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文的原型和寫作模板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雞湯文,大家經常喝,還有人特別愛喝,認為很能提供正能量。其原型和寫作模板,是晚明小品之中的「清言」。現在各路雞湯文,都是它的庸俗版。
自周作​​人提倡晚明小品以來,大家就都誤解了晚明小品,以為它顯示的是「叛逆世俗、自顯性靈」。其實克制生命中的習氣與欲望,嚮往聖賢境界,才是大多數晚明小品文家的傾向。這就是為什麼晚明清言小品多半表現出一種類似人生格言、用以警世勸善的意味之緣故,常有學道語與見道語。
但要「消殺得妄心盡」,談何容易?以袁小修用力之精勤、悔悟之痛切,尚且云:「雖大智慧人,且通學問,亦未能使之頓消融也,可畏也。所以使人能為豪傑,不能為聖賢者,有以也哉!」
當時大多數學道之慧業文人均只是狂者、是豪傑,而未能真正成聖成賢。其修道境界,距真覺真悟,尚有距離;其嗜欲情好,未必即能消盡。
於是,一般的情況就是:嚮往悟後風光,以修悟為談資,而其所理解及實踐所得,卻往往與真悟真覺者頗有扞格。想要在身心上做工夫,卻又畢竟不是道學家,難得下苦功。於是描述道境多屬描頭畫腳,並不真切。甚且常以俗境為聖境,以鄉愿之處世法則為修道真幾。談修行工夫,則隔靴搔癢,終如霧裡看花。
此實際上的「隔」,正由其未切實在身心上做工夫使然。亦即由其面對這個如何克消人的欲望之人生大問題,採取了隔的態度使然,並未真正去處理它。
換言之,一位慧業文人,雖感聖賢境界之美,心嚮往之,但終只能談說觀賞玩味之、只能以一種文學藝術的態度去品鑑、以一種指導別人該如何生活的姿態去傳教,做心靈導師。
在如此談說觀玩之中,他們彷彿即已獲得心靈的洗滌,明白了人生情識所執著者畢竟為虛空不實之存有,然而所挹獲者,實乃非聖非凡、在聖凡之間之美感趣味而已。
以下我舉《菜根譚》一書為例分析之。
坊間講述「生活的藝術」書籍甚多,名稱各不相同,或名人生金言,或名我的座右銘,或名勵志小品,或者乾脆逕稱生活的藝術。林語堂、周作人都曾寫過這類的書。但林語堂與周作人提倡幽默、標舉晚明小品,而溯源忘祖,竟忽​​略了晚明小品的清言一系,尤其是忘記宣揚《菜根譚》,未免是樁憾事。
事實上,不僅《人間世》、《論語》所標榜的人生態度及其藝術,與《菜根譚》之類明末清言有深厚的血緣關係,現今市面上流行的人生勵志小品,也仍似《菜根譚》、《幽夢影》、《醉古堂劍掃》(常改題為陳眉公《小窗幽記》)等為大宗。註釋、句解、訓釋、講話者,不計其數。
我手邊一本釋聖印的《菜根譚講話》,民國六十四年即十七版,至今又不知銷行若干了。況且這類書不只在市面銷售而已,有許多宗教團體印為善書贈閱有緣,其發行量和影響力是難以估計的。
這種善書,源自南宋初年李昌齡所作的《太上感應篇》,融通三教聖賢的勸誡,化為凡夫俗子均可實行的道德規範和善行,以鼓勵民眾向善之心、生活之趣。其中談性命、道性情,不乏嘉言格論、麗詞醒語,故亦廣為知識階層所喜愛。
尤其是《菜根譚》,不只是它所宣示的人生哲理,被認為確能警世感人;它的文字,簡練明雋,更是教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鑄史,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遂覺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因此社會上幾百年來,一直奉此書為「聖典」,認為它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化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
目前坊間流行的《菜根譚》,一標洪自誠著,分前後二集;一標洪應明著,有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的序,分成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
根據《四庫提要》「仙佛奇踪」一條記載:「明洪應明撰。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里貫未詳。」可知洪應明就是洪自誠,但這兩個本子內容差別很大。到了清朝,先後又有石惺齋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等續書,也有重新整編的五項分類本。
據分類本前三山病夫的序說,這本書是佛教徒如琳刻印的。如琳久參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老人取《菜根譚》授之,並告訴他說:「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可見這本書的主要傳播者,是佛教人士。在清朝如此,至今也是如此。他們認為作者是一位「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
不幸此一看法,大體上是一廂情願的。此書名為《菜根譚》,就是因為宋明儒常說:「得常咬菜根即百事成。」所以它基本上是儒家觀點的處世典則,而非空門修行的藝術。故于孔兼的題詞一再說:「屏居蓬舍,樂與方以內人遊,不樂與方以外人遊。」「有習濂洛之說者牧之,習竺乾之業者闢之,為談天雕龍之辯者遠之。」書裡也自稱「吾儒」。企圖站在儒家立場,兼採或消納佛道,對人生做些指點。
這種指點,就思想內容來說,實在是頗為凌雜的。
它主要採取了程朱一系理學家黜人欲以存天理的這條路子,說:「天理路上甚寬,人欲路上甚窄。」「情欲嗜好悉機械,耳目口鼻皆桎梏。」教人要放棄功名利祿等各種欲念,冷卻人世奔競追逐的想法,以保住天性,使「性定而動無不正」,長存其鳶飛魚躍、活活潑潑的天機。
但這種性天、天理的說法,洪自誠立刻又把它跟陸王一系對心體的解說混揉了,說:「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見心體之真機。」
心體,這個詞在書中不斷出現著,可是作者對於什麼是心體,恐怕也是很懵懂的,所以他一下說:「心體便是天體。」一下又說要:「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一下更宣稱:「無情欲嗜好,不成心體。」甚至他還批判佛家,說:「心無其心,何有於觀?釋氏觀心者,重增其障。」這些心,其實各有不同的涵義,而他一概不管,且以情識心、分別心為心體,實在令人不甚滿意。
同樣地,他採用道家的,只是老莊「居無不居有,處缺不處完」「寧拙勿巧」「損之又損」「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不爭、退的一面。認為:「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而對老莊提升個人生命境界的意義,殊少理會。
對佛家,情形也好不到哪去。它因為順著存天理去人欲的路子講,所以論佛家也偏於息妄修心,而不是直顯本心,例如他說:「情欲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顯。」「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不息心而求見性,如撥波覓月;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鏡增塵。」……這些話雖偶爾也有些禪宗話頭,但他走的實是神秀的路,還未曾入六祖之門哩!
不但如此,揉合三教,談何容易?《菜根譚》對此,當然會顯出內部義理的矛盾。
像他既說心體,又說無心;既說:「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又說:「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既說:「心地上無風濤……觸處見魚躍鳶飛。」卻又要人「心似既灰之木」;既強調「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又指責不報恩的人「刻之極、薄之尤,宜切戒之」,都是明顯的例子。
不過,這倒也不是什麼大毛病,這本書真正有問題的,是它的處世哲學,在本質上根本即是鄉愿。
《菜根譚》之所以教人冷卻入世奔競之心,採取「退」的方式,來冷眼旁觀,主要是為了明哲保身,所謂:「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它處處避免激怒別人,以圖自利。這是深諳世味的人才能有的做法,什麼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
「處世不退一步,如飛蛾投燭」
「一事起,則一害生,故天下常以無事為福」
「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
「持身不可太皎潔,與人不可太分明」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雲,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頭」,
無一語不違背儒者開務濟物的義理,無一語不乖戾成己成德的大道:把儒家中庸之學,化做人世應酬時的功利善巧;藉退讓不爭,以保持全身遠禍的利益,成全置身事外的瀟灑。
這種疏離人世又熟練人情的態度,亦可以稱為一種老人哲學或懶人哲學。
《菜根譚》不但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宋儒格言中,刪去為萬世開太平,而代之以「為子孫造福」,更一再指出:「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早秀不如晚成。」「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老人生命之火早已熄去,故不妨以淡泊冷眼,靜覷乾坤變化;但他又因人情練達,見慣了各種人世機關,所以他又可以指點你趨吉避凶的涉世處世技巧。以出世法為世法,在《菜根譚》裡確實有極明確的自白。
推究這些言論,我們固然可以說這是明朝末年知識階層處在政治危局中不得不如此的措施,可能也曾受到明末「山人」風氣的影響;但從思想上看,這卻是傳統儒道哲學,墮落成群體功利機制以後必然的結果。
換句話說,我們假如真把《菜根譚》看成人生勵志金言,奉為曠古希世的修身寶典,那就完蛋了。三四百年來,民間誦讀此書,不僅毫無受用,抑且養成惰氣者,比比皆是,這都是不善讀書之過。《菜根譚》,是應該拿來做文學作品讀的。
牟宗三先生曾說宋明理學家,大抵順著顏孟之路而發展,而又與佛老宗趣相頡頏,故益特顯其天地精神之境界,而客觀精神則總隱伏不顯;客觀精神不彰顯;仁教便擴不出,他們所欣趣的天地精神遂只成一副清涼散而已,故理學家大都帶山林氣。
這一論斷很有意思。洪自誠是個頗有理學家氣味的文人,其用心多集中在如何收攝心氣,涵養天和,並澆熄妄念。思想雖駁雜淺陋,但顯天地精神這一面,確是他用力的所在。而他既著眼天地精神,回看人世,遂不免覺得人間的一切真實都是非真實的存在,只有吾心上通的天機,才是唯一可以信據的。這就牽引出他對人生空虛性的感悟來了。
這種空虛感,大抵皆是因客觀精神不顯之後,就生命的限制、現實的困境中體會來的。元人散曲中悟世、嘆世、道情一類作品,多的是這種慨嘆。藉歷史興亡盛衰,抒人事變滅之哀悟。生命無常,一切事業都不實在,所以對於客觀世界不必執著,名利之想亦須化銷。就其不執著於世界而言,是出世的;但就其化銷名利欲念來說,又彷彿是積極的,明末陸紹珩《醉古堂劍掃》自序說:
今秋落魄京邱……迺出所手錄,快讀一過,恍覺百年幻泡,世界棋枰,向來傀儡,一時俱化。雖斷蛟剸虎之利,亦不過是。友人鼓掌叫絕,曰:此真熱鬧場一劑清涼散矣。夫鎮邪鈍兮鉛刀割,若有筆兮殺無血,可題劍掃,付之剞劂。
不就是這種立場嗎?這與魏晉人「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的蒼茫悲感迥然異趣,可以代表明末小品文家的基本態度。
在《菜根譚》裡,整個人世所能提供的,只有淒涼與寂寞;縱使「鶯花茂而山濃谷艷,總是乾坤之幻境」,故「血肉之軀,且歸泡影」,每個人都應咀嚼這種夢覺式的似實即虛的悲悵,並從此淒涼寂寞中醞釀出對人生空虛性的了悟。
這種悟,當然不是真悟,但生命經此觀照,卻飽含一種空靈的美感。這種美,是屬於文學的,「權貴龍驤、英雄虎戰,以冷眼視之,如蟻聚羶,如蠅競血」,難道不是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漁樵閒話嗎?
此一閒,即由冷眼之冷而來。唯有冷眼閒情,才能看透歷史興衰之無常,也才能領略天地間風花雪月的清趣,凡事退後一步,拉開一個美感的距離,故能形成一種審美的姿態,所以「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閒者操其權」「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閒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寵辱不驚,閒看庭中花開花落」,松澗雲生、高窗月冷,蘭香桂馥,上下空明。空靈的美感,即生於人生與歷史的無常悲感之中。
下集第六十九條說:「狐眠敗砌、兔走荒石,盡是當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地。盛衰何常?強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這樣的歷史悵觸,正是《菜根譚》淡泊恬適氣氛中的一段悲情,從這種歷史的悲情中,我們乃可以有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惘惘不甘,有魯迅吐半口血、由兩個丫鬟扶著到籬前看秋海棠的淒美,有蘇東坡「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灑脫,當然也可以有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情,或《菜根譚》式的空靈澹泊,將人生實際的遭處,化為可以欣賞咀嚼的對象,以消弭無常的悲情。
這是在欣賞人生、品味人生,而不是要處理人生之問題。
它僅是一種美感的挹取,所以它只採擷電光石火一瞬間的體會和感受,而不太計較理論的系統性建構及前後思想是否矛盾。甚至於這一霎間的美感,也可能是偏宕不近情理的(如蕺山、魯迅那種講法,何嘗不是偏激矯情),但無礙它具有一種文學感性的美。
只不過,這種美感,假若沒有那一段悲情托住,則「君子宜淨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的態度,就不免陷於涼薄;「喜事不如省事之為適,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真」的處世方式,亦僅得成為一風痺不知痛癢之人而已。
所以說,《菜根譚》並不是人生的指導或生活的規箴。它的語言,其實是描述的,而不是規範的。它僅代表一種人生的姿態,而非行動。故人生是可觀、可賞,卻不宜介入並隨之滾動的存在(所謂「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
在這種情況下,它的山林閒趣、泉石優游,便不再是藉山水景物無機語言,以暫時平息現實中之孤獨感的中國隱逸傳統了。現實不必遠離,自然也不須回歸,只要把我們處理人生問題的心態,轉換成觀賞玩味即可。但這種觀賞,亦非絲毫不關痛癢如缸外觀魚、檻外觀獸,它自有來自歷史與人生興滅之感所帶來的悲憫之情。
喜歡讀《菜根譚》的人很多,但是誰真正具有曠觀歷史、透見人世的悲情?誰真正具有由悲起悟、轉美感之欣悅為心性之超脫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人的立場,世界的膝蓋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文學史怎麼辦?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論隔離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散文/ 寫作的意義寫作的意義 = 活著
Thumbnail
avatar
Shirley 梁雪莉
2021-07-08
21-07-04 久違的長文寫作之後最近看到一本*書......的書摘提到,INPUT和OUTPUT的黃金比例是3:7。終於了解到,為何我看得越多就越不踏實的原因了-寫得太少。為了降低這種不踏實感,所以決定放緩一下輸入的步調,提高輸出比重。
Thumbnail
avatar
吳喀琿
2021-07-04
《老闆要我寫文案》|買這本文案書後,我再也不用上文案課了...「欸!你幫我改一下這篇文案。」 「蛤...可是我要下班了欸。」 「哎呀~就打幾個字而已,應該沒這麼難吧!」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碰過這種情況,明明已經要準備下班了,卻被主管留下來改文案;已經絞盡腦汁,卻還是反覆被退稿;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經驗,那我敢肯定這本書非常適
Thumbnail
avatar
怪物星人
2020-12-17
利用英文語料庫提升英文寫作的層次英語語料庫有別於傳統線上字典,可以幫助學術作者依自己的需求建立語料資料在必要時進行搜索
Thumbnail
avatar
stanley xie
2019-12-24
問題意識探索之旅:論文寫作中的問題意識(problematic)到底是什麼?問題意識就是我們認為「事件本身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走或這世界應該長怎樣」的陳述。然後,當現實事件的走向或現實世界的運轉,背離了我們原本的期待或認為應該長成的模樣,問題就產生了。
Thumbnail
avatar
洪啓堯
2019-06-11
南韓的藝文產業操作模式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鏡之處?台灣的藝文產業現在主打本土化,而K-Pop走的則是國際化路線,所以在這裡的問題會先假設台灣不和南韓搶這塊的市場(因為就算搶得贏也會搶得很辛苦),而是試圖回答以下的問題:台灣藝文產業的本土化策略,是否能夠在全球化市場裡佔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avatar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