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問題意識探索之旅:論文寫作中的問題意識(problematic)到底是什麼?

洪啓堯-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日誌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最近因即將返回研究所念書的關係,所以想說在開學前要先有所準備。於是,除了把先前本科(筆者大學到碩士班都念政治學。是的,子領域很多,根本念不膩)的一些研究方法、方法論與研究途徑拿出來重新「洗刷」一遍之外,論文格式的基本撰寫概念也通通拿出來重檢一番。這當中,我認為比較值得拿出來分享的部分是論文寫作中常會碰到的,也就是會被指導老師掐著你的脖子也要逼你說清楚、講明白的「問題意識」(problematic)。

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大概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架構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研究限制,以及章節安排。筆者通常在研究動機與目的的部分就會確立自己的問題意識與問題;之後繼續透過文獻回顧,瞭解有哪些研究文獻已討論過這個問題,並進一步指出這些文獻不足的部分。簡言之,就是以往的文獻在處理自己的研究問題時忽略了哪些面向。講比較學術點就是有哪些自變項或中介變項在我們檢閱的文獻裡被忽略了。當我們抓出應該要被正視、該被納入討論的面向時,基本上我們的研究假設就會浮現。先停在這,扯得有點遠,這些操作以後有機會再講。總之,大概已經可以知道,問題意識在論文寫作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緊扣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的搜尋,以及研究假設等等。問題意識沒確立好,後面這些程序基本上會呈現流水帳的文字堆疊,只是把一些文獻資料換句話說而已。

那麼,進入本文的重點,「問題意識」到底是什麼?

問題意識就是我們認為「事件本身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走或這世界應該長怎樣」的陳述。然後,當現實事件的走向現實世界的運轉背離了我們原本的期待或認為應該長成的模樣,問題就產生了。所以問題意識可以從「問題」(problem)這個詞彙的定義去得知。一般而言,產生「問題」的契機在於:某事件在現實方面的運作與我們自己的期待有所不同。我們對於某事件的想像、期待,並說明這樣的想像與期待的原理原則,就是我們的問題意識。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抽象。我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對話。

我一個學長,單身近30年,大學四年,單身;當兵期間,單身;念了研究所兩年,單身;進了職場後,還是單身。我們都好奇他為什麼交不到女朋友。有一天,辦公室的同事聊起這件事(就是聊八卦)。

同事A:「ㄟ,你學長怎麼到現在都還沒交女朋友啊?」

同事B:「對啊,他長得不賴啊,應該會有市場的啊。」

同事C:「而且他也算個暖男蠻貼心的啊,女生照理來說是會喜歡的啊。」

好,以上哪個是「問題」?哪個是「問題意識」?

按照上述對於問題意識的定義,可以知道,對於我學長交不到女朋友這件事,同事A的陳述是「問題」,同事B和同事C屬於「問題意識」的表述。亦即,對於我學長是個什麼樣的人,B和C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說,「ㄟ,你學長怎麼到現在都還沒有女朋友啊?」這問題,就出現了B和C兩種問題意識。因為B和C的世界觀,或說是他們的經驗法則認為,長得不賴、是個暖男,基本上就會交到女朋友,但現實狀況就是我學長到現在還是單身。這樣的事實與他們的世界觀產生落差。這個落差一出現,問題就會跟著出現。

以上是我對問題意識的定義以及舉的例子。既生活化,也唾手可得。因為問題意識就存在於我們生活各角落之中。它不是什麼多高深莫測的概念。

即使如此,我一開始對於問題意識也不是那麼了解,甚至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稍微抓到一點sense。

我再補充一段故事。算是用來繼續解釋「問題意識」此一概念的例子。也是與大家簡單分享我探索問題意識的歷程。

大三時,我修過一門論文寫作的課程。授課老師一直強調問題意識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而問題意識的確立必須大量地閱讀文獻。可能當時我真的悟性太低。印象中,教該門課的老師一直沒有很清楚明瞭地說明何謂「問題意識」;主要是一直不斷給我們一堆論文的緒論,要我們去找出每篇文章的問題意識,然後課堂討論。但每次討論的過程中,當同學各自指出各文章的「問題意識」時,老師都會說大家舉出來的都只是問題,不是問題意識,並一直強調,問題意識是問題的前身。好吧,我真的不太懂。下課後也去問老師。我不太記得那時候老師是如何解釋的,只記得老師再次強調,問題意識是問題的本質,它是我們主要的研究課題,甚至是必須去撰文回答的核心,這部分多看多寫就能慢慢瞭解。聽完,我必須承認,我還是無法理解。我深怕修完這門課之後,只會知道論文架構而不知道問題意識的內涵。即使回宿舍上網Google問題意識四個字,也是出現許多說明,但大抵就如同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內容那樣。因此我還是摸不著邊際。然後,一樣,繼續在課堂討論時被老師打槍。

之後,老師看大家似乎一直無法掌握問題意識的奧義,於是在期中前後,要我們找一個題目來寫,寫完再以簡報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想藉此告訴大家「問題意識」是怎麼一回事。那時,我把領域鎖定在較感興趣的學科-國際關係;去圖書館看完一些國際關係的書之後,就自訂一道有點正經八百又四平八穩的題目〈歐盟政經整合:歐盟憲草到里斯本條約的反思〉來試試。論述細節我忘了。只記得,我上台簡報時,還沒簡介背景,老師便直接要我說明我這道題目的問題意識是什麼。我當下直接回答,主要是要探討為什麼2005年的歐盟憲草,在經歷6年的籌備後,卻遭到法國和荷蘭的否決。顯然,這樣的陳述並不是問題意識,頂多是個問題而已。於是,老師又問:「從你閱讀的資料中,歐盟憲法草案是一定會定案的嗎?」

閱讀的資料啊 ... 好吧,雖然不知道行不行得通,我還是把我這段時間整理好的資料筆記拿出來回答。我說:「過往的歐盟整合,至少從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訂立以來,建立了歐盟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後,漸漸從經濟共同體的開展,走上政治經濟整合。之後大部分關於歐盟的政策,尤其是涉及各國主權的政策,多由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這類超國家組織由上而下地推動,也都順利進行。所以,歐盟憲法草案,在超國家組織由上而下地推動下,應該也是能夠順利通過才對。但是,在2005年,卻由法國和荷蘭這些成員國由下而上地否決了...」

「好,停。」老師突然打斷我,並對著同學說:「各位同學,這個就是問題意識。」

「?」我有點驚訝。甚至還搞不清楚哪句話讓老師認為我已講到問題意識。

老師繼續補充:「問題意識就是這樣。以這個題目為例,你必須先對事件有所瞭解,瞭解它的前因、歷程,並在腦中形成對這個事件的基本認知,這個基本認知,通常就是形成問題意識的關鍵了。」

那一次,我腦中對於問題意識的概念,似乎有點輪廓,甚至覺得問題意識就是一種衝突點。因為我還在那邊「以往由上而下就能順利推行的決策模式竟被由下而上的否決過程給推翻」。但始終覺得還不是能夠很精準地掌握問題意識。所以修完這門論文寫作課之後,除了知道論文架構外,就是帶著對於問題意識既模糊但又好像有抓到一點核心概念的感覺升上大四、考研究所、保留學籍一年去當兵、退伍、回到學校念書。

念了碩班,在碩士班一年級上學期甫結束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感覺好像有比較掌握到問題意識的核心意義。

碩一時的我擔任某位老師的助理工讀生。碩一上學期結束後,老師便請我吃飯。那一次我們去吃披薩。吃飽後,我和老師相偕到附近的一家百貨公司逛逛。逛得差不多,準備離去時,我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百貨公司一樓都是化妝櫃?」

那時候老師說:「那你認為百貨公司的一樓,應該要長怎樣?」我說:「既然是百貨公司,那它的一樓,應該是要陳列各式各樣的商品啊。」

老師點了點頭,用有點自言自語的語調說:「嗯嗯。跟我的問題意識差不多。」

「嗯?什麼?」我有點驚嚇。

「問題意識啊。你們碩一生最近不是在拼論文計畫書?寫計畫書都會接觸到問題意識吧?我上次聽到你班上的同學有人一直嚷著說不懂問題意識的意思。」老師瞪大眼睛看我。

「所以,老師,我剛剛已經有說出我的問題意識了嗎?」我覺得好像有點抓住了。

「有阿,你不是認為『百貨公司的一樓應該要陳列很多商品,這樣大家才會被吸引進來購物』嗎?基本上這就是你這個問題的問題意識。」老師繼續說:「當然,嚴格來說,這只是你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源頭而已。如果可以對自己的問題根源有更多的描述,比如說百貨公司原本的模樣,或是它的發展歷程等等有所掌握,你的問題就會更清楚,也大概能夠知道你要解決的真正問題是什麼。」

聽完老師的話之後,我先前探索問題意識的過程如跑馬燈般一一浮現。原來所謂的問題意識,簡單來說就是我的世界觀、我的意識形態、我的知識體系、我對某件事情應該如何發展的陳述。

以上是我對於問題意識此一概念的探索過程。這是我的經驗,我試著把它寫下來。希望看了這篇文的道友們可以對於問題意識有多點瞭解。如果看完之後,有一些其他看法或是不清楚的地方,歡迎留言,因為我講得不一定很全面。那如果說,看完後對你無論在寫作或是撰寫論文有所幫助,我會很高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洪啓堯-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15
問題意識的另外補充 問題意識:基於認知衝突而產生的困惑 (一)問題意識(problematic, or the sense of problem):依字面來解釋,是對於自己想要尋求解決的問題有所察覺。進一步說,「遭遇問題」意謂著我們陷入了認知的困惑,困惑之所以發生,通常是因為我們面臨著(至少)二種認知的衝突。譬如:X、Y 二項認知都看似正確或有理,可是二者互相衝突,我們因此陷入了兩難:我應該接受哪一邊?X 與 Y 的衝突要如何解決?認知的衝突是起因,而困惑則是結果。扼要言之,「問題意識」就是基於認知衝突而產生的困惑。議題論文通常是在針對某項爭論而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與立場,而爭論多半來自於認知的衝突,因此我們才從「認知衝突」來界定問題意識。 (二)【問題意識之舉例】十七世紀,歐洲光學上有「粒子說」與「波動說」的爭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樁科學史公案。二說各有證據,各自成理,故形成科學上的問題意識。再舉一例。〈基改農作物為什麼無法改善糧荒?〉一文,標題上明確提出了作者想回答的問題,而問題又來自以下衝突點 :(1)基改農作物科技問世之初,人們樂觀預期它將改善糧荒。(2)幾十年來糧荒沒有改善,甚至更嚴重。1是期待,2是事實。二者各自言之成理,但是二者的衝突使作者困惑,想要謀求解決。這種「解決認知衝突」的動機,就是問題意識。基於這個問題意識,作者最後提出了「基改農作物為什麼無法改善糧荒?」這個問題。 (三)【獨立發現問題 ‧ 解決問題 ‧ 知識交流】有些問題意識比較單純,在既有的文獻裡,甚至上網查詢維基百科,就有現成的答案。然而,有些問題意識比較複雜,假如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提供,我們就需要自己進行研究。學院式議題論文要求我們獨立發現問題、並獨立研究解決問題,這正是一個探索知識的過程。我們親身投入知識的探索,並藉著議題論文來呈現探索的成果,以便與他人進行知識的傳達與交流。 (四)【如何尋找問題意識】新知識通常是從舊知識裡發展出來的。我們從舊知識之中發現疑惑、形成問題意識,才能加以反省或修正而產生新知識。因此,為了形成問題意識,必須先了解舊知識。而舊知識通常保存在文獻裡(包括:書籍、論文等),所以,為了形成問題意識,我們首先必須閱讀文獻。透過閱讀文獻來繼承舊知識,並隨時留意自己感到困惑之處,是尋找問題意識的首要途徑。尋找問題意識不能亂槍打鳥,也不是靠著天馬行空的想像,更不是只因為某個問題看起來很酷很炫、容易引人注目。 (五)【提出問題 ≠ 交待問題意識】議題論文寫作的初學者常會犯一個毛病:雖然提出了想探討的問題,卻未充份說明這問題是來自哪些認知的衝突;他甚至可能沒有發現認知的衝突、沒有感到困惑。他表面上是提出了問題,卻未必有問題意識(a mere question without an account of how this question has reasonably come from his problem.)。這會造成二種缺陷:(1)讀者不理解:為什麼作者要談這個問題?他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2)在撰寫過程中,作者可能偏離了原本設定的問題而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確意識到認知的衝突何在、也沒有認清自己想解決的困惑,這就是通常所謂的「研究動機」不明。
鄭雅文-avatar-img
2022/06/11
謝謝作者分享!對問題意識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洪啓堯-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13
謝謝您。如果有幫到您的忙就太好了。
Kate-avatar-img
2022/02/08
因為正在學習法文,也接觸到了問題意識的部分,也一直覺得有點無法悟得其中道理。恰巧看到您的文章,感覺又稍微開啟了那道神秘而厚重的門,很生活化也很簡顯易懂,謝謝您的分享!
洪啓堯-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13
謝謝您。如果可以幫到您就太好了。希望您學習順利。
謝謝作者的分享!這是我看過最淺顯易懂的解釋,瞬間明瞭,太感謝了~
洪啓堯-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7/31
謝謝您的回饋。如果有幫到您的話就真的太好了。
楊子瑩-avatar-img
2021/04/19
一看就懂,謝謝作者生活化的分享
洪啓堯-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22
感謝。如果有幫到您的話就太好了。
avatar-img
洪啓堯的沙龍
70會員
195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洪啓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2
我還是支持陳柏惟,但他這次有點失策。
2024/12/12
我還是支持陳柏惟,但他這次有點失策。
2024/08/01
專制且落後國家的表徵之一,就是會把「狂熱的民族主義」加諸在運動選手身上。
2024/08/01
專制且落後國家的表徵之一,就是會把「狂熱的民族主義」加諸在運動選手身上。
2023/12/10
108國語文課綱的核心辯題是意識形態之爭。
2023/12/10
108國語文課綱的核心辯題是意識形態之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遇到的問題,他人也可能遇到相同問題
Thumbnail
遇到的問題,他人也可能遇到相同問題
Thumbnail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嘿親愛的,你還好嗎? 畢業轉眼已半年,但當時寫論文的焦慮與不安仍記憶猶新。於此也希望用這篇文,陪伴曾經跟我一樣論文波折不斷且時常失眠的你們。於下,會列出五大指引,這些指引並不是教導論文如何寫作,更多的是如何面對焦慮,並學習與寫論的自己共處。此篇文獻給你們,也獻給寫論時那個徬徨無助的自己。 ✾ 選個自
Thumbnail
嘿親愛的,你還好嗎? 畢業轉眼已半年,但當時寫論文的焦慮與不安仍記憶猶新。於此也希望用這篇文,陪伴曾經跟我一樣論文波折不斷且時常失眠的你們。於下,會列出五大指引,這些指引並不是教導論文如何寫作,更多的是如何面對焦慮,並學習與寫論的自己共處。此篇文獻給你們,也獻給寫論時那個徬徨無助的自己。 ✾ 選個自
Thumbnail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 26《斜槓青年實踐版》(下):有了幸福與工作的目標,只差打造生活的方法!說起打造生活,那就要用一個系統來讓自己可以好好的規劃行動並檢視自己,那這樣怎麼做呢?怎麼做才能順利引領自己前往成功呢?那就千萬不能錯過本篇的內容!
Thumbnail
# 26《斜槓青年實踐版》(下):有了幸福與工作的目標,只差打造生活的方法!說起打造生活,那就要用一個系統來讓自己可以好好的規劃行動並檢視自己,那這樣怎麼做呢?怎麼做才能順利引領自己前往成功呢?那就千萬不能錯過本篇的內容!
Thumbnail
開學幾近兩週,這兩篇獻給即將從「上大學由你們玩四年」謊言中驚醒的大學生(笑)。報告要注意的眉角很多,面對課堂及網路上那麼多的資訊,究竟如何跨出去,讓寫報告不再只能神來一筆,或向冥冥之中的靈感大神「觀落陰」?這篇告訴你,「問題意識」的重要,以及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
Thumbnail
開學幾近兩週,這兩篇獻給即將從「上大學由你們玩四年」謊言中驚醒的大學生(笑)。報告要注意的眉角很多,面對課堂及網路上那麼多的資訊,究竟如何跨出去,讓寫報告不再只能神來一筆,或向冥冥之中的靈感大神「觀落陰」?這篇告訴你,「問題意識」的重要,以及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
Thumbnail
文明的發展不是因為有答案,是因為有「問題」。問問題的過程就像禪宗所說的,並非是你能否戰勝問題、找到答案,重點是不停的提問背後那股永不放棄好奇心的「精神」。我在史丹佛上課的時候,受到深深的震撼......
Thumbnail
文明的發展不是因為有答案,是因為有「問題」。問問題的過程就像禪宗所說的,並非是你能否戰勝問題、找到答案,重點是不停的提問背後那股永不放棄好奇心的「精神」。我在史丹佛上課的時候,受到深深的震撼......
Thumbnail
閱讀該議題相關研究,對於初次接觸或更加深入是重要的管道之一。然而,毫無目的的補充相關知識,到頭來成為學術研究,容易失去原有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放棄念頭 這篇文章希望使大家對議題產生好奇心,進而產生行動,用淺白的描述結合些學者與自身觀點!
Thumbnail
閱讀該議題相關研究,對於初次接觸或更加深入是重要的管道之一。然而,毫無目的的補充相關知識,到頭來成為學術研究,容易失去原有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放棄念頭 這篇文章希望使大家對議題產生好奇心,進而產生行動,用淺白的描述結合些學者與自身觀點!
Thumbnail
問題意識就是我們認為「事件本身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走或這世界應該長怎樣」的陳述。然後,當現實事件的走向或現實世界的運轉,背離了我們原本的期待或認為應該長成的模樣,問題就產生了。
Thumbnail
問題意識就是我們認為「事件本身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走或這世界應該長怎樣」的陳述。然後,當現實事件的走向或現實世界的運轉,背離了我們原本的期待或認為應該長成的模樣,問題就產生了。
Thumbnail
博士班的職涯指南。大學畢業之後,多數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不僅如此,常常還要自己去找到問題所在。找問題、找答案通常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在釐清問題之前,通常我們所面對的只是困難跟麻煩而已。到底釐清問題、解決問題的起手勢是什麼呢?來試試吧!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是個問題?』為什麼呢?因為...
Thumbnail
博士班的職涯指南。大學畢業之後,多數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不僅如此,常常還要自己去找到問題所在。找問題、找答案通常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在釐清問題之前,通常我們所面對的只是困難跟麻煩而已。到底釐清問題、解決問題的起手勢是什麼呢?來試試吧!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是個問題?』為什麼呢?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