在小小一個台灣,「魯肉飯」這個詞也是南北有別。


看到蘭嶼人喝 CITY CAFE,好像怪怪的?

2014 年 9 月 19 日,蘭嶼島上第一間 7-11 開始營業,至今(2020 年)總共有兩間 7-11 在蘭嶼營業,一個是蘭嶼門戶椰油港,一個是有日出有夜市好不熱鬧的東清部落。

raw-image

去網路上查,當時關於 7-11 是否該進駐蘭嶼吵得沸沸揚揚,有人認為那會破壞蘭嶼,也有人認為那可以帶來便利性。就我在島上那一個半月左右的觀察,7-11 出現的以遊客居多,當地人購物首選似乎還是超市、雜貨店等等,一來可能是距離關係(如果住在紅頭,還要騎個十分鐘的車才能到),二來是需求可以在超市或雜貨店被滿足。

究竟 7-11 進駐是好是壞,其實還是應該由當地人自己決定,也許他們覺得多了些選擇,也許椰油跟東清的人也覺得更便利了(還可以吹冷氣?),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是由我們去斷定 7-11 是否該進駐呢

在討論時,我們提到馬祖曬衣的趣事。觀光尚未活絡之前,當地人因為是否要把衣服收起來而有過討論,有人認為遊客來就是要看這個,也有人認為這個很醜,不要讓遊客看到。

其實這些都是關於「主體/客體」的思考,當地人以觀光客為主去構思該呈現什麼樣的觀光(炸飛魚)、遊客決定島上該呈現什麼樣子(7-11 不夠「原住民族」所以不能進駐)、當地社群內部對於傳統的看法(拼板舟該不該有別的顏色)等等,上面的討論都是在看不同的角色對於蘭嶼和觀光的想法之間的碰撞


多重角力下的觀光面貌

我們可以從照片獲得對一個地方的印象——蘭嶼的拼板舟、曬飛魚、各種美麗景色——遊客們前往一地,就是為了看看他的面貌,並且應證那些印象,但這些印象與面貌的產生,背後可能是許多複雜的想法角力之後出現的結果。

有時候是當地社群為了自己而改變、或拒絕改變,有時候是當地社群為了遊客而改變,有時候是當地社群被迫改變,例如政府政策、或是社群內部少數的菁英。有時候我們會希望一個地方保持原樣(「傳統」),而盡量讓他們避免資本與商業化,但當地人不見得希望保持原樣(「傳統」);有時候地方的文化意涵的轉變,就連當地人自己也需要很多時間來適應;甚至傳統的獨特性也不是因為不與人接觸才產生,反而是接觸後為了強調差異而出現的。

但 Chambers 在《觀光人類學》中提醒:也許很多更大的傷害,早在觀光開始之前就已經來到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懷仔的沙龍
137會員
154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懷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街景攝影」是一種很有趣的拍照方式,用瞬間畫面的張力,呈現一個城市的生命力,無論是建築、活動、交通還是人群。 雖然照片不一定完美,卻是結合了「此時、此刻、我在」的一個瞬間,提供5個實用的拍攝技巧,包括光影、延伸、交錯、畫中畫和留白,輕鬆捕捉城市動態與生命力。
Thumbnail
2025/03/16
「街景攝影」是一種很有趣的拍照方式,用瞬間畫面的張力,呈現一個城市的生命力,無論是建築、活動、交通還是人群。 雖然照片不一定完美,卻是結合了「此時、此刻、我在」的一個瞬間,提供5個實用的拍攝技巧,包括光影、延伸、交錯、畫中畫和留白,輕鬆捕捉城市動態與生命力。
Thumbnail
2024/10/05
布列松的《心靈之眼》可謂一生攝影精華集大成,裡頭更收錄了〈決定性瞬間〉的內容。可以看出布列松很強調「真實性」與「理解」:我們要理解被攝者,才能拍出最真實的它,是一門集結了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藝術,相機只是提出疑問、回答問題的工具,而不是攝影本身。
Thumbnail
2024/10/05
布列松的《心靈之眼》可謂一生攝影精華集大成,裡頭更收錄了〈決定性瞬間〉的內容。可以看出布列松很強調「真實性」與「理解」:我們要理解被攝者,才能拍出最真實的它,是一門集結了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藝術,相機只是提出疑問、回答問題的工具,而不是攝影本身。
Thumbnail
2024/06/27
《白日夢冒險王》不是我第一次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我每年都要複習一遍,有些電影、或書、或地方,總是值得一讀再讀,每次也會隨著不同境遇而有新的體悟。 「鼓起勇氣踏出那一步、追尋夢想」作為《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的註解,已是老生常談,這次想聊點別的:關於主角終於找到攝影師時說的那句名言的意思。
Thumbnail
2024/06/27
《白日夢冒險王》不是我第一次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我每年都要複習一遍,有些電影、或書、或地方,總是值得一讀再讀,每次也會隨著不同境遇而有新的體悟。 「鼓起勇氣踏出那一步、追尋夢想」作為《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的註解,已是老生常談,這次想聊點別的:關於主角終於找到攝影師時說的那句名言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在台灣離島旅遊中,景觀最特殊、且最難抵達的就是蘭嶼啦。就讓我們共同來見證飛魚的故鄉-蘭嶼景點的獨特之美,極具特色的人文風情令人難忘,今天要帶大家深入認識私房景點有哪些,或是蘭嶼三天兩夜、四天三夜自由行可以怎麼安排?飛魚季期間到蘭嶼旅遊應注意事項、遇到飛魚季還可以玩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在台灣離島旅遊中,景觀最特殊、且最難抵達的就是蘭嶼啦。就讓我們共同來見證飛魚的故鄉-蘭嶼景點的獨特之美,極具特色的人文風情令人難忘,今天要帶大家深入認識私房景點有哪些,或是蘭嶼三天兩夜、四天三夜自由行可以怎麼安排?飛魚季期間到蘭嶼旅遊應注意事項、遇到飛魚季還可以玩
Thumbnail
5/19-5/22參加了蘭嶼的《徒步環島不要載我》的活動,是一個邊徒步邊導覽蘭嶼的深度旅遊。 總共四天的行程,其實只有兩天在徒步環島。是的,蘭嶼大概兩天可以走完一圈。我們的路線是從民宿(朗島)出發,第一天順時針走,在紅頭村晚餐。晚餐結束便搭著民宿老闆的貨車,一路看著星空回民宿。第二天逆時針走,完成環
Thumbnail
5/19-5/22參加了蘭嶼的《徒步環島不要載我》的活動,是一個邊徒步邊導覽蘭嶼的深度旅遊。 總共四天的行程,其實只有兩天在徒步環島。是的,蘭嶼大概兩天可以走完一圈。我們的路線是從民宿(朗島)出發,第一天順時針走,在紅頭村晚餐。晚餐結束便搭著民宿老闆的貨車,一路看著星空回民宿。第二天逆時針走,完成環
Thumbnail
自從2018年踏上這座美麗的人之島,心中便一直念念不忘。 2020、2022年,分別都再次踏上小島,有時一個人,有時結伴,不論哪一次,都從小島獲得許多能量。在小島,也透過與人的互動,聽到了一些故事,想把這些故事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就從2022年的故事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自從2018年踏上這座美麗的人之島,心中便一直念念不忘。 2020、2022年,分別都再次踏上小島,有時一個人,有時結伴,不論哪一次,都從小島獲得許多能量。在小島,也透過與人的互動,聽到了一些故事,想把這些故事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就從2022年的故事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蘭嶼,在我的離島計畫中,是最後一塊拼圖,不知何故,延宕至今,或許是緣分,就在疫情出國不便之際,恰好正是圓夢時刻。
Thumbnail
蘭嶼,在我的離島計畫中,是最後一塊拼圖,不知何故,延宕至今,或許是緣分,就在疫情出國不便之際,恰好正是圓夢時刻。
Thumbnail
2022/04/16 蘭嶼大天池→雯雯芋頭冰→青青草原→龍頭岩→東清夜市→五爪貝民宿→火鍋晚餐
Thumbnail
2022/04/16 蘭嶼大天池→雯雯芋頭冰→青青草原→龍頭岩→東清夜市→五爪貝民宿→火鍋晚餐
Thumbnail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
Thumbnail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