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創業學》:從商業思維拆解深度旅遊如何創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雖然只閱讀了前半部分的方法論,我就決定來分享一下想法跟回饋,至於書本後半部分的實例,也許待閱讀完後再看看要不要分享吧。

這兩年疫情把大家都鎖在台灣本土後,國內旅遊與報復性旅遊帶來的塞車、排隊、垃圾等等亂象,確實是把大家嚇了一跳,也加速了強調體驗與知識的「深度旅行」的發展,但始終,我們仍以那些知名打卡點來認識自己的家鄉,甚至會冠以「台版XXX」的稱號,或者是大量複製的彩繪村等等。

以前的我對於上面這些狀況的解釋是:我們從沒有認真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直到閱讀了《風土創業學》一書,我才知道上面那個答案只是結果:

會不會大家其實不是喜歡人擠人,而是不知道能去哪、沒有選擇,所以只能去人擠人?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國內旅遊產業並不具備足夠的創新來滿足消費者,我們很容易把旅客和遊客粗暴地視為同一種人——從我自己個想法就知道,很明顯不是這樣的——久而久之,旅宿業者也只會提供較為單一的內容、產品與服務去滿足大眾了。書中以小琉球旅宿業為例,島民為了生計賺錢,以壓低價格的方式換取大量遊客來住宿,結果就是景點喧囂而熱鬧,藏有文化與故事的社區卻寧靜,兩者之間的斷裂有如兩個世界,也讓我想起曾經待過的蘭嶼的種種。

蘭嶼東清灣常常充滿了攝影師與遊客。(筆者攝)

蘭嶼東清灣常常充滿了攝影師與遊客。(筆者攝)

但只要是消費者、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各種多元的需求,甚至連需求都會是動態的;既然需求是動態的,熱門景點也有消失的一天,所以旅遊創新創業的解法,不是靠硬體建設,也不能過於依賴政府補助的資源,而是地方自己需要有一套永續且清晰的商業模式來創造新的旅遊產業的意義。

這看起來是老生常談的空洞廢話,但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很具體的提出了該如何把理念、理想、價值、情感這些看似抽象的東西,變成一套可以被驗證、也可以獲利的商業模式的方法

不過我在這裡只會分享心得感想與回應,不會在這裡說太多細節和方法論的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一本來看看。


供需之間的平衡

首先,我們看看書中提到的商業模式四大要素:

1.價值主張:業者的核心理念
2.顧客:TA
3.關鍵資源與優勢:整合與營運能力
4.獲利模式:價值取向或是成本取向的定價方式

對我來說,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人滿為患卻又無法深度理解當地的打卡景點,以及只為了打卡而出門去玩的遊客,因為那造成了許多亂象與問題,最喜歡的是提供了當地故事或文化脈絡介紹的旅宿業者,或者還沒有旅宿業者進駐、只能靠我自己探險挖掘故事的旅遊體驗。



換句話說,我喜歡提供體驗或學習的價值主張的業者,但是大多數的顧客並不這麼想,換成經濟學的術語就是:供需不平衡

這真的讓我很苦惱,我也試圖在書中尋求解答,究竟如何讓更多人愛上深度旅遊,從而解決旅遊亂象的問題。書中也給了答案,雖然不盡如我意。

我們要的是喜歡法拉利的顧客,而不是喜歡豐田的顧客

書中運用山口周在《成為新人類》的象限圖來拆解顧客種類:X軸代表的是產品或服務對顧客來說有沒有(情感)意義、Y軸則是有沒有(使用或功能上的)功用。走馬看花與純打卡的旅客,就是落在「沒意義但有功用」的第二象限,他們是為了解決「打發時間、打卡」這樣的功能需求而來到一個地方,而不是為了理解地方的故事而來的。

做深度旅遊或是地方創生,就是個小眾市場。

書中提到,地方創生或深度旅遊要找的,應該是第一和第四象限的顧客,若以汽車產業比喻,就是變成賓士(有運輸功能也有展示意義)或者法拉利(沒運輸功能但有展示意義)的品牌的經營方式;我們要創造全新的價值主張吸引這些人,然後運用關鍵資源與優勢打造口碑、創造利益。

台中南屯的麻芛糕餅體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台中南屯的麻芛糕餅體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書裡的答案,其實就是叫我暫時別癡心妄想了,我這種人現實來說,終究是比例較少的那群人;雖然我並不甘願就這麼接受,但是也只能在未來更多的思辨下尋找答案了。回到創業思維的角度,若客源本就不多,可能會被投資人質疑市場是否夠大,這時候就要運用更高的價值來創造獲利了。

我們要的是創新的意義,而不是創新的解決方法

如何找到正確的客人來光顧或體驗,剛剛已經提過了,但是所謂的價值主張,我們可能還要看深一點:到底是為了顧客而設計,還是為了自己而設計。

這看起來有些矛盾,但其實只是一體兩面的思維角度。

正如一開始所說,消費者的需求是會變動的,假設今天大家都愛打卡,我們就建造一個地標,明天大家喜歡漸層飲料,我們就開一間飲料店,反反覆覆之間,你做了很多新的解決方法吸引大家來,卻漸漸地失去了地方的靈魂了,這也是台灣許多地方出現過的現象。但如果反過來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問題就會變成: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釐清自己的定位、目標與資源,同時觀察顧客來消費的真正理由——也有可能是從自己的經驗得來的需求——就可以歸納出自己的價值;再說的簡單點,書中也提出了一套公式:

我們發現____(問題情境,when & where),所以我們想要提供____(服務與解方,what)以滿足____(顧客,who)的____(需求,why),而我們的做法是____(創新優勢,how)

以蘋果推出iPhone的情境舉例的話,就會變成:

我們發現人類在使用手機時只能一隻手指操作,這太沒有效率了,所以我們想要提供推出一款以人類手指來設計的手機,讓人們可以靈活地用雙手創造,而我們的做法是把鍵盤拿掉,並推出全螢幕的智慧型手機

與單純地提出問題,或者解決方法相比,我想價值主張不只把這兩件事情一起講,還多了定義新的體驗與新的使用場景,甚至是賦予原本的行為新的一層意義,這就是價值;我們需要的是從企業為中心出發的意義的創新,從自己的經驗帶來新的主張與體驗,而不只是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解決方案的創新。


我想這兩個部分是我閱讀完前面的方法論後最有感,也最想回饋的部分。我曾經因為認識了文化路徑的概念,而覺得深度旅遊將有新的可能性,卻忽略了市場上的洞察與分析,也一直對深度旅遊的供給,如何對接或是創造更多的需求而苦惱,本書中一一給了回饋跟想法,確實讓我有更清楚的視野了。


至於其他關於風土創業需要的SMART流程能力,或是運用5W1H的交叉思考,就留待書中讓大家自己去品味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懷仔的沙龍
134會員
153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懷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街景攝影」是一種很有趣的拍照方式,用瞬間畫面的張力,呈現一個城市的生命力,無論是建築、活動、交通還是人群。 雖然照片不一定完美,卻是結合了「此時、此刻、我在」的一個瞬間,提供5個實用的拍攝技巧,包括光影、延伸、交錯、畫中畫和留白,輕鬆捕捉城市動態與生命力。
Thumbnail
2025/03/16
「街景攝影」是一種很有趣的拍照方式,用瞬間畫面的張力,呈現一個城市的生命力,無論是建築、活動、交通還是人群。 雖然照片不一定完美,卻是結合了「此時、此刻、我在」的一個瞬間,提供5個實用的拍攝技巧,包括光影、延伸、交錯、畫中畫和留白,輕鬆捕捉城市動態與生命力。
Thumbnail
2024/10/05
布列松的《心靈之眼》可謂一生攝影精華集大成,裡頭更收錄了〈決定性瞬間〉的內容。可以看出布列松很強調「真實性」與「理解」:我們要理解被攝者,才能拍出最真實的它,是一門集結了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藝術,相機只是提出疑問、回答問題的工具,而不是攝影本身。
Thumbnail
2024/10/05
布列松的《心靈之眼》可謂一生攝影精華集大成,裡頭更收錄了〈決定性瞬間〉的內容。可以看出布列松很強調「真實性」與「理解」:我們要理解被攝者,才能拍出最真實的它,是一門集結了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藝術,相機只是提出疑問、回答問題的工具,而不是攝影本身。
Thumbnail
2024/06/27
《白日夢冒險王》不是我第一次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我每年都要複習一遍,有些電影、或書、或地方,總是值得一讀再讀,每次也會隨著不同境遇而有新的體悟。 「鼓起勇氣踏出那一步、追尋夢想」作為《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的註解,已是老生常談,這次想聊點別的:關於主角終於找到攝影師時說的那句名言的意思。
Thumbnail
2024/06/27
《白日夢冒險王》不是我第一次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我每年都要複習一遍,有些電影、或書、或地方,總是值得一讀再讀,每次也會隨著不同境遇而有新的體悟。 「鼓起勇氣踏出那一步、追尋夢想」作為《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的註解,已是老生常談,這次想聊點別的:關於主角終於找到攝影師時說的那句名言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家直覺的想像,首先要有便捷的交通把觀光客帶進來,所以寬闊的馬路、大大的港口當然是少不了的,再來就是吸引目光,又炫又時髦的觀光設施成為亮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每當看到原本古樸的寺廟因為重新裝潢而塗上大紅俗氣的油漆,或是豐富動人的天然野溪被糊上三面水泥成了水溝,或者美麗潔淨的海灘卻矗立著醜陋的消波
Thumbnail
大家直覺的想像,首先要有便捷的交通把觀光客帶進來,所以寬闊的馬路、大大的港口當然是少不了的,再來就是吸引目光,又炫又時髦的觀光設施成為亮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每當看到原本古樸的寺廟因為重新裝潢而塗上大紅俗氣的油漆,或是豐富動人的天然野溪被糊上三面水泥成了水溝,或者美麗潔淨的海灘卻矗立著醜陋的消波
Thumbnail
7月15日提早上路的國旅每房每晚1,300的補助,就像豔陽一樣各地均滿房,一掃疫情期間的空虛寂寞。不過隨著人潮擠滿各地,相對應的問題也開始出現,比如: 7/23「太熱遊客湧入小琉球 萬人登島遊客租無機車苦等2hrs」 7/24「遊客湧進致送水量不足 小琉球首次執行分區供水」 = = =
Thumbnail
7月15日提早上路的國旅每房每晚1,300的補助,就像豔陽一樣各地均滿房,一掃疫情期間的空虛寂寞。不過隨著人潮擠滿各地,相對應的問題也開始出現,比如: 7/23「太熱遊客湧入小琉球 萬人登島遊客租無機車苦等2hrs」 7/24「遊客湧進致送水量不足 小琉球首次執行分區供水」 = = =
Thumbnail
人們習慣把旅遊視為一種外出,並把觀光引入外來者的作法視同破壞或侵蝕,Chambers在目前仍有限的討論試圖顛覆已然純熟的論述,光是這點就有足夠的可讀性,當旅遊可以探索的領域範疇增幅,那我們將有更多論述釋出,給予旅遊多面向意義。最後,便以Chambers這句話作為本心得收尾:
Thumbnail
人們習慣把旅遊視為一種外出,並把觀光引入外來者的作法視同破壞或侵蝕,Chambers在目前仍有限的討論試圖顛覆已然純熟的論述,光是這點就有足夠的可讀性,當旅遊可以探索的領域範疇增幅,那我們將有更多論述釋出,給予旅遊多面向意義。最後,便以Chambers這句話作為本心得收尾:
Thumbnail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
Thumbnail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
Thumbnail
連假去了一趟宜蘭,深深感受到台灣景點的人潮洶湧及餐廳供不應求的狀況,吃個飯大排長龍、賞個櫻花寸步難行、熱門餐廳一位難求...。 確實,台灣充滿好山好水的度假勝地,但...觀光之餘似乎有不少可以讓我們反思的事。以下整理幾點讓我們一起思考一下,或許也能找回我們旅行的意義。
Thumbnail
連假去了一趟宜蘭,深深感受到台灣景點的人潮洶湧及餐廳供不應求的狀況,吃個飯大排長龍、賞個櫻花寸步難行、熱門餐廳一位難求...。 確實,台灣充滿好山好水的度假勝地,但...觀光之餘似乎有不少可以讓我們反思的事。以下整理幾點讓我們一起思考一下,或許也能找回我們旅行的意義。
Thumbnail
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當代觀光旅遊的種種,從打卡引發的安全與環境議題,一直到旅遊是否會影響地方居民的內部認同等;前陣子看到天下一篇關於「文化路徑」的文章,覺得裡面的觀點與自己的一些觀察和際遇頗為相近,決定來寫一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當代觀光旅遊的種種,從打卡引發的安全與環境議題,一直到旅遊是否會影響地方居民的內部認同等;前陣子看到天下一篇關於「文化路徑」的文章,覺得裡面的觀點與自己的一些觀察和際遇頗為相近,決定來寫一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這幾天在 Instagram 上面突然出現了個爆紅景點——台中烏石坑魚梯,連媒體也開始爭相報導;與此同時,卻出現了生態角度的聲音:這是魚梯,人不應該站在上面。 本篇無意探討這方面的衝突,反而大家稱之為「台版土耳其棉堡」,類似的比喻在許多觀光景點是家常便飯,但地方本身是否也被稀釋了呢?
Thumbnail
這幾天在 Instagram 上面突然出現了個爆紅景點——台中烏石坑魚梯,連媒體也開始爭相報導;與此同時,卻出現了生態角度的聲音:這是魚梯,人不應該站在上面。 本篇無意探討這方面的衝突,反而大家稱之為「台版土耳其棉堡」,類似的比喻在許多觀光景點是家常便飯,但地方本身是否也被稀釋了呢?
Thumbnail
面對資訊變革的速度感,生活品質的提升,服務內容要求的擴大,在大陸這幾年透過文化旅游中的全域旅遊政策,大興土木,補足鄉村基礎建設的不足,更是為了讓貧瘠的鄉村人均富裕起來。
Thumbnail
面對資訊變革的速度感,生活品質的提升,服務內容要求的擴大,在大陸這幾年透過文化旅游中的全域旅遊政策,大興土木,補足鄉村基礎建設的不足,更是為了讓貧瘠的鄉村人均富裕起來。
Thumbnail
  彷彿就像是政府帶頭「山寨」文化,開始以別國的文化、消費自家的土地。
Thumbnail
  彷彿就像是政府帶頭「山寨」文化,開始以別國的文化、消費自家的土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